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本质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其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四层,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2.1 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包括:预防为主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等。安全观念文化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反映在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对安全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态度和自觉性上;反映在煤矿的安全形象的塑造、安全目标追求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上;反映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保障煤质和安全操作上;反映在自觉学习安全规程,增长安全技能的热情和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和行动上。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和教育员工具有正确的安全观,树立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和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愿景,并使这一理念和愿景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动之中。
2.2 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及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对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有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表现在:对煤矿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自身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安全、技术、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煤矿安全规程的学习培训及各种岗位和工艺的安全操作规定、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和奖惩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创新体系、现场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安全检查、检验制度。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一些独特的做法起到了实效,坚持管理人员提报矿井安全隐患信息和反三违等方面的奖罚管理办法,安监科每月考核、奖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提报矿井安全隐患信息和反三违的积极性。针对安全信息反馈、整改不及时的现象,由驻矿安监站每日汇总整理,以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各单位,限期整改,安监科主要领导督察,安监员三班对照隐患整改通知单进行复查,次日在调度会上通报整改情况,没有按时整改,有一条罚款1000元,问题列入次日隐患整改单中,继续进行跟踪复查,仍然没有整改,罚款2000元,直至整改为止,真正做到了闭环管理;实行不安全行为的五星级员工管理体系:具体规定了五星级员工的积分标准、积分方式、等级划分、积分考核和奖罚;以此来激励员工杜绝不安全行为,实现长周期的安全生产;推进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宣传制度、安全班组建设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党建、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2.3 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是全体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安全行为文化表现在个人和集体等方面,安全行为分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个人行为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安全防范和保护;集体行为就是煤矿为达安全的目的所开展的一切活动, 具体作法是加强区队、班组建设。坚持开展班组月度考核评比活动,季度兑现奖罚;认真组织开好季度班组长、劳务工代表座谈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限期落实整改;坚持开展季度无“三违”人员摇奖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反“三违”的积极性;坚持开展“三违人员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三违”人员违章的原因,以亲情的角度帮助和感化“三违”人员不再违章,并及时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困难;制定班组长考核制度,建立考核档案,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罚;加强对班组长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能力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业务及组织能力;坚持召开好安健环质和本质安全月度工作会,对会上安排的所有问题按照“五定”原则及时整改。通过大力推行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辨识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几率,从而避免矿井各类人为事故的发生。 通过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强化和巩固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做到“懂安全、要安全、会安全”,最终实现员工行为的本质安全。
2.4 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从安全物态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
伊东集团宏鑫煤矿安全物态文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本质安全管理的“硬件”建设中。包括合理简单的矿井的开拓、盘区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检测监控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供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可靠的采掘技术和装备、先进的管理手段等 。通过加强“硬件”建设,最终建立一个本质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第二,工作、生产和生活环境建设中。通过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陶冶员工情操,改善员工心智模式,为广大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第三,员工个体防护装备中。个体防护装备的完善,可以有效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