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建立煤矿监管长效机制
淮北市注重加强安全监管检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改造,建立长效机制,安全形势较为稳定,目前淮北市地方煤矿已经连续7年没有发生3人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5以下,安全生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淮北市一直把深化煤矿安全整治、提高地方煤矿办矿水平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来抓,每年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检查考核,着力解决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全市地方煤矿每年累计投入安全整治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一些多年来未解决的隐患和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瓦斯治理方面,淮北市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文件,明确了技术管理的具体要求;加强了瓦斯以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监管,制定了相关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矿井与有关科研机构进行课题研究,掌握瓦斯治理有关技术,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加大防水治理的力度,对水害严重的矿井,要求必须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防水研究,并严防超层越界,严防提高上限,确保防治水措施的落实。
在今年的安全整治中,淮北市检查矿井次数达138矿次,查处隐患1202条,当场解决626条,限期解决276条。
淮北市还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地方煤矿安全基础。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我市下发了《关于淮北市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市煤炭局每年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个矿井的达标等级以及处罚措施,并采取四项具体措施,一是建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保证金制度,二是与各矿签订达标目标责任书,三是推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四是完善了考评检查验收制度等,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仅去年我市就有15对矿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为75%,在全省地方煤矿中被评为第一名,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40%的目标。
淮北市规范技术管理,以加强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地方煤矿防灾抗灾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借鉴国有煤矿等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围绕采掘、运输等系统和重要环节,先后制定了技术规范,基本完善了地方煤矿技术管理规范和制度;在煤矿企业健全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对技术机构的设立、专业人员的配备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淘汰了落后的采煤方法和支护形式,通过技改采煤工作面基本实现了单体液压支护,主要巷道今年底可基本淘汰木支护,明年全部淘汰木支护,并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目前全市地方煤矿全部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部分煤矿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