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培训试题
矿井通风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
1、( )是维持人的生命所必须的物质
A、氮气 B、硫化氢 C、氧气 D、二氧化碳
2、氧气的分子量是( )
A、12 B、16 C、32 D、44
3、当氧气含量降至( )时,是一个危险界限,此时人的机体的代偿能力急剧衰退,体温下降,可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A、6%~7% B、7%~8% C、9%~10% D、5%~6%
4、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氮气的分子式为( ),分子量28,
A、N2 B、H2S C、CO D、N
5、( )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分子量为44.01,密度为1.976kg/m3,相对密度为1.529。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氩气
6、对二氧化碳(CO2)允许浓度的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CO2浓度不超过( )
A、0.4% B、0.5% C、0.6% D、0.8%
7、矿井总回风巷中CO2浓度超过( )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CO2浓度超过( )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A、0.65% B、0.75% C、1.5% D、1.6%
8、矿井瓦斯是指井下以( )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A、二氧化碳(CO2) B、甲烷(CH4) C、硫化氢(H2S) D、一氧化碳(CO)
9、甲烷无毒,也不助燃,但甲烷易燃。爆炸浓度界限为5%~16%。其中当浓度达到( )时,爆炸最猛烈。另外甲烷的浓度升高就会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的降低,人员进入这些地点可能会导致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
A、10% B、9.5% C、10.5% D、9%
10、瓦斯爆炸就是一定数量的瓦斯与空气中的( )进行剧烈化学反应的结果
A、氮气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氧气
11、一氧化碳微溶于水,能燃烧,但不助燃,当浓度达到( )时能爆炸;有强烈的毒性。
A、12%~70% B、13%~75% C、13%~70% D、12%~75%
12、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呼吸有刺激作用,所以在为中毒或窒息的人员输氧时,常常要在氧气中加入( )的二氧化碳,以促使患者加强呼吸
A、4% B、5% C、6% D、7%
13、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 )时,就能闻出臭鸡蛋味。
A、0.5ppm B、1ppm C、1.5ppm D、2ppm
1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是( )
A、0.00066% B、0.00060% C、0.00061% D、0.00062%
15、( )属刺激性气体,吸入中毒后可导致肺毛细血管、肺泡壁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肺水肿。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16、二氧化硫的分子式是( ),分子量为64.07,密度为2.927kg/m3,相对密度为2.264。
A、 H2S B、SO2 C、CO2 D、SO3
17、(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分子式为H2,低浓度时对人无害,但在高浓度和低O2浓度条件下,可使人窒息而死。H2具有极强的易燃性,爆炸浓度界限为4%~75%。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D、氩气
18、(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易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D、氩气
19、《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风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必须在( )以上
A、2℃ B、3℃ C、4℃ D、5℃
20、一般来说,矿井垂深每增加100m,大气压则相应增加( )左右。
A、101.325kPa B、0.325kPa C、1.1kPa D、3.2kPa
二、多选题
1、H2S气体的最低沸点为-60. 33℃,高于( )等气体,因此,煤对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A、CO2 B、CH4 C、N2 D、O2
2、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
A、氧化亚氮(N2O) B、氧化氮(NO) C、二氧化氮(NO2) D、三氧化二氮(N2O3) E、四氧化二氮(N2O4) F、五氧化二氮(N2O5)
3、常用的有害气体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混合表示法
A、面积 B、质量 C、容量 D、体积
4、煤矿瓦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此外 一般还含有( ),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A、硫化氢 B、二氧化碳 C、氮 D、水气
5、防止瓦斯积聚有哪些有效措施( )
A、加强通风
B、加强瓦斯检查和监控
C、要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
D、对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矿井或采区,要采取抽放瓦斯的措施
6、一氧化碳轻度中毒,出现的症状有( )
A、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B、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C、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D、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7、慢性中毒长时间处于低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中,可引起( )等症状。
A、头痛、头晕 B、心率、注意力不集中
C、记忆力减退 D、高烧、休克。
8、硫化氢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 )等症状。
A、鼻炎 B、气管炎 C、肺水肿 D、记忆力减退
9、硫化氢主要分布在( )中。
A、脑 B、肝 C、肾 D、胰腺、小肠
10、瓦斯爆炸的危害性包括( )
A、产生高温 B、产生高压、冲击波
C、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D、氧气增多
11、井下消除引爆火源的措施有( )
A、严加明火管制 B、严格执行放炮制度
C、防止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 D、防止摩擦和撞击火花
12、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
A、健康检查
B、健康教育
C、加强管理
D、加强安全信息沟通
E、救护人员要善于保护自己
13、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便呼吸( )。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A、加深 B、加慢 C、加重 D、加快
14、二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 )
A、将中毒者拖离中毒现场
B、救出现场后氧疗
C、定期重复使用呼吸兴奋剂
D、进行相关的治疗
15、硫化氢中毒的预防措施( )
A、开展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
B、一旦出现眼、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头晕、胸闷不适时应迅速脱离现场
C、现场救援者的个人防护
D、职业健康监护
16、常用的空气状态参数有( )
A、空气的压力 B、空气的密度 C、空气的湿度 D、空气的温度
17、瓦斯在煤层及围岩中的赋存状态有两种分别为( )
A、游离状态 B、凝固状态 C、吸附状态 D、扩散状态
18、硫化氢中毒现场抢救措施( )
A、迅速脱离中毒现场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进行心肺脑复苏术
D、尽早供氧
E、眼部处理
19、井下H2S危害的防治方法( )
A、建立独立的通风系统
B、改变采煤方法
C、设专职瓦斯检测员,配有关检测仪。
D、安装风电沼气闭锁装置,实现沼气自动检测报警
E、放炮时、必须用湿泥填满炮眼及工作面端头有可能储气的洞穴,严禁局部瓦斯聚积。放炮后,用大量水冲刷煤壁.尽量稀释溶解H2S,降低其浓度。
20、瓦斯爆炸的防治( )
A、防止瓦斯积聚
B、加强瓦斯检查和监控
C、要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
D、对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矿井或采区,要采取抽放瓦斯的措
三、判断题
1、甲烷微溶于水,但扩散性很强,一旦从煤(岩)层内释放出来,就会很快在空气中扩散。( )
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是0.0024%。( )
3、硫化氢属剧毒物品,为强烈的神经毒物,也是一种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它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 )
4、硫化氢强烈刺激眼睛及喉咙。中毒时感到头痛、呕吐乏力,严重时失去知觉,抽筋直至死亡。( )
5、氧气的分子式为O2,分子量33.0。( )
6、气体体积的表示方法常用百分数(%)或百万分数(ppm)表示,其中体积百分数浓度与体积百万分数浓度之间的关系是1%=1000ppm。( )
7、甲烷俗称沼气,也称瓦斯。从广义上讲,矿井瓦斯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从狭义上讲矿井瓦斯专指甲烷。( )
8、瓦斯爆炸后,一氧化碳的浓度一般在2%~3%。( )
9、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二氧化碳本身是有毒的。( )
10、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便呼吸加深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和麻痹呼吸中枢。( )
11、缺氧可造成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缺氧性脑病等。( )
12、硫化氢是一种无毒气体。( )
13、二氧化硫的分子式是SO2,分子量为68,密度为2.927kg/m3,相对密度为2.264。( )
14、二氧化氮的分子量是48,密度为2.054kg/m3,相对密度为1.5886。( )
15、二氧化硫(SO2)具有特殊的臭味和对粘膜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由于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SO2)而致死的中毒事故极为多见。( )
16、矿井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产生于用硝铵炸药爆破的炮烟中。汽车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成为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 )
17、《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 )
18、空气的密度越大,气压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
19、相对密度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某种气体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1.293kg/m3)之比。相对密度大于1,说明该种气体比空气轻;反之,则说明比空气重。( )
20、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采掘工作。( )
四、简答题
1、简述甲烷的性质及其来源
简述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都有哪些
3、简述氧气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简述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
5、简述限制瓦斯爆炸事故范围扩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