提高产品粒度 节约煤炭资源
摘 要:从改变产品粒度出发,对哈尔滨气化厂选煤分厂的工艺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论证,以求节约煤炭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粒度 筛分效率 工艺流程 经济效益▲
1 概 述
哈尔滨气化厂选煤分厂(下称选煤分厂)原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其中筛选54.5万t,洗选95.5万t。原料煤来自依兰煤矿,其中上层煤为高灰煤,采用洗选;中层煤为低灰煤,采用筛选。原煤为弱粘结煤,生产出的块煤供造气分厂造气,末煤供热电分厂发电。造气用煤要求灰分<26%,水分<9%,粒度为50~6mm,块煤限下率<8%;电厂用煤要求发热量>13.38MJ/kg,粒度为50~0mm级混煤。但自选煤厂投产以来,洗选系统一直未建设完工,没投入使用,上层煤也采用筛选方法(流程见图1)。
图1 筛选工艺流程
2 现存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选煤分厂一直存在着造气用煤紧张,电厂用煤过剩的问题。随着煤矿供煤紧张,选煤分厂有时要从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购煤。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十分必要。根据造气分厂几年的生产实践,每年4~9月份生产负荷低,适当提高入炉煤粒度亦会完全燃烧,鲁奇炉因不能气化粉煤,所以对入炉煤粒度下限及限下率要求很严。为此,将入炉煤粒度上限由50mm提高到65mm,上层煤分级下限由13mm减到10mm,中层煤分级下限6mm不变,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又节约资源。而这只需对工艺进行如下改动:①将上层煤及中层煤筛选系统圆振动筛2YAH2148上层圆冲孔筛板均换为Φ65mm的圆冲孔筛板;将上层煤筛选系统下层筛网Φ13mm变为Φ10mm编织筛网。②将上层煤及中层煤筛选系统的破碎机4PCY400×800排料口尺寸均改为Φ65mm。③将上层煤系统等厚筛ZD1894的编织筛网由Φ13mm变为Φ10mm。以上工艺变动,从实际看是可行的。
3 经济效益分析
以选煤分厂1998年的生产数据为例。1998年总加工原煤99.33万t,产品中:造气煤为45.84万t,占46.15%;电厂煤为43.61万t,占43.90%;矸石为9.88万t,占9.95%。总加工费:1060.5万元/a。筛下煤价格85元/t,造气煤价格157.52元/t,原煤价格99.34元/t。
3.1 从加工产品方面分析经济效益。1998年加工上层煤69.43万t,改筛网后投资基本不变,而出块率提高6.42%,所以半年时间可增加效益:(157.52-85)×69.43×6.42%×1/2=161.625(万元)。1998年加工中层煤29.90万t,改筛网后投资也不变,而出块率提高2.32%,所以半年时间可增加效益:(157.52-85)×29.90×2.32%×1/2=25.15(万元)。则半年时间总计增加效益186.775万元。
3.2 从节约原煤和加工费分析经济效益。1998年加工上层煤69.43万t,中层煤29.90万t,则改造后上层煤及中层煤出块产率平均提高:(69.43×6.42%+29.90×2.32%)/(69.43+29.90)=5.19%。
1998年需气化煤45.84万t,则改筛网后需进原煤45.84/(5.19%+46.15%)=89.29万t。
以1998年为例,可节约原煤99.33-89.29=10.04万t,半年大约节约5.02万t。那么,改造后半年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原材料费+节约加工费=5.02×99.34+5.02×1060.5/99.33=552.3万元。
4 结 论
将造气入炉煤粒度由50mm提高到65mm,对选煤分厂而言,工艺上可行,经济效益显著;对造气分厂而言,每年4~9月份负荷低时,入炉煤可完全燃烧,保证生产。这样既节约了煤炭资源,又具更大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赵宏馨)■
作者单位:吴景兰(哈尔滨气化厂选煤分厂 黑龙江省 1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