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目 录
一、矿方审批意见
二、第一章 概 况
三、第二章 采煤方法
四、第三章 顶板管理
五、第四章 生产系统
六、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七、第六章 煤质管理
八、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九、第八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十、附图:
1、工作面示意图
2、工作面支架布置图
3、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4、工作面监控系统图
5、工作面防尘系统图
6、工作面运输系统图
7、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8、工作面机电设备布置图
9、工作面排水系统图
10、工作面通讯系统图
11、工作面压风系统图
12、工作面反风系统图
1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14、工作面避灾线路图
第一章 概 况
一、工作面位置及基本情况:
我矿xxx上分层回采工作面位于西大皮带巷245米处,该工作面北部为我矿西大皮带巷;南部为本矿旧采采空区;东部为我矿5001工作面;西部为5003工作面。工作面长109米,随着回采的推移,工作面长度会逐渐缩短,最短为106米。工作面地质储量为105000吨。可采储量为88800吨。该工作面所处地表属高山地形,覆盖厚度约为220米,地面无村庄和其它建筑物。该工作面顺槽总长为300米。附工作面示意图1。
二、煤层情况
根据运输巷、回风巷和开切眼掘进巷道探煤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最大厚度为6.69米,最小厚度为5.69米,平均厚度为6.05米,煤层稳定。
工作面为单斜构造,煤层走向为北东75º,倾向为北西15º,倾角在4º—5º之间。由5个厚薄不一的分层组成了煤层的全厚,煤层结构较简单,节理明显,煤质坚硬,但只有煤层底部的一分层煤(厚约1.2米)较软,其上部含有0.1—0.2米厚的夹石层。
3#煤为黑色-灰黑色,半亮-光亮型煤,玻璃-似金属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阶梯状、贝壳状断口,条痕灰黑色,质坚硬,裂隙不发育。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及水文地质情情况:
煤层顶板由伪顶、直接顶和老顶组成,其伪顶为黑色泥岩,约0—0.7米,厚薄不一,硬度较低,性脆易冒落;直接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度在9-10米左右,层位稳定致密,性脆,层理发育,属二类顶板;老顶为粉砂岩和泥岩互层,灰黑色,厚度在8-9米以上,不易垮落;煤层底板为10米左右的粉砂岩组成,层位稳定,岩性致密,无冲击地压。附煤层综合柱状图1。
煤层底板下部有一含水层,老顶中部有一含水层,含水量不大,工作面上覆岩层厚,地表无裂缝,即使雨季涌水量也不大。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的充水源为南部旧采采空区积水,预计回采时最大涌水量3m3/h,正常涌水量2 m3/h。但根据50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情况分析,涌水量可能还会加大,队组需在进回风巷道低洼处准备水泵进行排水。
本工作面为一缓倾斜单斜构造,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根据2009年瓦斯鉴定情况,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05m3/min,属高瓦斯矿井。根据相邻5003工作面预计,该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1m3/min。
根据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试验加岩粉量为0%。火焰长度为0毫米。定为无爆炸性,煤的吸氧量1.12cm3/g,自燃倾向性为Ⅲ级。煤层无自燃倾向性。
地质建议:1、在回采过程中经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时,要加强工作面及回风巷的瓦斯检查,预防瓦斯大量涌出,工作面的液压支柱要加固加牢,对压力增大地点要加密支护,顶板采空区用挡矸板保护。2、顶板冒顶部分用圆木背牢架实,采空区大面积不垮落地段强制性放顶,防止大面积垮落。3、工作面每推进20米探测底板煤层厚度,标注在工作面矸石分布图上,推断工作面煤炭准确储量和回采率。并为下分层布置工作面提供依据。4、对工作面采空区的涌水应提前疏通水沟,将水排到1#水仓。
第二章:采煤方法
一、巷道布置
工作面沿煤层顶板布置,倾向推进,该工作面走向300余米,可采走向247余米,工作面倾斜长平均为108米,其中回风顺槽铺设轨道,安装小绞车作为回风、运料巷;运输顺槽布置GPJ—800胶带输送机和SGB620—40T刮板机作为进风、运煤巷。两巷均为梯形巷道,采用木棚架铺网支护。
巷道断面技术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