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煤层及开拓开采布署
可采煤层及开拓开采布署
1、煤层赋存情况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整个煤系地层(P3l)中具可比性的煤层有18层,从上到下煤层编号分别为2、3、4、5、9、15、16、17、18、19、20、21、22、23、24、27、28、30,其中可采、局部可采煤层主要有6层(16、17、18、22、24、27煤层),16、18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17、22、24、27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9.96m,可采煤层含煤率5.8%,煤系地层中所含煤层平均厚度14.14m,含煤系数8.2%。2、9、30等煤层厚度、层位均较稳定,仅局部达到可采厚度,其余煤层只有个别点达到可采厚度,均不可采。
本井田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埋藏标高750~1280m,煤层走向为东北西南向,煤层倾角2°~14°,倾斜方向煤层宽度变化大,东北部倾斜宽约1.7km,西南部倾斜宽一般4.0~4.5km
2、煤层顶底板
本井田煤层顶板岩性多为泥岩、炭质泥岩,其次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少数煤层为细砂岩,顶板岩石多为致密型岩性,对瓦斯起到了良好的封闭作用,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砂岩顶底板在总体上不利于瓦斯的保存,但ZK902孔16煤层顶板为17.00m细砂岩,瓦斯含量在同一层煤中仍属较高的,由于砂岩在长期成岩后生作用中经历了压实、压溶、矿物重结晶等作用,许多砂岩中原生孔隙已被全部充填,对煤层瓦斯可能也有一定的封闭作用。
其它煤层详见表1-1煤层赋存特征表。
主要煤层特征表 表1-1
煤层
名称 采用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 变异
系数
(%) 稳定性
评价 可采性
评价 煤层
结构 夹矸
层数
16 0.86~7.65
2.88(44) 29.6 较稳定 全井田可采 较简单 0~3
17 0.00~2.32
1.20(48) 57.1 不稳定 局部可采 简单 0
18 0.30~7.50
3.18(39) 33.3 较稳定 全部可采 较简单 0~2
****共有四个采区,现开采一采区(一采区现正在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为11800综采面),二采区为开拓准备阶段(二采区三条下山已贯通,现主要掘进21602和21604两条底抽巷)。三、四采区未动工。预计2013年底,二采区首采工作面(21604综采面)将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