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基本知识课件(山东科技大学) www.alkalizemylife.com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第二章 煤矿生产概貌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四章 巷道掘进
第五章 采煤方法
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第七章 矿井固定设备与供电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壳
一、地壳的组成物质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椭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2km,极半径为6356.8km。地球的最外层是坚固的外壳,称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20km。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组成岩石的是矿物,而矿物则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所组成。因此,在地壳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
(一)元素
组成地壳的元素达百余种,但占主要地位的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而以氧(46.6%)和硅(27.7%)为最多。
(二)矿物
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具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性质与形态。
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矿物有两千多种,绝大多数呈固态,也有的呈液态(如水、石油和汞等)和气态(如沼气)。但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并不多,主要的仅20余种。
(三)岩石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可包含一种或多种矿物。
岩石按成因费分为: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大类
地壳中的岩石绝大部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只占地壳总重量的5%,但沉积岩却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5%,是最常见的一类岩石。
由于煤层一般都埋藏于沉积岩岩层中,因此沉积岩与采煤工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在沉积岩地层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沉积铁矿、盐矿、铝矿、磷矿、油页岩和石灰岩等。
二、地史及地层的概念
地球的形成已有四十五亿年以上的历史。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根据地壳运动和古生物的发展,将地壳的历史从古到今,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个大的时期。为了反映更短的时间间隔内地壳的变化,代以下分为若干纪,纪以下又分为世。代、纪、世是国际统一的划分地质时代的单位。
第二节 煤的形成、用途和分类
一、煤的形成
远在距今约0.03~3.2亿年间,即地质史上称为第三纪、侏罗纪、二迭纪和石炭纪等时代,地球上许多地区布满了湖泊、沼泽,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
二、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
水分和灰分:挥发分:固定碳:胶质层厚度:发热量:硫:磷:含矸率:
第三节 煤系地层和矿井地质构造
一、煤系地层与煤层赋存状态
(一)煤系
煤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大致连续沉积的一套含煤岩系。
(二)煤层
二、矿井地质构造
矿井地质构造是井田边界及其范围内的褶皱、断层、节理和层间滑动等地质构造的统称。
(一)褶皱构造
岩层和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弯曲称为褶皱构造。
每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有2种基本形式: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褶曲要素(基本组成部分):
核部、翼部、 轴面、 枢纽
(二)断层构造
岩层或煤层受力超过其强度极限发生变形破坏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断层(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和节理(裂隙)。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的地质构造。
1 、断层要素:
断层面 断盘
断层线(断层交面线)
断距
(1)断层面 断层的断裂滑动面称为断层面。
走向、倾向、倾角。
(2)断盘 位于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盘。
(3)断层线和断层交面线 断层线是指断层在地表的出露线,也就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它反映了断层的延展方向。
断层面与岩层面的交线称为交面线。
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称煤层交面线,或断煤交线。
(4)断距 断距指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距离,包括:真断距、地层断距、铅直断距和水平断距。
ab——总断距或真断距 hi——地层断距
dg——铅直断距或称落差 gn——水平断距
2、断层的分类
根据上下两盘岩体
相对移动性质来划分
3、裂隙
裂隙又称为节理,指沿断裂面两侧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三、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是煤系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和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塌陷现象。
第二章 煤矿生产概貌
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
一、矿井巷道
(一)开拓巷道
1、井筒和平峒; 2、井底车场; 3、回风井
4、石门; 5、运输大巷; 6、回风大巷
(二)准备巷道
1、采区车场; 2、采区煤仓; 3、采区上山
4、采区下山; 5、其他
(三)回采巷道
1、区段运输平巷;2、区段回风平巷
3、开切眼
二、井下生产运输提升系统
三、井下生产动力供应系统
四、井下生产通风安全系统
五、井下生产排水系统
六、地面生产系统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一、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二、矿井服务年限
三、矿井储量 Z可采=KAT
四、井田范围
第二节 井田内的再划分 一、井田划分为阶段
二、阶段划分为采区
三、阶段划分为条带
第三节 矿井开拓方式 一、斜井开拓 二、立井开拓 三、平硐开拓 四、综合开拓
三、平硐开拓
第四章 井巷掘进 第一节 岩石的分级
为了能够用简明的指标来区分各种岩石破碎的难易程度,通常按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把岩石分为十级,并用坚固性系数f来表示。
f值是岩石单向抗压强度与标准抗压强度10MPa之比。
例如,测得某种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为80MPa,则其坚固性系数f值为8。
第二节 巷道断面及施工概述 一、巷道断面形状
二、巷道施工概述
巷道按在煤层或岩层中的位置,可分为以下三类:
煤巷
半煤岩巷
岩巷
巷道施工时的主要工序有:
破、装、运、支;辅助工序有排水、挖砌水沟、通风、铺轨和测量等。
第三节 钻眼爆破 一、钻眼机具 (二)煤电钻
(二)凿岩机
二、矿用炸药及起爆器材 (一)矿用炸药
炸药是一种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固体(或胶体、液体)物质,当受到外界能量作用时,能够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和放出大量热量。由于高温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对炮眼眼壁施加巨大压力而破碎煤、岩。
矿用铵梯炸药
矿用乳化炸药
(二)起爆器材 雷管:毫秒或瞬发电雷管
三、炮眼布置
第四节 巷道支护 一、木棚子
二、金属支架
三、锚杆与锚索支护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在薄层状岩层中,锚杆把层状岩层锚合成整体性的岩层组合梁,提高了岩层的抗变形能力;锚杆可把较松软的岩层牢固地悬吊在坚硬岩层上;在非层状岩层中,锚杆可使围岩形成一个拱形压缩带或挤压加固带,使围岩由原来是支架上的“荷载”变为“承载结构”。实际上,以上各种作用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综合在一起,互为补充。
(锚杆及其构件)
第五节 巷道掘进的辅助工序
一、通风工作
二、排水
三、辅轨
四、测量工作
局部通风机通风
第五章 采煤方法
主要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
1、采区巷道布置(采煤系统)
走向长壁开采
倾斜长壁开采
2、采煤工艺
爆破式采煤工艺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放顶煤开采等
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
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
二、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主要包括:
1、落煤(破煤)
2、装煤
3、运煤
4、移运输机
5、支护
6、采空区处理
一、爆破式 采煤工艺
1、装煤和运煤
2、工作面支护 (1)木支护
(2)金属摩擦支柱
(3)单体液压支柱
(4)金属铰接顶梁
(5)悬臂式支护
二、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三、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1、双滚筒采煤机
2、支撑式液压支架
3、掩护式液压支架
4、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5、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布置
综采工作面三机布置立体图
6、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工艺过程
开始采煤前,输送机靠近煤壁,全部液压支架处于支撑状态。支架底座箱前缘与输送机电缆槽槽帮之间预先留有一个截深的宽度,既便于采煤机司机操作和人员行走,又可以实现割煤后立即移支架。双滚筒采煤机骑在输送机上,由下向上采煤。一般是沿牵引方向前滚筒在上割顶煤,后滚筒在下割底煤、装余煤,这样可以减少片帮和使底板留下的浮煤最少,便于移输送机。随着采煤机向上割煤,液压支架紧跟采煤机后逐架前移(降柱、移架、升柱),及时支护割煤后新暴露出的顶板。最后一道工序是顺序推移输送机,移输送机地点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15米,以使输送机的弯曲度不致于过大。其总的生产过程就是:
割煤→降柱→移架→升柱→推溜。
四、综采放顶煤开采
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 矿井通风 安全方针
2、煤矿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3、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总体推进
第二节 矿井沼气和二氧化碳
一、沼气的生成与涌出
1、瓦斯的生成
2、瓦斯的存在状态
3、矿井瓦斯等级
低沼气矿井(<=10m3/t且<= 40m3/min)
高沼气矿井(>10 m3/t且> 40m3/min )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二、沼气的爆炸和顶防
1、沼气的性质
2、沼气的危害
3、沼气爆炸的条件
4、预防沼气爆炸的措施
1.加强通风。
2.坚持瓦斯检查制度。
3.对于采用一般通风方法不能解决沼气超限问题的矿井,最好预先抽放沼气。
4.井下禁止使用明火和吸烟。
5.有沼气和有煤与沼气突出危险的矿井,应按规定选用适当类型的电气设备,并在使用中使各种电气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6.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放炮工作的各项规定。
第三节 矿 尘
1、矿尘的危害
2、煤尘的爆炸与预防
3、尘肺病及顶防
第四节 矿 井 通 风
一、通风压力(动力)与通风阻力
矿井通风阻力 h=h摩+h局=(1.1~1.15)h摩
通风阻力的测定
二、矿井通风构筑物
(一)风墙
(二)风门
(三)风桥
(四)风桥与防爆门
三、通风测量
四、扇风机及反风
反风道反风示意图
第七章 矿井固定设备及供电 一、矿井提升 二、矿井排水 三、矿井压气 四、矿井供电
一、提升设备
二、矿井排水
三、矿井压气
四、矿井供电
祝各位:
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