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煤矿二井井巷工程项目部矿井灾害预防应急预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对企业的财产负责。防止事故发生。特编制安全事故预防预案。
2009年根据施工计划安排,主要施工出煤平硐、+1100m运输大巷、排矸斜坡道、中寨进风井、中寨回风井。轨道上山、回风上山、+1320m回风石门、+1270m轨道石门、E0101回风、运输顺槽。结合工程特点,各单位工程都会有瓦斯、冒顶、水害、火灾等自然灾害。而排矸斜坡和出煤平硐可能冒顶更为严重。同时,排矸斜坡道、轨道上山、回风上山的水灾,提升运输的安全隐患,以及E0101回风顺槽,E0101运输顺槽的瓦斯、煤层、防突应更为重点预防范围。
+1320回风石门和+1270轨道石门本应揭煤。由于施工方案的改变(从座房坡煤矿向西施工E0101回风顺槽和E0101运输顺槽),然后,再从石门去贯穿顺槽,减少了揭煤的复杂的工艺,给施工带来方便。针对上述自然灾害特编制灾害预兆和灾害预防措施。请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一、灾害预兆与灾害预防措施
(一)煤与瓦斯燃烧和爆炸因素
根据观音山煤矿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该矿C5煤层有自燃倾向性。C5煤层按具有爆炸危险性和突出危险性组织施工。瓦斯含量属高瓦斯矿井,邻近墨黑煤矿发生过多起瓦斯爆炸事故。
1、井下煤层自燃主要是煤和煤粉的堆积,通风供氧维持煤氧化,产生大量的热量。
2、煤尘要爆炸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其二,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具有适宜浓度;其三,有引爆的热源。
3、瓦斯爆炸具备三个条件:即一定的瓦斯浓度,足够的氧含量和一定温度的引火源。
4、瓦斯爆炸界限:一般瓦斯浓度在5~16%。9.5%时爆炸威力最大。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爆炸性。但是遇火在空气中会燃烧。如果再混入其它可燃性气体或氧气,遇火还可以爆炸。空气中如有可爆炸性煤尘飞扬,瓦斯浓度在3%以上时就可能引起爆炸。因此,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它受很多因素影响。
(二)预防措施
1、执行湿式作业,放炮洒水,冲洗岩邦,降低粉尘。并在耙岩机后和进、回风口设置二道喷雾器进行喷雾。掘进后及时封密煤层,清理煤粉。
2、加强通风,加强局扇、风筒的维护管理,防止漏风,避免循环风,禁止使用扩散通风。
3、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设置栅栏,切断电源,揭示警标,严禁人员进入。
4、加强瓦斯管理
1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瓦检员跟班作业,严禁空班漏检,假检。 除装药放炮的“一炮三检”外每小班必须检查瓦斯浓度至少三次,检查二氧化碳至少二次。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瓦斯牌上。
2经常检查通风和瓦斯涌出情况,掌握瓦斯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入井设备必须是防爆设备,并在入井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签发合格证方能入井。井下电气设备及电缆必须接地良好,严禁失爆,并经常检查。入井管道,轨道必须两处绝缘。
(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
1、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往往在地质变化地区,即煤层出现断层、褶曲、挤压、粉碎、分岔、厚薄变化。瓦斯含量大和向斜、背斜、扭转等岩石压力集中地区。
2、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预兆
有声预兆
A、响煤炮:深部岩层或煤层的劈裂发生巨响,如机枪声,闷雷声和远处放炮声。
B、顶板来压,支架发生断裂声。
无声预兆
A、煤层结构变化,断层紊乱,煤层由硬变软,煤质变酥,煤层夹石厚度变化,倾角变化,分岔煤的光泽暗淡,由湿变干,工作面出现断层、断裂、波状起伏。
B、工作面压力增大,煤壁外鼓、煤壁震动,片邦和掉碴。
C、打钻时卡钻、顶钻、喷煤和沼气。
D、煤壁发凉,工作面气温降低,使人感觉发冷,困倦等。
(四)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预防措施
1、在E0101回风顺槽和E0101运输顺槽施工中,按有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巷道管理。首先进行防突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综合治理。
(1)、防突危险性预测
、在初步设计说明中,C5煤层在+1100m以上定为不突出或弱突出煤层。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按突出煤层管理。测定煤层的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层坚固性系数四个指标。
、预测方法,综合指标K、D法
、综合指标K=△P/f。综合指标D=(0.0075H/f-3)(P-0.74)。式中△P一煤层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f-软分层煤的 平均坚固系数;H—开采深度m;P—煤层瓦斯压力(取实测钻孔瓦斯压力的最大值MPa)
、临界指标:K≥20或D≥0.25,或喷距≥0.5m,或因瓦斯压力、地应力引起的卡顶钻等均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f),在煤层钻孔时每米取一个煤样,测定煤层的坚固性系数。并将两个预测钻孔新得坚固性系数最小值加以平均作为煤层的软分层的平均坚固性系数。并将坚固性系数最小的两个煤样混合后,测定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
、在煤层钻孔时取块度10㎝的煤芯4快,及时用纸包装并浸腊封闭,以免风化。及时送重庆煤研所进行测定。
(2)、防突措施
、测定指标大小仅作突出危险程度大小判断依据,不作为采取防突措施的依据。防突危险性预测后无突出危险性。但是,如掘进工作面出现煤层松软、增厚、断层、煤层分岔、响煤炮、打钻喷孔、瓦斯增大。有明显的突出预兆等,必须采取超前钻孔排放或预抽煤层瓦斯作为煤巷掘进防突措施。
、预抽煤层瓦斯的抽放站设在回风井井口上方,距井口10m外。安装一台移动式瓦斯抽放泵。配ф108×4㎜无缝钢管形成抽放瓦斯系统。进行抽放瓦斯。
、为了少影响巷道施工,在巷道两邦每隔60m施工一个瓦斯抽放钻场(钻场尺寸根据打钻孔需要而定)。安设一台ZYG—150B型钻机,配ф50钻杆,ф75钻头,进行打抽放瓦斯钻孔。每次打钻孔深度70m。钻孔距巷道轮郭线距离不少于8m。每次掘进长度60m。抽放瓦斯钻孔各参数另外编制。
、抽放钻孔直径为75㎜,每个钻场布孔4个,采用边打边抽,最后一个钻孔的抽放时间不少于10天。在钻孔控制范围内的瓦斯抽放率不低于30%,待抽放瓦斯浓度及其流量衰减至基本稳定后,才能停止抽放。
、抽放瓦斯钻孔要特别注意封孔严密,不得泄漏,封孔长度3—5m。在巷道掘进碰上抽放钻孔时,及时用黄泥封堵钻孔,堵孔长度超前掘进炮眼1000㎜。
(3)、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C5煤层停止抽放瓦斯后,随即进行防突效果检验。
、检验方法,用综合指标K法。
、若检验有效时,停止抽放,正常掘进。若检验无效时,停止施工,继续抽放到小于临界指标。
(4)、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值班人员,每班要有值班队长跟班作业。
、每班派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煤壁,顶、底板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撤出人员,向调度室汇报,等待处理后才能 进入人员,恢复工作。
、加强瓦斯管理,采用瓦斯探头监控与光学瓦斯检测仪随时检查相结合进行监控瓦斯。
、值班队长,班长,电钳工入井必须配戴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凡入井人员必须配戴隔离式自救器。
、随巷道推进,每间隔10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器,每组单体个数为5个。
、掘进中若出现地质构造,瓦斯忽高忽低或有明显瓦斯涌出等异常现象,立即切断电源,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2、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使每个职工都熟悉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和预防突出的基本知识。
3、加强地质测量工作,随时观察掌握地质变化和煤层结构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4、瓦检员跟班作业,随时检查瓦斯和观察工作面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5、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随时检测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变化情况。
6、入井人员必须配戴隔离式自救器,管理人员、班(队)长、电钳工入井必须配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五)矿井水害预兆
1、井下积水,主要溶硐、断层、导水裂隙、导水陷落柱、老窖、采空区为主要积水区。
2、涌水预兆: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
(六)预防突水措施
1、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和长探短掘的原则。
2、今年在施工排矸斜坡道、轨道上山、回风上山时,首先做到每掘进一个循环,在巷道顶部、底部用5m长钎杆进行打眼探水,在巷道顶部中线左右各1000㎜打一个探水钻孔。巷道底部正中打一个探水钻孔。钻孔水平角度:排矸斜坡道顶板α=+50°。底板α=+10°。轨道上山、回风上山:顶板α=0°,底板α=-40°。
3、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及时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另编制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探水钻机打孔进行探放水。
4、探水钻机探放水采用长探短掘。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另编制上报审批后,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提高职工识别突水预兆和防止突水的能力。
5、轨道上山、回风上山施工前,提前作好排水准备,配足足够数量的排水设备和器材。
6、绘制井上、井下对照图。并深入现场考察走访群众,作好预测预报。
(七)矿井火灾
1、地面火灾发生原因
消防设施不完备,防火管理不严。
易燃物较多,在干旱多风季节容易发生火灾。
明火作业,冬季取暖的火炉管理不善。
供电、配电设备管理维护不好或超负荷运行。
2、井下火灾发生原因
井下使用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防火措施不严密。焊渣、火花会引燃易燃物、沼气、煤尘燃烧。
电气设备和电路维护管理不善,设备防爆性能差,超负荷运转,或电流短路,或电缆接头不良等。
放炮违反操作规程或雷管、炸药失效。
沼气、煤尘燃烧或爆炸。
井口防火措施不完善
(八)火灾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教育,制定用火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地面设置消防系统,井口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处配备砂箱和灭火器。明火作业要有消防设施和安全作业规程。
3、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
4、杜绝和控制井下使用明火。
5、井下必须使用电焊、气焊、喷灯作业时,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6、所有入井电气设备必须完好可靠,并装设继电保护装置。电缆敷设符合要求。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7、严格执行井下放炮管理制度。
8、入井钢轨、管道安设绝缘装置。
(九)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措施
1、井巷施工每条巷道不论什么岩层都有可能发生冒顶,关键在于预防,杜绝冒顶事故。坚持“一工程,一措施,一交底”,使每个职工都熟悉顶板管理知识,自觉地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办事。
2、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工作前由班长全面检查安全并固定专人“敲邦问顶”和观察。
3、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紧跟工作面。放炮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做到不支护不作业。临时支护时派专人照看,邦、顶岩石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撤出人员。
4、如遇破碎地带、断层、岩溶、老窑等,实行短掘短支护。并编制专门支护措施,审批后,贯彻执行。
5、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我项目部编制顶板管理制度。
(十)斜坡提升预防跑车措施
1、绞车司机和坡口信号工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项目部编制的绞车安全操作规程和绞车司机、信号工、把钩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严格执行“一坡三挡”。坡口有阻车器,井筒内有挡车栏,并采用挡车栏闭锁,阻车器和挡车栏随时处于良好的关闭状态。
3、提升前认真仔细检查插销、钩头、连环、保险绳、矿车连接装置,确认全部完好,方可提运。
4、串车提升严格按作业规定的每钩提升数量,每次提升都必须挂好保险绳。
5、钢丝绳维护检查由专人负责,每周定期作全绳检查,并每半年作一次拉断、弯曲、扭转试验。对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钢丝绳立即更换。
6、斜井提升,行车不准行人,行人不准行车。严禁任何人员蹬钩、扒车、跳车、乘坐矿车。
7、斜井提升运输钢轨、管道、设备等必须用专用材料车,捆绑牢固,重心一至,严禁超高、超宽、超重,提运前经信号工再次检查,确认无误时,方可发出信号。
8、提升信号由专职信号工发出,其他人员不准发出信号。绞车司机听从信号指挥。信号不清不明不得开车。
9、斜坡提运设备,较长材料时,首先与绞车司机联系。绞车司机开车时,做到平稳,慢速开车。
10、斜坡提升的矿车,连环、插销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性能,合格后方能使用。
11、斜坡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扣件配套齐全,牢固可靠。轨道接头不得大于5㎜,接头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两条钢轨顶面高低差不得大于5㎜。轨枕规格合符质量要求,其间距为750㎜,不得大于50㎜。轨枕下应捣实。
12、斜坡托绳轮每15m安装一个,经常检查维修加油,保证转动灵活。
三、安全保证体系
1、主平硐和中寨风井各设安全副经理一人,另配三名安全员,24小时巡回检查安全。每个班组设兼职安全员一人,负责当班的安全检查。
2、项目部定于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主平硐工区和中寨风井工区定于每周星期四为隐患排查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记录在案,定出整改措施,限期落实人头进行整改。
3、项目部(工区)每月定期召开一至二次安全办公会议,会上总结前期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的经验教训。结合施工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安全预防措施。
4、各施工队每周星期六(分上、下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职工大会,会上由队长总结本周安全生产情况,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各级文件。布置下周的安全生产及预防措施。
5、加强职工安全思想、知识、技能教育,执行每周一次安全课,树立职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职工操作水平。
6、认真执行岗前岗位培训,当地劳工三级培训,特殊工种定期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7、项目部办公室提前与林凤乡医院、县医院、县矿山救护队联系挂钩。一旦事故发生,做到满足抢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
四、救灾物质。
在井口储备足够数量的救灾材料和工具:水泥(5t),砂子(10m³),元木(3 m³),11#矿工钢(30m),Φ32㎜元钢(20m),千斤顶(2台),风镐(4把),自救器(20个),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15个),掏扒(10把),铁铲(10把),水捅(20个),雨衣(10套),水鞋(10双),灭火器(10个)等材料和工具,并定期检查和更换。不得挪着它用。
五、附:
1、避灾路线图。
2、通风系统平面图。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观音山煤矿二井井巷工程项目部
二○○九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