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提升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煤矿机电、提升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根据总公司机字[2010]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机电运输技术管理水平,有效遏制种类事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观,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整治目标:
提高机电运输综合完好率,消灭电气设备失爆,完善机电设备综合保护,按时对主副井提升设备的定期检查试验,一坡三挡齐全可靠有效,小绞车安装使用符合规定。
二、具体要求:
1、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和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有关规定等。
2、加强机电、运输现场管理,杜绝违章操作、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3、严格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护、检查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尤其是设备的保养、注油)。
4、抓好机电设备完好率,消灭失爆,完善综合保护。
5、严格主副提升的定期检查、检修、测试制度,各种保护齐全,有效可靠,杜绝在无保护下运行。
6、抓好轨道运输“一坡三挡”的管理、使用、维修、确保“一坡三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抓好小绞车的安装、使用,严格执行小绞车安装和运行的有关规定,做到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
三、成立专项整治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王彦平
副组长:李平昌 王志强 郝替昌 张兴昌 刘卫军
成 员:高建成 杨继国 刘彦生 高宝成 刘聪明
王建忠 马对平 高锁扣 康建昶 高国平
刘 明 张灯柱 李三平 李江光 张海平
刘虎平
四、责任区划分及责任人:
共分为六个区
(1)地面机电区
主要负责人:刘彦生 责任人:刘虎平
负责地面所有机电设备正常运行,设备日检、维修等工作。
(2)井下机电队(运输队)
主要负责人:杨继国 责任人:张海平
负责井下主运输三部皮带机,中央变电所及高压线路。
(3)4#回采机电队
主要负责人:高锁扣, 责任人:李三平
负责从4214进风口至4214回风工作面所用一切机电设备的完好。
(4)掘进机电队
主要负责人:高国平 责任人:李红光
负责3#、4#掘进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完好
(5)3#机电队
主要负责人:高宝成 责任人:刘明
负责3#主运输、回采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完好。
(6)辅助机电队
主要负责人:马对平 责任人:陈廷福
负责3#、4#轨巷所有机电设备和小绞车管理及一坡三挡的完善。
五、具体现场管理标准:
1、五小电器
各队五小电器必须上牌管理,并接地线且要拿银粉滚粉刷(包括各机头转载机、轨巷通讯信号装置等)。
2、电缆
①各队电缆挂线必须吊挂整齐,遇高低压电缆混挂时,高压电缆必须挂在最下方。
②各机头转载点电缆尽量都用电缆钩,特殊情况不能用电缆钩吊挂时,必须用邦匝带(尼龙匝带)吊挂,严禁使用铁丝吊挂电缆。
③各队闲置和备用电缆都不能放在工作面,必须回到指定地点(变电站或地面硬化区),决不能在任何工作区发现1米电缆。
④严禁电缆与水管混挂。
3、各种保护
(1)皮带保护必须按要求全部启用,最起码的堆煤、跑偏、急停必须起作用。同样也包括皮带机头防护栏机尾防护罩,机头机尾过桥都必须齐全可靠,皮带机尾要打双地锚或压柱,皮带不能跑偏,更不能用直滚,木料支皮带。
(2)刮板机机头机尾必须打压柱,运行平稳,无飘链、落链现象。
(3)轨道运输巷安全保护装置齐全,捞车器、阻车器、挡车门必须可靠正常,如有损坏,停止该地点一切运输。绞车钢丝绳不打折、不压扁,使用后排绳要整齐,小绞车地基不移位,地锚不松动,护板齐全,锁则不缺。不能用螺丝代替销则。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经常注油。
(4)严禁甩掉开关内一切保护。
4、牌板
各队胶带运输机、刮板运输机、无极绳绞车、调度绞车、回柱绞车必须悬挂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管理牌板。各设备管理牌板要集中加工铁架管理。
5、注油
采煤机、主风机、主副提升绞车、减速器、滚筒等要经常注油,要达到正常油量不漏油,并填写注油记录,每月底交回机电科审核存档。各队使用的油脂要摆放整齐,分类挂牌管理。
6、检修及更换设备
地面30KW以上电机,真空开关入井要经机电科防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入井,要经常对使用中设备进行检修及注油,并填写日检修记录,每月底交回机电科审核存档。
7、各队闲置设备管理
(1)开关、电机等防爆设备要上挡板,挡圈,设备摆放整齐并挂牌管理。
(2)其它非防爆设备摆放整齐,挂牌管理。
8、主、副提升绞车
绞车保护完好,日检和定期检查及注油记录完善,日常维修检查到位并有记录,司机持证上岗。
9、接地保护
目前各队接地保护都存在许多问题,对于接地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接地极应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潮湿处。
(2)接地线装设要做到横平竖直,并且涂银粉漆。
(3)接地导线与接地极必须焊接在一起。
(4)接地板应不小于50cm,并且要穿孔。
(5)五小电器应使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 mm钢板。
(6)馈电开关、真空开关及400以上接线盒必须使用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
10、失爆
失爆是指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
井下隔爆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有以下几种:
1、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的失爆现象
(1)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母,螺栓或螺孔滑扣,螺栓折断在螺孔中,未上满扣。
(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断裂或无弹性。
2、电缆引出入装置的失爆现象
(1)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2)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值超过表(1)内规定。
表(1)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
(3)密封圈内径与引入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 mm以上。
(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
(5)把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6)密封圈刀削后凸凹不整齐圆滑,锯齿直径差大于2mm以上。
(7)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8)线嘴压紧没有余量,线嘴与密封圈之间没有加装金属垫圈。
(9)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
(10)引入引出电缆压线板未压紧电缆,用单手扳动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动时有明显晃动。
(11)在引入装置处能轻易来回抽动电缆。
(12)高压铠装电缆终端接线盒没有灌绝缘胶;绝缘胶没有灌到电缆三叉以上;绝缘胶有裂纹而能相对活动。
3、隔爆型插接装置的失爆现象
(1)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应接插销,如接联动装置。
(2)电源电压低于1140V的插接装置,缺少防止突然拔脱的联动装置。
(3)电压在1140V以上的插接装置没有电气联锁装置。
(4)插销在触头断开的断电瞬间,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不符合表(1)内规定。
表(1)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
'
4、隔爆电气设备内外壳的失爆现象
(1)使用未经国家法定的检验单位发证的生产的防爆部件。
(2)隔爆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长度超过50mm,同时凹坑深度超过5mm者。
(3)隔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
(4)闭锁装置不符合规定,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
(5)电气闭锁不起作用。
(6)隔爆室(腔)的观察窗(孔)的透明板松动、破裂,使用普通玻璃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
(7)螺纹隔爆结构:螺距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不符合表(2)规定时,拧紧程度一般用手正向用力再拧入半圈以上者。
表(2)螺距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
(8)喇叭嘴外缺损影响防爆性能者。
(9)未接线的喇叭嘴没有分别用密封圈、挡板、金属圈依次装入、压紧,有一未装上或未压紧者。
(10)挡板直径与进线装置内径之差大于2mm,挡板厚度小于公称尺寸2mm(厚度允差为±0.18mm),挡板材质低于钢垫板强度,挡板有缺陷或机械性伤痕超过有关规定者。
(11)金属圈外径小,与进线装置内径之差大于2mm,金属圈厚度小于1mm,金属圈开口等。
5、防爆面的失爆现象
防爆接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各结构参数符合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
(1)隔爆接合面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不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静止隔爆接合面的规定尺寸
(6)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摩擦。
(7)隔爆面上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大于0.5mm;其长度未保证剩余无伤痕隔爆面有效长度小于规定长度的2/3。
(8)隔爆接合面无间隙或锈蚀,正常情况下用手打不开大盖的。
严禁任何队出现失爆现象,否则重处。
11、设备管理
机电设备要经常保持干净,80、650皮带机统一拿粉油漆油好,开关,接线盒要经常保持干净整洁,接线工艺好,不生锈,对于生锈的接线盒要拿钢丝刷擦干净。
六、整改时间安排:
从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10日为各队自查自整阶段。在此期间机电科全体成员全程监督指导。从2010年5月11日至2010年5月20日为公司验收评比阶段。
六、(1)此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队要认真对待,遇到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或上报,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圆满完成任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协商解决。
(2)机电工有权对井下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监督,对于专门破坏机电设备或使用者使用不合理的有权制止或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