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效能监察助力企业高效发展的
效能监察是一项通过监督手段,促进管理人员勤谨工作、提高行政效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支部认真按照社区纪委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重点对成本、质量、经营管理等工作开展了效能监察,取得了较好的监察成果。
一、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预防作用。一是防止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发生。通过开展事前、事中检查,建立行为规范,对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责任、办事时限等,都做出明确规定,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二是通过安全效能监察,建立健全制度,每个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按章办事。三是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发现各类问题,进行建章立制,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2、监督作用。通过效能监察,会带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效能监察对个人行为和企业管理进行监察,既有预防性、约束性,同时也有惩戒性。把效能监察融入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从而达到完善管理、提高效能、促进勤政建设的目的。
3、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监察对象勤政意识的提高。开展安全效能监察,通过开展勤政教育,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为领导干部自觉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促进煤矿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因管理粗放、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资产、资金流失,效能监察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回,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能避免经济损失。
4、保证作用
通过对管理人员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能够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各项规定得到贯彻执行。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秩序为企业生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效能监察结合我区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实践
1、将效能监察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今年以来,我支部把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到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生产安排、工资绩效等重要环节。对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进行了审定,健全完善了《成本管理制度》、《跟值班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对标管理制度》、《班前、班后会制度》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管理管理制度。支部将效能检查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加大了对生产任务安排的监督检查,严格定岗定员,科学计算工时,减少返工浪费,大力消除“无效率、无效果、无效益”等“三无”工作,半年来,在支部的监察审核下,生产用工严格执行定岗定员,减少了20余个“窝工”、“返工”现象;我支部加大了质量标准化的效能检查,对开掘和整修巷道的标准化严格要求,对单位质量检查工作的再检查,管理工作的再管理,对单位内部每周的质量检查严格把关,并积极督促各类问题隐患的整改落实,半年来,我支部对单位质量标准化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督促整改落实40余条,为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的质量基础;我们加大了对成本管理的检查力度,严格审查材料设备的申请、领取、发放、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要求材料发放、保管人员做到账目清晰明了,日清月结,检查单位和班组的材料指标分解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各班组的材料设备使用情况,回收再利用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资金浪费;我支部围绕工资绩效、工分管理开展监察,严格按照会议制度,审议岗位工分值,对单位工资核算、绩效分配进行审查,保证了单位资金的合理分配。
2、将效能监察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降低腐败,促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要求,体现到效能监察的各个环节,约束领导干部从业行为。坚持对“三管”人员进行督导监察,严格人员岗位调配、班组长任免、工资绩效分配、材料领用发放和单位重大事项的审查,严格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及时纠正差错、堵塞漏洞,确保单位制度规范执行,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个别管理人员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办事拖拉,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行了谈话,督促、帮助其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内部监察,健全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的廉政勤政意识。
三、进一步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效能监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管理中查找问题,努力健全适应单位生产经营的效能监察服务、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单位健康发展。
1、摆正自身位置,建立效能监察服务机制
在效能监察工作中要注意理顺三个关系。一是参与与干预的关系。在监察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与单位行政的关系,把握参与的程度,不能随意干涉行政工作安排,避免“超权越位”。二是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及时协助区行政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质量成本、人员调配、工资分配、劳动纪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生产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效能监察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效能监察管理机制
加大效能监察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效能监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效能监察工作;建立健全行政主要领导负责、支部组织监察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监督合力;规范效能监察工作程序。对单位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任务作出明确规定,推动效能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建立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办法,将考评结果作为当月绩效分配和上报先进的重要依据,把效能监察纳入单位的整体管理工作中。
3、找准自身定位,建立效能监察工作运行机制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抓住单位管理中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首先,要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针对性,按照经营管理的特点,把安全保障设施、隐患整改、质量成本、任务进度作为重点。监督和支持单位行政,为职工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及劳保用品。要求及时整改和消除问题隐患。杜绝违章指挥和强行安排职工超负荷作业。对职工关注的材料经费和工资绩效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核,并将具体内容公开透明。其次,要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性,做到制度到位、实施到位,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规范运作。第三,要注重效能监察工作的连续性,真正体现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抓好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使效能监察工作善始善终,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4、完善监察职能、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效能监察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操作没有依据、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对于“办事效率低、执行力不强、决策失误等效能方面的问题,没有量化的规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影响工作的深化发展。为此,要建立健全符合单位生产经营实际的效能监督机制。当前,一是要规范效能监察领导体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义务等。二是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明确效能监察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的办法及措施。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成效评价的依据、原则、标准、程序、奖惩办法。通过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使效能监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加深效能监察与廉政建设的结合,建立长效监察机制
要把效能监察于廉政建设深入融合,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预防腐败作用,使监察体系与廉政管理体系相统一。效能监察具有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双重作用,可针对问题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提前介入,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及早发现并进行纠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纠正问题,达到监督控制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预防腐败的目的。
综上,效能监察是一个内容广泛的领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自身要求相比,还远远不适应。因此,进一步深化效能监察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从制度保障,监督检查和工作落实做起,深化效能监察内控机制,助力企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