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坚定不移、开拓创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加快煤矿改革步伐)

作者:邹寿平 2010-05-15 11:06 来源:自己所写

坚定不移、开拓创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下定决心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论加快煤矿改革步伐)  

开拓创新是胡锦涛同志的首倡,根据党中央胡总书记的倡导,我们搞一切工作都要有创新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第四代领导人集体倡导的,它像指路明灯,照亮了全国各行各业。正如30年前党中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首倡发展是硬道理,全国人民在这两个口号的伟大号召下,解放思想,一切向前看,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30后的今天,新形势下提出新任务,我国正处在第一次改革与第二次改革的十字路口,政府转型就成为第二次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我们工矿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用创新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改革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我们煤炭工业,我们煤矿怎么加快改革步伐?怎么转变发展方式?这是笔者今天要讲的中心内容,这是笔者根据胡总书记关于创新理论,通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联系我们煤矿的现状,通过改革,系统的改革,逐步消灭重大恶性事故搞好煤矿安全生产,这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是用一年时间潜心研究的成果。  

开门见山,笔者认为煤矿的转型就是从事故(重大恶性事故)多发型煤矿转变为无事故型煤矿,我们煤炭工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要以每年发生多少起事故为标记,事故多,煤炭市场就不旺;事故少,煤炭行业就兴旺,这是我们办煤矿的指导思想,虽然事故比前几年少了,但还在继续发生。用这个指导思想来审视我们煤矿在管理制度上过去有没有漏洞,我们煤矿过去在运行机制上是否顺畅,用这个指导思想来审视我们煤矿在各项工作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有待改进。拿什么尺度来审视呢?依据就是开拓创新,依据就是科学发展观,否则就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的思想认识就统一不起来。  

下面笔者讲四个问题:一是煤矿的管理制度要创新;二是煤矿的运行机制要创新;三是煤矿的科学技术要创新;四是煤矿的文化也要创新。创新就是改革,改革就是创新。  

一、煤矿的管理制度要创新:  

笔者认为煤矿长期以来,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安全”与“生产”没有摆正位置,平时常讲,煤矿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安全,但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原因是煤矿有很多复杂的问题。例如,河北省的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顶板破碎、水大(尤其是奥灰水),过去在煤矿,常常遇到因地质变化大,采区完不成产量计划,到月末突击生产,否则就拿不到奖金,突击生产往往出事故;而山西省煤矿、煤层顶板比较坚硬,坡度小,断层少,却瓦斯事故多,地表水淹井,老塘水淹井事故多;安徽省的淮南矿,煤层底板软、煤层坡度大、断层多、瓦斯大,各有各的特点。煤矿在地质变化少的情况下,一般地说,都能超额完成计划产量任务;煤矿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有的矿搞的好,摆正了位置,安全与生产双丰收;有的矿搞的不好,重视生产,忽视安全,事故多发。  

所以现在要找到一种办法,不论工作面地质变化大或小,都能摆正两者的关系,有没有这种办法?有,当然采掘工作面的客观条件是无法人为改变的,但管理制度是可以改革的。过去我们想到的是:既然预先制定的计划产量不符合实际(即工作面出现了新的地质变化),把计划修改一下,不就解决了!笔者认为这样做只解决了问题一半(生产),还有一半(安全)也要改一改,怎么改?一句话,令安全变硬一点,令生产变软一点,这样能基本上摆正两者的关系。  

先说安全怎么能硬起来,现在没有硬指标,都凭嘴巴讲,你说矿长忽视安全,矿长不服,到事故发生时,矿长才承认自己忽视安全,但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使“安全”建立指标,经得起安检部门检查,这才是硬道理。怎么才能使“安全”有硬指标,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煤矿的计划管理制度中,另加一道工序,具体说,就是当煤业总公司给某矿下达计划任务书时,由总公司的技术中心或专家组结合该矿明年的计划开采地区,给矿提交一份“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有总报告还要有分地区报告)矿根据报告,编制明年的产量计划,报总公司批准,与此同时,在矿长领导下,根据总公司的评估报告编制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其中包括技术方面的措施及安全思想方面的措施,报总公司批准。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仅限于三大自然灾害,即水、火、瓦斯(含煤尘)其中,瓦斯事故危害最大要讲明是几级风险(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小、通风是否良好及其他因素),评估报告中讲清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大小,预计伤亡人数多少,预计国家经济损失多少。(包括处理过程中经济损失多少)并提示煤矿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重点注意的问题,“煤矿”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则要详细制定,除三大事故外,还包括顶板事故,运输事故,机电事故等。这个预防措施经上级批准后,应列入每天的矿长碰头会,矿调度会的重要议事内容。预防措施就是为安全建起的硬指标。  

至于说,生产要软一点,就是说,“矿”是根据上级下达的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来确定明年的产量计划,这个生产计划不是铁定的,在开采过程中以评估报告为依据,工作面生产条件变坏,则允许修改计划,但要事先提出申请,经过批准,生产条件变好的,总公司通过宏观调控有权上调,(上调与下降的幅度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有的矿是10%,有的矿可能是20%)经修改后的产量计划,必须千方百计的完成。所以总的说,总公司的年度计划产量首先“矿”在采区之间平衡,然后矿际平衡,所以基本上能完成全年计划。因为年前制定的计划,是在事故风险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制定的,很多不利因素已经考虑进去,“矿”对采区则如法炮制。  

经过一软一硬修改后的煤矿计划管理体制和安全管理体制是科学的,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是抓安全生产促产量,现在直截了当改为抓事故预防促产量。并以此作为煤矿今后的主要管理制度,从此,我们煤矿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它最大的优点可以减少大量的行政干预,使煤矿领导们安下心来一心一意抓产量。同志们,这是笔者从两个矿(屯兰矿和王家岭矿)116名矿工兄弟的流血牺牲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制度上的改进,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珍惜。  

煤矿管理制度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主张主要领导人,应该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制度,即当了三年生产矿长,到点交班,接任矿党委书记,当了三年书记,到点交班,接任大矿长,这样的规定优点很多,理由如下:  

第一、有连续性,一个人干九年,煤矿各种情况都清楚,有利于安全生产;第二、生产矿长很吃苦,几乎天天下井,他的辛苦为自己当书记打下基础,“值得”;第三、当书记也很辛苦,煤矿文化很重要,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陶冶矿工的情操,还要练就矿工军人般的铁的纪律。三年努力为自己当大矿长打下基础;第四、干煤矿的干部,都认为大矿长是肥差,都想争当大矿长,经常出现从别矿调进人当大矿长,这叫中间插杠子。王家岭的孙矿长类似这种情况,感谢领导知遇之恩,一心想着来个政绩工程,给领导看看,结果却变成人民的罪人。这样的教训,过去很多;第五、经过九年锻炼的干部,安全无事故,是煤矿的有功之臣,才有资格到总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这样的干部管理制度,符合科学管理,衷心希望中央组织部门采纳笔者的建议。  

二、煤矿的运行机制要创新:  

上面一节我们讲到,由于煤矿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缺陷,使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重大事故,原先大多发生在地方煤矿、小型煤矿,现在已发展到大型国营煤矿,且连接不断,去年是屯兰矿,今年是王家岭矿,去年是瓦斯事故,今年是透水事故,除了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外,目前煤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近年来我们没有真正重视把矿工发动起来,可能是煤矿干部热衷于现代化、自动化大型设备,一流的信息技术,以为有了最先进的机械,我们就可以大量产煤,这说明我们的干部在看法上有片面性。今天党中央号召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转变发展方式,事故多发不仅是制约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而且遭到全国老百姓的批评,说我们的煤炭是用矿工的鲜血染红的,同志,你们受得了这样的批评吗?痛定思痛,你们该明白了,该调动矿工来预防事故才是硬道理。  

当前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创新思想,转变观念,响应胡总书记号召,把事故多发型煤矿变为无事故型煤矿,我们的办矿思想是狠抓预防消灭事故,笔者建议不等不靠,自己动手,一定要把矿工的积极性真正的发动起来。我们煤矿面对三大自然灾害,在与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必须相信矿工,依靠矿工,启动矿工,筑起两道抗暴防线,一道是干部防线,一道是矿工防线,因为矿工是每天24小时分三班在井下作业,应当以矿工防线为主防线,所谓启动矿工,其实只等领导一句话,“受权矿长自己作主”,这不掏一分钱就可以办成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两道防线的理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符合以人为本的。在今天,矿工的生命是至高无上需要保护的,谁来保护呢,当然是矿工自己,因为矿工的生命自己来保护是最可靠,最保险的,矿长是包不起来的。既然如此,矿长把他们组织起来,提高文化水平、教给采掘知识、及预防事故的知识和能力后,要给他们(指采掘团队)武器,即保卫自己生命的武器,那就是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煤矿的运行机制才是健全的,建立两道防线的理论充分体现我们党对矿工生命的关爱,是稳妥防止事故发生的另一重大举措。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在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煤矿,三大自然灾害就是敌人。我们的矿长们、正副总工们都是共产党员,要树立信心,经过几年努力是完全有把握把重大事故消灭的,但是在战术上,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下很大决心做好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给高危采掘工作面的作业人群发放高危作业津贴,矿长有权修改本矿的奖金发放制度。煤矿的奖金应该着重奖励以下三群矿工,即一是在与三大灾害做斗争中有重要贡献的矿工;二是高危作业人群;三是在采掘工作面干活条件艰苦即高强度作业人群。丰厚的工资和奖金可以鼓励他们提高文化,熟知采掘知识及尽快掌握预防能力,这是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  

第二、我们的矿工队伍已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煤炭部时期的矿工,大量的中专毕业生招进煤矿当矿工,从农民进来的轮换工,是90年代青年,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矿长经过对矿工的精心培训,首先选择在瓦斯涌出量大的工作面,着力组建一支有高度责任心、有高度警惕性及有高度预防能力的采掘团队,然后授予他们三权,使之呼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在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时间要服从质量,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到其他采掘团队,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三、矿党委书记负责努力搞好煤矿文化,把它办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矿山文化。  

三、煤矿的科学技术要创新:  

多年来,煤矿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进了大型采煤机、掘进机、大功率的皮带输送机,还有许多先进的电器设备,信息技术、信息设备都是一流的,使煤炭工业增添了强大动力,煤炭产量大幅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能满足这些成就,矿井的开拓,采煤方法,巷道支护等还有广阔创新空间,当前煤炭回收率低,亟待研究解决,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淮南煤矿在瓦斯涌出量大的回采面改进了通风方式,采用Y型通风,回采面的皮带巷、轨道行双双进风,由下一个回采面提前掘出的轨道巷回风,有效的解决了回采面上下尾巷及采空区的瓦斯集聚,掀起全国煤矿向淮南学习的高潮,这是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创新,有效的解决了高瓦斯回采面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我们说科学技术创新是煤矿最大的创新,蕴含极大的经济利益。  

随着煤矿的工作重心向安全和预防转移,煤矿的科学技术也要向“预防”倾斜,为了预防,设计工作者不能停留在巷道经济断面上作文章,必须考虑一旦发生事故,矿工怎么能尽快撤离升井,为了预防,在事故发生的第一分钟,井下矿工马上能知道是什么性质的事故,事故发生地点及避灾路线,前十分钟是矿工逃命的黄金时刻,这是信息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等等。  

四、煤矿的文化也要创新:  

近年来,煤矿文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大量的工作对安全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煤矿文化对提高矿工文化水平,提高素质,政治思想觉悟,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听从区班长指挥,教育矿工注重安全作用很大,成绩显著,必须肯定。  

但是随着煤矿工作重心的转移,矿工肩负艰巨的历史重任,新形势下的煤矿文化将担当新的历史使命,从这层意义上讲,摆在煤矿文化面前的是一张白纸,有待矿党委书记担当重任,要把我们矿工培养成名副其实的矿山的现代化产业工人,使他们感到当一名矿工无尚光荣,使他们认识到矿山有难匹夫有责,他们是保护煤矿安全的光荣卫士。另外,我们要把煤矿文化办成产业文化,筹集资金用到矿工们身上,把煤矿的文工团组织起来,自编自演小品节目,不仅供本矿职工观看,还可以到别处演出,我们要聘请文化人编电视剧,反映矿工与三大灾害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拿到全世界演给外国人看,我们在报废矿井地面建成美丽花园,吸引人来参观,旅游,度假。只要各级领导重视,鼓励每个矿都用创新精神搞好煤矿文化,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笔者相信用不了五年,我们就能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矿产业文化。  

最后,笔者强调,煤矿今后的中心工作,就是三大块;一是事故预防(大矿长在做好全面工作的前提下,重点抓事故预防),二是生产(生产矿长负责),三是文化(矿党委书记负责)。三人分工合作,统筹兼顾,最后能否成功,能否把重大事故在我中华大地上消灭,起决定作用的是煤矿文化。(完)  

   

(作者简介:邹寿平,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从事煤矿工作27年,1981年在河北矿业学院采矿系执教,副教授。1991退休后长期关注煤炭行业发展,多次到国有大矿进行指导。Tel13931023445Email ZSP8076@163.com  


此文章是使用(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匿名投稿系统投稿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