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加益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
二0一一年九月
习水县加益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
前 言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和相关上级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加益煤矿安全健康能力,经矿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特制定该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简介
加益煤矿习水县东皇镇白坭村,井田面积1.4299km2,被批准开采2-12#煤层。现开采2#煤层,设计开采能力15万吨/年,现正处于技术改造中。
根据掌握的资料,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瓦斯等级属高瓦斯煤层,根据2008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提交的《习水县加益煤业有限公司C2、C3、C8、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及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305号)关于对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习水县加益煤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进行审批的报告》的批复:C2煤层在开采+1218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C3煤层在开采+1215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C8煤层在开采+1225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C12煤层在开采+1219m水平以上时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但必须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积聚和瓦斯超限。
C8 、C12煤层经鉴定煤尘不具有爆炸性。C2、C3有煤尘爆炸性;C12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C2、C3、C8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性。
六大系统现状
已经安全监安装测监控系统型号KJ-83N;
人员考勤定位系统设计型号KJ-251A(未安装);
消防防尘设计主管路为直径100钢管(未安装,现为PVC管);
地面购置有QTD-90H型螺杆空气压缩机3台。
通信系统设计为DDK-1(25门)通讯交换机1台;,现在使用为16门型
安全避险配备有AZ-60自救器40台。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
组 长: 任佳胤
副组长: 黄建华、陈新学、王先才、余波、汤详遂
成 员: 全矿管理人员
具体分工:
(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余波负责
(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王先才负责
(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机电班长赵九武责
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
(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在自救器所能提供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范围内建设避险硐室或救生舱。
(四)、建设完善压风自救系统。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供气阀门。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治灾变破坏。
(五)、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建设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三通及阀门,在采掘作业地点和人员较集中地地点设置供水阀门。加强供水管路的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六)、建设完善通信联络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主副井口、井底车场、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安设符合规定的电话。井下避险硐室(救生舱)、水泵房、变电所设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积极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发现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四、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规划和方案
我矿“六大系统”计划今年完成建设,共计投入218.69万元。其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投入38.575万元;人员定位系统,投入约37.415万元;压风自救系统,投入47.5万元;供水施救系统,投入46.8万元;通讯系统,投入26.4万元,紧急避险系统22万元。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对原有KJ-83N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井下8口分站更新为16口分站,更新各种传感器及相关设备,增加相关设备。计划资金38万元。完成时间:2010年10月30日。
更新改造计划表:
人员定位系统为KJ251A。10月30日前完成。共计投入约37.415万元。
(三)压风自救系统
地面配置有QTD-90H型螺杆空气压缩机3台,主管路敷设为φ108钢管及配套设备,具体路线为
主管路: 1000m
支线管路: 500m
共计约1500米。
井巷掘进开始后,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每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袋,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并保持距迎头25~40m的距离;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100~130m安装一组(15个)压风自救装置,向外每隔100m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5个袋)。
1020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50个;向外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一组(5个)压风自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50个。
工程计划时间为2011.10 -2011.11.10,共计投入约47.5万元。
(四)供水施救系统(洒水系统)
地面新建静压水池300m³。主管路为φ100钢管由主平硐入井,支线管路为φ50管路。具体路线为:
主管路:1000m
支线管路:1000m
共计约2000米,计划工期为2011.10-2011.11.20,共计投入约46.8万元。
(五)通讯系统
我矿井下通讯联络系统已基本建成,但电话门数不足,线路老化,有待完善,计划购置安装数字程控交换机1台,敷设通讯电缆2200m(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井下主要通讯网络为:
地面调度室至采掘工作面、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保障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计划工期为2011.10.30前,共计投入约26.4万元。
(六)紧急避险系统
我矿计划于2011年10月起在井下按照专篇要求建设五个避灾硐室(长约4米,宽2米,高2米),10月30日全部完成。另在独头巷道掘进时,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规划要求:
避灾硐室或救生舱,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充足的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