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顶板控制技术规程

作者:佚名 2010-08-28 23:14 来源:本站原创
顶板控制技术规程
第一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采面按倾斜开采,采用末排密集支柱切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采用“三、四排”控顶,基本点柱柱距为0.6m,排距为1.2m,工作面机道临时支护采用1.2m铰接顶梁铰和2.2m的∏型钢梁支护顶板,机道的宽度为1.5m,最大控顶距为5.1m,最小控顶距为3.9m,放顶步距为1.2m。(详见附图所示)
3、工作面正常支柱采用DZ14-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B-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单体液压支柱与铰接顶梁采用悬臂梁的支护方式支设,排柱距要掺成直线,每一行的铰接顶梁必须铰接并打好水平楔,铰梁与支柱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
4、基本支主和密集支柱的迎山角为3-5°。
5、临时支护: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后,新进刀时,采用∏型钢梁每隔1.2m位于正式支柱第一排支柱中间∏型钢梁伸向煤壁进行临时支护,每根∏型钢梁下支设两根单体液压支柱,第一根支柱支设位于正式支柱第一排支柱中间,第二根支柱支设位于第一根支柱向煤壁方向0.6m处,∏型钢梁距离煤壁0.3m;工作面贴帮支护每隔2m在煤壁侧进行支护。
6、密集支柱:
密集支柱为每相邻两根末排基本支柱间增设1根单体液压支柱,新增设的单体液压支柱采用铰接顶梁或长不得小于30cm,宽不得小于20cm,厚不得小于5cm的木垫板作为柱帽支护。
在掺新密集支柱时,密集支柱每隔5m留设一安全出口,此安全出口支柱柱距为0.6m,,安全出口必须能使人顺利地通过新补的密集支柱,等回完柱后把安全出口支柱补齐。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特殊支护方式:
1、工作面若遇垮塌较小的顶板支护时,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排柱距支设支柱,顶板空顶的部分必须用材料铰接牢实至顶板。
2、工作面若遇垮塌较高、面积较大的顶板支护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掺设临时支柱或戗柱等,缩小工作面柱距,顶板空顶的部分必须用材料铰接牢实至顶板。
三、回柱放顶:
1、采用人工回柱放顶,回柱至少三人一组协同操作,一人回柱,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情况,一人运送材料等。回采初期工作面每5-8m设一组从柱,沿倾向按间距为200mm布置,且每组支柱不得少于3根。
2、回柱时采用分段回柱,每段回柱从下往向进行回柱,每组分段长度≮15m,分段地点必须选择采空区顶板充分垮落、工作面顶板完整、支护可靠、退路畅通的地点。
3、回柱放顶前必须补齐所缺支柱,注液加固15m内范围的所有支柱,掺好临时护身支柱,维护好安全退路。
4、工作面采煤机割煤完成一个循环支设好前排支柱和新密柱支柱后,回柱按先采空区侧后煤壁侧的顺序逐根进行,新密集支柱必须超前于旧密集回撤点1-3m。
5、回柱时,先将回柱器挂在回柱地点上方安全牢实的支架上,并栓牢待回支柱,然后回柱人员站在煤壁侧距离回柱点上方远距离卸压,待顶板垮塌稳定后,迅速取出支柱。
6、为了增强密集支柱的稳定性,防止支柱丢失和卸压支柱伤人,末排切顶密集支柱必须根根栓绳,即将绳子系于支柱的手柄上,且在交接处要搭接牢实。
7、采面回柱并支护后剩下的多余支柱掺在第二排支柱内侧,与第二排支柱间隔0.2m,且掺在正常支柱顶梁下,以便需要用支柱时随时取用,但不得影响行人、运料等。
8、回柱时,严禁其它任何工序与其平行作业,相邻回柱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5m。
9、遇以下情况时均严禁回柱:
A:基本支柱未支设齐。
B:采空区悬顶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又未采取措施
C:安全退路不畅通或有人在附近休息时。
D:特殊支护不齐、护身支柱未掺。
四、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及有关要求:
采煤机割煤、移溜、支柱可平行作业,采煤机割煤时,距离机组落后15~20m后待把煤出净后方可移溜,移溜后按作业规程规定的排柱距支设支柱。
五、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初采及初次来压的顶板控制:
工作面在初采时和工作面初次来压时,加强工作面排柱距管理,在压力较大的地段必须加设点柱,并且顶板铰接顶板要牢实稳固,经常检查工作面支柱是否有卸压的情况,每班上班工作前,要逐根支柱加液压,保证支柱的初撑力。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若遇地质构造或顶板破碎时,支柱柱距相应缩小0.2米,随时检查工作面支柱和铰接顶梁的完好性,若有垮塌的顶板必须及时用材料铰接牢实至顶板;工作面在割煤时,若遇断层需破煤层顶板或底板时,工作面内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用相应高度的支护材料和柱帽、柱鞋等。
(三)工作面末采的顶板控制:
工作面回采要结束时,在结束前,采煤队要提前准备好工作面所需用的支护材料,在回采完前三天开始对工作面的支柱进行更换出来,在更换支柱时,采用木支柱换出单体液压支柱的方式,即割煤机每进一个循环时,就用木支柱掺设支柱,在回柱时,先掺好新密集后再回出原老密集的单体液压支柱。在掺设新密集支柱时,严禁同一排支柱有不同类型的支柱控制顶板。
第二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支护
一、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
工作面煤壁侧往南0-10m段,巷道上、下帮位于原棚架棚梁下方采用11号工字钢作顶梁,顶梁下每隔0.8m分别支设单体液压支柱,10-20m段巷道上帮位于原棚架棚梁下方采用11号工字钢作顶梁,顶梁下每隔0.8m支设单体液压支柱。超前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
(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加强支护:
1、风巷、机巷维护:
A: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顺槽维护,巷道净高不得低于1.8m,巷道净断面不得低于3.0㎡,行人侧宽度不得小于0.7m。
B:S1214工作面风巷尾部沿真倾向设置一排挡矸密集,挡矸密集支柱不得少于5根单体液压支柱。
C:S1214工作面机巷尾部沿真倾向设置一排挡矸密集,挡矸密集支柱不得少于5根单体液压支柱,在平巷向工作面倾斜方向上布置一条挡矸砂礅,砂礅宽3m,高以铰牢实至顶板为止。
2、顺槽回撤:
A:风巷回撤与工作面密集支柱回撤同步,若工作面特殊情况时不能与密集支柱同步时,最大可迟后0.8m,但与工作面回柱放顶时的距离不得小于2.4m。
B:当顶板压力小且顶板完整、稳定时,采用人工回撤;当顶板压力大,顶板破碎松软时,只能用回柱绞车回撤。
C:回撤前,必须敲帮问顶,找净危岩活石,掺好临时护身支柱,维护好安全退路,保证退路安全畅通。
D:在专人看顶板的情况下,用单体支柱托起待回支架的顶梁,人工掏出棚腿柱窝,用回柱器或回柱绞车拉出棚腿,然后人在安全地点远距离回撤,待顶板冒落稳定后用长柄工具取出顶梁。
E:用回柱绞车回撤时,必须严格按《绞车回柱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二、工作面上下端安全出口的支护、管理
(一)支护形式:
工作面上下端口采用四对八梁抬棚支护,顶梁长为3.6m的∏型钢梁或11号工字钢梁,每根顶梁下支设三根单体液压支柱,同一组的两根顶梁交错1.2m,梁间距为0.2m,组间距中对中为0.75m,交替前移步距为1.2m。
(二)质量要求:
在工作面上下端头超前缺口的斜长为3.0m,高度≮1.1m,深度为≮1.5m,当煤厚≥1.1m时超前缺口的高度为全煤厚,严禁破顶、底板;若煤厚﹤1.1m时,必须破底,保证缺口高度≮1.1m。
(三)与其它工序间的衔接关系
缺口放炮与检修工作间的衔接:在放炮时,工作面及工作面运、回风巷严格按放炮有关规定执行,工作面内不得有人与放炮无关的工作。
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工作面采高根据煤层赋存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工作面采高为全煤厚,在回采过程中不破顶、底板。
单体液压支柱、∏型钢梁及金属铰接顶梁等支护材料数量的确定:
1、工作面斜长100m,支柱柱距0.6m,排距1.2m。机、风巷道超前支护单排支护各20m,双排10m,共计单体液压支柱76根,∏型钢梁28根。
2、基本支柱三排:100÷0.6≈166.7根,取167根,167×3=501根。
3、贴帮支柱:100÷2=50根。
4、密集支柱:100÷0.6≈166.7根,取167根,167×2=334根。
5、四对八梁支柱:8×3×2=48根。
6、金属铰接梁:100÷0.6≈166.7根,取167根,167×4=668根;临时支柱:100÷1.2≈83.3根,取84根,84×2=168根;∏型钢梁:100÷1.2≈83.3根,取84根。
7、备用支护材料:支柱120根,∏型钢梁12根及金属铰接顶梁70根,3.6m长的11号工字钢梁2根,木料50根,楠竹跳板50块,50根2.0m长(Ф≥200mm)的坑木支护顶板。
工作面总需要支柱数:1297根;∏型钢梁:124根;铰接顶梁:738根;3.6m长的11号工字钢18根。
工作面所有支柱和铰接顶梁、∏梁和工字钢梁,各种规格型号必须统一编号管理,工作面不需用的支柱和工作面被损坏的支柱,必须及时打运出地面存库检修待用。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