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埋管取样测温法预测预报自然发火

作者:中国矿业商务网 2008-12-15 00:00 来源:不详
摘要:根据采空区煤炭自燃理论,依据生产实践中矿井通风管理实际经验,从理论、实践2个方面阐述吉林省营城煤矿立井3层煤厚煤层采煤工作面控制煤炭自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利用简单易行的埋管取样测温法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自燃。适用于倾斜长臂后退式开采工作面,具有准确性和直观性,具有成本低、操作手段简单、效果相同、经济效果明显等特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自然发火;埋管取样;预测预报

自燃厚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进行开采,综放支架上部的煤炭是利用地压自然放顶,再从放煤口放出。这样,采空区必然残有部分煤炭,并且采空区冒实状况不好,风阻值降低,这就为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创造了有利条件。

吉林省营城煤矿立井3层煤煤厚4~12m,煤种为长焰煤,煤层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最短发火期为18d,自然发火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及早地预测预报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已迫在眉睫。我们在立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过程中,采用了埋管取样、预测预报其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煤自然发火原理

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与空气接触时,吸附空气中的氧气而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羟基和羧基。煤的氧化进程平稳、缓慢,煤重略增加,着火点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加,测不到煤温及其周围环境温度上升,这个阶段称煤的自燃准备期,又称潜伏斯。经过潜伏期之后,煤的氧化速度增加,不稳定氧化物分解成水、CO2、CO。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煤温继续升高,超过自燃临界温度(60~80℃),煤温上升急剧加速,氧化进程加快,出现煤的干馏,生成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氢、CO等可燃性气体,这就是煤的自热期。自热期的发展达到了煤的着火点温度,就导致自燃,产生烟雾、明火等。如温度上升不到临界温度或上升这一温度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很快地降下来,这样就进入风化状态,风化了的煤一般不会发生自燃。

从煤的自燃发展过程可见,煤的自燃实质上就是自身氧化加速的过程,其氧化速度之快,以致产生的热量来不及向外放散,而导致了自燃。

2 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的划分

全部冒落法长臂式后退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区,按遗煤自燃情况可分为“三带”即不燃带、自燃带、窒熄带。

(1)不燃带。不燃带靠近回采工作面的开采空间,虽有遗煤,但由于冒落岩块未压实,呈松散堆积状,孔隙大,漏风大,无聚热条件,加之煤炭氧化时间短,一般不会自燃,其宽度在工作面全长中心计算约5m左右。

(2)自燃带。由不燃带向采空区内部延伸25~60m的空间,由于冒落岩块逐渐压实,孔隙度降低,漏风减弱,风流呈过渡流态,残留在采空区的煤炭随着时间的增长氧化生热,热量集聚,达到着火点,导致自燃。

(3)窒熄带。自燃带之后就是窒熄带,在此区域内岩块继续压实,漏风基本消失,O2浓度下降,煤炭由于缺氧而不会自燃,即使在自燃带发展起来的煤炭自燃进入此带后也会因缺氧而窒熄,温度也会由岩块的导热散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三带”的位置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自燃带前移的速度愈慢,宽度愈大,浮煤留在此带内的氧化时间就愈长,愈易自燃。

3 埋管取样测温预测预报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

(1)采空区取样。定点、定期采取采空区气体气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观察采空区气体成份中的O2、CO、CO2等气体的变化规律(即O2的减少量和CO、CO2的增加量)借以判断某测点控制范围的采空区是否已有自然发火的初期征毙,营城矿立井把此值定为0.005%(CO浓度),发火临界值定为0.01%(CO浓度)。

(2)埋管测温法。采空区埋管测温可以直观、准确地测定出高温热源的范围,不受工作面风量、炮烟等因素影响,无气样失真的缺点,与取样分析相结合可做到准确预测、预报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营城矿立井温度临界值定为高于环境10℃。

(3)划分本工作面采空区的“三带”宽度,即不燃带、自燃带和窒熄带的宽度。取气样中O2浓度<8%为窒熄带,高>8%为自燃带和不燃带(不燃带氧气浓度为工作面的O2浓度)。“三带”的宽度与工作面的风量、风压、采空区岩石冒落状况以及采空区风阻等因素的关,每个工作面的“三带”宽度都不一样,就是同一个工作面,其“三带”的宽度也随着其采煤工作面风量、风压的变化,采空区岩石冒落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自燃带距工作面的距离为10~30m。

4 埋管取样测温预测预报采空区自然发火工艺

第一组有1、2、3、4号4个取气样口布置在工作面采空区的回风侧,从开切眼依次15m向工作面排列。随着工作面的开采,各测点依次进入采空区,定时分别抽取各测点气样,气相色谱分析其气体的变化,以确定“三带”的宽度及预测、预报采空区遗煤的自燃。

第二组有5、6号2个温度传感器依次等距离20m从开切眼向工作面方向排列,观察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及确定工作面的最低月进度,其测点布置如置如图1所示。



图1 取样、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上顺躲避所中设一取样箱.各管口的标号与采空区取样口标号一致,用抽气筒抽取气样装人气样袋中,送到地面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下顺采空区的温度传感器由温度屏蔽线连到下顺的温度探头,再连至地面机房,连续观察5、6号测点的温度变化。

5 所需设备材料

5.1 取样部分

(1)取气样筒。由高压打气筒改装成抽气筒。

(2)取气样管。直径8mm普通塑料管。

(3)气样袋。暂存、运输气样之用的普通气样袋。

(4)气相色谱分析仪。分析各测点所取气样的各种气体含量。

5.2 测温部分

(1)温度探头(含传感器)采用分离式,镇江产KG3013A型。

(2)温度屏蔽线。镇江产POY-39-9-1型屏蔽线。

(3)奔腾主机、VGA显示器、打印机。

5.3 辅助材料

(1)?50mm钢管。起保护作用,取样管、测温线置于其中。

(2)测点保护罩。自制,保护传感器不被冒落岩石打坏,取样管口不被煤岩堵严。

6 埋管取样测温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试验

6.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在营城矿立井二采区3层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该区右侧为老采空区,其它均为未采区,因保留煤柱较大,故此采煤工作面无外部漏风。

综采放顶煤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500m,工作面长100m,煤质为长焰煤,煤厚10m,煤层倾角8o~12o,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1999年2月开切眼送透,8月1日正式开采,各测点分布见图1。各测点测量结果见表1、表2。

表1 1号、2号、3号气样表



表2 5号、6号温度变化表



从表1、表2可以看出,采煤工作面推进50m时,采空区已有自然发火征兆,高温点在工作面入风侧采空区15~25m范围内,应立即采取防灭火措施。但因该工作面为俯采工作面,不能采取注浆防灭火方法。虽采取了均压,下隅角挡风布,上下隅角抹黄泥堵漏等措施,因采空区面积大,局部堵漏效果不好,加上综放架子不配套,工作面推进速度过缓,又采了1个月,只推进了7m,最终综放工作面开采8个月,工作面推进57m,上隅角见烟,工作面封闭。

7 结论

(1)埋管取样、测温法预测、预报煤岩的自然发火适用于倾斜长臂后退式开采工作面的采空区,具有准确性和直观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此方法与束管监测系统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手段简单、效果相同、经济效果明显等特点。

(3)此方法也适用于停采线、高冒区的防火监测。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