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煤机在全自动化工作面过空巷
一、工作面现状及地质情况
12#层301盘区8114工作面走向长度
该面由于历史原因留下了平行工作面的两条空巷。第一条空巷命名L1,距边切眼
二、工作面过空巷技术方案的论证和确定
(一) 、工作面过空巷技术方案的论证
采用过空巷时煤壁支承——液压支架支承——古塘矸石支承三种力系同时作用的力学平衡体系,估算空巷的支护载荷。
1.绕前端老顶断裂点的顺时针作用力矩为:
l( |
b( |
c( |
M0=1/2×ahlrl/2+amkr(c+b)/2
=1/2×1.5×14.11×15×2.5×15/2+1.5×4.5×8×2.5×8/2
=2976.33+540=3516.3吨m=
=3516300×9.8=34459740N·m=34.46 MN·m
2、绕前端老顶断裂点的逆时针阻力矩为:
M0′=q÷9.8×(c+b/2)+1/2ahlr1/3[c+b+(l-c-b)/2]
=4600÷9.8×5.5+1/2×1.5×14.11×15×2.5×(1/3)×11.5
=2581.63+1521.23=4102.86吨·m=40.21MN·m
式中:l——周期来压步距为
因此,支架、围岩阻力和作用力的力矩关系为M0′>M0,即支架和冒落矸石的阻力距大于老顶下沉的转动力距,按过空巷的顶板岩层大结构最危险情况考虑,是能维持自身平衡,过空巷的最大问题是维持采场范围内直接顶的支护以及直接顶的稳定是关键。
3、空巷支护载荷可按直接顶自重考虑据此分析:需要支护载荷为
qx=rm=25×4.5=112.5 KN/ m2
4、工作面现空巷实际支护载荷以及安全程度评估 L1巷
q1′x=eg/s=149×2×5/149×3=3.33吨/ m2=32.7 KN/ m2
式中:e--空巷中原锚杆数量;g--每根锚杆的锚固力;s--支护面积.
目前顶板支护强度每平方米,32.7 KN/ m2<112.KN/ m2
措施1
采取补打锚索加强对顶板支护力,锚索间距为
q1′x1=(eg+dp)/s=(149×2×5+50×20)/149×3=2490/447=5.57吨/ m2=54.59 KN/ m2
式中:d----补打的锚索数量;p----每根锚索的锚固力
措施2
在措施1基础上再采取支一排单体支柱,柱距为
q1′x1=(eg+dp+fj)/s
=(149×2×5+50×20+150×30)/149×3=6990/447
=15.64吨/ m2=153.25 KN/ m2
式中:f——补支的单体液压支柱数量;
j——每根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承力;
q1′x1>qx 安全系数K=1.4倍
B、校核L2巷支护强度
qx=rm=25×4.5=112.5 KN/ m2
L2巷现有支护载荷以及安全程度评估
q2x1=(eg+dq)/s=(149×6×5+50×2×20)/149×6.5
=4470+2000/968.5=668吨/ m2=65.47 KN/ m2
采取增加二排单体,柱距
q2x2=(eg+dq)/s+fj/s
=(149×6×5+50×2×20)/149×6.5+300×30/149×6.5 =15470/968.5=15.97吨/ m2=156.54 KN/ m2
q2x2>qx=112.5 KN/ m2 满足支护要求
安全系数校验 K=1.4倍,满足安全要求
因该面现有二排木支护,综合考虑后可将单体支柱柱距定为
(二)工作面过空巷技术方案的确定:
1、刨煤机工作面过空巷支护形式采取锚杆、锚索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联合支护的形式通过。
2、过第一条空巷(L1)时在原支护的基础上补打一排间距为
3、过第二条空巷(L2)时在原支护的基础上补支单体支柱两排柱距
4、工作面过空巷时采用尾超前头
三、工作面过空巷的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
(一)、过空巷前的准备工作
1、加大检修力度,加强工作面定检,保证机电设备运转正常
在过空巷前刨煤机队就加大了检修力度,保证了三机配套正常运转,为刨煤机快速过空巷畅通了机电基础。
2、合理调斜工作面,减小了空巷一次暴露面积
在距空巷前
3、提前做好了切眼假顶,保证了支架接顶严密
由于两条空巷的高度均在
4、加强两空巷的支护力度,提高工作面抵卸集中压力的能力
在工作面距空巷
(二)、过空巷过程的劳动组织与现场管理
这次过空巷工程是集技术、综采、工掘、机电、回收、通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要求各个队组、各道工序、各项工程必须达到标准,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整个过空巷共用了13个小班的时间,由于分工明确,配合得当,使空巷顺利通过。
四、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截止
2、这次过空巷共用工500个,用工少,效益大,效率高。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尽管这次过空巷比较顺利,但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干部现场指挥的经验不足,出现了盲目冒进造成失误的现象,致使工作面工程质量差,结果导致了工作面断刨链一次。
2、部分锚杆、锚索以及假顶梁固定不牢,出现了假顶梁被支架顶翻现象。
3、过第二条空巷考虑的不细,假顶梁固定的不好,造成了临时下工字钢突击架抬棚,固定假顶梁的现象。
这次过空巷为以后类似条件下开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经验,但是,空巷内支柱数量仍然很多,在开采过程中,需回撤大量的木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因此,考虑以后再过空巷时,试验加大锚索支护密度,取消单体支柱和木点柱的支护,以减少工序赢得推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