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0%的努力挽回公司哪怕1%的损失——竹林山1400巷道千米钻机QN钻杆打捞历险记
以100%的努力挽回公司哪怕1%的损失——竹林山1400巷道千米钻机QN钻杆打捞历险记
“QN钻杆出来了”接钻杆的付钻司机茹晋阳大喊。“操心,快看看DGS和弯头怎么样?”一旁组长郭军叮嘱道。“全都完好无划伤,我们成功啦”将DGS和弯头仔细检查后,主钻司机卫军鹏欣喜地答。这时,一旁清煤的郭朋朋和赵明也闻迅跑过来,五个人了激动得抱在了一起。
这是5月31日下午,发生在公司井下1400巷道18号钻场的动人一幕,一波三折的QN钻杆打捞战,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三天前,这根QN钻杆被埋在了1400巷道18号钻场396米的煤层深处,三天来这根钻杆牵了抽放科所有人的心。
“应该是5月28日23时47分左右,在1400巷道千米钻机18号钻场,1号孔施工至501米时,孔内压力增大,煤层不明,出现了明显的卡钻现象。为防止出现掉钻事故,我向科长请示汇报后,决定退出钻杆,封口抽放,”当班班长贾兵龙回忆说“可是在退至396米时,QN钻杆距孔口只有8米时丝扣脱落,让我们担心的掉钻杆事故还是发生了。”
跟中班的科长史育雄刚出井口,接到电话后急忙返回赶到18号钻场。“事发地段煤层属于向斜地质构造,情况十分复杂,最近我们作业时都是小心又小心,可是防不胜防,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当时一听,头都大了。这套设备,现在市场价保守说也要400多万,现在煤炭市场这么不好,公司运营压力这么大,实在是不能再承受这么大的损失了。所以当时,我们就一个想法,无论多难都要把QN钻杆找回来。”回想起三天前的情景,抽放科长史育雄仍心有余悸。
“向斜地质构造,在咱们矿不是没遇到过。但是像这次掉钻处上下位移-15.4米,最低点到最高处长达194米的弯度,我们是第一次。这么大的弯度取钻,存在很大风险。但是,风险再大,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哪怕只是为公司挽回1%的损失。”随后赶到的通风区长梁丰廷坚定地对现场的工友们说。
了解了事发经过,一翻仔细勘察后,大家发现掉在孔内的钻杆距离孔口只有8米,尚可看到。于是反复研究后决定:先将钻杆重新连接上,然后再进行打捞。说干就干,接钻杆,注水、扩孔……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两个小时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前9米钻孔经过扩孔,钻杆开始上翘,无论如何也带不上。此时维修工王建峰提议:先用4寸封口管将钻杆套住,然后再将钻杆伸进去带丝扣。大家感觉可行,于是按此方法小心施行。可是,试了十几次都无法成功套住钻杆,套钻都无法实施更别提取钻,众人心中一紧。
“不能放弃,这只是第一次尝试,稳住了,只要尽最大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行!”抽放队长张建平在一旁为大家打气。大家聚在一直再次研究,再次修改套钻方法,决定:将封口管的一端切成斜面,将斜面与钻杆碰住,旋转封口管。这回钻杆终于被套住了,众人纷纷松了口气,套钻成功取钻光明就在不远处了。但钻杆已经抱死,摆在面前的钻杆打捞,如何尽可能地避免DGS和马达不受伤害?怎么做才能起到既减小水压又润滑的作用?怎么才能在整个钻孔的最低处让积蓄煤渣较多的变坡段能顺利退钻?……工友们各出妙招,尽可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料到,容不得一丝失误。保险起见,大家坐在一起,重新商议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打捞方案。3月31日下午四时许,小心翼翼将钻杆伸入孔内带丝扣,经钻机拧紧,准备打捞……“同心千载痴情盼,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打捞成功!大家三天来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发现DGS和马达完好无损时,几个大男人的眼睛潮润了,欣慰的泪水打湿了耳畔。
“因为客观地质情况很难把握,千米钻机退钻时发生卡钻、掉钻,在全县其他兄弟矿上都时有发生。以往,请专家、重置装备是常采取的解决办法,办法虽有效,但要花费巨额资金。现在,煤炭市场持续萎缩、效益严重下滑,加上大蟒河建设的巨大资金投入,公司已经不堪重负,我们实在是不敢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再给公司增加损失了。所以,就算是风险再大,我们都要千方百计保证这次取钻成功。”科长史育雄的话语中充满责任,同时也流露出一个竹林人的担当。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让抽放科的工友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念,从而为公司挽回了400多万元的损失。
古语云,“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习总书记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国家尚且如此,面对当前煤炭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公司发展已走到了一个关口,我们实现是没有理由再去浪费。
可是,古语也说:人心齐,泰山移。如果2400名竹林人都能有抽放科工友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人人关心成本,全员控制成本,那么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竹林山都会屹立不倒!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像抽放科的工友学习,爱矿如家,让成本意识常驻心中。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煤业有限公司 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