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运通煤业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
山西煤销集团和顺运通煤业有限公司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根据晋中煤销煤业字[2010]390 号 《关于加快建设完善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 况, 经矿委会研究决定, 特制定我公司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矿井概况 和顺运通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和顺县李阳镇温源村西南 1.5km 处,资源整合主体为山西煤销集团晋中有限公司。矿井井田面积 12.8039km , 批准开采 3#~15#煤层,保有地质储量 7500 万吨。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万吨/年。 矿井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 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 炸危险性。 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现状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型号KJ-90; 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型号KJ-251; 消防防尘供水主管路为Φ109钢管300米;地面水池200米 , 地面安装有SRC-150型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 Φ109钢管300米。 通信系统为日照市九州通讯电器设备厂,型号JSY2000-08通 讯交换机1台;井下变电所、 机电硐室等重要场所共安装防爆电话 14部,井上安装电话66部。
1
3 2
安全避险配备有AZ-60自救器150台。 成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安全避险“ 三、成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 组 为保证本次“六大系统”整改、建设确有成效,事事有人抓, 人人有事做,特成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 导组。 组 长: 樊瑞锋
常务副组长:王振田(负责“六大系统”建设全面工作) 副 成 组 长: 史利斌 员: 贾永庆 李 伟 高万利 阴永亮 王秋生 栗平生 甄桂林 王联民
马玉龙
各职能科室、各生产队组,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安全监察处,由阴永亮负责 收集整改进展情况,并及时向领导组汇报。 为明确各自责任特做如下分工: 范瑞峰负责“六大系统”整改、建设全面工作; 王振田负责“六大系统”整改、建设日常工作; 史利斌、李伟、高万利、王秋生、甄桂林协助王振田负责各自 分工范围内的工作; 领导组成员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 并协助其他专业完成相 关工作。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矿级领导负责人与承办科室: (一)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2
主管领导:史利斌
甄桂林
负责科室:通防科
(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主管领导:李 伟 高万利 负责科室:安全科
(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主管领导: 李 伟 王秋生 负责科室:机电科
四、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 、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 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2007)的要求,完 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 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强化系统设备维 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 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 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 24 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 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 险的预警作用。 (二) 、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 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 (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 统安全可靠运行。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确保能够实时 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进一步完善 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 、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 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的自
3
救器。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 能安全撤到地面的, 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 或救生舱。 (四) 、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 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 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 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 门。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治灾变破坏。 (五) 、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 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 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 加强供水管路的维 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 、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 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 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井下避险硐室(救生 舱) 、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积极推广使用井 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 撤离到安全地点。 五、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 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总体规划 (一) 总体规划 、 1、过渡期生产矿井 “六大系统”建设,今年已完成五个系统的建设,共计投入 150 万元,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 10 万元;人员定位系 统,投入约 15 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 50 万元;供水施救系 统,投入 45 万元;通讯系统,投入 30 万元。 紧急避险系统为 2011-2012 年的重点规划项目,计划投入
4
1500 万元,其中设备投入 800 万元,建设费用 600 万元,其他 费用 100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同步建设“六大系统” ,同时完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其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二)各系统具体规划和方案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 (1)过渡期生产矿井 经过对原有 KJ-90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完善, KJ系 统功能完备齐全,符合有关要求。共投入了 10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建设安全监测监控自救系统,完善安全监控系 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 监控, 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其建设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2、人员定位系统 (1)过渡期生产矿井 现有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为 KJ251, 已经升级改造完成,系 统运行安全可靠,符合有关要求。共投入了 15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同步建设人员定位系统,同时完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其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3、压风自救系统 (1)过渡期生产矿井 地面配置有 SRC-150 型螺杆空气压缩机 2 台,主管路敷设为
5
φ159 钢管及配套设备,具体路线为 主管路: 压风机 —(6 寸)主井 200 米—(4 寸)主运输 800m,小 计 1000 米。 支线管路: 主运输—(2.5 寸)东翼回风巷,小计 800m 主运输—(3 寸)150105 口 —150105 运输巷(150105 回风 巷)—150105 工作面 ,小计 1000m 主运输—(3 寸)150212 口 —150212 运输巷(150212 回风 巷)—150105 工作面,小计 500m 共计 3300 米。 共投入了 50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同步建设压风自救系统,同时完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其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4、供水施救系统(洒水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 洒水系统) (1)过渡期生产矿井 主管路为φ109钢管由副立井入井, 支线管路为φ80管路。 具 体路线为: 主管路: 洒水 —(4 寸)副立井 200 米—(3 寸)主运输 800 米 小 计:1000m
6
支线管路: 主运输—(2.5 寸)东翼回风巷 800m 洒水 —(3 寸)150105 口 —150105 运输巷(150105 回风 巷)——150105 工作面 小计:1000m
洒水 — 寸) (3 150212 口—— 寸) (3 150212 运输巷 (150212 回风巷) 小计:500m
共计 3300 米,共计投入了 45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同步建设供水施救系统,同时完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其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5、通讯系统 (1)过渡期生产矿井 通信系统为日照市九州通讯电器设备厂,型号 JSY2000-08 通讯交换机 1 台。井下主要通讯网络为:地面调度室至采掘工作 面、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 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保障有可靠的通信联 络系统。 共投入约 30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同步建设通讯系统,同时完工,同时投入生产和 使用。其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6、紧急避险系统 (1)过渡期生产矿井
7
计划在井下东翼轨道巷建立两个个移动式救生舱, 其容量能 满足 150105、150212 工作面及其附近作业人员避难;在副井底 建设二个移动式救生舱,其容量能满足当班井下所有人员避难。 2011 年 1-2011 年 6 月份参观先进单位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经 验, 2011 年 7-12 月份进行紧急避险相关设备市场调研,2012 年 1 月份开始井下建设,2012 年 12 月底前完成过渡矿井井下紧 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 过渡期生产矿井紧急避险系统计划投入 1500 万元,其中设 备投入 800 万元,建设费用 600 万元,其他费用 100 万元。 (2)120 万吨技改工程 随矿建进度同步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同时完工,同时投入生 产和使用。计划在副斜井底建设一处固定式避难硐室,其容量能 满足当班井下所有工作人员避难; 在每个水平都建设一处固定式 避难硐室,其容量能满足该水平全部工作人员避难;在距离采掘 工作面 1000 米范围内,建设一个移动式救生舱,其容量能满足 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作业人员避难。 其费用纳入矿井建设费用。 紧急避险系统规划要求: 一是全面对接、互联互通。所有井下避难空间(救生舱,永 久或临时避难硐室)内装备的监测、监控、通讯、数据传输等设 备能实现与矿井原有各系统的全面对接, 救生舱和永久避难硐室 之间可互联互通, 每一个固定避难硐室都可成为井下的临时救援 指挥中心。二是多级防护,独立运行。三是多点布置, 全员覆盖。
8
四是就近避难,迅速便捷。人员步行到达避险设施的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做到危急情况下通讯畅通、安全避险和长时间有效自 救,实现“防得住、躲得开、救得快” 。避灾硐室或救生舱,能 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 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 员 1 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充足的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 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 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和顺运通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 一〇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