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软件名称: |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 |
文件类型: | ![]() |
|
界面语言: | ||
软件类型: | PPT | |
运行环境: | ||
授权方式: | ||
软件大小: | 120 KB | |
软件等级: | ![]() |
|
软件登陆: | admin | |
作 者 : | ||
官方网址: | 官方站 | |
程序演示: | 演示 | |
解压密码: | ||
整理时间: | 2012-05-13 | |
软件简介: |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一、总 则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14.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时,应按规定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 15.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 17.煤矿紧急避险设施入口和出口应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四、紧急避险系统基本要求 21.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2.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23.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25.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五、压风自救系统基本要求 27.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 28.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但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毫米。 29.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有条件的矿井可设置压风自救装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30.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31.主送气管路应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与自救装置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 32.压风自救装置应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34.压风自救装置的操作应简单、快捷、可靠。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应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 分贝。 35.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36.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低于0.3米3/分·人,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37.井下压风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在底板埋管或采用高压软管等)。 六、供水施救系统基本要求 40.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七、通信联络系统基本要求 45.在矿井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 46.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48.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箱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八、管理维护 52.煤矿应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 55.“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防爆、各项保护功能等安全性能。 57.煤矿每季度至少应测试一次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时间的80%时,应及时更换。 59. “六大系统”中任何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均应立即维护,在恢复正常运行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其服务范围内的作业人员安全。 九、验 收 61.煤矿企业或煤矿按规定时限完成“六大系统”的各子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应对建设完善工程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方可向验收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63.煤矿企业或煤矿申请“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验收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3)设计和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③系统运行和管理资料。含设备布置图、设备台账、报表、值班记录、维修记录等。 65.验收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验收不合格: (3)系统功能不完备或运行不稳定,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安全避险需要的; 十、监督检查 67.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未按规定期限和内容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煤矿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整顿。 69.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煤矿建设项目未按要求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其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予通过。 十一、附 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精神, 督促各地在科学制定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规划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灾害类型、不同规模的矿井,于2011年建设一批“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动“六大系统”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快“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按照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件要求,由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牵头,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开展“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三、科学组织,认真实施。各地要在本地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进展快、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煤矿作为示范矿井。 各“六大系统”示范矿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方案,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及进度安排,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科学组织施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2011年底前,必须完成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并按照要求至少建成一个采区(盘区)的紧急避险系统。
六、建立情况定期报送与通报制度。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星期将本地区“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进度上报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将进行汇总、分析,并定期通报。 七、其他要求。各地建设“六大系统”示范矿井的个数由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并结合2011年煤矿安全技改项目确定。 原则上每家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集团)至少应确定1个示范矿井。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于4月10日前将“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名单(按附表格式)报送国家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司。
|
|
下载地址: | 文档地址1 | |
下载帮助: | ![]() ![]() ![]() |
|
相关软件: | 无相关信息 | |
下载说明: |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