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

地测防水 2013-01-19 0
软件名称: 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
文件类型:
界面语言:
软件类型: PPT
运行环境:
授权方式:
软件大小: 7.43 MB
软件等级:
软件登陆: admin
作 者 :
官方网址: 官方站
程序演示: 演示
解压密码:
整理时间: 2013-01-19
软件简介:

 


    煤矿地质构造培训课件


 


                         地  质  构  造




   第一节 岩层产状


   第二节 褶皱构造


   第三节 断裂构造

第四章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

生的变形与变位。

1、构造变动: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与变位。地壳中的地

质构造绝大多数属于构造成因。构造变动是地质学尤其是构造地质

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非构造变动:由于重力作用、地下水、风化、冰川等作用,使

岩层或岩体发生局部变形。这种作用不是地壳运动的直接表现。非

构造变动规模不大,分布局限,不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但它的存在影响了对矿区地质构造的全面认识,所以有关章节中适

当介绍。

第一节  岩层产状

一、岩层产状的概念

1、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地层。

    岩层顶、底界面之间的距离—岩层的厚度。

                  




                     1.夹层

                     2.变薄                        

                     3.尖灭                          

                     4.透镜体                     

                                                         

                                                         

                                                         

                                                                                 

                                                                岩  层  厚  度  的  变  化


2、岩层的产状及测定方法

    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1)产状的三要素


(1)走向:


(2)倾向:


(3)倾角:


tgβ=tgαcosω

ω—视倾向与真倾

向之间的夹角。


                                                            岩层产状三要素


 




2)岩层产状的记录方法

 某岩层走向50°(或230°),倾向140°,倾角30°。记录如下:

(1)方位角全面记录:50°SE∠30°

                        NE50°SE∠30°

(2)方位角简单记录:140°∠30°,N140°∠30°

(3)象限角全面记录:N50°E,SE∠30°

(4)象限角简单记录:S40°E,SE∠30°

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在图件的相应位置上标出  30°┤,

1:2000~1:10000的图件:长线7mm,短线2mm;1:25000~1:50000的图件:长线5mm,短线1mm。


3、岩层产状的间接确定方法

1)三点法

适用条件:岩层倾角缓,罗盘不易测定,或岩层深埋地下不能直

接测定时。

(1)条件:

           a、三点位于同一岩层面上而不在一条直线上。

    b、三点水平位置和标高为已知。

    c、三点范围内岩层产状无变化。

(2)求法要点:

     过次高点作一条走向线,再过另二点中的任意一点(最高或最

低点)作走向线。利用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和水平距离,求出岩层

产状。


 


(3)具体求法:

    以一定比例将A、B、C三点按其平面位置投到平面图上,连接最

高最低点(图中A、C),在该线上岩层面高程均匀下降,等分该线

段,找出与次高点B相同高程的点E,BE连线即为次高点B的走向线,

过A、C两点分别作EB的平行线,既为三条走向线。在BE线上任选

一点D,过D作DF⊥DB,D→F为岩层的倾向,在DB上截取一段DG,

并使其等于D、F两点的高程差,连接GF,∠DFG既为岩层倾角。

 求倾角也可以用公式:

    α=arctg(高差/平距)

     上例中,高差=10m,平距可按比例量取。




2)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

 地形地质图:在地形图的基础上,加绘一些地质资料,

如地层界线、断层走向线等地质资料。

单斜岩层:在一定范围内,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倾角大

体一致。

    单斜岩层的露头线是岩层面与地面的交线,露头线上的各点既在

岩层面上,又在地面上。在地形地质图上,找到露头线与地形等高

线的交点,这些点便是岩层面上的已知标高点,只要有三个不同高

程的点,便可用上述三点法求解岩层产状。在可能的条件下,直接

寻找露头线与同一地形等高线的两个交点,连接这两个交点,既为

岩层走向线。


 




 右图为地形地质图,A、B

两点为某岩层界面与100m

等高线的两个交点,连接A

B,既为某岩层面上的100m

走向线,再找出同一界面上

与另一等高线200的交点C,

过C点作AB的平行线,

既为200m走向线。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

根据两条走向线的平距和高差,可求

出岩层的倾向和倾角。


二、岩层的厚度及埋藏深度

1、岩层厚度的概念

真厚度(h):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叫岩层厚度。

铅垂厚度(hg):岩层顶、底面间的铅垂距离。

水平厚度(hf):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内,岩层顶、底间的水      

                                平距离。

视厚度(hˊ):与岩层走向斜交的任意剖面内,岩层顶、底面间的距离。

                      h=hgcosα     h=hfsinα


 


2、厚度的测定

   一些岩层虽然出露地表,但受出露条件的限制,不易直接测量其真厚度,要根据已知数据,计算求得。

1)根据实测剖面求岩层厚度

   已知条件(实测剖面得到):剖面方向、坡角、岩层产状、出露宽度。

(1)地形平坦:h=l×sinα

(2)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相反:h=l×sin(α+β)


 




            

            地形平坦                                              坡向与倾向相反




(3)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h=l×sin(β-α)

(4)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h=l×sin(α-β)

(5)地形直立,地层倾斜:h=l×cosα


 


 


      


           

        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2)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度

    在地形地质图上,根据岩层面的露头线与同一地形等高线的两

个交点,做出岩层顶面的走向线,延长该走向线与岩层底面相交,

该直线也是岩层底面上的一条走向线的水平投影,求出重合的两

条走向线的高程差,既为岩层的铅垂厚度。

     下图为地形地质图,AB为岩层顶面上100m走向线,CD为底面

 上50m走向线,岩层的铅垂厚度hg=100-50=50m。


 


 


 




第二节     褶皱构造


一、概念: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仍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

    向上弯曲—背斜,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核心的岩层较老,外围的岩层较

新。向斜核心的岩层较新,外围的岩                      

层较老。

二、褶曲要素

     褶曲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为了研究它的空间形态,通常把它的

各个组成部分及决定其形态特征的几何要素分别给予命名,并统称

为褶曲要素。常用的褶曲要素有:




1、核:褶曲最中心部分的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出露的岩层。


 


3、轴面:是一个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

轴面可以直立、倾斜或水平,可以是平面或曲面。

4、轴及轴迹: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褶曲轴。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轴迹。地形起伏不大时,轴与轴迹近于重合。

5、枢纽:褶曲岩层在横剖面内的最大弯曲点—枢纽点。同一岩层面上枢纽点的连线—枢纽。

6、转折端:褶曲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既两翼岩层的汇合部分。常用的转折端有圆滑状、尖棱状及平缓状三种。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横剖面形态分类

1)根据轴面产状分类

(1)直立褶曲:又叫对称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2)倾斜褶曲:又叫

斜歪褶曲、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

倾斜,两翼岩层倾向一

致,倾角不等,一翼地

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           

层顺序倒转。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   




2、根据枢纽在纵向上的起伏分类:

(1)水平褶曲:枢纽是水平的,褶曲在水平面上长距离延伸。

(2)倾伏褶曲:枢纽是倾伏的,褶曲向一个方向倾伏,以至消失。


 


 


 


第三节  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失去其连续性

和完整性,这种构造称为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面两侧岩块没有明显的位移。

断层: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位移。

一、节理

(一)节理特点:1、属于小型构造;2、与褶曲断层有密切联系。

(二)节理成因分类

           1、构造节理:

           2、非构造节理:


(三)节理的几何分类

1、按力学性质分类:

    1)张节理:张应力作用的产物,垂直于张力方向裂开。

    2)剪节理:力偶作用的产物。

2、按节理面走向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面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

    2)倾向节理:节理面的走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3)斜交节理:节理面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斜交。

3、按节理面走向与褶曲枢纽的关系分类:

   1)纵节理:节理走向平行于褶曲枢纽方向。

   2)横节理:节理走向垂直于褶曲枢纽方向。

   3)斜节理:节理走向斜交于褶曲枢纽方向。


二、断层

(一)断层要素:

    为了描述、研究断层,把断层的形态组成部分

分别给以命名,统称为断层要素。

1、断层面:

矿区常见的断层面:

1)规整的断层面;

2)破碎的断层带;

3)密集的小错动。

断层面的产状用走向、

倾向及倾角表示。

2、断层线:既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地形平坦时,断层线接近断层的走向线,断层线的变化规律与

地层界线一样,遵循“V”字形法则。


3、断盘:被断层面所分割的由岩体或岩层所组成的  

              地块。

   1)上盘: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地块。

   2)下盘: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以下的地块。

4、交面线:岩层层面与断层面的交线。

    1)上盘交面线:上盘岩层层面与断层面的交线。

    2)下盘交面线:下盘岩层层面与断层面的交线。


(二)、断距

    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距离—断距 。

     断距与断层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共同表示断层规模的大小。

在煤矿生产中断距表明了煤层被错开后相隔的距离,因此,断距

是开采矿产不可缺少的资料。




1、真断距

断层面上的某个点,随上、下盘

相对位移的距离。

    真断距代表了断层两盘相对位移

的总距离,故又称总断距。


真断距ab:是一个向量,可沿不同

方向分解成各个分量:ab的铅垂分量ad—铅垂断距;水平分量bd—

水平断距。以上两个分量位于包含ab线的铅垂面内。

    在断层面上:ab沿断层走向线的分量ac—走向断距;ab沿断层

倾向线的分量ac—倾向断距。

 平移断距:总断距=走向断距;铅垂断距=倾向断距=0。

     正、逆断层:总断距=倾向断距;走向断距=0;

                        铅垂断距=总断距×sinφ

      水平断距=总断距×cosφ (φ—断层面倾角)


2、地层断距

    上、下盘中同一地层面的距离—地层断距。

    若沿地层倾向切制剖面,在该剖面内,上、下盘同一岩层面的

垂直距离—地层断距;其它剖面内得到的为视地层断距。




 与地层断距相关联的有:铅垂地层断距hg和水平地层断距hf,三

者之间的几何关系:h0=hf×cosα;h0=hg×sinα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地层断距与

真断距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

两点之间的距

离必须在两点

的连线(即相对位移方向)上量取,而两个面的距离与两个面相

对错移时的方向无关。因此,地层断距相同的断层,真断距未必

相等;真断距相等的断层,地层断距未必相等。

  地层断距不同于真断距,它们的各个分量也不存在对应关系。

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二者的某些分量才相等。如地层水平时,

地层断距=铅垂断距=铅垂地层断距。 


3、落差:

    横切或斜切断层的剖面内,上、下盘同一岩层界线与断层各有

一个交点,两个交点的高程差,叫落差(H),两个交点的水平

距离—平错(L),两点沿断层面的距离—倾斜间隔。

一般把断层倾向剖面内的落差值叫落差,

其它剖面内的落差值叫视落差。


 




(三)断层的分类

1、以两盘相对位移方向为基础的分类:

    该分类方案首先将断层分成三大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3)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水平位移。

    若上盘相对逆倾向斜冲—逆平移断层。

    若上盘相对顺倾向斜滑—正平移断层。


2、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近于直交,与倾向平行。

3)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3、根据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的关系分类:

  1)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近于平行。

  2)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近于直交。

  3)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向斜交。




4、根据断层的组合形式分类:

1)地堑和地垒(堑垒构造):

2)迭瓦状构造:

3)阶梯状构造:


 


 




                     


                         阶梯状断层

                                                                                                    地堑和地垒


(四)识别断层的标志

1、岩层的不连续

1)平面上表现为错开,剖面上表现为升降。证明有断层的存 

在,断层存在于平面上煤(岩)层错开的部位。

2)岩层走向发生急剧变化:由于两盘岩层在相对错动时,产

状发生变化而形成,是指一些大、中型断层而言。

2、煤(岩)层的重复与缺失

1)走向断层与岩层倾向相反时,正断层造成重复,逆断层造

成缺失。

2)倾向相同,且断层面倾角>岩层倾角,正断层造成缺失,逆

断层造成重复。

3)倾向相同,且断层面倾角<岩层倾角, 正断层造成重复,逆

断层造成缺失。


 


 


 


 


 


 


                                      走向断层造成岩层重复与缺失

                    a.c.e--走向断层造成岩层重复;b.d.f--走向断层造成岩层缺失


3、褶曲的突然变宽变窄

    褶曲被横向或斜向断层切割时,不仅表现为岩层分布不连续及

轴线不连续,还表现为褶曲核部宽度在断层两盘突然变化:


            P                      P                           C                         C

                  C         C        背斜                      P                         P     向斜

           P                       P                           C                           C

           下降        上升                                 上升            下降

    切割背斜时,上升盘变宽,下降盘变窄;切割向斜时,上升盘

变窄,下降盘变宽。平移断层切割褶曲,两盘宽度不变,但各地

层界线平行错开。斜移断层,既有平面错开,也有宽度变化。

4、牵引褶曲

    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错移时产生的摩擦力,拖动断层附近的

岩层,使之弯曲而形成的褶曲。

    岩层因牵引而变薄的尖端指示了对盘运动方向。


5、断层角砾岩

6、地形上的陡壁、悬崖

7、水文特征

    有些断层导水性较强,往往成为地下水的出露地表通道,有些

断层切割含水层,形成泉水。沼泽、湖泊成排成带分布时,沿线

可能是一条或平行排列的数条断层。

(五)断层类型的确定

    主要指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有:

1、经验类推法: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若某矿以正断层为主,那么所遇新断层,

就可以根据这种规律判断其类型为正断层。

2、小断层类比法:

    大断层附近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在

巷道掘进中若遇到一系列小断层,可判断

前方有大地层存在,且性质与小断层相同。       小断层类比

 


3、岩层层位对比法

    采用本方法时,必须掌握下列地质情况:

1)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特征,植物化石分带。          .   150

2)煤层厚度及层间距。

3)煤层结构、夹矸厚度、岩性。                         100   .   .

                                                                                              A            B

                                               1#

                 1#                              2#


               2#                                                                    .

4、对比分析法                                                                                                                    

1)利用相邻井巷查明的       1#                 1#                         

断层的性质,判断新巷          2#

道所遇断层性质。                  利用相邻煤层判断          利用相邻井巷判断

2)利用相邻煤层资料判断




5、断层标志法

1)煤线方向指示另一盘错动方向

2)断层角砾岩:看角砾岩岩性,若全是顶板岩石,对

盘下降。若有底板岩石存在,对盘上升,此法只起辅助

作用。

3)擦痕:用手顺擦痕方向摸,光滑方向既手代表盘运

动方向。

4)根据钻孔资料:当巷道开到钻孔附近时,要充分利用

钻孔资料。

5)根据产状分析:要充分利用岩层产状资料。


下载地址: 文档地址1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软件: 无相关信息
下载说明: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