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煤矿企业“创新型”班组创建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于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等概念便跃然纸上,蹦进脑海;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企业这个坚实的基础。一个企业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有一只想创新、敢于创新的团队;作为煤矿企业,基层班组就是整个企业的生命细胞,它们直接与现场打交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创新条件;若能拥有一批创新型的“细胞”,则必将激活整个企业生命体朝着健康茁壮的方向成长。而真正的创新型班组应该具备“夯基础、勤学习、重实践、勇质疑、善改进”的特质;只有这样的班组才有可能完成企业创新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
夯基础, 俗语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实稳固的基础是创新工作的源头,是开拓视野、放宽思路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会有能力、有精力去谈创新、做创新;否则,没有基础的创新将成为空中楼阁,摇摇欲坠。作为煤矿班组的基础工作就是安全、质量,若不能扎实有效的做好,我想再好的创新工作也会显得暗淡无光、不被认同。
勤学习, 学习是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家庭观等等观念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不学习不足以得新知,不学习难有新见解,不学习难见差距和不足,不学习难以有大进步。俨然学习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进步、民族富强、企业发展、人民幸福的必经之路;打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等思潮已悄然成为时代的主流。勤学习是创新班组的必备条件;然而,学习不是盲目的学,要辨证的学、批判的学、全面的学,要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从先进中学、从错误中学;这样的学习才是提高性、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对创新有所裨益。
重实践,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在强调学的同时不能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学的怎么样要靠实践来检验,所学能否至用要靠实践来检验;不实践的学习是虚无的学习,不能至用的学习同样失去了现实意义。实践的过程能检验学习的成果,能诱发新问题的产生;通过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总结新方法,这便是创新的一种体现。几年修编一次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不实践不足以定新规,不实践不足以见新问题,不实践不足以有新进步。
勇质疑,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是获得创见的重要一步。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注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质疑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质疑能够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创新型班组需要质疑,需要培育质疑精神的土壤;善于质疑,勇于质疑,就会离创新更近一步。
善改进, 实践的过程产生新问题、质疑的态度发现新问题,新问题的出现必然要求人们去思考、去学习、去解决、去总结,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改进、创新的过程。出现新问题听之任之,避其锋芒;不会有改进,更难形成创新;善于改进可以助推创新成果的最终产生。
“夯基础”是创新前提,“勤学习”、“重实践”是创新手段,“勇质疑”是创新内动力,“善改进”是创新外动力,五者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关系。坚实的“基础”、扎实的“学习”、认真的“实践”都为“质疑”提供了可能,而“质疑”的过程为“改进”提供了对象,“改进”的结果也就是“创新”的成果又将成为新的“基础”、新的“学习”对象、新的“实践”主题。可见,创新型班组的创建必须从“夯基础”抓起、步步推进、循环往复地推动着整个创新工作的不断进步。创新是一场改革、是一场变革、是长期积累的创新元素的瞬间迸发,但创新型班组的创建之路必须具备“夯基础、勤学习、重实践、勇质疑、善改进”这样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陕西永陇公司崔木煤矿生产技术部
袁中帮
20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