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
课程内容(8学时)
安全管理简介(1学时)
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学时)
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技术(6学时)
第一节 安全管理简介
一、管理的概念
二、安全管理的概念
三、安全管理的任务与作用
一、管理的概念
定义
《世界百科全书》定义:管理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其目的是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
科学管理学派之法国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西方管理学者一致认为: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二、安全管理
1、定义
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避免或减少国家和集体财产的损失,为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安全管理任务与作用
1、任务:是预先发现、分析、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安全管理任务与作用
2、作用:
1)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2)贯彻落实安全方针的基本保证
3)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对策
4)安全卫生措施有赖于有效的安全管理
5)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
第二节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内容:
1、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2、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3、安全信息化工作
二、安全管理常用的方法
1、安全检查法
2、安全目标管理法
3、PDCA循环法
4、系统工程管理法
5、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
6、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
第三节 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2、人体原理
3、整分合原理
4、反馈原理
5、能级原理
第三节 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6、封闭原理
7、弹性原理
8、动力原理
二、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及其应用
1)定义:是实施安全检查的明细表和项目清单,就是把整个系统分为若干子系统,对每个系统应查明的问题、检查项目按系统顺序编制成表,作为实施设计或安全检查时的依据。
二、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及其应用
2)作用特点:
第二节 安全目标管理
一、安全目标管理概述
二、安全目标的制定
三、安全目标的展开
四、安全目标的实施
安全目标管理概述
1、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于1954年提出的, 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目标管理”概念。他认为: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3、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
安全目标的制定
1、目标内容
安全目标方针
——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方向和行动纲领,一般用简明扼要、振奋人心的文字、数字对企业的安全目标进行高度概括;
安全奋斗目标
——体现了企业目标方针在各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水平。
2、安全目标制定的依据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法令、方针和政策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
上级管理部门的劳动保护工作方针、政策和要求;
企业历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资料与数据分析资料;
企业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企业历年有关安全指标分析资料;
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及同类企业的安全指标和动向。
安全目标的展开
安全目标的实施
权限下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监督检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信息交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控制进程,按期完成目标。
第三节 安全信息管理
一、基本概念
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基本概念
1、信息:即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能被外界感知的表征事物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信号与消息。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特点和功能
1、特点
开放性-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人工性-人们为了利用信息进行安全管理而建的系统;
社会性-是社会活动的结果;
系统行为模糊性-各环节的边界条件复杂,系统内也有许多干扰,由于人的主导作用,存在一定的人为倾向性。
2、功能:
输入功能-能量、物质、信息、资金、人员等向系统的流动,主要为信息源;
处理功能-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
存贮功能-对有用信息进行存储;
输出功能-输出用户所需的信息;
传输功能-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传递;
计划功能-对安全工作合理的规划,提供信息服务;
预测功能-利用数学方法和预测模型,根据企业历史数据来对未来的安全状况做预测;
控制功能-按照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指导;
决策优化功能-运用数学方法为安全管理提供最佳决策和最有方案。
3、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结构
第四节 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一、安全文化建设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概述
从大安全、大文化的观点来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具有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维系、教化、优化、增誉等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
煤矿安全文化
2、内容体系
“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预防为主的科学观-超前管理,预期管理;
重视生命的情感观-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以人为本的主体观-人作为安全文化的中心;
安全管理的效益观- “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
人、机、环的系统观-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3、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安全观念文化——树立决策者和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等;
建设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
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对企业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行为准则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它集中体现安全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对组织和人员的要求;
建设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1、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澳、日等国家率先开展了建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OHSMS)的研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9年推出ISO18000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
1999年10月 中国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2、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作用:
通过实施OHSMS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进而提升公司的企业形象,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完善内部管理,避免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适应企业国际贸易的新需求,尽企业的社会责任。
3、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的特征: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承诺作用;
危险源控制是体系的核心;
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文件化。
4、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的内容
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计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