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高产高效采煤技术

掘进采煤 2012-04-12 0
软件名称: 高产高效采煤技术
文件类型:
界面语言:
软件类型: PPT
运行环境:
授权方式:
软件大小: 543 KB
软件等级:
软件登陆: admin
作 者 :
官方网址: 官方站
程序演示: 演示
解压密码:
整理时间: 2012-04-12
软件简介:

目    录

一、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现状

二、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高产高效

  工作面新技术和经验

三、厚煤层大采高高产高效工作面

  新技术和经验

四、放顶煤高产高效工作面新技术

       和经验


1、进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现有煤矿2.5万座;煤炭产业工人有700万人;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39%,煤炭出口占世界第三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矿产量占14.5亿吨,中型煤矿4.5亿吨.小型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产量控制在7亿吨以内.




2002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07余万起,死亡人数近14万人。

   每天平均死亡380人。

   平均每天发生7.2起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每周发生2.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总数的31.12%和46.87%,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86.15%和86.31%。


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百万吨煤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印度的10倍。




 2002年鸡西城子河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24人;

 2003年1月江西丰城建新煤矿瓦斯爆炸死亡48人;

 2004年10.20郑州大平矿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48人;

 2004年铜川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66人,

 2005年阜新孙家湾煤矿2.14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14人。

 2005年2.15云南曲靖松林村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8人,

 2005年3.9山西交城香源沟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8人,

 2005年3.14黑龙江七台河新富煤矿瓦斯爆炸死亡18人,

 2005年3.17重庆苏龙寺矿瓦斯爆炸死亡19人,

 2005年3.19山西朔州细水煤矿瓦斯爆炸死亡72人,

 2005年7.11新疆阜康瓦斯爆炸死亡83人。




安全生产需要高产高效;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高产高效矿井;

国民经济发展高产高效矿井.




高产高效煤矿,是指通过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采煤技术进行改造,采用新的采煤工艺和新的技术装备,运用新的控制监测设施和新的科学管理技术及方法,达到高产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煤矿。

我国煤炭系统的生产、建设、设备制造、科研设计及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建设高产高效煤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原煤炭工业部在总结我国发展机械化采煤经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根据国内外煤炭工业的形势和我国煤矿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邢台矿务局召开了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座谈会和工作会议,讨论了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煤矿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部署了发展高产高效煤矿的工作。随后全国各局、矿开始通过改造生产系统,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快速建设高产高效煤矿。




1993年,首批建成了12个高产高效矿井,即潞安漳村煤矿、石屹节煤矿、王庄煤矿,大雁一矿、大雁二矿,铁法晓南煤矿,晋城古书院煤矿,大屯龙东煤矿,新坟鄂庄煤矿,充州南屯煤矿,邢台东庞煤矿,包头阿刀亥煤矿。这12个矿井共精简原煤人员16 312人,采煤工作面由原来的31个减少到18个,减少了42%;原煤生产人员效率由2.37t/工提高到4.26t/工,提高了80%。至2001年全国先后建成高产高效煤矿129处,其中矿井123处、露天煤矿6处。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扭转了煤炭工业过去增产、增面、增人的传统做法,从而达到了增产、增效、减面、减人和减亏增盈的目的。实践证明,建设高产高效煤矿既是世界煤矿开采发展的主要潮流,也是我国煤矿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采煤工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自1985年煤炭工业部采取措施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以及1992年起大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以来,采煤工艺技术及生产指标取得显著进展。与1975年以来相比,单产、效率由缓慢增长变为大幅度增长,采煤工作面数目经历了由不断增加变为大幅度减少的良性发展过程,增产减面、减员提效,显著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综采技术水平提高是采煤工艺发展的基础。2000年全国重点煤矿综采工作面平均年产达87·24万t,综采总产量达23 179万t,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56·73 %,均创历史新高。全国年产超100万t的综采队的数目及生产指标逐年发展, 队数由1985年9个发展到2000年78个;队平均年产量由103万t提高到167·8万t。队最高年产量大幅度提高。




           六年中共有426队次年产超过100万t,绝大多数均由高产高效矿井创造,分布在全国27个矿区。综采队最高年产量由1995年的315·7万t提高到2000年的803·4万t,提高了154·5 %。六年中,超100万t综采队年均产量、效率也分别提高了26·1 %和58·3 %,效率提高的幅度超过了产量提高的幅度。兖州、潞安、铁法、平顶山、晋城、大同、阳泉、西山等8个矿区年平均有5个以上队年产超过100万t。




2000年放顶煤综采队产量比重达42·4 %,平均年产达191万t,平均效率达114·7 t/工。最高年产为兖州东滩矿国产改进装备综采队512·6万t,效率达246 t/工;

  大采高综采队产量比重达21·6 %,平均年产达218万t,平均效率259 t/工;采高4·0 m最高年产为神华大柳塔矿全部引进大功率装备综采队803·4万t,效率为543·6 t/工。放顶煤、大采高综采两者产量之和占64 %。




大采高综采在采高5 m条件下,在邢台东庞矿采用国产改进装备,年产达220万t、效率124 t/工。

目前晋城新建的寺河矿,全部引进国外大功率、大采高综采装备,最大采高达5·5 m,是我国目前采高最大的综采工作面,具有年产800-1 000万t的前景。




引进国外大功率综采装备及研制应用国产日产7 000 t以上大功率综采装备,对发展采高小于3·5 m综采也起了重要作用,日产可超过万吨以上。

在超100万t综采队中,采高小于3·5 m的综采队平均年产130万t。最高年产为铁法晓南矿综采队,年产达223·3万t,效率为127·59 t/工。若完善矿井各生产环节,使能力配套,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历年来年产超300万t及大部分超200万t的均是放顶煤及大采高综采队创造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放顶煤综采充分发挥了工艺本身的优势,推广采用低位放顶煤支架,即使采用国产的综采装备,年产量也可达到300万t以上,从而带动了整个综采指标的改进,特别是带动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发展。




          1995年-2000年,全国年产超40万t普采队累计共有247队次,分布在30个矿区。其中新汶矿区最多,占54队次,其次为峰峰、平顶山、西山、鹤壁、徐州、枣庄等矿区,分别达到37、23、23、17、13、13队次,7个矿区共179队次,占72·5 %。普采队最高年产量为峰峰万年矿创造的,年产曾达80·74万t,是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采煤工艺技术的改革及发展,同时又有力地推进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进程。




按1992年-2000年全国累计建成的123处高产高效矿井统计,其中:

综采矿井共65处,

综普采矿井20处,

综炮采矿井10处,

普采矿井16处,

普炮采矿井3处,

炮采矿井6处,

连续采煤机采矿井、

水采矿井、

水普采矿井各1处。




2000年审定的高产高效矿井中,有特级高产高效矿井25处,其中地下矿21处,露天矿4处。

21处高产高效矿井中,其中:

兖州5处(东滩、兴隆庄、南屯、鲍店、济宁二号)、

神华3处(大柳塔、活鸡兔、补连塔)、

潞安3处(王庄、常村、漳村)、

铁法3处(大兴、晓南、大隆),

另外邢台(东庞)、

晋城(成庄)、

开滦(针家营)、

阳泉(一矿)、

沈阳(红阳三井)、

义马(耿村)、

淄博(许厂)各一处。

除了个别投产不久的新建矿井外,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我国技术最先进、经济效益最好的一批骨干矿井。




综合机械化程度均是100 %,综掘机械化程度平均近70 %,全员工效平均达19·8 t/工,多数实行一矿(井)一面高度集中化生产。21处矿井年赢利15亿元以上,效益最好的是兖州特级矿井,共赢利7亿元以上。

全员工效最高的是神华大柳塔矿和活鸡兔矿,2000年分别达到92·3 t/工和74·6t/工。大柳塔矿综采队年单产超过800万t,矿井年产920万t,全矿职工仅30人,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3、 矿井生产高度集中化

           随着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发展,矿井同采工作面个数不断减少。从累计建成的123处高产高效矿井看,一矿(井)一面、一矿(井)两面矿井数逐年增加。在2000年,其中:一矿(井)一面的有33处,占26·83 %;一矿(井)两面的有68处,占55·28 %;一矿(井)三面及以上的有22处,占17·89 %。从而可以看出一矿(井)一面、一矿(井)两面(合计占82·11 %)已成为高产高效矿井的主体。




矿井单产的提高和采煤工作面数量的减少,大大简化了矿井开拓系统和生产环节,减少了大量井巷工程和设备,大幅度地降低了矿井掘进率和巷道占有率。在123处高产高效矿井中:

矿井开拓掘进率由达标前19·17 m/万t降低到12·27 m/万t;

矿井生产掘进率由达标前的94·8 m/万t降低到77·46 m/万t;

巷道占有率由达标前387·35 m/万t降低到318·9 m/万t。

减少了井巷开拓工程量和井巷维护量,节省了大量原材料和人力,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矿(井)一面是矿井高度集中化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当今煤矿生产已进入现代化大生产、生产高度集中的时代,随着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一矿(井)一面的矿井,在高产高效矿井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矿井开采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是生产变革的一个趋势。




矿井开拓部署是矿井建设和生产的战略布局。

合理的开拓部署,应能适应现代化采煤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需要,能创造优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在开拓部署上出现了向集中化发展的趋势,由传统部署逐步向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方向变革。




有些大型、特大型井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虽井田划分两翼,初期集中开拓一翼;一个年产400-500万t的特大型矿井,布置2个工作面即可达到设计能力;近水平和缓斜煤层,初期在井筒(工业场地)煤柱周围布置采区和工作面,即可满足生产能力的需要;井田面积较大时,划分若干分区,按顺序一个分区接一个分区进行集中开采;由于工作面数目的减少,采区双翼改单翼,采区上(下)山布置在井筒

(工业场地)煤柱附近;煤层群由联合开采向逐层开采、开拓准备由岩巷向煤巷方向发展;井田范围大的大型、特大型矿井初期主、副、风井集中布置,以减少井筒数目等等,都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加大工作面长度、截深、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等对生产能力进一步发挥、降低掘进率、提高采出率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效益突出的高产高效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一般在200 m以上,潞安王庄矿达到270 m;截深可达0·8-1·0 m;连续推进长度2 000-3 000 m,神华神东矿区有的甚至达3 000-4 000 m,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神东公司工作面长度已达350-400米,连续推进长度达6000米.


4、矿井生产技术现代化

1992年以来,高产高效矿井采煤工作面装备日益更新,引进、消化、研制了日产可达万吨以上的大功率、高可靠性、机电一体化的成套设备,并改革、发展了放顶煤、大采高综采工艺等,改变了综采生产技术的面貌,大幅度提高了单产水平及效率。

    在薄煤层刨煤机综采工作面已成功地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工作面采煤。




          小青矿刨煤机无人工作面采煤试验成功,开创了薄煤层高产高效的新途径,给薄煤层储量大的矿区带来了希望,促进了煤炭科技的发展。为国内企业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带了头,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促进了国内煤炭机械制造业向高科技含量方向的发展。




           新汶矿业集团应用“薄煤层螺旋钻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实现了1m以下煤层螺旋钻机无人工作面的开采,实现了采煤工艺单一化和煤炭开采的车间化,工效比炮采提高了10倍,直接成本每吨降低了85.7元,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这项技术用人少,工效高,可使平衡表外的储量得到开采,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




           近几年来,采场围岩控制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在综放采场直接顶垮落高度、基本顶结构形式及稳定性研究基础上,研究综放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其控制特点,顶煤变形规律、顶煤冒放性、架型选择及支架参数确定等;在大采高综采支架及围岩控制方面,高架倾倒的力学模型,高架倾倒、高架顶梁仰俯的控制及支架—围岩系统控制的智能软件,工作面快速推进下矿压规律及显现特征等研究,有力地促进生产的发展。




          工作面作业方式及工序匹配的优化,有利于提高采煤机开机率及工时利用率。不同条件下,选择应用不同的割煤、进刀方式、移架方式,改进综采面端头作业方式,建立循环网络模型,进行综采面循环作业的优化等。应用表明,密切结合了高产高效矿井实际,有利于对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推动生产进一步发展。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需要全方位地依靠科技进步,矿井采掘工作面首先采用高、新技术装备实现高产高效;主提升运输系统采用高效、大容量提升设备及采用大运量、长距离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煤炭;辅助提升运输采用单轨吊车、无轨胶轮车,从地面(井底)直达采煤工作面运输,系统简单、环节少、快速、高效地解决矿井辅助运输问题。同时要装备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以保障矿井生产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发展,适应了大型矿井开拓的需要,使主井采用连续运输的斜井开拓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斜井胶带机铺设长度已达1500m左右,小时运量3000t左右;

采用立井开拓的大型矿井,一对箕斗逐步取代了多对箕斗的布置方式,箕斗容量已达40t,适应了高产高效矿井大运量、连续化运输的要求。

  整体升降大型设备已成为副井系统设计追求的目标,出现了以济宁三号井为代表的大型超宽副井罐笼。


 


在大巷布置上,广泛采用了煤巷布置,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或因地制宜的采用其他运输方式,巷道支护广泛采用锚杆加锚索等支护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巷道支护问题,减少了排矸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和矸石占地问题。


5、 矿井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进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以来,由于工作面单产的不断提高,高产高效矿井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0年累计129处煤矿平均年产188万t,产量比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年产90万t高1倍以上。从2000年审定的82处高产高效矿井看,年生产原煤20 346万t,平均每矿年产量248·1万t。其中年产120万t以上煤矿65处,占高产高效矿井总数的79·27 %,占产量的93 %。其数量比重比国有重点煤矿年产120万t以上矿井数占矿井总数的24·37 %高2倍以上。




           特别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集中的一些矿区,大型化发展趋势更显著。如兖州矿区4处高产高效矿井1992年生产原煤981万t,平均年产245万t,2000年6处高产高效矿井(含薄煤层矿井),生产原煤2 736·4万t,矿井平均年产量增加到456万t,矿井平均年产提高了近1倍;又如铁法矿区6处高产高效矿井,1992年生产原煤758·39万t,平均年产126·4万t,2000年生产原煤1 259·8万t,矿井平均年产量提高到209·8万t,矿井平均年产量提高了66 %。神华大柳塔矿原设计一矿二井生产,能力600万t/a,2000年实行一矿一井一面生产,矿井年产量达到920万t。从而可以看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向大型化发展。

总  结

1、进行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必要性

2、采煤工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产高效     

       矿井建设

3、矿井生产高度集中化

4、矿井生产技术现代化

5、矿井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一、采煤方法及工艺特点

       东一、东二采区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东三及西部采区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用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由原来的300m加大到I 000m以上;采高由原来的2.0m加大到3 .5m。工作面长度200m以上,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后退式开采。




综采配套设备为:日产7000t综采成套设备,于1995年在WLN708工作面进行井下工业性试验,后又在WLN709和W2402工作面使用,均获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工作面割煤方式采用双向割煤、端头斜切进刀。 


二.铁法晓南煤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主要经验

1.采用国产大功率高强度的综合机械化配套设备装备采煤工作面

    采煤机的型号为MG2x400W型,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大截深(800mm)、大截齿的强力滚筒,简单实用型的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便于操作和维修.采用ZZ440 0/17/35型支撑掩护支架,整体顶梁,加大推移输送机和移架力度,推移行程900mm,由JHT319进回液集成阀、半环结构大流量操纵阀、双交替阀和大流量.、大通径、低阻力环形供回液组成的快速移架系统,移架速度为8 s-12s/架。所用SJZ-880/2x 400 ( C )型刮板输送机,采用了交叉侧卸机头·、铸焊结合封底槽、带哑铃座整体铸造槽帮、行星传动和下端头调节短槽等,并采用双速电机驱动,启动平衡,减少了断链事故。


还采用100 kg级耐磨中板,满足了300万t过煤量的要求。为配合交叉侧卸机头而采用的SZZ1100/200型桥式转载机起桥段采用了封顶结构,全机采用铸焊结合全封底,提高了整体刚性。SSJ1200/2x200型伸缩胶带输送机采用中间驱动装置,输送机长度不受给定功率和胶带强度的限制,有软启动功能,对电网冲击小,胶带动张力小,具有多点驱动功率平衡性能、多种保护功能和自动与手动双操作功能。

主要设备均采用了千伏级供电级别,使本套设备具有整体水平高、装机功率大、配套性能好、整体配套能力强、可靠性高、投资费用低等优点.生产实践表明,只要条件合适,这套设备可达单产 150万t/a一I80万t/a,回采工效可达135t/工.


2,正确地选择了一井两面的高产高效矿井模式

          晓南煤矿两个主采煤层的煤质相差悬殊,只有合理配采,才能保证市场要求,提高煤的售价,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两层煤间距只有30-40米,从矿井长期稳定高产、保证赢利方面考虑,必须从煤质.、薄厚和开采顺序三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采用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应当是最优决策。


3,调整原矿井开拓系统,改革采煤方法,实现合理集中生产

由于煤层倾角小,故将原走向长壁采煤改为倾斜长壁采煤;为适应综采快速推进特点,工作面长度从100米增大到200米以上,工作面连续推进距离由原300提高到1 000m以上,并重新合理划分了采区,由原来的16个采区改为6个采区:采区巷道布置系统取消上、下山环节,简化了生产系统,将采区大联合布置改为分组布置或单层布置,大量减少了岩巷,使万吨掘进率由原来150米降到52米.

    按照“一井两面”高产高效矿井模式,合理集中生产,由原来3个一4个采区、5个一6个工作面同时生产集中到两区两面同时生产,充分发挥了综机配套设备的效能,简化了矿井生产系统.

 4.改造运谋提升系统,实现250万t的矿井生产能力

 原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而且简易投产的主要运输提升系统,严重制约着生产能力的提高。改革的方案是将井下的1 .5吨矿车运煤线改造成胶带运输线,将原来采用的SDJ15O型胶带输送机全部改装成SSJ1200/2x200型胶带输送机,并在中央斜上胶带巷与中央胶带巷之间增设两个500t的缓冲煤仓,从而减少了运输环节,提高了运输提升系统的能力。实践证明,运输提升系统经过上述三项改造以后,可完全保证两个综采面年产250万t能力的要求。

5、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全新模式,合理设置机构,减人提效

          晓南煤矿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为先决条件,以发展采掘机械化为根本途径,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了新的煤炭生产模式和经营管理方法.同时,对非煤人员进行了分流.晓南煤矿在册职工5162人,其中高产高效矿井1417人,原煤生产人员974人,机构改革后全员效率已达1 0t/工以上。


6、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建立综采队和综掘队,必须挑选思想表现好、技术技能高、责任心强、体质好的工人,并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后上岗。严格机电设备管理:实行岗位工种承包制,从设备的使用、保养到检修一包到底,实行人包机、机包产,以提高设备的效能;材料、配件要保证质量、降低消耗;对设备运行要跟踪记录,建立事故追查制度等。采煤工作面也制订了多项管理措施:加强工作面正规循环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要求做到“三直”、“两平”、“三净”、“两畅通”;加强矿压观测,根据矿压规律合理组织生产;实现质量动态达标管理等。认真执行了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矿井长期安全稳定高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1993年以来,全矿共搞科研项目600多项,创效益2 000多万元.

7.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矿井全面管理

           为提高矿井管理水平,设立了矿井管理网络信息中心和测绘中心,各职能部门均设置了终端,及时输入各项数据及信息,在网络信息中心经软件处理后存储,以便供随时提取使用。矿井各项管理工作一体化,矿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能及时、准确地加以统计和展示。计算机的应用为矿井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采煤方法及工艺特点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全部垮落采煤方法,两个普采工作面保证矿井产量。

万年煤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为此矿井一般将工作面布置成与断层走向垂直,尽量减少断层对采煤的影响。支护采用错梁直线柱正倒悬臂迈步前进,采取支柱全承载、全二次补液和迈步梁定位管理措

 施,以有效控制工作面顶板。工作面输送机机头放在风巷中,工作面上部不开缺口。风巷、机巷超前

 10m采用中间十字顶梁两边挂铰接顶梁支护。

二、峰峰万年煤矿高产高效的 主要经验

 1.调整生产布局,合理集中生产,简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能力

    矿井实施高产高效前,生产区分布在两个水平和两翼多个盘区,生产战线长,设备和人员占用多,生产成本高。1994年开始将两水平两翼生产调整为两水平一翼生产。1995年根据-240m水平运输能力大、北三盘区生产能力大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将生产水平集中到一240 m水平的北三盘区,实现了矿井一翼一个盘区的生产布局:生产的高度集中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创造了重要条件。


2.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水平矿井原使用的170型采煤机功率较小,遇到硬煤采煤机机身颤抖,机电事故多;15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小,当运输距离长、倾角增大、煤量变大时常拉不动;设备的老化亦使故障率增加,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后矿井将170型采煤机、150型刮板输送机更换为200型无链牵引采煤机和220型

刮板输送机,同时采用大流量高压乳化液泵站和无缝钢管供液系统,实现了普采新一代设备配套。同时,通过组建生产服务队,为采掘一线队伍提供搬家、安装、试采等服务性工作,因而减少了窝工,充分发挥了工作面的生产效能,提高了单产水平。


3、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符合本矿条件的生产工艺方式

    针对煤矿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通过不断探索,总结了工作面支柱、顶梁、扁销三对号管理,支柱全承载支护;工作面全空间管理,工作面两巷超前10m采用十字梁、上下端头采用双楔铰接顶梁支护;对顶板破碎工作面采用浅截深割煤、错梁直线柱支护、铺顶网工艺;对顶板压力大、底板松软工作面采用穿柱鞋,提高支柱初撑力,控制顶板离层;采用三四排控顶,减少控顶面积,缩短支柱承载时间;组织多刀多循环作业,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等方面经验,从而为工作面高产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4.实施科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矿井从1994年开始建立高产高效试验区,建立健全以逐级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各项管理办法。同时还建立了各种图表和牌板,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管理有头绪.、工作有次序、操作有标准;

    制度化管理,即用标准和制度规范员工的生产和操作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如采煤队制定的《迈步梁定位管理办法》.、《全承载和二次补液管理办法》、《验收员责任制》、《工程质量验收制》等管理制度,对实现管理制度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备管理是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采用程序化管理方法,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包机制度;设备维修采用预防性检修与动态检修相结合,同时通过科学掌握设备使用寿命规律而对达到事故递增期的设备进行强行更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质量标准化是实现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矿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原则,正确处理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从矿、区、队到班组,层层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按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坚持开展顶板动态管理和质量评估工作,坚持工程质量现场交接班制度。实行质量效益工资制度,奖惩严明,形成了从上到下人人严把质量关的局面。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证了矿井在地质条件复杂、生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实现高产高效目标。




矿井制定了全员培训计划,举办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通过严格培训,员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工种岗位的竞赛和技术比武,结合配套的奖惩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职工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为建设高

 产高效矿井培养了一支技术熟练、管理水平较高的机械化采煤队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前后,采煤队平均人数由原来的238人减为198人,工作面吨煤成本降低了5元-8元,矿井年平均减少1个生产工作面,同时减少了工作面装备和辅助工作人员,简化了矿井生产环节,使系统可靠性和安全程度大大提高。科学的管理使矿井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运转良好。万年煤矿自1995年按一井两面组织高产高效生产以来,工作面单产一直居全国同类矿井的前列。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年创普采高产高效工作面全国记录,产量、效率、效益大幅度提高。1996年原煤产量完成135万t,全员效率达到5.8t/工,并实现扭亏为盈993万元。


一、采煤方法及工艺特点

矿井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方法。矿井由一普一炮两个采煤工作面保证年产量。工作面炮采工艺特点如下:

工作面双排眼布置,顶眼间距800-1500mm,底眼间距为顶眼的2倍左右,顶眼垂直煤壁布置,底眼下扎10-15度,水平倾角约65度,工作面全线打眼、分段爆破,采用毫秒爆破技术;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端头支护采用长钢梁抬棚、铺顶网。

二、平顶山高庄煤矿

炮采工艺高产高效的主要经验

    1.合理的生产布局及规划

    矿井原来由3个一4个工作面同时进行生产,且分别布置在2一3个采区内,生产分散、战线长,掘进、准备和巷修维护工程量大,人员占用多,生产成本高。为实现高产高效,首先对生产布局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生产全部集中在一个采区之内,从而实现了一个矿井一层一翼一个采区一条生产线的矿井生产布局:


2.井下运输连续化,提高矿井生产系统可靠性

    矿井煤炭从工作面运输巷运输至井底煤仓实现了全胶带连续化运输,矿井运输能力大于生产能力,采运系统能力配套合理:矿井生产系统可靠性高,工作面生产很少受外部系统影响,成为保证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3 .矿井装备监测监控现代化,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该矿重视矿井装备监测的现代化。1981年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制成功了KJSS监控系统。1996年对原系统软硬件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为KJB型系统。由于矿井生产集中、范围小、设备占用少,设备检测率达到100%。在安全监控方面,保证了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环境参数的适时监测,当有害气体超限时,可自动切断相应范围内的电源。在生产监控方面,地面调度人员可以通过终端屏幕观察到井上下主要转载地点设备的运行及环境情况,从而及时指挥和协调井上下生产。该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矿井信息交流速度、决策反映速度,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现代化手段。




4.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矿井结合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矿领导井下值班及科室干部跟班制度,管理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准确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可避免盲目性决策。

    坚持进行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加强安全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自主保安、业务保安、基础保安工作,使矿井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通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全矿井实现了一层一翼一条生产线一个采区的矿井生产布局,生产集中化程度有了提高,产量和效率、效益也增加了。1997年生产原煤73万t,全员工效3.757t/工 ,回采工效14.84t/工.盈利2979万元。与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前的1994年相比,年产量提高了14.1%.全员工效提高了88%,回采工效提高了32%,效益提高了153% .


第三讲 厚煤层大采高高产高效 新技术和经验 邢台东庞煤矿

一、邢台东庞煤矿采煤方法及工艺特点

矿井开采的2号煤层,厚度为4.3m-4.8m,平均4 . 4m,煤层倾角8一I2度,平均10度.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煤质中硬。

    煤层直接顶为4一5米厚的灰黑色粉砂岩,节理发育,易垮落,直接顶下位岩层为厚0.6-1.4米的粉砂岩,局部区域存在厚o. 4 米的泥质粉砂岩伪顶,易碎易落:基本顶为白色中粒砂岩,泥钙质胶结.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4米,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1米。直接底为厚O.5米的粉砂岩。


 矿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垮落采煤法,使用双滚筒采煤机,斜切进刀,双向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

滚筒割底煤,往返一次进两刀,截深0,6m,实行两采一准三班作业制。

    采煤机选用MXA300/4.5型采煤机,功率300 kw,牵引速度0一8.66m/min,适应采高2.45-

4.80m.刮板输送机采用SGZC一730/400型侧卸式双中心链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选用BY3600/25/50

型二柱掩护式支架:该支架为适应大采高开采容易片帮的情况,设有可伸缩的前探梁和两帮护帮板。在

片帮严重时,上一段护帮板能翻转180度,做临时顶梁支护顶板。




采取了以下主要生产措施,从而采煤工艺实现了4.7米厚煤层一次采全高。

    (l)降低初采高度,以后再沿走向和倾斜方向调整至全高。由于受支护条件的限制,因而开切眼和上下平巷的高度均低于工作面正常采高。初采高度为3.5米,待直接顶初次垮落后、再沿走向方向逐渐加大到正常采高:沿倾斜方向,则在直接顶初次垮落前先将工作面两端15-20米范围内的采高由巷道高度渐增至3.5米,直接顶初次垮落以后,在工作面两端15一20米范围内将采高渐增至正常采高。




(2)控制煤壁片帮

煤壁片帮甚至架前漏顶是大采高采煤时的突出问题。控制煤壁片帮的措施如下:

①采煤机割煤后,及时擦顶移架并立即打开护帮板;当片帮严重时,可将第一段护帮板用千斤顶使其向上翻转,临时支护顶板,以减少端面距,并用第二段护帮板支撑煤壁,于采煤机通过前收起;

②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③用快硬膨胀水泥尼龙绳锚杆加固煤壁;

④在地质条件允许时采用俯采方式,可减轻煤壁片帮;


(3)大采高液压支架的防倒和防滑。

由于大采高支架高度大,因而当工作面倾角偏大时,支架倾倒和下滑的机率比较大。为防止支架倾倒、下滑,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排头、排尾各3架,用顶梁千斤顶、底座和后座千斤顶锚固,组成锚固站,防止倒架;

②采用带压擦顶移架,以防止咬架和纵向倾倒,

实践表明擦顶移架还能使支架得到较高的初撑力和改变底座的压力分布(底座前端稍有上翘),从而提

高支架的稳定性和防止发生移架时啃底现象;

③中间架增设防倒和防滑千斤顶,防止支架倾倒和下滑,当工作面倾角大于10度时,每10架各设一个,随倾角加大而适当加密;

④工作面调成伪斜,使工作面下端超前于上端,一般采用下端超前6m-13m,以每次移架产生的上移分量补偿支架的下滑量:




(4)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

上、下端头的巷道末端,采用丛柱切顶以挡矸。由于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有变速箱,从而使排头、排尾的支架落后于中间支架一个步距:为防止端头空顶漏砰,当采煤

机割煤后,排头、排尾各3架采用伸缩梁或护帮板做临时支护,待移输送机后再移架,从而使工作面梁端保持一致.

加强超前支护,超前支护距离为20米,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回风平巷

内平行巷道设2排,运输平巷设3排,均为一梁二柱。


 二、东庞煤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 主要经验

东庞煤矿初期采用国产分层综采设备。由于分层综采采高控制困难,因而造成底分层过薄且不均

匀。底分层开采不但不适合综采,而且也人为地增加了普采开采的难度,技术经济效果往往不佳。1985年年底,在2702工作面采用4 .5米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工作面最高月产达12万t,平均月产5.3万t.之后,1987年和1988年,东庞煤矿又分别购进一套改进型4.5综采设备和一套5.0米综采设备,原煤年产量均达到180万t以上。


经过10余年的大采高综采实践,东庞煤矿积累了许多建设高产高效大采高综采矿井的经验。

  1  .综合地质水文勘探与顶板矿压测定

    由于大采高综采对工作面斜长要求比较苛刻,即使采取减架、续架、对接等工艺措施,对工作面倾斜长度变化也不能要求过多,因此,大采高综采面的地质水文勘探显得尤为重要。在顶板特殊地带(如冲击层)除考虑防水防砂问题以外,还必须考虑顶板管理问题,需要同时完成顶板的岩性、类别、物理力学性能等的探测。




2.确定综采工作面合理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及回采巷道布置和支护

   

  若没有地质构造影响,大采高综采面的走向长度应以大采高支架大修周期为限。考虑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设备大修周期的整数倍,工作面走向长度一般以1000-2000米为佳。工作面倾斜长度的确定则应考虑到煤层赋存与顶板管理的困难程度等因素,以保证工作面的日推进度,有利于工作面支架和顶板管理以及沿空掘巷、锚网支护施工工艺的配套:




3.工作面搬家倒面工艺和辅助运输

    搬家倒面工艺改进的关键是解决辅助运输问题、巷道布置问题,另外还有撤架工艺和支架的拆卸、

检修、组装工艺等问题。巷道布置既要考虑与搬家倒面的配套,又要尽量减少搬家辅助巷道。




4.大采高综采安全设施配套

    重点是通信照明、综合防尘和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一围岩监测监控,以及操作人员、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的协调配套.这样做,不但能使工作面文明生产环境大为改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高产高效矿井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


一、采煤方法及工艺特点

矿井于1981年12月21日投产。投产初期,即对原系统开始进行改造,将原设计的普采工作面改为综采工作面,1 984年下半年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

    从1992年6月开始在5306工作面进行综采放顶煤试验并取得成功,平均月产99750t,回采工效率32.803吨/工,与1991年分层综采比较月产提高了48%。在此基础上,又成功地进行了网下、水体下、铁路下和孤岛条件下的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并于1994年将采煤工作面个数由4个减少为2个,实现了集中化生产:


为了进一步提高回采速度,采用MGTY400/900-3 .3D型电牵引采煤机,使采煤机最大牵引速度达15m/min,截深达800mm,同时故障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原来综放设备支架移架速度低于采煤机割煤速度,改进后支架采用上提底座箱装置,使支架前移不需要清理底板浮煤,减少了工序时间,提高了支架的推移速度,从而使采煤机割煤与支架移架相匹配。




          在割煤.、移架、放煤三道工序中,放煤循环占用的时间最长、速度最慢.为此,后部输送机采用大运力设备,不低于前部输送机能力,以满足放煤量的要求;增大支架尾梁摆动角度,插板由O.6m增至0 .8m,后部输送机过煤高度增大至0.8m;使放煤口由2个增至3个,放煤速度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割煤、移架、放煤三道工序相匹配。




 (1) 减少端头支架放煤时间,保证工作面两端巷道的成巷高度,尤其是端头支护高度和质量,去掉了端头4组支架的联网,避免放煤前剪网,从而使端头顶煤迅速放出;

 (2)减少端头支护时间,工作面两端巷道采用锚网支护后,减少了顶板下沉量,改善端头支护状况,简化了支护方式,使采煤机进刀时间减少了一半;

  (3)减少移转载机时间,胶带机尾马蒂尔自移装置移动迅速方便,使用效果好。转载机增设了起机头装置,在移动马蒂尔机尾时,将机头提起,减轻了移动马蒂尔的阻力,实现了转载机后部输送机的快速前移;




           1999年成功地组织实施了原煤炭部“九五”攻关项目“缓斜特厚煤层高产高效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单机产量达403万t:,矿井年产量达606 .9万t,超设计能力306 .9万t.


二、兖州兴隆庄煤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主要经验

1.调整开拓准备布局,合理集中生产

    近年来,根据矿井高产高效的需要对矿井开拓布局进行了调整,对盘区内的巷道布置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积极推行无煤柱护巷技术。广泛应用沿空掘巷,对现在生产采区进行改造,改双翼开采为单翼跨上山开采,利用原生产系统扩大采区范围、增加储量和延长服务年限:同时,对采煤工作面的参数进行优化,推进长度达2 O00m左右,工作面长度达为200米以上,新采区工作面长度将达到300m.


2.增强系统运输能力

    为适应高产高效矿井需要,对矿井部分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设计能力为300万t/a的兴隆庄煤矿,年运输提升量超过了600万t。通过对主井电器系统进行改造,减少了分配闸门、给煤、装载胶带机设备的故障和提升循环的休止时间,使提升周期由原来的90s缩短到83s,并同时提高了提升绞车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适当加大了箕斗的载荷量,改造后矿井原煤提升能力可满足年产600万t的需求:为确保井下原煤胶带运输系统持续满足年产600万t的运输能力,对井下在用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进行更换,由原以GX200型钢绳芯胶带逐步更换为高强度整芯编织PVG阻燃带。




           同时,将运输系统中K4型给煤机更换为能力大的MZG系列往复式震动给煤机,使给煤量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针对矿井开采多年运输巷道变形严重、造成输送机架变形、胶带机启动困难且容易拉断胶带等问题,对胶带输送机加装软启动设备,增强其运行的可靠性。在胶带机机尾增加驱动装置,对胶带输送机进行增速改造,使其带速由2.5m/s提高到3. 15m/s,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对于地面储装运系统,通过更换主输送胶带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对装车系统进行改造,使其满足了年产600万t/a的需要;




3.推广煤巷锚网支护技术

   矿井全年锚网进尺1 998年突破9 600米.锚网支护巷道比架棚巷道每米可节约费用870元,仅此一项1年煤巷费用即节约费用835万元。同时,推广煤巷锚网支护,改善了

综放工作面端头维护状况,简化了支护方式,每个采煤队可减少人员20人一30人。支护方式的简化,使采煤机上下回头时间缩短了一半,为综放工作面进一步实现高产高效奠定了基础。

在推广煤巷锚网支护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采用了特长变速树脂锚固剂与扭矩螺母配合一次安装,使安装锚杆时间控制在1 min/根之内;

 (2)推行无纵筋单向左旋螺纹钢锚杆,使其抗拉拔力提高了94%左右;

 (3)研制应用变异梯形带钢,提高了强度,降低了成本,简化厂端头维护工艺;

 (4)使用球头螺母,增加预拉力,提高了锚固力;

 (5)与锚索穿插使用、合理确定支护参数,使锚网支护单头进尺不断提高,实现了沿空掘巷锚网支护和锚网支护一次扩切眼:煤巷锚网支护进尺占煤巷总进尺的100%.


4 、完善综放设备及其配套,提高单机生产能力

    为满足采放平行作业的需要,工作面前部采用SGZ一900/750型输送机,运输能力1800 t/h;后部采用SGZ一900/750型输送机,运输能力1500t/h;转载机采用szz一1000/375型,运输能力2 200t/h;胶带输送机采用SSJ /1200/3ⅹ2000型,运输能力2000t/h.在岩巷运输系统,对胶带榆送系统进行增速改造,使其带速由2.5m/s提高到3.5m/s,基本满足了工作面生产需要。

而主井提升系统,通过对电控系统进行改造,使提升周期缩短,同时又适当加大了箕斗载荷量,经改造以后,原煤提升能力提高到了600万t/a.




5、高产高效综放技术进一步发展

    (1)随着综放工作面装备水平的提高,高产高效综放面的设计应当增加工作面长度,使之加大到26Om-30O m ;应增加工作面推进长度,使之达到2500一3000 m;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减少采煤机回头次数,减少循环时间,从而提高工作面单产。

    (2)工作面支架采用电液阀程序控制,移架实现单架、双向、成组程序以及采煤机通过后的自动移架,对顶板及时进行有效支护,并具备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放煤程序控制实现单架和分组平衡放煤。支架采用开底式结构、抬底座装置,实现高速自动快速移架、推移输送机、放煤,进一步减少工序占用时间。




(3)通过模拟实验及现场观测,采用lm放煤步距,采出率、煤质等指标均优于0.8m放煤步距。因此,采煤机截深应采用1m截深,并使支架、输送机等与之配套:采用一刀一放的放煤方式,工序简单、易操作、易管理,同时大截深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  

 (4)运输设备须进一步合理配套:随着综放高产高效技术的需要,运输设备必须向大运量、大功

  率、重型化、高强度方向发展.根据煤量的分配,后部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要适当增加,符合采放比的耍求;转载机及胶带输送机要满足前后部输送机的要求,提高运输能力,以保证运输系统畅通;转载机和可伸缩胶带机机尾要实现整体自移,以减少劳动强度和提高自动化程度。


一、采煤方法及工艺特点

建矿初期,主要是采用落后的高落式采煤方法,其工效低、安全性差。1984年进行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工艺试验,成功地应用了滑移顶梁液压支架金属网假顶放顶煤采煤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93年装备了第一个综放工作面,推广应用了综采低位放顶煤采煤法,并根据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快、产量高、设备搬迁工作量大的特点,对矿井的开拓部署和生产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由1984年的两个普采工作面发展到1994年的一个综放工作面:1995年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1998年矿井实现了一井两面(一采一准),原煤产量300万t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格局.


二、甘肃华亭煤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主要经验

 1、改进开拓准备部署,适应综放发展需要

    原来设计在阶段内划分为4个采区,采区之间留50m隔离煤柱。每个采区走向长300米,每阶段设集中运输平巷,阶段垂高50m,用采区煤仓与岩石集中巷相连:为适应综放开采的需要,针对采区走向尺寸短、系统环节复杂、阶段垂高小、岩巷工程量大、煤柱损失严重、工作面接续紧张等问题,对矿井开拓布置、生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在采区划分上,将原4个采区合并为一个采区,使工作面走

向长度增加到1460 m,实行跨上山开采,取消了采区隔离煤柱,将阶段垂高由原来的50m提高到120m,从而减少了采区岩石巷道掘进工程量。在工作面巷道布置上,实行分段准备,南北翼分别用采区煤仓与集中运输大巷相连,工作面从北向南连续推进,即在北翼工作面安装设备回采的时候,再准备南翼巷道,减少了南翼巷道的维护时间和维护量。同时,运输巷应用可弯曲胶带输送机,使运输巷尽量沿煤

层底板布置,因而减少了底板丢煤。


2、改进综采装备,实现设备配套

    在设备配套方面,本着立足矿井实际,尽可能地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效和资源采出率。根据华亭煤矿煤层赋存特点,与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合作,设计制造了ZFS2200/16/24B型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前部配SGD一630/l80型刮板输送机,后部配套SGZ一730/320型输送机。在取得成功经验以后,根据支架在工作面应用中的优缺点,对支架前探梁、侧护板、底座、立柱、尾梁等结构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又设计制造了ZFS800/16/24B型单摆杆低位放顶煤支架,并配套了6MG200型无链牵引采煤机。工作面设备配套逐步向大功率、大运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在45度急斜特厚煤层应用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底板丢三角煤,影响

资源采出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ZTF8400/17/28B型可放煤端头液压支架,并且配套了两付ZFSG4200/17/28B型过渡支架,端头支架上部的顶煤通过端头支架放煤口进人转载机直接运出。对过渡支架立柱、尾梁等结构件进行改造,既保证了支架动作过程中不压老塘电机和减速机,又有利于放煤,从而实现了全工作面无放煤死角。端头支架的应用改善了工作面端头的支护,并与转载机相配套,实现了转载机的快速移动,简化了端头作业工序。在端头深孔炮配合下,矿井三角煤的采出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工作面采出率达86%以上。




3.改进综放工艺,提高顶煤可放性和生产能力

    分段厚度设计为10m,即机采2.4m,放顶煤7.6m,采放比为l:3。由于在煤层中部约有20m厚的暗煤硬度较大(f=3),在回采中易形成悬梁,从而造成顶煤不能完全放出。在生产中应用了超前深孔爆破配合静压注水软化煤体,并视煤体完整情况在工作面进行松动爆破,有效地提高了顶煤的可放性,在实践基础上将分段厚度由原来的10m提高到13.5m,即机采2. 4m,放顶煤11.1m。这样做,在保证采出率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工作面生产能力。




根据所采煤层特点和矿压显观特点,采用两刀一放双轮顺序放煤循环作业方式。该作业方式具有支架后部丢煤少、煤质好、块煤率高的优点。采煤机截深为0.6m,放煤步距为

 1 .2m。

 采煤工艺过程为:

割煤-移架一推前部输送机-拉后部输送机-割煤-移架一推前部输送机-放煤-清浮煤一拉后部输送机。

在割第二刀煤时可采放平行作业,并使放煤与割煤保持一定距离,移架方式采用追机顺序作业。




4.改造运输系统,实现矿井运输连续化

    原来设计运输平巷胶带宽0.8m,速度为2 .Om/s,运输能力为400t/h。后来改胶带宽为1m,速度为2.0m/s, 运输能力提高到700t/h。原主井大倾角带宽O.8m,速度2.0m/s,运输能力300t/h。为提高主运输系统能力、减少转载环节,在四水平投产时新掘进一条主斜井,安装了STJ1200/2x500型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带宽l.2m,速度增大到了3m/s,运输能力提高到700t/h,矿井年运输能力提高’了到300万。




5.环节配套,进一步提高矿井技术水平

    在掘进方面配套两台ELMB75型煤巷掘进机,并配套了可伸缩胶带机,从而实现了煤巷综掘。同时,在煤巷支护中推广应用锚杆支护,取代了棚式支护,既节约了支护费用又为综采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方便综采支架的运输和人员上下井方便,新掘了副立井,使支架一次运到运输大巷。在安全监测方面配套了工业电视、KJ4安全监控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矿井技术水平。华亭煤矿应用水平分段综采低位放顶煤采煤法开采急斜特厚煤层,在长60 m的工作面应用国产设备创出了平均月产12.3万t,最高月产15.4万t、最高日产7100t、年产168万t的好成绩。1999年矿井产煤253万t,销售收入1.34亿元,实现利税5 892万元.


一、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经验总结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国的煤炭工业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实践表明,煤炭企业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市场竞争的关键,是煤炭生产效率的竞争,是煤炭成本的竞争,是经济效益的竞争。从世界范畴来看,劳动密集型的煤炭工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行一矿一面的高度集中生产,大幅度地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矿井产量和劳动效率,以迅速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实践表明,建设高产高效煤矿不仅使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从而使市场竞争力增强,而且更进一步证明了建设高产高效煤矿是煤矿减人提效、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彻底转变传统的“只要完成了产量指标而销售靠国家、亏损靠补贴、增产靠增人增面”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建设高产高效煤矿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现代煤炭生产的发展规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发展机械化,实行煤矿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经营方法,而且要认真总结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煤矿的经验,结合我国煤矿生产实际,树立建设高产高效煤矿的新观念,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国高产高效煤矿的建设。这些年来,正因为不断提高和统一了广大职工对建设高产高效煤矿重要性的认识,我国高产高效煤矿的建设才牢固树立了增产一、减人、减面.、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新观念,从而有力地推动和加快了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煤矿的步伐。




2.采用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

    我国煤炭工业由增产靠增人、增面转变到实现增产减人,依靠的主要是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改革采掘工艺,发展机械化,提高装备水平,从而建设高产高效煤矿。到1993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72.14%,其中综采达到了43.80%。全国综采设备已增加到504套:机械化煤炭产量达25 897万:,其中综采产量达15 726万t。全国综采年产百万吨采煤队已达46个。

建设高产高效煤矿以来,全国各局、矿逐步加强了对发展机械化和提高装备水平的认识,努力增加对发展机械化和提高装备水平的投人,并把改革开采工艺与改造更新技术装备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效益。 




           为了适应采煤工作面快速推进的需要,发展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近年来加强了提高采准巷道掘进速度的专项研究,特别是加强了对采准巷道锚杆和锚网支护的开发.、试验和研究工作,现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式的锚杆和锚网支护,在较大范围得到了推广应用。有的高产高效煤矿已经实现掘锚一体化,从而加快了采准巷道掘进速度。


          在建设高产高效煤矿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全面提高装备水平而达到了高产高效益的目的,为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和发展指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也为众多煤矿实现高产高效提供了成功经验。




3.高度集中生产,进一步简化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主要是围绕开采工艺改革和采用新的技术装备展开的,并通过改革开拓部署、优化巷道布置而达到开采煤层集中、水平集中、采区集中,从而极大地简化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做到高度集中生产.




          高产高效矿井在集中生产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多煤层矿井,实行分层逐层开采,一个矿同一时间只开采一个水平、一个煤层,只维护一组运输和通风巷道。所以,要求采区和工作面尽可能布置在矿井一翼,实行单翼开采,一个矿并只装备一个或二个采煤工作面,使矿井达到高度集中生产,最大限度地简化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




 4、强化科学管理,改革经营机制,推进高产高效煤矿管理的现代化  

        建设高产高效煤矿,是煤炭工业生产方式的一场变革。实现这场变革,首先要冲破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要坚决破除“增产增面、粗放管理、不讲效益”的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化煤炭生产和市场经济意识。强化质量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根木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要善于管理、科学管理。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要求管理工作也必须现代化,生产越集中、机械化程度越高、技术越先进,对管理工作的要求就越细致、越严格。要使管理工作符合现代化要求,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严格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质量,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高产高效煤矿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以计算机为手段、以编程语言为工具,将煤矿常用的采矿工程图、作业规程、采掘工程、采煤队组、采掘计划、生产经营调度、物资管理、运销及质量管理、合同与经济效益、经营业绩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快速传输到有关部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确保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顺利进行。




5、建设高产高效煤矿要实行多层次分类指导

    我国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多种多样决定了我国煤矿的采煤工艺、技术装备、开采方式和巷道布置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高产高效煤矿的建设也是分层次的。我国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或较好的大型或特大型煤矿,多采用以综采工艺为主的采煤工艺;而煤层地质赋存条件较差的中小型煤矿,则多采用以普通机械化采煤.为主的采煤工艺;在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差的小型煤矿,则多采用炮采工艺;而在有条件采用水采的煤层或煤层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煤矿,则采用水采工艺:因此,我国既有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综采(含综放)设备的高产高效煤矿(这是我国高产高效煤矿的主体),也有采用适用的普采及炮采技术装备的高产高效煤矿,还有采用水采技术装备的高产高效煤矿。




正是基于上述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煤矿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建设了以下技术层次的高产高效煤矿并进行了分类指导:

   (1)在煤层地质??

下载地址: 文档地址1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软件: 无相关信息
下载说明: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