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运输机检修标准
刮板运输机检修标准
1. 机头机尾
(1) 机头、机尾架无明显的变形、无开焊、无严重损伤;沿纵向平面变形量用钢板尺校验不超过2毫米。
(2) 机架与减速器连接部位变形量不大于0.5毫米,各孔型位公差允许超限量不大于图纸要求公差的10%。
(3) 压链器连接牢固,磨损不超过6毫米,可用电焊或热喷焊等方法修复。
(4) 链轮与机架两侧间隙不大于5毫米。链轮无轴向串动。
(5) EKF3运输机链轮与周装配要牢固可靠,其M30×2×110的连接螺丝扭矩必须达到1500牛顿-米。
(6) 分链器,抱轴板:分链器材质应符合图纸要求。材质不符合时可采用堆焊、喷焊耐磨材料等工艺,增加耐磨性。抱轴板最大磨损量不超过原厚度的25%。
(7) PFⅡV-600运输机的剪切销,材质及加工工艺应符合图纸要求。弯曲和磨损均不超过1毫米。
2. 刮板、链弓
(1) 刮板弯曲变形不大于5毫米。
(2) 链弓的螺纹长度不小于25毫米,螺杆中心距偏差为130±2毫米。
3. 溜槽
(1)焊缝不得开裂,中板与底板磨损量一般不大于原厚度的30-35%。中板搭接部位的链道处可用于堆焊或喷焊方法修复。
(2)溜槽平面变形量不大于4毫米。
(3)过渡槽连接,上、下错口不超过2毫米,左、右错口不超过3.5毫米。中部槽连接,上、下错口不超过1.5-2毫米。
(4)溜槽:除日本运输机水平弯曲1°、垂直弯曲3°30´、半刚性连接外,其余均为水平方向弯曲3°,垂直弯曲4°。
(5)溜槽连接件,不许开焊、断裂、连接空磨损不大于10%。溜槽插销连接长度应为50±5毫米。
(6)EKF3转载机的凸、凹槽,其弯曲偏差10±1°,曲率半径为R2918±5毫米,前后伸出长度56±2毫米,溜槽上、下偏差不超过2毫米。
4.其他
(1)连接件(3D销、U长环、U长环、压块等)强度和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2)紧链机构:部件齐全、性能可靠。
(3)T性螺钉、防松帽:T性螺钉的强度必须符合原设计,防松帽必须带防松圈。
5.装有齿条和隔板的运输机
(1)尺条材质、几何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齿型齿廓和连接处的表面热处理硬度在Rc45-50之间。
(2)齿条表面平直度允许不大于0.5毫米,弯曲度允许不大于1毫米。
(3)隔板上的定位孔和连接螺栓栓座的位置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螺丝座极其挡板必须焊接牢固,并能有效的握紧连接螺丝。
(4)隔板的立筋与底板的焊接处,必须清根。垂直度误差不大于2°,不平度不超过
2%。
皮带运输机
1. 皮带机滚筒、托筒部分
(1) 各传动滚筒表面应光滑、无损坏、运转灵活、可靠。滚筒边缘应无毛刺,并到成钝角。各滚筒轴向长度误差不大于±2毫米。
(2) 各滚筒外表面的硫化层工业香蕉,应均匀、紧密粘牢。橡胶的破坏极限强度不小于45公斤/毫米2,永久延伸率不小于25%,硬度不小于HS82°(绍式硬度)。
(3) 驱动滚筒直径应一致,其直径误差不大于1毫米。
(4) 驱动滚筒的硫化层工业橡胶的人字形沟槽磨平后,应按原设计要求进行更换。
(5) 承载拖滚与回程托滚运输应灵活可靠。无卡阻现象。
(6) 承载缓冲托棍表面橡胶层,磨损量不超过突起高度的1/2。
(7) 各承重注油部位应保持清洁,注油量应为注油室的2/3,选用国产3号工业锂基脂为佳。
2. 机头、机尾架、中间架、机尾承重段
(1) 各类框架无变形、开焊现象,框架与钢丝绳之间联结要牢固可靠。
(2) 机头卸载臂缓冲板,卸载滚筒调解机构应完整无损,卸载漏斗无应变形、开焊现象。
(3) 机尾承载段、转载机运行轨道,应平直无变形、长度上的弯曲不得超过全长的5‰。
(4) 机尾滑靴应无变形、连接紧固可靠。
(5) 机头底架左右底平面高度差不大于3毫米。
3. 皮带拉紧和伸缩装置
(1) 牵引小车架应取损伤和变形,车轮在轨道上运行正常。
(2) 小车轨道不变形,连接应紧固可靠,小车行程不得小于17米。
(3) 牵引绞车行星齿轮减速结构,密封良好,传动平稳,无异常噪音、油温不得超过75℃。
(4) 牵引钢丝绳在滚筒上排列整齐,无断股,封头应牢固可靠。
(5) 牵引绞车制动装置,操作灵活、动作可靠、闸瓦制动力应调整均匀。达到制动力矩要求。
(6) 各滑轮、传动链轮无缺边和裂纹,运转灵活可靠。
(7) 张紧装置的蓄能器、活塞运动平稳、密封性可靠,蓄能器压力达到130公斤/厘米2。
4. 皮带和皮带卡
(1) 皮带接头应平直、切口偏差不大于1/1000。
(2) 皮带接头边缘破损长度不应超过皮带宽度的5/1000,其中间不得有破口,皮带磨损应不露出胶线。
(3) 单元皮带其纵向破断力P=600-800公斤/厘米。横向破断拉力P=350公斤/厘米。
(4) 皮带卡应完整无损,排列均匀,连接牢固,接头无破裂,卡子孔眼无拉伸长象。
5. 清扫器和各种保护装置
(1) 橡胶刮板清扫器的高度不得低于20-30毫米,并有足够的压力。与皮带接触部位应平直,接触长度不低于90%。
(2) 机头清扫刷的调节装置应完整无损,刷毛高度不低于30毫米。
(3) 皮带防滑探测器、漏斗阻塞探测器、断带保护器等应完整无损、动作灵敏可靠。
减速器试验
1. 减速器跑核试验
(1) 空载跑合试验:正、反转各半小时,无异常噪音、局部无异常升温。
(2) 加载试验,用额定载荷的50-60%加载,正反转各3小时,升温不超过50℃。
(3) 接合面无渗漏。
2. 液压连轴节试验
(1) 密封试验:在5公斤/厘米2气压或液压下持续3分钟不得渗漏。
(2) 静平衡试验:准确度在120克-厘米以内。
(3) 同心度径向偏差不大于0.15毫米。
3. 紧链器试验:
(1) 紧链器动作灵活、可靠。
(2) 对增压器作增压试验,增压器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2倍。
(3) 紧链器拉力试验,最小拉力是2吨,最大拉力14吨。
(4) 紧链器千斤顶活塞杆行程不低于750毫米。
4. 整机试运转:工作面运输机安装长度30米,转载机安装整机,空运转1小时检查;
(1) 启动平稳,运转正常、无异常噪音、无卡阻现象。
(2) 各密封件不得出现渗漏。
(3) 各部件互相衔接部分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