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锋集团金银山煤矿2012年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
贵州万锋集团金银山煤矿2012年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
通防科
2012年1月6日
金银山煤矿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矿行业做大做强,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杜绝重大通风瓦斯事故,全面提升公司瓦斯治理水平,保持我公司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根据《关于做好瓦斯治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瓦斯治理要求,特制定“十二五”瓦斯治理规划,报告如下:
一、 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关于做好瓦斯治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公司根据采区布置情况,采取瓦斯治理措施,以达到瓦斯治理标准矿井建设要求。
二、基本要求
要优化采区布局,合理组织生产,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实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确保安全监控有效,做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强化现场管理,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副斜井及回风斜井位于井田西南部缓坡地带。主斜井井口坐标X:2917088,Y:35599025 ,Z:+1437m,方位角α:206°,倾角β:22°,胶带运输机运输;副斜井井口坐标X:2916995 ,Y:35599035, Z:+1435m,方位角α:206°,倾角β:22°,绞车提升,敷设600mm轨距22kg钢轨;回风斜井井口座标:X:2917088, Y:35598982 ,Z:+1439m,方位角α:209°,倾角β:21°。
主斜井全长647m,在标高+1198m落平后,布置皮带石门(40m,方位角26°)揭M9煤层,并沿M9煤层布置皮带巷(120m),后沿煤层倾向向上布置皮带上山(564m,方位角359°)至标高+1242m处,采用联络巷与材料上山连通;
副斜井全长639m,在标高+1197m落平后布置布置井底车场(50m,方位角36°)揭M8煤层,沿M8煤层布置材料巷(110m),后沿煤层倾向向上布置材料上山(608m,方位角359°)至标高+1242m处落平,并布置上山平车场及绞车房,采用联络巷与运输上山连通;
回风斜井全长642m,在标高+1214m落平并揭M8煤层,沿煤层布置回风巷(148m),后沿M8煤层倾向向上布置回风上山(553m,方位角359°)至标高+1260m处,并布置回风联络斜巷(28m,倾角39°)与联络巷连通,贯通材料、皮带上山,形成回风系统。
在井底车场附近布置井底联络巷贯通皮带石门,并在车场附近布置水泵房、主副水仓。
在上山联络巷(标高+1242m)靠近皮带上山侧开口按倾角17º向上施工52m斜巷揭穿M8煤层,沿M8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回风巷,并与回风上山贯通;在皮带上山标高+1232m处开口沿M9煤层布置辅助运输巷(35m),后按倾角40º向上施工25m斜揭穿M8煤层,沿M8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开切眼贯通上下两巷,形成首采工作面。首采工作面位于M8煤层标高+1257~+1249m之间。。
后期开采二采区时,沿M9煤层走向延伸上山联络巷至矿区边界,作为二采区皮带巷;在材料上山上部开口沿M9煤层走向掘二采区皮带巷至矿区边界;在回风上山上部开口沿M8煤层走向掘二采区回风巷至矿区边界,掘联络巷与二采区材料巷、皮带巷贯通,形成二采区回风系统。斜巷揭煤布置倾斜长壁回采工作面。
开采三采区时,在M8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三条下山作为三采区的回风、材料、皮带下山,后石门揭煤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
开采四采区时,延伸三条井筒至+1140m水平,布置井底车场井底水仓等,后在M14煤层底板岩层中沿煤层倾向向上布置三条上山作为四采区的回风、材料、皮带上山,后石门揭煤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
开采M0煤层时,在井筒揭煤处下方煤层底板岩层中(距M0煤层25m)沿煤层走向布置三条大巷作为+1300m水平回风、皮带、材料大巷,后布置上下山,石门揭煤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工作面接替顺序采用后退式,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四、矿井通风、瓦斯与煤尘情况
1、 矿井通风方式
矿井初期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即主、副井进风,回风井回风。现阶段矿井实际需风量为2800m3/min,而矿井实际供风量为3369m3/min,风量完全满足要求。回风井安设两台型号为FBCDZ-8-№18轴流式通风机,配备电机功率为2×110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通风机叶片角度为(31°),主通风机吸风量为3470 m3/min。
回采工作面通风采用全风压(U形)通风方式,回采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均未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掘进工作面采用机械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采用对旋防爆风机,型号为FBDNO5.6/2*11kw,实现“三专两闭锁”要求。
井下硐室中,爆炸材料库、消防材料库采用独立通风。
通风设施及构筑物有风门、调节风窗或调节风门、密闭等。
金银山煤矿属于生产矿井,根据2011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6m3/min,属低瓦斯矿井。
1、煤层瓦斯含量
根据中地地矿建设有限公司2010年5月提交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金银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详查地质报告》,矿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原煤瓦斯含量在12.86-15.57ml/g之间,其中,M0煤层为15.57ml/g,M8煤层为13.15ml/g,M9煤层为12.86ml/g,M14煤层为13.89ml/g,全区含量平均为13.86ml/g。根据前面的计算,本矿区煤层气预算约1.14亿立方米(108m3),即矿井瓦斯资源总储量约11400万m3。
根据中地地矿建设有限公司采用分源预测法对金银山煤矿一、二、三、四、五、六采区各煤层开采时的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一采区生产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15m3/t;二采区生产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33m3/t;三采区生产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76m3/t;四采区生产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83m3/t;五采区生产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15m3/t六采区生产时,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37m3/t;“十二五”期间,主要回采一、二采区,根据区段划分,为低瓦斯区。
根据中地地矿建设有限公司对金银山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井下采区接替进入三采区后,井下瓦斯涌出量达到40m3/min而成为高瓦斯矿井,即矿井前期为低瓦斯矿井,生产至中后期时由低瓦斯矿井转为高瓦斯矿井。
2、矿井煤尘爆炸性与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2010年10月提供的M0、M8、M9、M14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及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金银山煤矿M0、M8、M9、M14煤层煤尘均无爆炸性,自燃倾向性均属Ⅱ类,属自燃煤层。
1、瓦斯来源与管理现状
根据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我矿煤层瓦斯涌出量结果分析,回采瓦斯涌出约占全矿井瓦斯涌出的43%-56%;掘进瓦斯涌出约占全矿井瓦斯涌出的17%-30%;采空区瓦斯涌出约占全矿井瓦斯涌出的27%。在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中,开采层瓦斯涌出约占整个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94%;邻近层瓦斯涌占整回
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6%。
金银山煤矿在生产前期为低瓦斯矿井,生产后期转为高瓦斯矿井,为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金银山煤矿坚持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管理和低瓦斯区域高瓦斯区域管理,并且建立有健全的瓦斯管理制度。现配有瓦斯检测员12名,均经三级培训机构培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采掘工作面均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了甲烷传感器,并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和安全检查的双重监测系统。通风科每月均按照检查区域制定瓦斯巡回检查图表,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执行,要求瓦斯检测员按规定的瓦斯巡回检查路线、检测地点、次数、周期、方式进行检查,并严格执行瓦斯日报审批制度。
金银山煤矿配备了GJG10型光干涉甲烷检测仪16台,其中6台在用,其余备用或检定;配备了AZJ-2000型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80台,其中在用40台,其余备用或检定。建立了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使用制度,规定跟班领导、队长、班组长、井下电钳工、采掘司机等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瓦斯检测仪器仪表设专人管理维护,定期送市安全仪器检测中心对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校正一次。光干涉甲烷检测仪专为瓦斯检测员配用,每6个月对其进行检定一次。
下霍煤矿安设了KJ101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时分制分布式结构,通过改造,现已实现了对整个矿井的安全监控,由地面中心站及地面、井下各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种类齐全,为智能化、标准化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可对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现全面监测,能对矿井的各种开关量、模拟量进行数据采集,实现独特的3级断电和超强劲地交叉断电,具有瓦斯超限或风机停转的报警和断电等功能。
2、瓦斯防治措施
生产初期,矿井瓦斯管理主要是加强通风管理,防治瓦斯超限。为了防止瓦斯超限,我矿加强了通风系统管理,制订了“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和通风、瓦斯、综合防尘等十项管理制度,加强了通风设施的维护及局部通风的管理,保证了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井下硐室均采用了独立通风,风量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进行合理化配风,严禁微风和无风作业;加强盲巷管理,对暂时停止施工的停风巷道及时采取临时密闭或设置栅栏,对永久报废巷道采用永久密闭进行盲巷管理,从而杜绝产生盲巷。
矿井生产中后期,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瓦斯管理和防治:1、改扩建总回风上山增加断面为7.5M2,减小通风阻力,增加各采区风量; 2、进入高瓦斯区,采用掘进和回采工作面顺层和高位提前瓦斯抽放,降低工作面瓦斯涌出量;3、针对回风隅角瓦斯易超限的情况,采用充填和封堵采空区及导风幛,同时采用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把瓦斯抽出地面,从而达到控制上隅角瓦斯浓度局部超限的目的;4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提前预抽煤层瓦斯。
六、瓦斯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工程建设通知精神,统筹安全生产与公司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提升矿井防治瓦斯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改善矿井防治瓦斯安全生产条件,健全煤矿瓦斯防治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使我公司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严格贯彻瓦斯治理的基本思想,做到“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防可控的”意识,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同时要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强化监管,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投入的机制,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我公司瓦斯治理工作。
3、主要目标
1、做好《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的推广应用工作。
2、以质量标准化为主线,不断提升“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实现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
3、继续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综合防尘系统。
4、机电管理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杜绝失爆。
5、合理按照矿井规模配备通风安全技术人员,使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
七、瓦斯治理规划: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金银山煤矿认真制定瓦斯治理工作规划,牢固树立瓦斯事故是“可预、可防、可控”的安全理念,坚持“超前预测、主动预防、事前控制、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体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安全发展为指导,以杜绝瓦斯事故为目标,着重从“一通三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瓦斯治理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瓦斯治理及“一通三防”规划、资金预算、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规划部署。深入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和瓦斯开发利用,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发挥监测监控系统作用,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
1、强化“一通三防”管理
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工作方针、瓦斯治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十六字工作体系”,严格执行上级“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以通风设计和系统优化为主线,以完善安全装备为重点,突出瓦斯防治、综合防尘和放炮管理,对矿井通风系统、防尘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狠抓“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岗位作业标准化和联责联包。具体做法是:
⑴、建立完善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金银山煤矿是生产矿井,要有好的管理,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超前的管理制度,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一通三防”是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通风、测风、防尘及防灭火等。只有把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理念,付之以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⑵、加强通风管理
坚持测风旬报,月报制,及时掌握井下通风情况,保证各作业地点的用风量;对井下掘进工作面及硐室要随时测风,严禁无风、微风作业;及时制定月矿井风量分配方案,对新开拓、掘进的工作面要及时配风,保证用风需要。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坚持“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原则。并及时绘制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对矿井风量、风向及通风设施及时上图,完善通风管理的基础性资料,为安全生产服务。
⑶、加强瓦斯检查力度,严禁超限作业
加强瓦斯检查基础性工作,要求瓦斯检查“三对口”,杜绝假、漏、空检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瓦斯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加大主扇,局扇停电、停风的管理力度,保证送电、送风前的瓦斯检查,严格按照瓦斯排放制度进行;加强盲巷及停工地点管理,对长期停工的巷道及时进行封闭,盲巷要及时设置栅栏,并悬挂警示牌,防止人员误入;保证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加强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和后溜机尾的瓦斯管理。
⑷、加强局部通风及通风设施管理
针对各采、掘工作面和二采区巷道的开拓,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保证风筒吊挂平直,严禁漏风,保证工作面用风要求。二采区掘进形成独立通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保证两采区风量合理分配。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在轨道、回风巷制作永久性测风站3个。
2、加强职工素质建设
要彻底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状态,关键在于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改善煤炭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现状,必须坚持人才兴企、人才强煤战略,加快实施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体系。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适应煤炭企业安全、科学、和谐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在培训教育方面,要继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脱产培训、函授教育、拜师学技、岗位练兵、传帮带、知识竞赛、成立学习小组、技术比武等一系列传统的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技能型科队、技能型班组建设,切实促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技能化,形成持续改进的全员素质建设机制。使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从而促进公司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