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通风区干部抽考试卷答案
8月份通风区干部抽考试卷答案
单位 姓名 评卷人 分数
一、填空:(共30分,每空2分)
1、专用回风巷是指在采区巷道内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器设备)的巷道,突出矿井专用回风巷内不得行人。
2、《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0)m/s。
3、矿井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必须核定矿井生产和(通风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
4、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米。
5、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
6、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他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7、高瓦斯矿井是指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或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8、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9、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井下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D)m3/min。
A、1 B、2 C、3 D、4
2、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D)%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A、0.5 B、0.75 C、1.0 D、1.5
3、主要进、回风巷中的最高允许风流速度为(C)。
A、4m/s B、6m/s C、8m/s D、10m/s
4、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C)天内进行永久封闭。
A、10 B、35 C、45 D、60
5、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A)次。
A、1 B、2 C、3 D、4
6、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最大风速不得超过(B)m/s。
A、4 B、5 C、6 D、8
7、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D)ms。
A、100 B、110 C、120 D、130
8、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B)m。
A、0.3 B、0.5 C、0.6 D、1.0
9、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最大贮存量,不得超过该矿井(B)天的炸药需要量和()天的电雷管需要量。
A、1、3 B、3、10 C、5、30 D、10、10
10、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C)的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A、0.65MPa B、0.52MPa C、0.74MPa D、0.83MPa
三、判断错对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煤的变质程度越低,其煤尘的爆炸性越弱。
(√)2、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4、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半年至少一次。
(√)5、避难所的设置,至少应能满足15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小于0.5m2。
(×)6、避难所内放置足量的饮用水、安设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小于0.5m3/min。
(√)7、煤矿发生瓦斯动力现象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8、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大的煤层作保护层先行开采。
(√)9、断层等地质构造带附近易发生突出,特别是构造应力集中的部位突出的危险性越大。
(√)10、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
四、简答题:(20分)
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的内容是什么?(6分)
答: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2.突出矿井对井下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要求有哪些? (7分)
答:距采掘工作面25-40m范围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地点必须设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小于0.1m3/min。安设地点不得放置任何设备、物料,压风自救装置管口离地高度要求在1-1.2m。
3、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应采取哪些措施?(7分)
答: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受停风影响的地点,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工作人员先撤到进风巷道中,由值班矿长迅速决定全矿井是否停止生产、工作人员是否全部撤出。对由1台主要通风机担负全矿通风的矿井,必须打开井口防爆门和有关风门,利用自然风压通风;对由多台主要通风机联合通风的矿井,必须正确控制风流,防止风流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