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某煤矿0301下运巷巷道架棚段维护安全技术措施

作者:佚名 2010-06-30 09:37 来源:不详

一、工程概况

根据0203工作面设备运输要求:0301巷道维护以轨道中线为基准,净宽不得小于3000mm(距上帮不小于1700mm,距下帮不小于1300mm),净高以轨道上平面距巷道顶部维护最突出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600mm。因此需对巷道原先架棚维护段内所架设的木垛、点柱、一梁三柱抬棚中间支柱及不符合要求(两支柱间距不足3.0m)的一梁二柱抬棚等全部替换为 “一梁二柱”或“一梁四柱”抬棚对巷道进行维护,具体方案如下:

对巷道顶板两帮变形较严重的地段(从巷口1400m至1800m段,约400m长),采用架设单体棚的方式进行维护,即在现有的棚梁支护不动的情况下,在增加一梁两柱或一梁四柱进行加强维护,棚距不大于500mm(根据顶板破碎情况确定架棚的间距,对压力大的地段采用缩小棚距的方式密集支护),采用钢梁的长度为3.2m和3.4m两种规格。架棚后两颗支柱距离保证不小于3m。每根钢梁加背背板,保证钢梁与顶板接实。支柱使用3.15m或3.4m单体液压支柱。在架设钢棚时,单体支柱柱头距离钢梁边缘不小于200mm,对两帮妨碍钢梁架设的地方要进行掏窝放置钢梁。支柱柱底穿鞋,木鞋规格为200×150×400mm。

见0301下运巷维护图。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一)、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每班作业前,必须由班工长先检查作业地点巷道顶、帮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向跟班人员汇报进行处理。隐患排除后方可作业,施工人员作业时随时观察巷道顶、帮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点,待隐患排除后方可作业。

3、清理顶板上的浮矸时,必须使用专用的长柄工具,先顶后帮依次进行。

4、巷道顶网必须完整,网子掉包破裂处必须重新挂网,网网之间必须扣扣相连。

5、每班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至少3人,其中一人为班组长)对巷道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巷道内打设单体支柱进行补液,对卸压、折断、失效的单体支柱必须更换。发现顶板掉渣,有响动、裂隙扩张或压紧、顶板大面积掉包;巷道变形、两帮片帮严重;顶板压力增大,托板大面积变形、脱落等危险情况时立即通知巷道内所有作业人员撤离巷道,在巷口设置警戒并及时向队值班、调度中心、生产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汇报,待险情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作业。

6、巷道内必须常备有一定数量的钢梁、完好支柱,且乳化液泵及供液系统保持完好。

7、巷道维护时,必须按照由外向里逐步进行,当巷道外部维护完毕后再向里继续维护。

(二)、乳化泵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泵站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并持有合格证的专职人员担任。

2、乳化泵司机作业前,必须先检查作业地点周围顶板支护、两帮煤壁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跟班人员汇报进行处理。

3、乳化泵司机在乳化泵运行之前,对乳化泵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4、乳化液管路及注液枪不得有漏液现象。

5、乳化泵司机必须每班至少配1次乳化液并认真填写记录,保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18Mpa,乳化液配比浓度为2%~3%,并要用糖量仪检测。

6、乳化泵司机必须保证液箱内液面高度不小于箱体高度的三分之二以上。

7、乳化泵司机必须坚守岗位,严禁脱岗睡觉或做其他工作。必须班班检查供液管路是否完好。

8、开泵时,司机必须先发出开泵信号,严禁随意停开乳化泵。

9、乳化泵在运转过程中,发现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机处理。

10、乳化泵在运转过程中,泵站司机必须注意乳化泵是否运转平稳、有无异响;各种压力表是否正常灵敏,柱塞润滑是否良好;各接头和密封是否严密、无滴漏;乳化箱中的液位是否保持在各规定范围内;控制按钮手柄是否灵敏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停泵处理。

11、0301下运巷泵站及供液管路系统必须保持完好,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

12、其他均严格执行《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中乳化泵司机第1条至第19条规定。

(三)、支柱工安全技术措施

1、凡井下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新支柱或长期未使用的支柱在使用前升降几次(最大行程)排尽缸内气体。

2、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轻拿轻放,严禁用锤镐等物体敲击支柱任何部位。

3、每次升柱前,必须先打开液压枪,冲洗干净液压枪口和三用阀口的煤粉,然后再注液升柱。

4、支柱运输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不得抛扔磕碰野蛮装卸。

5、支设支柱必须安排熟练人员操作。

6、支柱时必须上尺上线,把支柱支在实底上,提前将柱窝挖出,严禁将支柱支在浮煤上。

7、运输支柱时,必须有两个人以上运送,必须同抬同放,严禁一人单独运送,严禁支柱上肩。

8、支设支柱时,必须保证支设人员不少于3人,支设人员必须扶好支柱,以防在支设过程中支柱倒下伤人。

9、支柱时必须给支柱柱底穿鞋,木鞋规格为200×150×400mm

10、支柱时必须坚持“随支随绑”的原则,用8#铅丝双股与顶板金属网拴牢。要求绑丝必须拧够三圈,确保绑丝的牢固可靠。

11、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90KN(11.5Mpa)

12、支柱时支柱与顶底板垂直支设。

13、严禁使用失效、漏液、卸压支柱支护,使用过程中发现失效支柱时必须及时更换,严禁支柱超高使用。

14、新支设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偏差不超过±100mm,单体支柱三用阀放置方向一致。

15、架设抬棚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站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必须服从当班工长(班长)的统一指挥。并派专人观察顶板的安全情况,如有异常马上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16、架棚前,提前将钢梁按照棚距用8#铁丝固定在巷道顶板金属网上,具体为:将梯子及方凳提前搬到作业地点,由3人负责将钢梁抬到施工地点后,扶好梯子及方凳,施工人员站在梯子及方凳上,并系好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挂在顶板金属网的纵横筋交接处,然后由施工负责人指挥其他人员将П型钢梁抬起上方凳及方凳,站在方凳及梯子上的人员将钢梁抬起紧靠顶板后将钢梁用8#铁丝固定在巷道顶板金属网上。

17、架棚时,支柱柱头接顶后,施工负责人必须通知升柱人员停止作业,然后由作业人员站在梯子上用8#铅丝不少于两股将支柱柱头与顶板金属网绑扎牢固。待站在梯子上的作业人员下来后,施工负责人方可通知人员继续将支柱升紧。支柱升紧后与钢梁接触不完全时,需打入木楔塞实。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缓缓升柱,防止用力过猛造成柱头打滑。

18、如果发现顶帮有大面积片帮、冒顶危险时,施工人员立即撤退,留一人在巷道入口处设置警戒,并向调度中心汇报,在未采取措施、处理妥善之前,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危险区段。

19、在巷道支设支柱前,首先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工作应由当班组长具体负责,并由当班组长和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先顶后帮,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敲帮问顶人员必须站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观察顶板的人站在找顶人的侧后方,两人要保证后退路线畅通,严禁空顶作业。

20、煤壁有片帮迹象时,人员必须站在片帮煤斜上方,用长柄工具将其撬下,严禁用手搬或站在片帮煤中部或下方处理片帮煤。

21、支设支柱时,施工人员必须配合作业,设专人观察顶板情况,3人支柱,施工人员必须在支柱的斜上方安全处作业,观察顶板人员在其侧后方,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

22、其它操作严格执行《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

(四)、拆除木垛、“一梁三柱”抬棚中间点柱、戴帽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木垛、“一梁三柱”抬棚中间点柱、戴帽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前,首先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敲帮问顶观察顶板及两帮煤壁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待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作业。

2、拆除木垛、“一梁三柱”抬棚中间点柱、戴帽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拆的原则:首先将要拆除木垛、“一梁三柱”抬棚中间点柱、戴帽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前后20m范围内按棚距500mm(根据顶板破碎情况确定架棚的间距,对压力大的地段采用缩小棚距的方式密集支护)架设“一梁二柱”抬棚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并在紧靠要替换的木垛、点柱或抬棚处打设“一梁二柱”抬棚加强支护,然后再进行拆除。另外,拆除木垛前必须在木垛四周打设戴帽点柱加强支护,待木垛拆除完毕后,再将所打设的戴帽点柱按上述方法摘除。

3、如果木垛被压死或变形时,应采用人工起底的方法,使木垛松动后拆除。

4、拆除木垛、“一梁三柱”抬棚中间点柱、戴帽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时,必须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施工,且班工长必须现场指挥。

5、拆除木垛、“一梁三柱”抬棚中间点柱、戴帽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时,必须坚持由外向里(由巷口向切眼方向),逐架(垛)进行

6、替换后所架设“一梁二柱”抬棚的所有支柱必须支设在实底上。

7、拆除木垛、替换“一梁三柱”抬棚、点柱及不合格的“一梁二柱”抬棚时,必须采用先架棚维护,后逐个拆除的方式进行维护顶板,不得采用先拆除后架棚的做法。

(五)、其他

1、施工前必须通知巷道迎头机电一队抽水人员撤出到后巷安全地点后方可进行施工。

2、巷道内供电电缆、监测线、通讯线等缆线不得吊挂在煤壁与单体支柱之间,打设支柱前必须将电缆从煤壁与支柱间掏出,防止挤坏缆线。

其他严格执行《0301下运巷巷道维护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