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专项监察汇报材料
山西省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专项监察汇报材料
(汾西紫金煤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热烈欢迎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晋中监察分局各位领导及各位专家亲临紫金煤业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公司矿井概况、职业危害防治、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矿井概况
紫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前身是汾西矿务局南关煤矿,是汾西矿务局建立初期的主要生产矿井之一,为汾西矿务局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资源枯竭矿井报废,1995年撤消南关煤矿组建成立了南关综合开发公司;2000年12月更名为南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9月该矿关闭破产,2004年12月重组为紫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4月投产,2009年建成了年产150万吨的井口配套洗煤厂和储装运系统。公司同时发展了多经铸造厂、标准件厂、胶管厂、木器厂等,形成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销售运输、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格局。公司战线长30公里,占地面积约151万平方米,现公司在册职工2085人、井下职工1039人、职工家属16000余人。
矿井井田面积28.8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770万吨,设计开采能力9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于2012年6月山西煤炭厅批准为140万吨/年。主采山西组2#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2.5米,煤种为1/3肥煤、焦煤;煤质为低硫、低灰、低磷优质肥煤。现井下布置两个采区,其中一采区布置有1203综采工作面,1206运输巷掘进面(探巷);三采区布置有3203综采工作面、3207材料巷综掘工作面、西翼皮带巷开拓工作面和 3208回采准备工作面,现正在安装工作面阶段。
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执行情况
我公司在防治职业病和防护用品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等行政法律、法规要求,于2003年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织机构和防治办公室,现配有管理人员30人、专(兼)职人员7人、粉尘检测工6人、专职医护人员29人及与之配套的便携式测尘仪(8台)、噪声检测仪(34台)和医疗检测仪器等,并制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管理、粉尘危害防治等25项制度和管理台账。矿井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是严格按照“三同时”规定同步实施的,现矿井《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已通过省卫生厅验收,并获得了职业卫生专篇合格的批复文件,属于合法生产矿井。
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我们采取主动预防和定期检查检测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矿井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要求各车间队组每月至少组织三次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学习;对新上岗职工由职防办负责进行岗前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粉尘检测工、医护人员均经过培训且持证上岗;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
2、根据《职业健康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所有入矿人员均签订了载明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的劳动合同;在井口和井下165个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了职业卫生体检、公告栏、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职业危害告知卡;职业危害知识、综合防尘措施均纳入到《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章节,切实履行告知提示义务。
3、严格按照标准落实个体防护用品采购、验收规定,定期为劳动者配备合格的职业防护个人用品,对接触煤(岩)粉尘、噪声等有害物质的场所人员视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补发,充分满足劳动者现场作业条件,截止十月份已提取职业危害专项经费130余万元。
4、从人员入井验身确认到井下现场作业时使用进行跟踪监督,要求做到配齐入井、上岗使用,发现不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员工,除进行教育外,并按“三违”论处,以督促防护用品正常使用。
5、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控制,由职防办负责通风区、医院等部门配合按照年度防治计划组织实施。目前井下共设置测尘点140个,由专职测尘工负责对井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采掘开工作面的呼吸性粉尘和其它工作面或场所分别按月度、季度、半年定期进行检测,并上报分析,根据检测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四定、五落实”原则组织整改。
6、每年集团公司职防所和公司医院会定期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经过初筛后,对疑似职业病者由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再次确诊,确诊者将由劳人科调离职业危害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治病者,第一时间安排其住院进行治疗。
三、井下现场综合防尘工作开展情况
“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我矿成立了综合防尘领导组织机构,下设专职防尘队伍、队伍在册67人,并配有专职技术人员,每班除正常工作安排以外,还留有井上下值守人员。按照山西省新下发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对粉尘防治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通风区每周按照各类制度、规定开展综合防尘检查活动,并纳入月度考核。
矿井从地面到井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体系,防尘、降尘水源由地面静压水池供给,地面设有2座容积分别为300m3的静压水池(一个备用),水质和水量达标。矿井井下供水系统采用管径为Φ159mm、Φ108mm无缝钢管分别经回风斜井和主、副斜井输送到各采区大巷、采掘开工作面、硐室、转载点等可能产尘的地点,按照《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根据巷道的不同作用,分别在带式输送机巷每50m、顺槽巷道转载点及其它巷道每100m安设防尘洒水支管、净化水幕、三通阀门喷雾等手动洒水设施,要求做到转载点岗位司机每班对其前后20米范围进行冲洗降尘,并定期安排专人冲洗巷道积尘、净化风流;在+700轨道大巷、一三采轨道上山、+720回风巷等主进、主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侧)均安设了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在胶带机集中运输巷安设触动式喷雾装置,达到降尘、除尘的良好效果。
采掘工作面采煤机、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齐全有效,且配备了外喷雾增压泵,工作面还安装有降架喷雾和除尘风机装置;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30m范围内均设置净化水幕,水幕能够封闭巷道的全断面,采掘工作面综合降尘率分别达到80%、75%,起到连续均衡降尘作用。另外根据回采推进度,要求防尘队保持超前50米进行煤层注水,孔深不少于工作面长度的2/3,今年已完成4300米钻孔进尺。
爆掘工作面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施工《作业规程》要求,采用湿式钻孔、水炮泥和炮泥封孔、放炮喷雾等综合防尘措施;在巷修点、锚喷巷道施工点、主运输巷的回风巷或下风侧安装1—2组抑尘风门,并在30米范围内装有手动净化水幕设施,避免粉尘污染和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同时,在胶带机斜巷(进风巷)、西翼轨道巷(锚喷巷道)安设了多组抑尘网及净化水幕,抑制了粉尘飞扬。
以上是我矿职业危害防治、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的简要汇报,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及专家通过此次检查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今后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一二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