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义煤集团公司井下班组长(初训)-《采煤班组长》
义 煤 职 教 中 心
电 气 工 程 教 研 室 刘 永 清
2013年1月
第十五章 安全生产风险 预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煤炭行业依然是高危行业,而煤矿班组则是煤矿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更是现场作业存在各类风险的多发“地带”。因此,加强班组现场作业风险预控和风险管理,提高班组岗位风险辨识能力尤为重要。
一、风险预控的概念
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可能存在或潜在的、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或诱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风险与危险密切相关,但严格说来,危险和风险并不相同。危险只是意味着一种坏征兆的存在,而风险则不仅意味着这种坏征兆的存在,而且还意味着有发生这个坏征兆的载体和可能性。比如盲巷有瓦斯积聚,引发瓦斯事故、冒顶、片帮等危险。假如某人进人盲巷,那他就要冒受伤或死亡的风险;但是如果他不进去,虽然危险存在,但是由于没有载体,就没有风险。从这种程度上说,‘危险是风险发生的前提,有危险才有风险。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风险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2.风险预控的概念
所谓风险预控是在对作业现场基本岗位风险辨识和静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煤矿企业风险预控则是煤矿企业根据班组现场作业的基本岗位风险辨识和静态风险评价的结果,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或消除,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险预控不同于隐患消除,隐患消除是在实际出现了隐患之后对其进行控制或消除,而风险预控是对辨识出的可能会出现但尚未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性的控制或消除,将其风睑程度降到最低,从而不可能出现。
二、煤矿基本岗位风险辨识的内容
班组基本岗位风险分布非常广泛,辨识过程必须综合考虑人员、机械、环境、管理4个方面共55个基本因素。
1.人员的不安全因素(1 1个基本因素)
2.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8个基本因素)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8个基本因素)
三、风险预控
1.风险预控管理的特点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风险管理,也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方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方法,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
(1)以预控为核心。(2)全方位管理。(3)全过程管理。(4)螺旋上升管理。(5)双保险、闭环式管理。
2.风险预控管理的方法
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两种方法。
(1)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使用可靠性能高的技术装备等技术手段是控制本质型危险源的最重要的方法。
(2)管理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是控制班组基本岗位风险的重要前提。安全风险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即控制班组基本岗位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动态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直至危险源得到控制或消除为止。
四、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生产系统申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风险评估,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减少、控制风险,便风险降到人们接受程度的一系列活动,称为风险预控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通过探求风险发生、变化的规律,认识、估计和分析风险对安全生产所造成的危害,运用计划、组织、指导、管制等一系列过程,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五、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含义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五、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采用工作任务法。
2)借助信息系统。
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审核评价。
六、班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总体要求
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第二节 矿井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一、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序的特征。
危险源辨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询问、交谈。
(2)现场观察。
(3)查阅有关记录。
(4)工作任务分析。
(5)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
(6)安全检查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实施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7)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8)事件树分析。
(9)事故树分析。
二、矿井重大危险源评估
(一)矿井顶板灾害评估
(二)矿井水害评估
(三)矿井火灾评估
(四)爆破伤害评估
(五)瓦斯灾害评估
(六)粉尘灾害评估
(七)运输、提升伤害评估
运输、提升伤害是煤矿重大危险源之一。
提升危险性主要表现为:断绳、跑车、过卷、过速、松绳、减速功能失效、蹲罐、设备机械故障、液压系统故障等,轻者造成设施、设备损坏,重者引起伤亡事故或重大伤亡事故,造成矿井停产。
(1)运行事故:电机车相撞、机车掉道、电机车挤压人、摘挂钩时伤人等事故。
(2)机械事故:车架变形、接口脱焊、制动失灵、保护装置失效、轮轴松动、轴承烧坏、齿轮传动装置损坏、弹簧托架断裂或松动等易造成机械伤人事故。
(3)电气事故:电动机过热甚至烧毁、控制电路烧毁等易造成机械伤人事故。
(4)刮板机运输危险性主要表现为:启动绞人伤害、正常运转绞人伤害、机械事故电气事故和检修、移动设备伤人事故等。
(5)小绞车运输、人力推车运输危险性主要表现为:断绳、脱钩、断链、跳链、碰车、飞车等伤人事故,也是不可忽视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6)皮带机运输危险性主要表现为:断带伤人、正常运转绞人伤害、摩擦引起火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