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确认提高员工自主保安
强化安全确认
提高员工自主保安
王庆州
从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60%~90%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员工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造成的。安全管理的安全确认是指,在员工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煤矿事故敲响了安全管理的长鸣钟,告诫员工,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和手段,消除员工不希望的因素和意外的事件。在安全管理中,安全确认将发挥巨大作用。
1)安全确认是安全管理中预防控制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员工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的控制的实质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而且员工还麻痹大意,那么危险迟早会变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员工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员工预防什么,如何预防。同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员工掌握预防和控制危险的知识、手段和方法,形成一种自我防范、自我保安的思想。
2)强化安全确认,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的安全确认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员工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的、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消除危险产生的条件,从而控制危险的发生。
3)强化安全确认,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员工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员工不仅要 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加强安全确认,提高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因此,安全管理不仅是领导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员工心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激励,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和条 件等正面刺激;二是形成压力,如惩罚(经济的、政治的和刑事的等)、警告、开除等负面刺激。
对于安全问题,应采用激励、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全员参加安全管理,首先应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再培训,应树立安全是生产的保障的思想,时刻把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生产、安全和效益作为一种系统来考虑。事实告诉我们,事故一般都是由小变大,由隐患、危险变成事故。这就明确的告诫我们,事事都要抓住规律,认真对待一切活动,不得有半点侥幸和麻痹的思想存在,否则事故就在面前,遭殃的就是你。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知识,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树立自保和互保的思想,切断危险的导火索,实现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