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井补充地质勘查2-2钻孔总结报告
煤井补充地质勘查2-2钻孔总结报告
项目负责:
钻探负责:
机 长:
鉴 定 员:
记 录 员:
编 写: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〇〇九年8月30日
1 概 况
1.1 目 的
为推进我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矿山布局,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煤炭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我省小型煤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小于6万t/年的矿山)的煤炭资源整合(含独立扩能)方案和煤炭资源矿业权设置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先后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了各市州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和煤炭资源矿业权设置方案,拉开了我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序幕。
煤井是2007年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州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9号文批准的独立扩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1万t/年扩大为6万t/年。2007年1月17日,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7〕1744号”文批准 .煤井的矿业权设置方案;2008年 月 日,省国土资源厅以“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 号”划定了......煤井申请的矿区范围。为了完成划定矿区范围后的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特委托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川煤地勘院”)和四川华源矿业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源公司”)对划定的采矿权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储量进行核实,编制《四川省..煤田田坝~古河坝矿区....煤井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2 任务
本次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区构造形态和主要构造,详细了解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及工业价值;对矿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估算划定的采矿权范围内可采煤层的资源储量,并提交储量核实报告。
1.3 设计情况
严格按照《煤田地质勘查规范》进行对2-2钻孔进行施工设计及孔位布设。设计坐标:X=3215135,Y=34567705,Z=+1715;开孔层位:第四系(Q4),终孔层位:三叠系白果湾组下段(T3bg1);终孔井深:425m,控制C1+1300m的底板标高;采集各煤层煤芯煤样,顶、底板为炭质泥岩样及其他有益矿产样品。
2 钻孔施工情况
2.1 钻孔布置方案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复杂,煤层稳定程度中等,地质勘探类型属Ⅲ类II型,在C1煤层+1300m水平以上稀疏布置钻孔圈定(333)类煤炭资源量。根据区内的地质、地理和物性条件,选择以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修测)、槽探、钻探和测井为主,结合矿井地质调查编录、采样试验、综合研究等手段开展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补充地质勘查工程施工。
2.2 钻孔主要工作量
2.2.1 开孔
施工2-2钻孔的钻机型号:XY-2,柴油机型号395;发电机型号SYG-10;六方立轴长:6.05m,φ150mm开孔管长:0.65m,机高地距:1.90m,双管长1.80m。采用绳索取芯工艺钻进。
该钻孔于2009年7月1日经项目部,钻探负责及钻场全体员工进行了现场安全交底及钻孔开孔验收工作。经安全检查达标,钻孔验收合格,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要求交底、原始资料表格的统一发放,最后签发2-2钻孔施工通知书。
2.2.2 井口套管止水
2-2钻孔开孔为Q4杂色碎石角砾粉土,厚6.05m,待钻进完整基岩后进行井口套管止水,井口止水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止水井深6.05m,止水材料为精黄泥粉100kg及φ127mm套管长6.05m。止水检查4个小时后水位下降0.03m,井口套管止水合格。
2.2.3 钻进情况
于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8月16日中班顺利完成了2-2钻孔的钻进井深,达到了2-2钻孔设计目的。
2.2.4 中途测斜及钻具丈量
中途测斜采用的是人工试管氢氟酸法进行测定。在井深49.44米测的孔斜0度;在井深:99.75米测的孔斜1度;在井深:152.63米测的孔斜1度;在井深:200.71米测的孔斜1.5度;在井深:301.47米测的孔斜2度;在井深:332.47米测的孔斜2.5度。
钻具丈量是将钻具用钢尺量。在井深49.44米丈量钻具,误差0米,校正井深49.44米;在井深99.75米丈量钻具,误差0.06米,校正井深99.69米;在井深200.71米丈量钻具,误差0.15米,校正井深200.86米;在井深332.45米丈量钻具,误差0.02米,校正井深332.47米。
2.2.5 煤层情况
2-2钻孔共见煤层及煤线2层,在井深308.81米见断层,将C1煤层断失,未见可采煤层(真厚0.40m为最低可采厚度)。
2.2.6 开孔层位及终孔层位
根据2-2钻孔位置及地质地形的俢测,开孔层位为第四系(Q4),终孔层位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终孔井深332.47m。三叠系白果湾组(T3bg)岩芯采取率86℅。达到该孔设计目的。
2.2.7 钻孔结构
开孔为φ146mm开孔管,采用合金普通钻进,井深6.05m,孔径φ150mm;6.05m~41.10m,井长34.60m,采用金钢石绳索取芯钻进,孔径φ130mm;41.10m~318.00m,井长276.90m,采用金钢石绳索取芯钻进,孔径φ94mm;318.00m~332.47m,井长14.47m,采用金钢石绳索取芯钻进,孔径φ77mm。
2.2.8 简易水文观测
2-2钻孔循环系统长达10.20米,并在排水沟途中设立两个用水泥浆糊好的沉淀池,采用砖混砌成2×2×1m四方标准的泥浆池,在泥浆池中部埋立带钢卷尺的标尺,作为消耗量观测之用。在井深6.05m作井口套管止水检查合格。该孔从第9回次井口止水合格后开始观测回次水位,应观测129次,实际观测129次,观测率达100%。消耗量观测应观测239次,实际观测239次,率达100%。均达到该孔设计要求。
2.2.9 封孔
2-2钻孔采用水泥浆全孔封闭,封孔分两段进行封闭,第一段采用水泥:水=2:1的浓度配制水泥浆,所用水泥3250kg,水1625kg,采用泥浆泵一次性灌入,封闭离孔口41.00米处呈浆糊状,离孔口41.10米处呈半凝固状;第二段采用水泥:水=2:1的浓度配制水泥浆,所用水泥1000kg,水500kg,采用泥浆泵一次性灌入,孔口返出水泥浆,并在孔中心埋长2.50m,底焊成“X”型的废水管,高出孔口0.20m,作为该孔永久性标志。
2.2.9 物理测井
物理测井人员于2009年8月15日晚到达钻场,项目经理要求钻探在测井前冲扫孔时再钻进1.20m,以便将孔底沉淀物清除。测井人员于2009年8月16日将1-1钻孔顺利完成了物理测井,测井井深326.71m,终孔孔斜2.9度。
2.2.10 原始记录资料
班报表、简易水文记录表、下入孔内套管记录表、孔深丈量记录表、中途测斜记录表、钻孔岩芯记录表、岩(煤)芯分层鉴定表、煤层见煤预告书、取煤记录报告书、停钻通知及封孔设计书、封孔报告书,格式统一,数据准确,字迹清楚、整洁,装订整齐,均为甲级。
2.2.11 正式验收
按照规程规范及质量标准,对本次工作完成的任务进行正式验收,获得如下几个成果:(1)终孔层位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终孔深度332.47m。(2)在井深308.81米见断层,将C1煤层断失,未探得C1煤层(3)原始记录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字迹清楚、整洁:(4)终孔孔斜2.9度,误差在甲级孔内。
终上所述,经综合评定,正式验收该孔为丙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