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第二章:“齐抓共管”实属画饼充饥

作者:佚名 2009-04-12 22:53 来源:本站原创

第二章:“齐抓共管”实属画饼充饥

1. “齐抓共管”不是办法的办法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奇怪。画饼充饥指的是一个人快要饿死了,实在是没办法,他只好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子,然后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幻想着种种美好的食物,直到饿死。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开始觉得好笑,之后是感到悲哀,再就是无话可说。自己的感觉暂且不说,单就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真的不少,煤矿安全管理就是。

煤矿安全管理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这句话说的没错,意思也对。可我就不明白了,怎么各单位的安全工作怎么都要党政工团来抓?当然,党政工团也都有抓好安全的义务,这是关系企业安全发展、矿区和谐的大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必要抓紧抓好安全工作。假如换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如果安全上出问题了,那一定是党政工团没有抓好的缘故,是集体的过错。我相信像我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人不少,不过,能说这句话的人也许只有我一个。因为,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我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地方死人了,怎么了,任何事情都将与我无关。所以,我敢说,并能大声地说给每一位读者。可以肯定地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这句话流露出的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将直接影响我们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安全管理应该有专人管理,并有专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假如什么人都参与安全管理,那这支队伍将是一支游兵散勇,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尽管这支队伍还有可能取的一点小小不言的成绩。在几年前,我从网络上无意中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某个单位要求政工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生产科室的管理人员一样跟班作业,并为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工会、团委的负责人进行了排班,明确规定了入井次数和工作时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形成合力,搞好矿上的安全生产。这个得力举措开始我觉得挺好,觉得只有方方面面形成合力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但我同时又感到不解,我的不解有三点:

一是政工部门的管理干部对井下的安全生产都没有直接从事过,很多人用职工的话就是纯粹的外行。那么,外行如何参与安全管理呢?他们懂不懂煤矿各个生产环节的工艺流程,尤其是煤矿井下的生产工艺?他们属不属于违章指挥?我想不出为什么能有外行对安全生产指手划脚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出现,并且成为一种时尚?

二是为什么我们不抓那些专职管理安全的人,或者说充实专职管理队伍,反而弄一群不懂安全生产的人来指手划脚?我甚至怀疑这些人知道不知道什么叫“三违”?什么是“三违”,如何判断是“三违”?

三是这些人如果下井抓“三违”了,那么他们的本职工作干还是不干?能不能干好?有没有时间干好?是不是他们的工作可干可不干?他们抓安全了,那本职工作抓安全的人干什么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什么都干不好。我始终想象不出一群乌合之众能取得怎样令人欣喜的成绩?

这些单位的想法我能理解,无非是增大安全管理队伍,力求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促进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好转。其目的无可非议,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的人学习。但是,安全再严峻也不能乱了阵脚,一哄而上,实行人海战术。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了,那么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好了,安全管理还能干不好吗?

政工部门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可以在安全管理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活动,可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优势,可以抓培训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可以说,煤矿地面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政工部门都有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空间。既然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一些单位为什么还要求政工部门管理人员下井带班?

把自己的地种好比干什么都好。份内、本职的工作都不干了,都干别人的工作,那别人干什么,自己又能干出什么?结果可想而知,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好干。

2.份内的事情干好就是安全

把简单的事情干好就是不简单。我不是顺口提起这句经济管理的名言。我们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办的复杂,煤矿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人员把份内的事情用心管好,职工把份内的工作干好,我想这大概就是安全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把工作干好了,无疑整个工作过程也就干好了。说得简单,做出却不容易,对此我深信不疑。大概是经验教育了我,也令我终生难忘。

我曾经在一所煤矿干了十几年,几乎各个层面的人都接触过。接触最多的就是井下工人。因为,早些年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和他们一样整天出入在八百米深处的地层,采掘一种可以温暖别人的物质,尽管那是我们还在为一点卑微的烦恼而叹息、而抱怨、而无奈。

在一次11.4千瓦小绞车安装中,我和一位老同志负责电源安装。这项工作本来很简单,不就是接一根电缆吗?十几分钟的工作根本算不了什么。可队上为什么要安排两个人干这个活?这是由于停送电的地方很远,干活要停电,停电又担心其他人误送电,万一误送电了就又可能造成事故,因此,队上安排我们两个人干这项工作。我年轻,是电工;他年长,不是电工。于是,我自然而然就要接线,他就要停电。我怕他找不到开关,就和他一起到变电所把电停了。我同时嘱咐他呆在开关跟前,千万不能让其他人动开关。我反复叮咛了几句就去干活了。谁料想,正干着突见一个巨大的火球从开关上腔喷了出来。我立即向后便倒去,后边是一个水沟。我当时头嗡的大了,心想这下完了,死定了。

过了一会,水沟的水漫了上来。灌进我的脖子,我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活着,很多美好的东西还围绕在我的四周。我慢慢站了起来,稍微活动了一下,感觉并没有受伤。我把工具从地上拣了起来,顿时发现尖嘴钳子被电烧去指甲盖大一块。指甲盖大一块,要知道那是钢呀!命大呀!命大呀!我反复地说着,我甚至庆幸这把钳子牺牲了自己救了我的小命。也多亏我平日干活谨慎,要不真是呜呼哀哉了。停了一会,我撒腿向变电所跑去。我要看看谁送的电,非收拾他不行。

令人不可思义的是有人特意送的电,送了一次没送上,过了几秒钟再送了一次,送上了,人也就走了。这条线路上还有人干活。他们见停电了就派人过来送电来了。而给我看开关的这位老师傅却在开关旁边睡着了。呼呼的,也不知道是否能梦到青青的草原和牧羊的姑娘。但他的确是进入梦乡了,正在梦想着他的故乡,他的牛羊。而我,却差一点因为他的梦进入他的草原,见到他的姑娘,迈进了他梦想的天堂。

这件事我终身难忘。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这仅有的一次又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我不能不时刻想着这件事,尽管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把份内的工作干好就是最大的安全。

也许有读者会说凭单单的一件事怎么能说明问题呢?存在不存在偶然的因素?会不会是矛盾的特殊性?读者会提这样的问题,我也会扪心自问的。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所有疑问都会柳暗花明。如果,我们每一个干部职工都做到了遵章守纪,严格按照《三大规程》的要求干好自己份内的工作,那我们的安全生产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么被动。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风尚就会迅速形成,遵章守纪将蔚然成风。至少,杜绝了各种违章,避免了人身伤害,减少了机械事故

3.各自为政形同散沙

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安全管理分工过于明确、过于精细,那个部门干什么,那个部门管什么都划分的清清楚楚。尤其是安全教育活动上,基层区队安排专人填写工作记录真假难辨,劳资抓职工培训都管都不管,组织部门各种活动形成虚设,宣传部门抓的多但效果不佳,团委抓和没抓都一样,工会则自成体系不言而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的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真真正正做了哪些工作?我不知道,也不敢知道。我在基层单位工作了十多年,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团委委员,党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干事等多项职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区队那点事情,闭着眼都能把人哄的找不见方向,如果纯心这样的话。我的感慨就是个别基层单位确确实实要干点实事了,再也不要弄几本精美的记录和几块漂亮的牌板欺上瞒下了。要想露一手,也该换个花样了。别拿小伎俩蹧企业和职工那几个血汗钱钱了,现在干什么都不容易,节俭点比什么都强。人呀,什么时侯都要讲点良心。

再说职工培训,几乎任何一个领导和单位都承认培训的必要与重要,都认为培训是投入最少,收效最长的事情,并且参与管理的部门多的令人不敢相信。但结果呢?都管都不管。同样说培训,那一个单位为每一位职工购买过该工种的学习资料,(我指的是生产一线职工),能否达到人手一册?没有!我做过这方面调查。当然,这与煤矿方面专业书籍缺少也有相当的关系。还有一个问题,现有的各种培训档案以及职工培训率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培训严肃不严肃?培训老师备没有备课?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紧密?日常学习人数能达到点名册的百分之几?考核是不是开卷考试?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有没有挂钩?培训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多大?我不敢再想下去,怕有的读者接受不了,认为我咋是这样一个人,思想偏激的厉害,或者对我产生这样和那样的看法,甚至成见等。

组织部门开展的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我不好说,主要是怕有些领导和部门听到之后没有了工作积极性。再说,现在再不理想,再没有成效,但总比没有的强。广大共产党员确确实实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几乎每个班组都有党员,但“三违”为什么屡禁不止?把党员培养成安全标兵、把安全标兵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安全标兵培养成基层区队领路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煤矿安全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发展的关键。但是,我们是否做到把党员培养成安全标兵、把安全标兵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安全标兵培养成基层区队领路人?我们是否营造了一种安全光荣、入党光荣、健康向上的生产环境和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假如每个班组都能有一个党员制止“三违”的话,我认为我们可以放心地说杜绝了“三违”,消灭了事故。但这话,我们什么时候敢说?我不知道。

团委这几年一直抓青年安全监督岗,坚持得很好,效果却不敢认可。我做过基层团支部书记,也做过几年青年安全监督岗员,我对此项活动的熟悉程度如同了解我朝夕相处的孩子。很多汇报记录都是无关痛痒的记录,胡编乱造的记录。加之,个别团委负责人思想上也没拿这当回事,致使青年安全监督岗工作根本达不到最初的设想。

其他的部门我就不说了。我这里指出他们的缺陷并不是否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而是想把自己知道的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告诉大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必要的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改进的方式方法。

曹雪芹老先生在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有两句颇为感人的句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想,曹老先生毕竟是先贤,要不怎么能体会到几百年之后一个叫黄伟的小人物对全国煤矿安全管理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