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万祖波:儿时的精神记忆

作者:万祖波 2014-02-16 21:15 来源:煤矿安全网

  儿时的精神记忆

  作者:水钢渣处理厂/万祖波

  (一)黑白电视机的故事

  常听人说“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事情,时光是难以冲刷掉的”我觉得这话一点儿也不假。我们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到长大了,再到为人父母,最后到晚年,我们的记忆中肯定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人,让我们所熟悉,所铭记。

  作为八零后的一代,自然也会有自己那个时代特殊的集体印记。比如老鹰猪小鸡、猫抓老鼠、打蜡子、打瓦、扔沙包等等。在这些集体记忆中,其中有一样,一直以为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儿时村里看的露天电影。

  二十世纪九十年时,尽管家家都有了黑白电视,有了收录机,可是由于那时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所以儿时的黑白电视节目也就少的可怜。父亲会在村南杨树林里,砍一棵高度大约八九米的杨树,用镰刀把树干的分枝仔细削掉,最终弄成一根长长的竿子。父亲从当老师的同学家里借来一本无线电的书籍,按照上面的方法,找来几根铝条,互相缠绕在一起,然后绑在竿子上,最后用铜线一头连接在铝条,另一头连接着电视后方一个插孔上。把竿子固定起来,放在门外东侧的阳台后方,下面用砖块固定起来。这样收到的电视台信号就很稳定,画面清晰。

  特别是晚上,电视台节目非常的多。这样,本县电视台、本地区电视台画面清晰,但由于播音时间短,一些精彩的电视剧,总是看的不尽兴。索性就想办法,搜索一下中央和省里的电视台。于是父亲跑到门口去旋转信号竿,旋转好几圈,才会找到合适的信号方位,于是电视画面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节目方面,记忆中最早看到的动画片应该是山东电视台播放的《时空飞船》《大闹天宫》然后是《米老鼠和唐老鸭》最后是《舒克和贝塔》《狮子王》《变形金刚》《海王星战士》《葫芦娃》《斗蛐蛐》以及一些皮影电影;电视剧方面,最早看到的是《篱笆女人和狗》《村长李四平》鲍国安版的《三国演义》很清楚的记得这个电视剧是地区枣庄电视台播出的,每一集开始曲时总有许多战马纷纷跌倒这一画面,吓得我和弟弟哇哇大哭起来,第二天一天都不敢靠近电视。后来快到这个画面时,母亲提前让我们跑到门口楞一会再进屋里继续看。

  有一年夏天,夜晚下了很大的雨,响雷一个接一个。父亲去县城参加广播站采编培训去了,母亲忘记了关掉电源。没过多长时间,电视剧屏幕后面咔嚓一声,冒出几缕烟雾来,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于是才赶紧关掉电源,拔掉通往门外信号竿的线。从维修到修好,大约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可把我和弟弟气坏了。于是我们来到前院的张三叔家里去看叫做《霍元甲》的电视剧、看叫做什么《甘十九妹》的电视剧、看什么叫做《白眉大侠》的电视剧。

  就这样,在那广播电视信号不是太发达的时候,伴随着我们的童年。至于后来有线电视的普及应该是香港回归那时候的事了。

  有时候伙伴们学着电视上的样子,一人一段竹竿,互相噼噼啪啪的打起来。虎子哥最狠,一人群战我们十几人,愣了吧唧的。打到他身上他也不哭,他往往一竿子下去就把人的后脑勺子打破,吓得我们一群人四处逃窜。他就和电视上的人场景一样,此刻把褂子当做披风穿在后背上,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他就是白眉大侠,他就是徐良徐侠客。就因如此,虎子哥闯了许多祸,他经常遭到他父亲的暴打。前些日子回家,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虎子哥已经是拥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个孩子的父亲了。虎子哥尽管比我大八岁,可是生活的重点全部压在了他的双肩,他由于父亲长期瘫痪,家里花光了钱,又欠了一屁股债。他就连初中也没上,早年下学了。他承包了十多亩地,常年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还债,去供孩子上学。他说他没有什么学问,只能靠体力挣钱。这次见到他,他一脸的沉重,肩膀也一些弯曲了,他显得很木讷,不像以前和我嘻嘻哈哈了。

  (二)乡村的露天电影

  小的时候,乡村人家除了收看有限的几套电视节目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看电影。按照县里广播电视局的规定,乡镇广播站每两个月都会轮流到各个村庄,放两场电影,以此传播政策信息,讲述科学种田,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平时演电影前,总是先播放一段科学种田或者破除迷信或者贪官落马的教育节目,然后才开始步入正题,正式播出一些纪录片或者战争片,比如《黄飞鸿》《冒险王》《地雷战》《地道战》等影片;有时也放戏曲类电影比如《包铡陈世美》《朝阳沟》豫剧戏曲;也是也放《孙中山》《周恩来》等纪录片电影。

  如遇国家重大节日时,那会每次在放电影之前,都得来段《新闻简报》。内容不外乎国内形势大好,越来越好;国外或者正反帝反美,或者正水深火热。当时越战尚未完全结束,越南的电影自然都是战争内容,所以是飞机大炮。罗马尼亚大多是爱情片,又搂又抱。阿尔巴尼亚电影反映的大多是反法西斯游击战争,比如《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等等,经常有夜晚秘密活动的情节,场景配音是蛐蛐叫。而朝鲜电影喜剧笑得夸张,比如《摘苹果的时候》;悲剧哭得也夸张,比如《卖花姑娘》,所谓“十人看了九人哭,一个不哭是地主”。

  听父亲讲,他们小时候关于看电影,还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蛐蛐乱叫。

  每次来演电影了,我们小伙伴们就会又跳又蹦,提前跑到家里搬凳子占好自己的窝。因为抢位置还有打架的,还有因伙伴调皮把凳子藏起来找不到的;另外因为电路线路不好,有时候电影看的正尽兴的时候,忽然停电了。幸好电影队的人提前备好了柴油发电机,拴上绳子猛地拉几下,把柴油发电机发动起来,通了电再去继续演。这期间人群里吱吱哑哑,乱作一团。只听见一些人埋怨电影人员技术问题,还有人骂起了村里电工,还有商店庆朴大爷叫卖雪糕和玻璃汽水的声音,还有父母喊叫孩子名字要回家钥匙或者让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等等。

  因为片子是胶片,有时候放置不好,常常出现电影画面模模糊糊或者黑屏的场景。这下子可急坏了电影放映员。反复接上胶片,还是反复断片,让看电影的人不断的抱怨。没办法,还要请师傅帮忙,师傅总会把年轻放映员们一顿很嚷,说他们不好好学业务,然后接好影片,帮年轻电影员解困;还有就是因为资源有限,需要互相换片。就是一盘胶片在一个村子放完,就赶送到邻近的村子放。不能够让那个村子冷了场。

  通过看电影,大家也受到了很多教育,普通百姓都能够说上许多名人名言。当然也会有一些诙谐的台词。比如什么:“不见鬼子不挂弦。”“阿格隆已经不是第一次犯错误了。”“脱下你的大衣,呀呀呀呀。” “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太麻痹了,太麻痹了。”这些对话来自《地雷战》、《地下游击队》、《南征北战》等等,而最后一个则来自一部新片《侦察兵》,是解放军侦察兵伪装成国军军官视察炮兵阵地,用白手套检查出炮口灰尘后的台词。个别台词也成为时髦年轻人的口头禅。据说邻村新女婿去岳家拜年,一不小心绊了一跤,他站起来边拍打衣服上的土边说:“太麻痹了,太麻痹了。”老岳父以为他骂人,当众扇了他一个大嘴巴。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再看看当今,报纸订阅如此方便,网络这样普及、电台信号这么清晰、电视台也是一再更新,大面积从有线电视,变成了数字电视,还有的已经看上了高清电视。我们国家的文化广电事业真可谓是一跃万丈,突飞猛进。另外国家又将文化事业提升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上,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也是蓬勃发展,处处开花,一切是这样的方便,文化精神生活更加多彩。

  可是,儿时那些看过的黑白电视和露天电影,我却始终不会忘记,甚至满心的怀念起来。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