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公司五届一次职代会报告摘要
突出改革创新 加速转型升级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晋煤特色综合能源企业集团
第一部分 二O一三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化生产经营管理,推动企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 926亿元,同比增加238亿元,非煤产业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6.84%,实现利润l5.31亿元。集团公司跻身2013世界企业500强第435位,企业品牌知名度、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突出抓好“瓦斯治理、防治水、整合矿井安全管理”三个重点,深入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活动,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525,同比减少0.0206。
——产业转型稳步推进。煤炭产业积极对接、落实省政府“煤炭20条”,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创新市场营销策略,与下游用户签订煤炭供应“长协合同”,巩固扩大煤炭市场。全年完成原煤产量5709万吨,完成商品媒销量5004万吨。煤化工产业面对严峻市场形势,科学调整生产负荷,及时优化氨醇比,提升运行水平,特别要指出的是,全体化工企业顾全大局,克服市场下行、资金紧张等诸多困难,全年共消化集团公司煤炭产品170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经济的稳健运行。煤层气产业围绕“国务院煤层气18条”、“省煤层气20条”,以百亿立方米煤层气抽采利用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地面钻井施工和煤层气转化利用项目建设。电力产业加强在运电厂的安全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发电量17.47亿度。煤机产业加快金匠园区项目建设,加强高端液压支架、千米定向钻机、大采高采煤机等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不断开拓外部市场。多经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利润6.94亿元。
——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集团公司全年共完成项目投资285.87亿元。省转型综改重大项目百亿立方米煤层气抽采利用工程,全年施工煤层气地面钻井583口,投运563口,取得l 6座加气站“路条”。沟底矿井项目已于今年2月1 0日奠基开工。赵庄电厂项目即将取得“路条”。太原煤气化转型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龙泉矿井实现联合试运转,华胜、华苑两座矿井顺利通过验收并达产,临汾市8000余户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任务圆满完成。资源整合矿井有3座验收投产、l座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3座申请联合试运转。金鼎煤机制造金匠园区一期项目全部竣工投产。绿色可持续建筑高平项目一号生产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集团公司牵头组建了全国唯一的“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煤层气工程研发中心,发起设立了“山西省煤与煤层气共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3年共投入科技经费29.29亿元,申报专利1 50项,取得授权140项,l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
——和谐企业创建扎实开展。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加快作风转变。集团公司在岗员工人均收入85206元,同比提高1.84%;总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2208套经适房交付使用;10个社区通过国家安全社区评审验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 召,筹集资金4亿元,正在左权、和顺、娄烦、神池、隰县5个对口扶贫县,重点推进5个产业扶贫项目。
第二部分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厘清企业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期,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期",产能过剩压力凸显,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经济下行压力很大。
从煤化行业发展趋势看,煤炭10年黄金期已经结束。去年以来,我省煤炭综合价格每吨下降206元。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供应能力将继续增加,结构性过剩态势难以避免,煤炭市场价格回升缺乏动力支撑。煤炭行业进入了一个低增长、低盈利的深度调整期,煤炭价格或将长期低位运行,煤炭企业面临着发展模式、竞争模式、盈利模式的严峻考验。
从集团公司自身看,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较为突出。一是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二是主导产业发展不足。三是改革发展压力重重。集团公司面临着四大“双重压力”。同时,自主创新不够、集团管控不优、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以时代特征为视角,把握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当今时代,是改革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即将出台深化国企改革的意见。这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深化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务必要主动改革,敢于改革,以强有力的改革举措,迸发企业发展活力,获取更大的改革红利。
当今时代,是创新时代。党中央要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我省正在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出台优惠政策。这必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务必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扎扎实实走出一条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路子。
当今时代,是转型时代。国家加快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在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正在谋划高端转型项目,筹建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这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战略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空间。我们务必要抢抓先机,加快转型,努力在综合能源的发展上实现量的大幅增长、质的快速飞跃。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我们只有集成聚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才能在激烈的信息化战争中,冲破市场壁垒,降低产品和交易成本,提升质量效益,传播企业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三、以战略定位为牵引,开启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在综合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企业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论证,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晋煤特色综合能源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着力构建"53 15”战略体系,即:培育五个一流、彰显三大特色、突出一个目标、强化五大支撑。
培育五个一流:一是国际一流的发展理念。二是国际一流的创新能力。三是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四是国际一流的品牌形象。五是国际一流的发展业绩。
彰显三个特色:一是独具晋煤特色的商业模式。二是独具晋煤特色的核心技术。三是独具晋煤特色的文化体系。
突出一个目标:就是要构建以综合能源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我省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征程中,彰显主力军作用。主要包括:
——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煤炭生产体系。构建三区发展格局,以晋城本部主力矿井为主体的基础区、以太原煤气化和资源整合矿井为主体的增长区、以8对新井为主体的战略区,全力加快亿吨基地建设。发展模式是,生产矿井要坚持安全高效化、系统科学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生产模式;新建矿井要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 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建矿方针;资源整合矿井要依托大矿包小矿的运营模式,努力打造管理装备优、生产安全好、人少效率高的中小型现代化精品矿井。要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增强深度盈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布局是,在保持寺河矿1200万吨/年产能的基础上,成庄、长平、赵庄3对主力矿井尽快分别形成1000万吨/年煤炭产能;天安、晋圣、沁秀、晟泰、金明5个能源子公司分别形成500万吨/年产能;王台、寺河二号井、赵庄二号井3个煤矿联合体分别形成300万吨/年产能;岳城、晋牛2个矿井合计形成200—300万吨/年产能,合计形成7500万吨/年以上产能。太原煤气化形成2000万吨/年煤炭产能。东大、郑庄、巴愣、三交一号、龙湾、沟底、车寨、胡底8对新建矿井分别于2016年--2018年建成达标,形成3650万吨/年煤炭产能。总体上,力争到2016年基本形成亿吨产能规模,2018年产量超亿吨。
——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煤层气开发体系。
——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高端煤化工生产体系。
——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电力生产体系。
——建设先进的、现代化的能源服务业体系。
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安全支撑。二是项目支撑。三是改革支撑。四是团队支撑。五是运营支撑。
第三部分 二〇一四年主要工作
集团公司201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以加快实施“5315"战略体系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沿着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道路前进,为建设国际一流晋煤特色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2014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实现“21·16·39·1”,即:实现营业收入2100亿元,利润16亿元,工业增加值396亿元,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1以下。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严细管理,尽心尽责抓好安全,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底线。要深刻认清抓好安全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紧紧围绕“三个敬畏”、“三个不能过高估计"的安全思想,坚守安全底线,不碰安全红线,坚决杜绝较大及其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筑牢企业安全根基。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一是要强化“大安全”意识。二是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三是要强化安全系统意识。四是要强化安全准备意识。
突出安全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强重要系统、重要设备、重点工程、重点设施、薄弱环节和特殊时段的安全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提高保障能力。要抓紧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确保安全资金投入,抓好科技兴安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和保障水平。
引深安全文化,树立安全形象。要根据行业特点,因企制宜,创新安全文化机制,精心构筑群防群治安全管理平台,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提炼与渗透,增强安全文化感召力,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树立安全发展好形象。
二、苦练内功,有效应对严峻形势,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突出抓好市场开拓。要突出煤炭营销的龙头作用,促进煤炭产销量均衡增长。要加强选煤厂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效能力。要高度关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灵活制定价格联动调整机制。要坚持效益优先,拓宽销售渠道,不断开拓新市场、新用户,以销促产,以量补价,确保效益最大化。
动态优化生产组织。要围绕年度产量目标,突出“安全生产、增量增效"工作重点,从抓基础、抓准备入手,精心组织,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切实做到正规作业和科学组织生产。长平公司要加快三盘区开拓延伸,加快推进8号煤首采面布置。“老三矿”要按时完成三矿连通相关工程,建设共同出煤系统,实现资源应采尽采、能收尽收。
大力开展降本增效。要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成本控制目标,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加强定员、定编、定岗、定责管理,严控成本。要研究制定集团公司员工子女招收管理方案,科学设置招收门槛和标准,控制企业员工总量、用工成本过快增长。要规范并缩减职务消费,坚决遏制铺张浪费行为。各级财务部门要认真研究筹划,合理合法规避税费。要大力推行集中采购、修旧利废,减少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压缩库存,挖潜增收。
切实加强资金和投资管理。要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理念,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细化资金预算安排,扩大资金集中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优化债务结构,确保融资顺畅。要加强资金支出监管,保障资金安全。要强化投资管理,严格限制非生产经营性投入,严格控制生产性过度投入。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
三、锐意进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多元发展支撑
煤炭产业。一是要依托大矿包小矿的运行模式,加快整合矿井建设步伐。二是要集中资金和力量,全面推开基本建设矿井的开工和核准工作。力争通过3—5年时间,形成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的发展格局,实现新老矿井的正常接替。三是要以我省实施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为契机,不断增加后备资源,为建设亿吨基地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
各位代表,亿吨基地建设,是综合能源企业集团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集团公司加速发展的生命工程,也是全体员工家属的热切期盼。我们务必把加快亿吨基地建设作为推动集团公司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一招,牢固树立审时度势的机遇意识、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加快推进亿吨基地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挥洒汗水和激情,贡献智慧和力量!
煤化工产业。一是各化工企业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煤化联动、抱团取暖,保证产业链正常运转,切实发挥好“防火墙"和“蓄水池”作用。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三是巩固集团公司无烟煤作为原料煤的优势地位。四是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建设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园区内各子项目建设。五是依托北京太阳石公司的平台作用,切实把煤化工产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六是煤化工事业部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完善管控体系,提高协调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产业内部协同发展平台和联动共赢机制,不断增强化工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煤层气产业。一是要主动研究政策、积极争取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全力争取省内5700平方公里空白区块煤层气资源。二是要以采空区瓦斯抽采力依托,不断扩大煤层气抽采战场和规模。三是要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降低井下瓦斯含量。四是要下大气力推进百亿立方米煤层气抽采利用工程建设,不断扩大煤层气、燃气市场网络和用户规模。五是要加强已建井的高效利用,提升采气量,降低抽采成本。六是要加强井下抽采瓦斯的统一管理,做到应抽尽抽、尽采尽用。今年要确保井上下煤层气利用量增加2亿立方米。
电力产业。要牢牢把捶“省低热值煤发电20条”的政策机遇,推动赵庄电厂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同时,把握一切机会,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抓紧赵庄电厂二期、胡底龟厂、郑庄电厂、龙泉电厂等项目的“路条”办理。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在省内外合作建设和发展电厂项目,不断壮大发电规模。
煤机产业。一是要继续完善“研发-制造-试验”一体化创新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优、服务煤矿能力最强的煤机制造基地。二是要进一步优化现有产品、设备性能性价比,扩大外向型产品规模,做精短壁采煤机等项目或产品。同时,依托现有装备加工能力和技术,推进业务延伸,适时进入煤层气、煤化工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开拓外部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打造“晋煤金鼎制造”品牌。今年要确保实现外部市场销售额4.5亿元。
多经产业。要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贸易,稳步有序推进绿色可持续建筑等转型项目建设。要紧盯市场高端,积极探寻和发展新兴产业项目。要研究好产业扶贫政策,在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同时,寻找新的发展商机,闯出去更多地占领外部市场,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要强调的是,省委省政府将今年确立为转型攻坚年、项目见效年。我们要围绕各产业板块的发展,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保障各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如期投运。
四、精心筹划,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今年,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制度改革、信息公开、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机制”作为综改攻坚的重大改革事项。我们要立足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争取主动。
一是推进股权多元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探索建立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业务核心骨干的多元化激励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推进资产资本化。通过股权投资、股权培育、股权转让三个环节,构建有买有卖、有进有出的投资管理模式,形成投入、开发、转让、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在资本流动中获取增值收益,培育产融结合集团。
三是推进资本证券化。要牢牢把握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机遇,创新思路、分兵出击,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四是推进信息公开化。要借鉴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建立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增加管理透明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五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突出安全、效益、效率三个重点,优化、健全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五、创新驱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切入点,形成以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技术创新新格局。二是要以加大科技投入为保障,设立企业内部科技研发基金,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要尽快全面启动科研项目、机构入驻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实施规划。四是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依靠技术链支撑产业链,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管理创新求突破,提升发展内生动力。要按照省国资委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要求,加强基础管理和管理创新工作,突破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和开源节流,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按照“结构扁平化、执行高效化、管理科学化、流程简单化”的原则,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
坚持清洁生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大环保和生态治理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共进。
六、统筹联动,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创优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二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工会和团青组织要观大势,谋大事,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找准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打破“官路一条”的单一人才发展模式,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全面推进“三大序列"人才管理模式,推行首席技术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级评聘,探索执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不断优化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种人才结构比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要以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不想腐”的教育机制、“不能腐”的制度机制、“不敢腐”的惩处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五是抓好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要着眼时代要求,传承企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完善企业文化内涵,以文化力提升创新力、增强凝聚力。
六是抓好和谐企业建设。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抓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惠民生的过程。我们要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时时刻刻关注民计民生,实实在在地改善员工家属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好离退休职工、困难职工的生活,探索建立员工信访救助制度,畅通员工诉求渠道,大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让大家更多、更好、更公平地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四不用、四优先”的用人导向,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体系,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坚决摈弃小富即安、不敢担当、贪图享乐等错误思想和消极观念,对敲定的项目、议定的工作、确定的目标,要一以贯之,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真正以昂扬向上、激情创业的精神状态,以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创造一流业绩,体现人生价值。
各位代表,新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新的发展征程任务艰巨,新的战略梦想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建设国际一流晋煤特色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