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采区S二段回采工作面防突设计
作者:佚名
2010-11-16 22:20
来源:www.alkalizemylife.com
2404采区S二段回采工作面防突设计
1、工作面相邻位置
本工作面位于+250m水平七石门+255m水平,2404采区4#煤层S一段,回采上限标高+297m水平,下限标高+255m水平,工作面斜长78m,走向长,回风巷110m,运输巷110m.本工作面上邻+300m, 2404一段采区S翼采空区,下邻原生煤体,南邻2403采空区,北邻2404N二段回采工作面(未布置)。
2、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2009年8月份前所掘的2404采区S二段回采工作面的机巷、风巷、切割资料情况看,该处煤层结构稳定,煤厚2——2.6m,平均厚度2.3m,倾角35°,倾向NM279°,走向9°。无大的断裂构造,只有局部夹口小断层。
二、区域防突措施
1、开采保护层情况
本工作面对应的保护层5#煤层已于2003年2月——2007年10月前开采,其开采范围+254m水平——+345m水平,向南走向600m,向北走向180m,未留设煤柱,实行无煤柱开采。
2、保护关系的核定(保护关系图附后)
倾向保护:5#层与4#层层间距为20m,平距33m,倾角平均35°,采高0.6m,卸压角取67°,核定下保护界标高为+276m水平,上保护界标高为+361m水平。本工作面开采标高为+300m水平——+345m水平,属保护范围内开采。
走向保护:本工作面对应的保护层5#煤层南翼开采600m,北翼开采180m,本工作面向北走向110m,距走向保护法线50m,南翼已回采结束,属保护层范围内开采。
3、瓦斯抽放情况
①本工作面在开采保护层的同时(于2003年2月——2007年10月期间),未进行穿层抽放,只采用了保护层采空区卸压瓦斯和老塘瓦斯抽放。
②本工作面石门揭穿煤层后,于2009年4月份——6月份,对本工作面N翼+300m水平运输巷采用了75㎜钻孔,孔深45m,呈扇形布孔,上帮控制范围20m,下帮控制范围10m,打了11个顺层孔,封孔深度8m,进行了抽放,孔内瓦斯浓度从100%抽至90天后,衰减至4%。
4、本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初步分析
①本工作面在受保护范围内开采,根据所掘进的运输巷,回风巷和切割上山巷道掘进过程中的防突资料反映,钻屑量为2.1——2.8㎏/m,△h2为8——18㎜H2O,无喷孔、无卡钻、无响煤炮等征兆。
②本工作面切割布置完毕形成回采系统后,在工作面切割内南北两帮,从风巷下去5m处至机巷5m处,每间隔10m采用42㎜钻孔,孔深10m,倾角3°,进行了保护层开采后的效果检验。S=2——2.8kg/m,△h2=8——16㎜H2O。
从以上资料的情况分析,本工作面属无突出区。本工作面虽然开采了保护层,为确保回采过程中的安全,仍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防突技术措施及参数表附后)。
三、局部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附防突技术措施及参数表)
1、突出危险性预测措施
在工作面距风巷、运输巷10m处开孔进行预测。
沿采面倾斜方向采用42㎜钻孔打孔,每孔间距10m,孔底终孔10m。
孔深10m,倾角3°。
每打1m测一次钻屑量,每打2m测一次△h2。
⑤所测钻屑量S<6㎏/m,△h2临界值在18㎜H2O以内,且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当检验结果措施有效时,保留2m检验孔超前距地条件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实施回采。
当工作面第一次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屑量和△h2,各项指标不超标后允许推进7m,保留预测钻孔3m超前距,停止推进,再按第一次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依次循环。
2、防突措施
如果在执行预测措施过程中发现有卡钻、喷孔、顶钻,检测指标有一项超标等异常情况,则采取以下消突措施。
①距风巷1.5m处采用Φ75㎜钻孔,沿采面倾斜方向往下实施消突孔直至机巷1.5m处。
②每孔间距1.5m,孔底间距1.5m,取卸压半径为0.75m。
③每孔深度为10m。
④孔倾角为3°.
3、效果检验
在消突措施孔中,每间隔10m采用42㎜钻孔,孔深10m,倾角3°进行效果检验。钻屑量每打1m测一次,△h2每打2m测一次。只有在S=6kg/m,△h2=18㎜H2O之内方可进行回采作业,反之继续打消突孔,再检测直至不超标为止。
四、安全防护措施
1、放炮要求
⑴本回采工作面采用一组炸药一次起炸,使用200型发爆器起爆,使用煤矿使用毫秒雷管使用不低于三级煤矿许用含水炸药。
⑵放炮掩护点(起爆点):
+250m茅口大巷2#茅口上山以南30m处,距回采工作面150m外。
⑶放炮站岗点:
①+250m茅口大巷2#茅口上山以北30m处;
②+350m茅口总回风巷七石门以北30m处;
③+250m水平茅口大巷拉炮点处。
⑷放炮实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和“一炮三检制”,放炮后至30min后方能由“三人联锁放炮”人员进入采面检查瓦斯及放炮情况,经检查无问题后,方可恢复作业。
⑸放炮搜索撤人范围及路线:“由谁负责搜索撤人”
工作头三人出发:①1人往上→+300m石门→2﹟茅口上山→+350m茅口总回风巷以北30m处。
②2人往下→+250m七石门→+250m茅口大巷。1人向北30m处,1人到南拉炮点。
由班长指挥定人员进行搜索负责,炮后检查安全后撤消站岗。
⑹放炮停电范围(由谁负责停电)
由当班电工负责在放炮前把2404一段采区,电煤钻、回柱机、电源切断后,检查瓦斯在0.5%以下,恢复送电。
2、通风
⑴工作面需要配风量为210m3/min。
风量计算:①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
Q=100pch4×k=100×1.5×1.4
=210 m3/min
②按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计算
Q=4N =4×15=60 m3/min
⑵通风路线:
新风→+250m七石门→+250m运输巷→工作面。
泛风→工作面→+297m风巷→+300m回风石门→2﹟茅口上山→七石门回风→+350m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3、瓦斯管理
⑴设置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
⑵严禁无风和瓦斯超限作业
⑶在回采工作面及其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回采工作面瓦斯传感器设置在①进风距工作面10m②工作面在回风巷距采面10m③工作面回风距全风压汇合处15m④上隅角采空区第三—四排上,能控制工作面及其进风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1.0%。
⑷打钻施工时必须携带和使用好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随时监测达钻地点的瓦斯涌出情况,发现瓦斯涌出异常或瓦斯动力预兆,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沿避灾路线撤到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点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4、自救器设置
每职工随身携带或挂在运输巷距采面30m内。
5、采区避难所设置
采用+250m七石门为避难所,避难保证15人以上避难,随时检查该石门的支护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该处安设一门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6、压风自救
①压风自救安置在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上。
②距工作面30m处的巷道内安设一组。
③避难所安设两组。
④每组压风自救不少于8个人使用,并保持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小于0.1m3/min。
7、其它
①随时保持工作面、工作面上下口以及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等安全撤退路线畅通。
②对回采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电器设备,每一天进行一次防爆检查,有失爆现象,立即进行处理。
8、发生瓦斯动力现象时的避灾路线:
工作面→运输巷→+250m七石门→+250m茅口运输大巷→主提升→井口→地面。
四、组织措施
1、成立2404一段回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毓才,副组长:阮昭明、杨作勇,成员:曾凡刚、杨毓中、晋永祥、陆安双。
2、防突工作领导小组每天应对该面的防突情况进行分析,矿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审批每次实施的防突报告单,收集整理好该面防突资料并保存好。
五、本措施未提及之处,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

1、工作面相邻位置
本工作面位于+250m水平七石门+255m水平,2404采区4#煤层S一段,回采上限标高+297m水平,下限标高+255m水平,工作面斜长78m,走向长,回风巷110m,运输巷110m.本工作面上邻+300m, 2404一段采区S翼采空区,下邻原生煤体,南邻2403采空区,北邻2404N二段回采工作面(未布置)。
2、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
根据2009年8月份前所掘的2404采区S二段回采工作面的机巷、风巷、切割资料情况看,该处煤层结构稳定,煤厚2——2.6m,平均厚度2.3m,倾角35°,倾向NM279°,走向9°。无大的断裂构造,只有局部夹口小断层。
二、区域防突措施
1、开采保护层情况
本工作面对应的保护层5#煤层已于2003年2月——2007年10月前开采,其开采范围+254m水平——+345m水平,向南走向600m,向北走向180m,未留设煤柱,实行无煤柱开采。
2、保护关系的核定(保护关系图附后)
倾向保护:5#层与4#层层间距为20m,平距33m,倾角平均35°,采高0.6m,卸压角取67°,核定下保护界标高为+276m水平,上保护界标高为+361m水平。本工作面开采标高为+300m水平——+345m水平,属保护范围内开采。
走向保护:本工作面对应的保护层5#煤层南翼开采600m,北翼开采180m,本工作面向北走向110m,距走向保护法线50m,南翼已回采结束,属保护层范围内开采。
3、瓦斯抽放情况
①本工作面在开采保护层的同时(于2003年2月——2007年10月期间),未进行穿层抽放,只采用了保护层采空区卸压瓦斯和老塘瓦斯抽放。
②本工作面石门揭穿煤层后,于2009年4月份——6月份,对本工作面N翼+300m水平运输巷采用了75㎜钻孔,孔深45m,呈扇形布孔,上帮控制范围20m,下帮控制范围10m,打了11个顺层孔,封孔深度8m,进行了抽放,孔内瓦斯浓度从100%抽至90天后,衰减至4%。
4、本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初步分析
①本工作面在受保护范围内开采,根据所掘进的运输巷,回风巷和切割上山巷道掘进过程中的防突资料反映,钻屑量为2.1——2.8㎏/m,△h2为8——18㎜H2O,无喷孔、无卡钻、无响煤炮等征兆。
②本工作面切割布置完毕形成回采系统后,在工作面切割内南北两帮,从风巷下去5m处至机巷5m处,每间隔10m采用42㎜钻孔,孔深10m,倾角3°,进行了保护层开采后的效果检验。S=2——2.8kg/m,△h2=8——16㎜H2O。
从以上资料的情况分析,本工作面属无突出区。本工作面虽然开采了保护层,为确保回采过程中的安全,仍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防突技术措施及参数表附后)。
三、局部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附防突技术措施及参数表)
1、突出危险性预测措施
在工作面距风巷、运输巷10m处开孔进行预测。
沿采面倾斜方向采用42㎜钻孔打孔,每孔间距10m,孔底终孔10m。
孔深10m,倾角3°。
每打1m测一次钻屑量,每打2m测一次△h2。
⑤所测钻屑量S<6㎏/m,△h2临界值在18㎜H2O以内,且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当检验结果措施有效时,保留2m检验孔超前距地条件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实施回采。
当工作面第一次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屑量和△h2,各项指标不超标后允许推进7m,保留预测钻孔3m超前距,停止推进,再按第一次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依次循环。
2、防突措施
如果在执行预测措施过程中发现有卡钻、喷孔、顶钻,检测指标有一项超标等异常情况,则采取以下消突措施。
①距风巷1.5m处采用Φ75㎜钻孔,沿采面倾斜方向往下实施消突孔直至机巷1.5m处。
②每孔间距1.5m,孔底间距1.5m,取卸压半径为0.75m。
③每孔深度为10m。
④孔倾角为3°.
3、效果检验
在消突措施孔中,每间隔10m采用42㎜钻孔,孔深10m,倾角3°进行效果检验。钻屑量每打1m测一次,△h2每打2m测一次。只有在S=6kg/m,△h2=18㎜H2O之内方可进行回采作业,反之继续打消突孔,再检测直至不超标为止。
四、安全防护措施
1、放炮要求
⑴本回采工作面采用一组炸药一次起炸,使用200型发爆器起爆,使用煤矿使用毫秒雷管使用不低于三级煤矿许用含水炸药。
⑵放炮掩护点(起爆点):
+250m茅口大巷2#茅口上山以南30m处,距回采工作面150m外。
⑶放炮站岗点:
①+250m茅口大巷2#茅口上山以北30m处;
②+350m茅口总回风巷七石门以北30m处;
③+250m水平茅口大巷拉炮点处。
⑷放炮实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和“一炮三检制”,放炮后至30min后方能由“三人联锁放炮”人员进入采面检查瓦斯及放炮情况,经检查无问题后,方可恢复作业。
⑸放炮搜索撤人范围及路线:“由谁负责搜索撤人”
工作头三人出发:①1人往上→+300m石门→2﹟茅口上山→+350m茅口总回风巷以北30m处。
②2人往下→+250m七石门→+250m茅口大巷。1人向北30m处,1人到南拉炮点。
由班长指挥定人员进行搜索负责,炮后检查安全后撤消站岗。
⑹放炮停电范围(由谁负责停电)
由当班电工负责在放炮前把2404一段采区,电煤钻、回柱机、电源切断后,检查瓦斯在0.5%以下,恢复送电。
2、通风
⑴工作面需要配风量为210m3/min。
风量计算:①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
Q=100pch4×k=100×1.5×1.4
=210 m3/min
②按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计算
Q=4N =4×15=60 m3/min
⑵通风路线:
新风→+250m七石门→+250m运输巷→工作面。
泛风→工作面→+297m风巷→+300m回风石门→2﹟茅口上山→七石门回风→+350m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3、瓦斯管理
⑴设置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
⑵严禁无风和瓦斯超限作业
⑶在回采工作面及其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回采工作面瓦斯传感器设置在①进风距工作面10m②工作面在回风巷距采面10m③工作面回风距全风压汇合处15m④上隅角采空区第三—四排上,能控制工作面及其进风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1.0%。
⑷打钻施工时必须携带和使用好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随时监测达钻地点的瓦斯涌出情况,发现瓦斯涌出异常或瓦斯动力预兆,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沿避灾路线撤到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点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4、自救器设置
每职工随身携带或挂在运输巷距采面30m内。
5、采区避难所设置
采用+250m七石门为避难所,避难保证15人以上避难,随时检查该石门的支护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该处安设一门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6、压风自救
①压风自救安置在回采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上。
②距工作面30m处的巷道内安设一组。
③避难所安设两组。
④每组压风自救不少于8个人使用,并保持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小于0.1m3/min。
7、其它
①随时保持工作面、工作面上下口以及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等安全撤退路线畅通。
②对回采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电器设备,每一天进行一次防爆检查,有失爆现象,立即进行处理。
8、发生瓦斯动力现象时的避灾路线:
工作面→运输巷→+250m七石门→+250m茅口运输大巷→主提升→井口→地面。
四、组织措施
1、成立2404一段回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毓才,副组长:阮昭明、杨作勇,成员:曾凡刚、杨毓中、晋永祥、陆安双。
2、防突工作领导小组每天应对该面的防突情况进行分析,矿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审批每次实施的防突报告单,收集整理好该面防突资料并保存好。
五、本措施未提及之处,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