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陕西省子洲县永兴煤矿调查情况汇报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3-02-28 19:13 来源:煤矿安全网

  陕西省子洲县永兴煤矿调查情况汇报

  一、矿区位置及交通

  1、交通位置整合区位于子洲县城西南约40km处,县槐树岔乡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子洲及高坪乡管辖,南距槐树岔乡政府约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6′20″~109°39′20″,北纬37°25′18″~37°29′47″(1954北京坐标系)。

  2、交通

整合区有简易公路与北部通过的青(岛)~银(川)高速公路、307国道连接,距整合区有简易公路与北部通过的青(岛)~银(川)高速公路、307国

 
 
 
 
 

道连接,距整合区约15km,太-中-银铁路平行于青(岛)~银(川)高速公路,从本区北部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1)。

  榆林榆阳机场已开通西安、北京、成都、深圳、上海、广州、太原、银川等航线,当天即可到达全国各大城市。

  3、矿权设置

  1、子洲县永兴煤矿(整合区)矿权设置

  整合区由原子洲县永兴煤矿单井整合扩大而成。由6个拐点构成(见表1-2-1)。东西宽3.9km,南北长8.2km,面积29.4367km2。拟建矿山规模60万吨/a。

  整合区东北部边界外约1km处有子洲县兴盛煤矿。除此之外,周边再无其他采矿权、探矿权设置(见图1-2-2)。

  2、原子洲县永兴煤矿矿权设置

  原子洲县永兴煤矿由6个拐点构成(见表1-2-2)。东西长2.7km,南北宽2.6km,面积4.5815km2。开采标高由1028米至990米。采矿许可证号:6100000810412,采矿权人:子洲县永兴煤矿,生产规模:9万吨/a。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2008年12月30日至2013年12月30日。

  可采煤层

  整合区内有对比意义的煤层9层,其中可采煤层有2层(Ⅶ上、Ⅶ中),现将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Ⅶ上煤层该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中部。全区可采,厚度0.73~2.27m,平均厚度1.5m,标准差0.60,变异系数为0.47。属薄~中厚煤层。

  层厚度由西北向东南部逐渐变厚(见图4-3-1)。该煤层普遍含一层夹矸,厚度0.15~0.67m,大部地段0.50m,岩性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煤层顶底板多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煤质

  区内煤层黑色,条痕黑灰色;暗淡光泽。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阶梯状及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8~15条/5cm。Ⅶ上煤层中部含菱铁质鲕粒。Ⅶ中煤层以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Ⅶ中煤层为线理状结构,水平层状构造。煤的视密度综合平均值1.37 g/cm3(表5-1-1),真密度1.51g/cm3左右,煤的硬度2.47。

  资源量估算

  1、估算基准日

  本次资源量估算基准日为:2011年5月31日。

  2、估算范围

  参与本次资源量估算的煤层有Ⅶ上、Ⅶ中共两层煤。资源量估算范围为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23号”文批复的矿区范围。

  本次资源量估算最高煤层底板标高为1050m,最低底板标高为970m。

  3、工业指标及确定依据

  本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倾角小于1°,煤类可划分为长焰煤,属于中等变质阶段的煤。因此,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之要求,确定本区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如下:

  1、最低可采厚度:0.40m

  该矿井与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相邻,本次勘探工作在确定最低可采厚度时除参照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陕国土资储发[2009]14号>关于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工业指标中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的批复”,同时根据矿方及子洲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开采情况,资源量估算将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确定为0.40m。

  2、原煤最高灰分Ad(%):40%

  3、最高硫分St,d(%):3%

  4、最低发热量Qnet,d(MJ/kg):17.0MJ/kg

  根据煤质化验报告,整合区内各可采煤层最大可采灰分、最高硫分、最低发热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4.视密度值的确定

  采用各煤层见煤点视密度(剔除可疑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各煤层的视密度,两层煤的视密度见表(见表8-3-1)。

  5、资源量估算结果

  本区参与资源量估算的Ⅶ上、Ⅶ中两层煤,共获得总资源量6313万吨,其中:保有资源量6225万吨(含村庄压覆207万吨,悬空203万吨),采动量88万吨,(表8-5-1)。

  1)、保有资源量

  保有资源量为6225万吨(含村庄压覆207万吨,悬空203万吨)。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323万吨;(含压覆140万吨,悬空115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947万吨;(含压覆57万吨,悬空11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55万吨。(含压覆10万吨,悬空77万吨);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占总资源量的37%,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占总资源量的68%。

  ①、可利用资源量5815万吨。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068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879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868万吨。

  ②、压覆资源量207万吨,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140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57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0万吨。

  ③、悬空资源量203万吨,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115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1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7万吨。

  2)、采动资源量

  永兴煤矿(整合区)自2008年4月30核实至2011年5月31日形成新采动资源量88万吨(含本次调查新增加的原采动量)。

  扩大区资源量估算结果

  永兴煤矿(整合区)扩大区范围内共获得保有资源量5428万吨。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1948万吨(含压覆140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882万吨(含压覆53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598万吨(含压覆6万吨)。

  原煤矿资源量估算结果

  子洲县永兴煤矿(整合区)内原有煤矿为子洲县永兴煤矿。共获得资源量885万吨,其中采动量88万吨,保有资源量797万吨(含压覆8万吨,悬空203万吨)。保有资源量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375万吨;(悬空115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5万吨;(含压覆4万吨,悬空11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57万吨。(含压覆4万吨,悬空77万吨)

  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井田面积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井田范围,永兴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2-1.

  东西宽3.9km,南北长8.2km,面积29.4367km2。拟建矿山规模60万吨/a。

  整合区东北部边界外约1km处有子洲县兴盛煤矿。除此之外,周边再无其他采矿权、探矿权设置(见图1-2-2)。

  2、原子洲县永兴煤矿矿权设置

  原子洲县永兴煤矿由6个拐点构成(见表1-2-2)。东西长2.7km,南北宽2.6km,面积4.5815km2。开采标高由1028米至990米。采矿许可证号:6100000810412,采矿权人:子洲县永兴煤矿,生产规模:9万吨/a。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2008年12月30日至2013年12月30日。

  开拓方式

  一、工业广场选择

  结合本井田的地形地貌.Ⅶ上,Ⅶ中煤层煤层赋存特点、交通运输条件,设计提出两个工业场地方案。

  场地A:位于井田北部边界中央的二级台地上,即原云石畔煤矿工业场地扩大即可。

  该工业广场主要优点是:

  1.Ⅶ上,Ⅶ中煤层出露,可利用原云石畔煤矿的一对斜井,减少井巷工程投资;

  2、该场地利用原有,场地开阔、平坦, 稍加平整即可利用,可减少场地平整投资;

  3、该场地位于Ⅶ上,Ⅶ中煤层逐渐变薄,因此不需留设Ⅶ上,Ⅶ中煤层保护煤柱;

  4、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储量中央,其井筒较短,井下开拓、开采布置合理,可带区式布置工作面且生产均衡,利于回采。

  5、井筒、大巷距离近,环节少,系统简单;

  6、供电、供水、通讯条件好,煤炭外运、销售方便。

  7、与场地B相比,矿井井下通风距离较近,通风阻力小,通风负压小;井下运输距离短,运营费用少。

  缺点是:

  1、矿区公路距离较工业场地B远400m。

  2、将职工宿舍设在原工业场地,管理较分散、不便。

  场地A:位于井田东北部,利用该矿原煤矿开采Ⅶ上,Ⅶ中煤层的场地作为下层煤第二水平的工业场地。

  该处作为工业广场主要优点是:

  1、矿区公路较场地A近400m。

  2、供电、供水、通讯条件好,煤炭外运、销售方便。

  缺点是:

  1、场地A标高1180 m,下距Ⅶ上,Ⅶ中煤层埋藏深度190m,因此该场地不能平硐开拓,只能采用斜井开拓。

  2、原场地B较狭窄,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布置生产系统,行政、福设施较困难;

  3、场地B下部赋存Ⅶ上,Ⅶ中煤层,工业场地压覆煤炭资源约207万t,因此浪费煤炭资源量;

  4、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北部,井下呈单一走向开拓,偏离储量中心区。

  通过上述比较,权衡两个工业场地位置,各有利弊,下面结合开拓方案进行详细比较。

  两个工业广场位置见图4-2-2。

  通过上述比较,两个工业场地位置各有利弊,下面结合开拓方案进行详细比较。

  二、开拓方式的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案

  根据两个工业场地位置的不同,设计提出两个开拓方案。

  方案一:在场地A,新开凿主斜井,在B,场地把原有的主斜井该为副斜井来开采全矿井。

  设计在场地A东侧向南开凿主斜井,并在B,场地把原有的主斜井该为副斜井用做辅助运输,原有回风立井回风,井下三条大巷向南掘进至井田边界。设计不划分盘区,采用大巷西翼布置条带工作面进行回采。

  主斜井:铺设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的煤炭运输及安全出口等任务;井口标高1180.50m,倾角16,斜井长691m,井筒净宽4.5m,净断面积14.3m2,料石砌碹支护厚度100mm;铺设阻燃型钢绳芯胶带输送机,带宽800mm;井下水经水泵抽出地面。

  副斜井:在B场地把原有的主斜井该为副斜井来开采全矿井。采用防爆低污染机车运输辅助材料,兼作进风、行人等任务;井口标高1071.09m,倾角20,斜井长221m,净宽5.0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150mm,净断面积17.8m2。

  回风立井:在B场利用原有的立风井,井口标高1065.06m,倾角90,立井长55m,直径3.0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400mm,净断面积12.56m2;担负矿井的总回风及安全出口的任务。

  设计采用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990.m。

  井田开拓方式方案一见图4—2—3。

  方案二:在场地A,开凿两条斜井开拓全井田

  场地A新开凿两条斜井一条主斜井、一条副斜井,主斜井与副斜井相距40m,利用原来的回风立井回风,开采Ⅶ上,Ⅶ中煤层,铺设皮带输送机搭接,确定在场地A东侧新开凿主斜井、副斜井进行开拓。

  设计沿主斜井方位掘进井下三条大巷至井田中央后再向东翼分别布置顺槽到井田边界,形成开拓系统。

  设计不划分盘区,采用大巷东翼条带式后退回采。

  主斜井:为胶带输送机斜井,担负矿井的煤炭运输及安全出口等任务;井口标高1180.0m,倾角16°,斜长691m,井筒净宽4.5m,净断面积14.3m2,料石砌碹支护厚度100mm;铺设阻燃型钢绳芯胶带输送机,带宽800mm.。

  副斜井:为辅助运输斜井,采用防爆低污染机车运输辅助材料,兼作进风、行人等任务;井口标高1180.0m,倾角18°,斜长617m,净宽5.0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150mm,净断面积17.8m2。

  立风井:井口标高1065.06m,倾角90°,风井长55m,直径4.0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400mm,净断面积12.56m2;担负矿井的总回风及安全出口的任务。

  设计采用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990m。

  五、开采顺序

  1、Ⅶ上煤层开采

  该矿Ⅶ上煤层保有储量只剩余41.88Mt,其服务年限为37.1年。设计仍旧利用原有井筒进行开拓、生产,采煤方法仍然延用房柱式,开采完毕后进行永久封填报废的井口,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填图归档。

  2Ⅶ上,Ⅶ中煤层开采

  3-1煤层开采完毕后并封填报废的井口,接续新建Ⅶ上,Ⅶ中煤层开拓、开采系统。其总的开采顺序为由近及远,即整体推进方向由东向西,盘区内回采为后退式。

  设计Ⅶ上,Ⅶ中煤层建设总工期为14个月,首采101工作面布置在主斜井南翼,Ⅶ上,Ⅶ中煤层露头处,采用条带工作面后退式回采。

  (一)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

  根据井田开拓方式,确定采用中央分联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路线为:

  新鲜风经副斜井(主斜井)→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运输顺槽(辅助运输顺槽)→工作面

  污风由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大巷→回风立井扇排出地面。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