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区及动压下煤层开采技术的应用
郑旺来
摘 要:徐庄煤矿主采7、8煤层,8煤层在7煤层下方,层间距为0~
8煤历次回采过程中,矿压显现、煤炭自然发火问题突出。8215工作面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打破常规,通过改变工作面推进方向,改进上、下巷的支护形式,实施综合防灭火技术,使工作面在火区及动压下安全回采。
关键词:火区;动压;巷道支护;防灭火
中图分类号:TD7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96X(2006)
煤炭自然发火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煤炭自然发火严重的矿井,煤炭自然发火扰乱了矿井的采掘接续,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冻结大量的煤炭资源。为了使煤矿生产有序的接替,往往需要在火区的周围进行回采,由于回采动压的影响,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围岩裂隙与火区沟通,形成漏风通道,引起老火区的复燃,尤其是开采层间距较小的两相邻煤层的下部煤层时,由于煤层间距较小,采矿动压显现严重,顶板管理困难,工作面上、下两巷变形严重,造成工作面外围漏风增大,推进速度缓慢,对工作面安全生产十分不利。因此,如何确保受火区影响及动压显现突出的工作面安全回采是很多煤矿所关心的问题。
1 矿井概况
徐庄煤矿矿井生产能力150万t/a,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方法。可采煤层为下二迭系山西组7、8煤层。7煤层厚4~
8215采煤工作面开采8煤层,三面为未采区,南部为8213采空区,上覆盖7213及7215采空区,7213与7215采空区间
8215采煤工作面外围采空区已相互连通,且有8213、8211火区。外围采空区虽已注浆,但仍不能遏制漏风,偶尔有CO涌出。8215采面直接顶为7、8层煤间的砂质泥岩,厚度变化1.2~
8213工作面推进约
(1)采区内7、8煤层间距东部较大,西部较小,而这2个工作面均采取了自东往西回采的推进方向,造成较薄的西部顶板在回采后期极难控制。
(2)工作面上、下巷均采用常规11号矿用工字钢定型棚支护,回采期间两巷压力较大,工字钢架棚支护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的强度,从而造成两道严重变形,不具备组织正常生产的条件。
(3)8煤比7煤氧化性更强,更容易着火,同时7、8煤层间距较小,8煤回采后使得8煤与7煤采空区相沟通,采空区漏风引起7煤及8煤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
2 8215工作面安全回采对策与实施
2.1 优化生产系统改变支护方式
(1)改变工作面传统推进方向。根据8211、8213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实践,8215工作面的推进方向改为自东向西推进,回采时直接顶逐渐变厚,虽然切眼及回采初期直接顶较薄,但由于掘进、安装时间短,控顶时间相对较短,受采动影响小。此方案对回采后期的顶板管理十分有利。
(2)改进支护方式。8211、8213工作面两巷均采用单一的工字钢金属支架支护,开掘巷道时即出现顶板下沉,生产中由于受到采动压力的影响,巷道变形加剧,两帮内移、顶板下沉、底鼓,严重制约工作面的生产。而推进速度慢,又加大了工作面管理的难度,使工作面冒顶现象时有发生,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鉴于这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徐庄矿在使用锚网、锚索支护方取得的经验,根据7、8煤层间距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①当7、8煤层间距大于
2.2 抢先正规循环加快推进速度
(1)加大配套设备的功率。一般的综采工作面设备配置为:MG300煤机、SGZ-764/264底部敞开式刮板输送机,为保障8215工作面的高效回采,该面在设备选型上选用了功率和生产能力较高的配套设备,煤机型号为:MG475(200),功率400 kW,生产能力850 t/h,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764 t/h,功率400 kW,生产能力600 t/h。
(2)完善包机制,提高开机率。机电管理是保证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设备检修质量,从提高机电检修队伍素质入手,成立了以机电技术员为首的设备检修管理小组。通过建立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运行记录,使每台设备的使用、检修情况及事故分析都记录在案,故障抢修变为超前预防检修,降低了设备故障率,缩短了设备检修时间,实现煤机开机率46%,创矿历史最好水平。
(3)推行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制定“超产嘉奖”经济政策,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积极性。
(4)强化技术管理,杜绝顶板事故。①8215工作面开采初期,7、8煤层间距小,顶板压力大,顶板
破碎,顶板管理困难,采取了支架顶梁上沿铺设金属网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采期间没有发生冒顶事故;②根据上下两巷超前压力显现情况及时加大两巷超前支护长度,上巷支护长度为50~
2.3 实施综合防灭火技术
(1)封堵8215外围采空区漏风通道。现场调查发现,8215外围采空区由于注浆及注凝胶后水的疏干,大部分密闭墙漏风,为此对所有的密闭漏风点进行了补注凝胶、注粉煤灰堵漏风处理。
(2)建立8215外围采空区均压防灭火系统。利用SF6示踪检测出8215外围采空区的进出风点,并对各进出风点进行压能测定,摸清了8215外围采空区内部漏风规律。根据采空区内部漏风调查结果,建造调节风门进行调节,重新建立起了8215外围采空区开区动态均压系统。并根据井下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和维护均压防灭火系统。
(3)加强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时处理煤炭自燃隐患。在8215工作面掘进、安装、回采过程中查火人员先后3次发现8215材料道巷道预留顶煤,工作面切眼遗煤出现自燃预兆,为煤炭自燃的处理赢得了时间。①8215材料道逆断层附近巷道预留顶煤煤炭自燃出现明火,采用放落顶煤并用木板封闭冒落空洞,向冒落空洞内插管注凝胶
2.4 对策实施效果
(1)工作面在生产期间上隅角的CO浓度始终维持在10×10-6以下,没有出现煤炭自燃现象。(2)工作面实现了快速高效推进,平均月产原煤8.2万t,平均工效24.7 t/工,实现了高产高效。
(3)锚网、锚索段共施工
3 结论及建议
(1)采区内的回采顺序不论7煤、8煤都应采用由深部向浅部的回采方式。这种回采方式老空区处于回采工作面下方,易实施无煤柱开采,有利于巷道支护,且可以预先通过下巷向采空区预打注浆孔,一旦采空区出现异常现象,有条件注浆灭火;如果7煤采用无煤柱开采,有利于8煤的顶板管理和防灭火工作。
(2)鉴于8煤顶、底板动压大的特点,巷道支护方式应优先选择锚杆、锚索、喷浆、金属架棚等联合支护方式,且根据不同的层间距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
(3)对8煤回煤系统,其推进方向应是由层间距薄的地方向层间距厚的地方推进,即切眼布置在层间距较薄的地方。
(4)在进行生产系统设计时,对工作面的防灭火系统必须全盘考虑,既考虑利于封闭又要尽量减少漏风源,在切眼附近尽量避免开掘不相关的巷道。
(5)在掘进过程中,对断层处预留顶煤的处理要十分谨慎,应采取喷浆注凝胶或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处理,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煤炭自燃,也有利于回采,决不可草率采取放煤的方法处理,因放煤既不能将断层带的煤放净,又极易使8煤与7煤采空区相沟通,给防火带来极大的困难。
作者简介:郑旺来(1964-),男,高级工程师,安徽宿松人,1988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系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现在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徐州监察分局工作,曾发表论文6篇。
(收稿日期:
·国外煤矿安全信息·
在卸压条件下含甲烷煤炭自燃原因之一分析含甲烷煤炭卸压过程和煤层周围应变情况能够得出其结构自发破坏使煤炭自燃的机械方面原因。当煤炭瞬时卸压造成自应力状态。在煤层形成过程阶段,这种应力变形状态是双向应力状态。提出观察岩层本身活动性的观点(卸压时煤岩的每一个介质都发生特殊的状态),增补了过去的传统机械论。气体向煤炭作用的根源认为是在裂隙中和物体破裂处集中的产物,这就说明甲烷、煤尘和氧混合体是自燃的原因之一。
摘自《БЕЗОΠАСНОСТЬТРУДАВПРОМ-СΤИ》 2005 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