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培训之重要性 0
教育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在众多事故原因调查中不难发现,因为上岗职工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方面的不合格造成的重大失误不在少数,经过正规严格的培训,既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有效执行,更是对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对整个企业职工的安全保障。国务院召开的第116次常务会议上,研究确定了12项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其中一条就是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用工和劳动制度。切实有效的进行学习培训,能够逐步解决技术人员缺乏问题,提高职工的素质,保证生产顺利有效开展。
生产经营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安全知识培训计划,这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四级安全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对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生作为安全员应当根据本车间生产特点,对安全生产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每天的工作应在现场,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通过安全培训教育,运用心理学,使员工提高安全技能,安全意识,消除侥幸心理,杜绝违章行为。
某些企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安全培训不够重视,招收一些没有任何安全知识的农民工开展生产,血的教训是沉痛的。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极为缺乏。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也极为重要,针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危险源和隐患辨识;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治等。对高危行业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行业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安全培训要真正在安全领域发挥作用,关键在抓好落实。培训完成并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更要随时学习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最新安全动向,安全科技的发展,这样才能随时保持自己的安全技术水平。对于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灵活应用安全管理的五种手段;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稳压器
取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