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与储量评审备案
中国矿业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
中国矿联储量评审中心主任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原总工程师
刘 玉 强
博士后
教授级高工
规范者,故名思议就是规矩和范例的意思,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体现了规范的严肃性、指令性,而范例则供人模仿,不可能一模一样,这就体现了规范的灵活性、指导性。从而达到严肃性与灵活性统一。
尽管进入标准化管理系列,仍称之为规范。因为“规范”含义比“标准”、“规定”更贴切。
一、矿产资源勘查规范重点内容的解读(一)勘查阶段和储量类别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的确定》(CMV13051-2007 )
1、地质勘查阶段与分类
预查334
普查333+334
详查332+333
勘探331+332+333
经济意义含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经济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经济等其他条件允许。
边界经济的: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将来可变成经济的。
次边界经济的: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3、可行性评价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各行各业都在实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也不例外。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与市场不挂钩。实行矿产资源由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以来,可行性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行性评价与其他行业不同,它是在投资期间不断的进行可行性评价,目的在于随着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勘查对象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对照市场对勘查资源的供需形势、及预测,作出是否继续勘查开发的建议,供投资者决策。
4、储量:能实际开采出的数量,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1):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其内部收益率在生产日期内年均大于0,小于行业内部基准收益率。
次边际经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
资源量是通过地质工作取得的矿量;储量是在资源量的基础上,通过可行性论证后可以经济利用的矿量。
5、资源量是用一个较低的工业指标圈定和计算的全部原地资源。所谓较低工业指标应考虑在某个未来时内,因采选技术的提高可能利用的矿石,因矿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利用的矿石。
储量是一个存储在底下的可采出的矿石的概念,它同已采出矿石的唯一区别是存在位置不同,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储矿场。
资源量只反映地质工作的程度,而储量需要全面考虑地质的、技术的、经济的、环境的、市场的、法律的因素,把满足上述因素要求的资源量上升为可供矿山设计和生产的依据即是储量。
储量是矿山企业所需要的,而基础储量则是政府矿政管理所需要的。
9、各勘查阶段的目的 勘查是一个逐步探测的过程,因此勘查分阶段进行。预查提供靶区,普查发现矿产,详查评价其工业价值,勘探提供矿山设计数据,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每个阶段结束都可能提交资源储量。可靠性依次提高,风险性依次降低,其用途也依次提升。
10、矿产勘查的阶段、任务、可研、经济及储量 A 、通过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阶段去完成勘查工作; B、对应达到预测4 、推断3 、控制2、探明1四种控制程度; C 、相应得到初步、大致、基本、详细四种认识; D 、进行概略3、预可研2、可研1三种研究; E 、确定内蕴3、次边际2S、边际2M、经济1四种经济意义; F 、获得三大类十六种类型矿产储量:资源量2M11,2M21,2M222S11,2S21,2S22331,332,333,334?;基础储量111b,121b,122b;储量111,121,122三种;
(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1、基本概念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和相应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千差万别,开发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不同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主要种类
固体矿产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亦称剖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平行断面法又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垂直断面法,又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线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原则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等。 地质块段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手段较为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锁,一般不常应用。
(2)地质统计学方法 地质统计学方法,亦称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系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立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构形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学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管理 目前,我国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管理,除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资源储量外。采用其他方法或软件,都必须要经过专家鉴定,取得国家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可,并予以公告后,方能用于生产实践 。
(三)矿床工业指标 1、基本概念 它是评价矿产资源储量质量特征的基本准则,是衡量矿床工业价值的重要依据,是圈定矿体、计算资源储量的基本参数。某一矿区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资源政策、环保政策;市场方面(国内、国外)的供需情况、产品价格情况;社会开发利用和加工技术水平;微观方面的资源产出特点、加工技术条件、可能的开发方式以及产品方案,等等。因此,工业指标,必须在一定勘查程度和相应的矿石选冶实验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综合研究,方能合理确定。
2、矿床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矿床工业指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是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就金属矿产而言,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矿床最低工业品位)、有害组分最大允许含量、有益组份最低含量(综合评价指标)。
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主要有: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对于薄脉型矿体,还包括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对于露采矿床,还有剥采比、边坡角、最低露采境界等方面的要求。此外,针对某些矿产的特殊情况和要求,还可提出其他方面工业指标的要求;针对克里格方法,可以采用单项品位指标;针对同体共生的贵金属或有色金属矿床,可以下达综合品位指标。
3、矿床工业指标的管理 按照现行管理制度,凡依据矿组(种)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无论勘查工作程度高低,不用审批,可直接使用。否则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矿山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出具专门材料。并经主管部门或业主认可批复后,方能作为估算基础储量和储量的依据。涉及向国家交纳价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
(四)矿体的圈定 矿体的圈定是资源储量估算较为关键的环节。理论上讲,矿体的圈定必须遵循地质规律,决不允许“见矿连矿”;实际上,矿体圈定是否合理,不仅与地质规律的认识、研究程度有关,而且与经验和水平有很大关系。结合现行矿种规范的有关规定,传统方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过程中的矿体圈定,大致需要掌握如下原则:
1、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1)依据边界品位和夹石剔除厚度指标初步确定矿体边界与矿体中的夹石;(2)依据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指标,调整矿体边界和矿石与夹石的界限;(3)关于“穿鞋戴帽”问题。是指中部品位较高的矿体,在单工程圈定边界时,将上、下部介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带入的现象。通常做法时,允许带入相当于“夹石剔除厚度” 的样品;
当连续出现多个介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并且厚度大成片出现时,应单独圈出。(4)多组份矿体的圈定,可采用“混圈法”。即单工程中只要有一种组份达到边界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要求,就可圈入矿体;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份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并在整个矿体或矿床中具有一定规模,即为共生矿;未能达到边界品位要求的,但能够回收利用的,即为伴生矿。
2、矿体的连接(1)相邻见矿工程之间的矿体连接A. 一般采用直线对应连接;在有充分的地质依据时,也可采用曲线连接;B.采用曲线连接时,矿体任意位置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C.当相邻见矿工程之间,出现破矿断层或岩脉时,应依据地质规律合理连接。
(2)矿体的有限外推 一个见矿,一个未见矿时,矿体的圈连称为有限外推。A.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并经过足够的统计资料证实时,可以根据见矿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按照比例外推;B. 无规律可循时,一般按工程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当边部工程存在矿化现象(工程品位在边界品位的1/2以上)时,则可按工程间距的2/3尖推或1/3平推;C.见矿工程为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工程时,一般不得外推;但对于薄脉型矿体,则可酌情外推。
(3)矿体的无限外推 当见矿工程之外没有工程控制,或未见矿工程距离见矿工程较远(距离大于相应地质可靠程度对应网度)时,矿体的圈连称为无限外推。无限外推时,若矿体长度与厚度之间无规律可循,一般按相应地质可靠程度所对应网度的1/2尖推或1/4平推。
3、块段的划分块段是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单元,块段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资源储量估算的精度。一般情况下,应当把握如下几项原则:(1)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沿矿体走向上以两相邻勘探线为限,倾向方向上以两相邻工程连线为界;(2)同一块段内,矿体要连续,产状要稳定;矿石类型、工业品级要相同;(3)同一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必须相同。
(五)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中主要参数的计算
1、矿体厚度的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过程中,常用到三种厚度:水平厚度、垂直厚度、真厚度。 采用纵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水平厚度;采用水平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垂直厚度;采用真面积时,应计算平均真厚度。平均厚度,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或厚度变化很大时,应当采用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2、平均品位的计算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过程中,常需要计算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和矿体平均品位。当采样长度变化不大,品位变化比较均匀时,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采样长度变化大,或品位很不均匀时,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计算单工程平均品位时,应当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块段平均品位时,应当采用矿体截面面积加权;计算矿体平均品位时,应当采用块段投影面积加权。当矿区勘查工作程度低、样品数量较少、品位变化又较大时,应当采用几何平均数法求取矿体的平均品位。
3、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特高品位的存在,对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结果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一些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中,特高品位会经常出现,若不予处理,将会使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产生严重偏差。当有怀疑特高品位存在时,首先应对副样进行第二次分析,如果第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再作特高品位判断(确定特高品位下限值)。
三、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
(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基本形式
1、矿产勘查报告
主要用于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或最终总结。报告编写执行《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中附录A“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报告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执行附录B“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中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2、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或矿山阶段性资源储量注销报告 主要是指在矿山关闭或阶段性关闭环节注销资源储量而编制的专门报告。报告编写执行《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中附录C“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3、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主要是指矿山企业改制、矿权转让、矿业企业上市以及储量动态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矿山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核实而专门编制的报告;也包括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而需要编制的报告。报告编写执行2007年2月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
4、矿产资源储量简测地质报告主要是为适应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资源储量动态监测以及矿权管理的需要,针对小矿、民采矿以及砂石粘土矿等需要专门编制的报告。报告编制目前尚无全国统一要求,1996年原地矿部资源局发布的《简测计算占用矿产储量的若干说明》中涉及部分要求,大部分省(区、市)对简测地质报告的编写已作了相应规定,可参照执行。
5、勘探报告和核实报告的关系, 两者都是地质储量报告,勘探报告是将地质勘查结束后提交的地质工作总结,而核实报告一种是把开采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和其他部门资料补充到勘探报告中,对勘探过程中的结论加以肯定、修正或补充。另一种是没有开采,只用原报告计算的参数和方法分割出来即可。前者的重点内容是探采对比,包括储量变化对比,矿床矿体稳定性及其变化对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对比,勘探类型选择是否正确的对比等。
6、储量核实的关键,是将国土资源部要求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矿权证或划定矿区范围叠合图”、“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表”中的总量和各级别的量计算清楚,文字中表述清楚。一种是没有开采的核实,即用原批准的地质报告的计算方法和参数将需要分割出来部分量分割出来即可;另一种是将采空区范围用原报告算法估算出有多少储量,再用采空区内的实际厚度、品位、面积、体积质量等参数计算采出储量并标在图中,同时将多年来生产、销售、报损的台账列表统计出来。将三个量进行比较,做增减分析报告。
(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中的有关问题
1、区域地质
基本要求是简明扼要。主要依据1/5万或1/2.5万或更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简要描述区域内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的种类、特征与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与分布。
2、矿区地质描述要详细。依据各阶段地质工作成果、认识和工程揭露情况,对矿区范围内与成矿作用有关和对矿体有破坏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以及矿化基本特征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3、矿体地质首先要综述矿体(层)的数量、分布及相互关系;对主要矿体,要详细叙述其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及其沿走向、倾向上的变化规律;说明矿体围岩种类以及近矿围岩的物质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蚀变情况及与矿体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体内部夹石的岩性、分布、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及其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对于存在成矿后构造的,应详细说明其对矿体的破坏结果;存在众多小矿体时,可依据前述主要项目进行列表说明。
矿石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矿石种类、组构特征、矿物成分及含量、矿石化学成分以及主要有用组分、伴生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存在“三带”的,应对各带的矿石特征分别予以描述;对于选冶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的矿石,应说明各类型矿石的所占比例及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存在共、伴生矿产的矿床,应说明共伴生矿产的种类、规模、含量、分布规律、矿石质量、选冶流程及指标等,必要时,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工作应列单独章节予以详细论述。要简述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及找矿标志,并指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和远景区。
4、矿石选冶试验程度 继续执行1987年的《矿产勘查各阶段选冶试验程度的暂行规定》(储发[1987]27号文)。●选冶试验程度划分为五种: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各勘查阶段的选冶试验程度要求: 预查阶段:类比评价即可。
普查阶段:一般矿产类比;组份复杂、难选及尚无成熟经验的矿产,要求做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详查阶段:易选矿产:类比;一般矿产:做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产:要求做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勘探阶段:易选矿产:做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产:做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矿产:要求做半工业试验;建设大型矿山的,应当做工业试验。
5、勘查工作质量(1)地形及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和勘查工程测量须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对于边远地区或就近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的,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当地数据,建立独立的坐标系统,并详细说明所采用定位仪器的型号、定位时间、程序和精度。 地质测量精度应达到《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0091-94)的要求。
(2)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的精度,要基本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规范要求,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应达到草图要求。各项工程和重要地质点须测定坐标,并展绘到图上。(3)物化探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地球物理测量和地球化学测量的质量,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对物化探异常及其检查结果,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解释。
(4)探矿工程质量槽、井、坑、钻探工程质量须达到《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规程》(DZ/T0141-94)和《岩心钻探规程》?的要求。钻探工作中,单层矿芯采取率不低于75%;岩芯采取率单孔平均不低于70%,矿层顶底板2-4米范围的采取率不低于75%;斜空须有测斜记录(顶角和方位角)。
(5)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的要求,执行《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与方法(1977,国家地质总局制定)。 坑探工程,一般采用刻槽法取样,刻槽断面规格应为10cm×5cm或10cm×3cm;不适宜刻槽取样的,应在勘查设计中规定取样方法。钻探工程,应采用劈芯法(用锯片沿轴心1/2锯开)取样,取其一半做样品,不得随意敲碎拣块,取样规格要保证测试精度的要求。采样过程中,不得混样、错号或选择性取样。
(6)样品加工与化学分析质量样品加工和化学分析质量,执行《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94)。 样品分析、测试,应由有资格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内、外检样品,应由原送样单位编密码、分批次选送,每个批次的样品不应少于30个,总的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基本分析样品的10%,外检样品要达到5%。内检由原分析单位进行,外检由指定的上一级分析单位进行,并说明原分析方法。内、外检合格率,须按批次衡量,内检要大于85%,外检要大于90%。
6、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编报告之前要认真学习研究有关技术规程、规范以及最新的部委文件,要参阅最近评审过的优秀报告。要对项目提纲和附图、附表、附件中的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心中要有准备,要对项目各专业人统一要求,统一部署,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项目负责人都应该十分清楚。文、图、表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应相互对应,文、图、表任何一处修改,三方面都应有回应。
7、对提交评审报告所要求的法律文件,一定要重视对待,报告题目要规范,提交报告单位和矿权人单位的落款和盖章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特别部署所要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矿权证或划定矿区范围叠合图、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图、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表以及报告的文字部分一致对应。本次报告提交的目的任务应按国土资源部的要求非常明确,法定范围、法定依据要有专段叙述,以往工作情况以及本次可利用性要叙述清楚。
总之,一份优秀的地质报告,从设计到施工,从资料收集到资料综合研究整理,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资料收集齐全,分析研究深入才能为优秀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报告编制过程中,文、图、表齐全能说明问题,并力求图件清晰美观,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报告中插图应丰富,插表应多些,这些无疑是优秀报告所应该具备的条件。装订、印刷也应规范美观,这样可使报告达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四、地质勘查工作时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找矿前要充分收集有关地质资料。熟悉本地区本矿种产生的科研成果及所形成的地质理论,同时再吸收一些其他地质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与理论不断比对、分析,灵活运用。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特征,深入野外进行试验获取各种有效数据,采用最适合本区特点,最能有效解决项目问题的综合方法。施工过程中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不可小视,速度快但不能盲目,速度快也要讲程序,做完一个阶段才能做下阶段,决不能超越或减、省,必须等到最终结论出来后才可进行下步工作,在急也不能提前进入下阶段,否则“欲速则不达”,而很可能会造成很大损失。
2、普查找矿中通常第一个钻孔应是深孔,化验测试样采的应多而全,目的是在新区开展工作首先建立起完整的垂直地层程序,发现有益矿产,发觉区域稳定对比标识,为建立小区地层标志(组、段)打下基础。全体地质人员,特别是项目技术负责对此深孔、要亲自编录,亲自研究与分析,在记忆中建立起深刻的各种地质特征,与地质组同志一起统一思想认识,对部署下步工作会很有好处。
3、普查找矿一开始往往就要确定勘查类型,要明确勘查网度,而普查到勘探结束后往往还沿袭原勘探类型。勘查类型是否确定正确、合适。最重要一点就是随着工程加密,相邻工程上的主矿体或标志层能对比上,如果抽稀工程仍能对上说明你确定的类型复杂了,工程间距密了;如果抽稀后对不上了,说明你确定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是最合适、最科学的。
4、在勘查工程中时时刻刻要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地质、物探、化探的标志层。项目负责人要带领技术干部,撰写论文。这样有利于全体技术人员对矿床成因、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寻找找矿标志,探索勘查摸式,最终为提高报告质量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同时技术干部在工作中会有更大的成就感。
5、探矿证办下来后,地质工作可以从普查到详查,直到勘探一次性可以完成,尽管每个阶段可以不提交报告,但千万切记!每个工作阶段可快走但不可省略,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和所做的工作以及要求不可降低和减少,最好每个阶段有个总结请专家研讨一下,找出成绩,指出问题。不要等到野外工作已经结束,最终报告编写完毕才发现一些无法弥补问题,只能遗憾地写进评审意见书中。
6、预查、普查通常使用一般工业指标,在详查、勘探工作时应提前请工业设计部门好好论证一下,本矿应采用什么工业指标才有效益,要早做准备或早调整,才能为准确估算资源储量和下步矿山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7、如果中、小型矿山做完详查就可办理采矿证时,在最后的勘查工作中,一定要把勘探时所涉及采矿工作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前解决,特别是选冶试验以及涉及矿山建设的安全工程等问题。
8、矿产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所必需的资料,以减少矿山开发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需查清资源储量,另一方面需查清开采经济技术条件; 它必须研究地质规律、遵循地质规律,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地质成果是矿产勘查的最高经济准则,而且由于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所以还必须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
六、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提交的法律文件(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
报告申报单位: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全称。通信地址: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单位所在地详细通信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申报单位应指定专人作为评审联系人,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系或沟通。报告编写单位:报告编写单位名称全称(若报告申报单位与编写单位是同一单位,可不填该项)。
通信地址:报告编写单位所在地详细通信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报告编写单位应指定专人作为评审联系人,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系或沟通。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名称:应与申报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名称一致。评审矿种:指申报评审占主导地位的矿产,只填写一种。评审目的:根据评审的目的,分别填写申办采矿许可证、变更矿权证、矿权出让转让、上市融资、登记统计、其他。
1.一式两份; 2.法定代表人签章; 3.矿权人单位公章; 4.矿权人为报告评审的委托人;
1.一式两份; 2.法定代表人签章; 3.报告编制单位公章;
1.复印件一式两份;2.采矿/勘查许可证的范围与标高应与实际工作范围一致;3.采矿/勘查许可证的坐标拐点应与矿区开采/勘查范围一致;
1.一式两份,A4纸打印;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是指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矿体分布范围;3.平面图必须标明指北针方向、经纬度、比例尺(用线比例尺表示)、图例;4.范围用折线加拐点号表示(勘查许可证拐点号用探1、探2、探3…,采矿许可证拐点号用采1、采2、采3…,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号用划1、划2、划3…,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拐点号用1、2、3…),矿权证或划定矿区范围用右斜线充填,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用左斜线充填;5.拐点坐标数据列表表示(范围重合列一组数据,并注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矿权证或划定矿区范围重合);6.图例为长方形内部为斜线,四角标上拐点编号,旁注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拐点坐标、采矿/勘查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7.加盖矿权人单位公章。
1.一式两份,A4纸打印;2.平面图必须标明指北针方向、经纬度、比例尺(用线比例尺表示)3.图例两个:本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拐点编号;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拐点编号。
4.范围用折线加拐点号表示(本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拐点号用1、2、3…,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用a、b、c…表示);5.本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图例用右斜线,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图例用左斜线;6.对于煤炭勘探报告增加先期开采地段范围,拐点编号用Ⅰ、Ⅱ、Ⅲ…表示,图例用水平线表示;7.拐点坐标数据列表表示(范围重合列一组数据,并注明本报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重合);
1.矿权人申报提交报告的份数:小型报告:1套完整报告,另加3本文字报告(储量评估师1~2名)中型报告:2套完整报告,另加5本文字报告(储量评估师3~5名)大型报告:2套完整报告,另加7本文字报告(储量评估师5~7名)
2.报告的正文开头前附400字左右的文字摘要;3.报告封面和扉页1的内容是:上面是报告名称,下面是矿权人和报告提交日期,并盖矿权人公章;4.报告扉页2的内容是:上面是报告名称及截至时间;中间是报告提交单位、法人代表、技术负责,盖报告提交单公章;下面是报告编制单位、技术负责、编制人员,盖编制单位公章;最下面是报告提交日期;5.正式稿一整套,另加一本文字报告。
1.最近一次审批报告名称、审批单位、时间、文号,资源储量储量估算范围(地理坐标范围、勘探线范围、标高等)、审批的资源储量;2.最近一次审批时间至本次报告提交时间止开采情况及资源补偿费上缴情况;3.本报告估算范围内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4.本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5.本报告估算范围外,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估算范围内还剩余的资源储量。
1.在报告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后增加一节此内容;2.最近一次审批报告名称、批准单位、批准文号;3.最近一次审批报告批准的资源储量;
4.本报告与最近一次审批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关系(部分重叠、包含、完全重合);5.重叠部分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6.重叠部分本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7.重叠部分资源储量的变化;8.说明变化的原因。
1.在报告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后增加一节此内容;2.最近一次审批报告名称、批准单位、审批时间、批准文号、批准的资源储量;3.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4.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本报告估算的保有资源储量;
5.采矿许可证内资源储量变化情况;6.说明变化原因:(1)生产探矿增加的资源储量;(2)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以来累计消耗的资源储量(包括采出量和损失量);(3)探采对比变化(矿体连接变化有插图说明);(4)重算误差(工业指标、勘查类型、储量类别、块段划分、估算方法等不同引起)。
1.最近一次审批报告名称、批准单位、批准文号;2.最近一次审批报告批准的资源储量;3.重叠部分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4.重叠部分本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5.重叠部分资源储量的变化;6.本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
1.最近一次审批报告名称、批准单位、批准文号;2.最近一次审批报告批准的资源储量;3.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最近一次审批报告估算的资源储量;5.资源储量变化(生产探矿、采出量、损失量、探采对比、重算变化);6.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本报告估算的保有资源储量。
按照《资源储量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填写《报告修改对照表》。位置是指页码或章节。
一、勘查区/矿区概况
(一)位置、交通、自然地理
(二)矿业权设置情况
(三)矿区地质
1.地层
2.构造
3.岩浆岩
4.围岩蚀变
(四)矿体特征
(五)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
2.矿石组分
3.结构构造
(六)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七)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2.工程地质条件
3.环境地质条件
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八)共(伴)生矿产
一、勘查区/矿区概况
(一)位置、交通、自然地理
(二)矿业权设置情况
(三)矿区地质
1.地层
2.构造
3.岩浆岩
(四)煤层
(五)煤质
1.煤岩特征
2.煤的化学性质
3.煤的工艺性能
4.煤的可选性
5.煤类
6.煤的主要工业用途
(六)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1)含隔水层、矿水充水因素和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2)矿井涌水量预测
(3)供水水源方向
2.工程地质条件
3.环境地质条件
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七)共(伴)生矿产
二、勘查区/矿区工作概况
(一)以往地质勘查
(二)本次勘查工作/生产探矿及矿山开采情况
(三)勘查/核实工作及质量评述
1.本次勘查/核实工作简述
2.工程质量评述
(四)探采对比
1.构造
2.煤层
3.开采技术条件
4.勘查工作
(五)勘查类型及储量类别确定
1.勘查类型确定
2.工程控制程度
3.储量类别划分
(六)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1.工业指标
2.申报的资源储量
3.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七)矿床/矿山技术经济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