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作者:佚名
2011-04-08 20:21
来源:本站原创
汽修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工作前应检查工具、设备、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和处理。
2.非自己操作的设备不准随意开动,各种开关、阀门、安全警告牌不准随意乱动。
3.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准拆修电气设备和线路,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请电工修理。
4.检修时,严禁拆除汽车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信号标志。车上设施亦不可随意换位。
5.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道路畅通,零件应按规定堆放
6.各种消防器材,要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不得乱动、乱用。
7.检修时应按《汽车修理技术标准》规定执行,此规定中一般技术要求是:
(1)汽车解体时,应进行外部清洗,通过进厂检验,判明主要和特殊的故障,作好记录,为施工提供依据;
(2)拆装中,须使用专用机、工具,对主要零件的基准面或精加工面,不准敲击,避免碰撞,谨防损伤。对不能互换,有装配规定或有平衡块的零、部件,拆卸时应做标记,装合时应对号入座;
(3)总成解体后,所有零件应彻底清除油污、积炭、结胶、水垢,并进行除锈、脱油漆及防锈工作。凡橡胶、胶木、塑料、铝合金,锌合金零件及牛皮油封,制动器磨擦片(带)和离合器磨擦片等,不应接触油性物质。
(4)对主要旋转零件或组合件,需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对有密封性要求的零件或组合件应进行液压或气压试验,对主要零件及有关安全的零、部件,应做探伤检查;
(5)对基础件及主要零件,应检查并记录其配合部分和主要部位(特别是装配基准面)的几何尺寸、形状、位置及其偏差等;
(6)凡看分级修理尺寸的零件,应按分级修理尺寸修理;
(7)各部螺栓、螺母配用的垫圈、开口销、锁紧垫片及金属锁线等,均应按规定选用并装配齐全,各部结合面间衬垫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原厂规定,连接件的重要螺栓、螺母应无裂纹、损坏及变形,凡有规定拧紧力矩和拧紧顺序的螺栓及螺母,装配时应按规定拧紧;
(8)各零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各总成,附件应经试验,性能符合要求方可装车。
8.发生事故时,要保护现场,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和防止事故扩大工作,并报有关部门及领导。
二、车底工作及车辆支护规定;
1.车底作业时,应尽量使用修理通道 (地沟),地沟长度、宽度应合适,应有自由上下的梯子,地沟附近及内部不得有妨碍工作的物质、油污及泥水等,应保持沟壁和地面严整光洁,照明设备和通风装置完好。
2.如无地沟,应先在车上挂出“正在修车”的标示牌,拉紧手制动器,并用三角木塞住车轮。
3.支架车辆时,应先选择好支架车辆的地点,尽量选择干燥、结实、平坦、宽敞、工作方便的地方,在不可避免的松软的沙土地上支架车辆时,应做好防止陷入和倾倒的防护措施。
4.起重用的千斤顶及车辆本身的液压油缸、液压支腿,只可做为起重器具、不可做为支护器材。支护器材应选用合适的支架凳、木马、铁马,不可使用砖头、石头、木块和其它易碎和滑动的物体。
5.使用起重器具前,应先检查其起重性能是否有效。
6.起重器具不可超载使用。
7.起重器具,支护器材应放置平稳、牢固,与支架部位垂直。
8.使用吊车吊起车辆时,吊钩一定要挂牢,要检查吊钩、钢丝绳是否牢靠无损坏,起重链条有无错扭的链环。
9.起重器具抬起车辆未支护前,严禁在车上、车下工作,打起千斤顶及放支架时,人员必须在车辆外侧作业。
三、故障车辆移动注意事项:
1.被牵引的车辆,其转向机构必须作用正常,否则必须采用硬牵引方法移车。
2.牵引车的自重必须大于被牵引车的吨位,不能以小拖大,以空拖重。
3.牵引连接工具必须安全可靠,不得有损伤、裂纹和折断现象。
4.两车驾驶员应有可靠的联系方法和信号。
四、分 解:
1.严格按工艺规程规定顺序拆卸。
2.拆卸前,应趁热放净冷却水和各种润滑油,并收集在专用的容器内。
3.拆卸过程中随时保持工具与场地的清洁。
4.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工具和量具。
5.拆卸螺纹连接件时,应选用合适的开口扳手、梅花扳手或套筒扳手。不宜用活动扳手或手钳。
6.使用起子的尺寸,应符合钉头槽口的要求。
7.拆卸螺母或螺栓头时,不宜将扳手加用过长的力臂。
8.螺柱的拆卸须用专门的螺柱扳手或在螺柱上装上两只螺母互相靠紧后,再用扳手旋下。
9.拆卸之前,必须弄清楚螺纹的正反方向。
10.拆卸锈死螺钉或断头螺钉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
11.拆卸螺钉组连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将各螺钉按规定顺序(如无规定顺序,一般应按:先四周,后中间或按对角线的顺序)拧松2扣,然后按顺序分次匀称地进行拆卸;
(2)位处难拆卸部位的螺钉,应先拆松或拆下;
(3)拆卸旋臂部件环形周缘的螺钉时,最上部的螺钉应最后取出;
(4)对外表不宜观察的螺钉,应仔细检查后,试用起子、撬棒等工具将连接件分开。
12.将不同清洗方法的零件(如钢铁件、铝质件、橡胶件、皮质件等),分类存放。
13.对拆卸较难的机件,应充分使用专用机、工具,对静配合副(如衬套、齿轮、皮带轮和轴承等),要用压力机、拔轮器等进行顶拉,不得用榔头硬敲猛打。特殊情况,可用铜质、铅质或橡胶、木质类软性手锤或加垫软质衬垫。
14.对重要机件的拆卸,要事先熟悉其结构,按照合理的工艺规程拆卸。
五、装 配;
1.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顺序装配。
2.装配前,认真清洗零件,零件上不应有毛刺、擦伤、积炭和污垢,并应始终保持清洁。
3.有紧固顺序的螺栓、螺母应按规定顺序进行,无规定顺序应按由内向外,彼此交叉,分次旋紧的原则进行,并使最后旋扭力达到规定标准。
4.关键部位的重要间隙,必须给予合理保证。
5.安装静配合零件,应使用压力机和专用压具。
6.安装滚动轴承时,必须涂好润滑脂,滑动轴承与轴颈及有相对运动的摩擦面,在装配中必须涂以机油。
7.在装配的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各活动零件、部件之间有无运动不协调现象,并检查相互的正确程度。
8.在不违反工艺顺序的情况下,可组织多人平行交叉作业,但必须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要互相照顾,防止碰伤、撞伤或损坏机件及工具。
9.不得使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如用手指试探销孔等。
10.要正确使用各种装配工具,不准互相代替和超负荷使用。
11.总成装配完毕后应进行清洗。
六、汽油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1.在修理车间和维修场内,必须有充分的通风。
2.维修车间不得有明火。
3.汽油要有盖的容器盛装,不可用敞口盒、桶等容器代替,容器材料应为铁,不得为塑料。
4.沾过汽油的绵纱、破布等要妥善收藏、处理,不能乱扔,防止火花。
5.砂轮机和钳台附近,不准放置油盆。
6.不得用明火烤储存油桶。
7.使用加铅的乙基汽油时,不可用嘴吸、吹油管及化油器量孔,防止中毒。
8.汽油汽车如遇发动困难或油路有故障时,严禁采取汽油不经过汽油泵和滤清器而直接注入化油器的操作方法。
9.修理汽油箱前,应用煤油或纯汽油仔细清洗几次,以清除其中的有毒沉淀物。
10.汽油着火时,应用砂土、麻袋、衣服等扑灭,不准浇水。
七、零件清洗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熟悉各种清洗液、剂的性能和运用范围,应根据所清洗的部位、状况合理选用,并在操作时严格按照说明规定的注意事项执行。
2.作业场所应通风良好,无烟火,操作时应穿戴必须的防护用品,裤脚不可放在靴外。
3.禁止用清洗液、剂洗手。
4.搬运浓酸和烧碱时,应用专用工具,禁止将其放在肩上或抱在怀里搬运。
5.将酸与水混合时,应在不断搅拌下逐渐地将酸倒入水中,禁止倒得过猛,禁止将水倒入酸中。
6.清洗含铅汽油积炭时,被清洗的积炭零件及其上的积炭都应看做是有毒物品。
7.加热清洗时应防止烫伤。
八、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搬动蓄电池时要轻拿轻放,不可歪斜,以免电解液溅出到衣服或皮肤上,引起腐烂或烧伤。如万一遭到泼溅,应立即用清水清洗。
2.检查电解液密度和液面高度时,仪器不可离开电解液注入口过高。
3.禁止将金属物放在蓄电池上。
4.配制电解液时,应使用陶瓷、塑料或玻璃容器。
上一篇:气焊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下一篇:皮带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