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一、认识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集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煤炭地质勘探及矿井地质学等学科基本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煤矿地质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实习将《煤矿地质学》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1.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巩固、充实地质学基础知识,开阔眼界,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2. 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以地球科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加深理解地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
3. 初步培养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准确、全面的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4. 体验煤矿地质工作的特点,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内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工作的事业心,树立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实习内容
1.观察基础地质现象,如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地下水作用及褶曲、断裂、陷落柱等现象;
2.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观测、描述岩层露头;
3.认识地层的新老关系、层序、地层的接触关系;认识主要煤层和煤系主要标志层;
4.学会采集岩石和化石标本
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地质观察,认识和辨别常见的矿物、岩石,学会描述基础地质现象和构造现象;
2.初步了解实习地区含煤地层的时代、层序及主要可采煤层。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能正确地测量岩层、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节理、断层的产状。
4.学会作野外记录、练习地质素描,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实习报告。
三、实习安排
第一天:实习动员、介绍实习概况、准备实习用品。
第二天:观察路线一:太原西山西铭―七里沟野外教学路线
内容:观察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煤层自然;沉积岩的野外认识。
第三天:观察路线二:太原东山小窑头-大窑头野外教学路线
内容:观察小煤窑、断层、陷落柱、岩层产状测量、化石采集、进一步认识沉积岩。
第四天:观察路线三:晋祠野外教学路线
内容:石炭系/奥陶系风化面特征、矿物、岩石、小构造、泉水的观察。
第五天:参观地球科学馆
第六天、第七天:室内总结,写实习报告
西山煤电集团西铭矿——七里沟线路
2011年6月26号 星期一 阴转雨
踏勘路线:学校→南寒→斜坡→西铭矿→七里沟→骆驼脖沟→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太原西山玉门沟煤系。
No.1
点位:西铭矿食堂大烟囱以北50米,电车道旁。
点性:C2b/O2f接触关系以及C2b第一段的岩性、岩相特征。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或长或短有间断,地层或多或少有缺失,剥蚀面上有底砾岩。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
No.2
点位:食堂对面,仓库后边。
点性:本溪组C2b的上部—畔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蜓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上。
点性:上石炭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
吴家峪灰岩L0灰色,藕节状,其中含大量的蜓类化石—麦粒蜓,是太原组的下部化石带。断层构造 倾角27°,倾向326°
No.4
点位:位于No.3以西30米处。
点性:太原组毛儿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从西铭砂岩起,顶界止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厚度40—50米,因毛儿沟灰岩发育而得名。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煤层、灰岩互层,三层灰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蜓类主要有纺锤蜓、假希瓦格蜓、希瓦格蜓;牙形刺有隆脊曲颚齿刺、微小近颚齿刺;腕足类有网格长身贝属、戟贝、棘刺贝、太原府网格长身贝、巴甫洛夫唱贝等;植物化石有卵脉羊齿、镰脉羊齿等。毛儿沟段底界西铭砂岩,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高龄土质胶结,其层面上有波痕构造,波峰较缓,不对称,系干涉波痕,由两个方向的波浪叠加造成。
毛儿沟期为太原组沉积时海侵最广泛时期,海相灰岩发育,含煤性好。标志层自下而上有9#煤(八尺,全区可采)、8#煤(丈五,全区可采)、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7#煤(下三尺,全区可采)、斜道灰岩L3、6#煤(七尺,局部可采)。
沉积环境为河口坝,远沙坝沉积,其特征是砂泥互层理频繁交替。
No.5
点位:七里沟煤窑废弃坑口北侧。
点性:庙沟灰岩L1、岩性特征。
内容:庙沟灰岩L1厚度2米,黑灰色、致密块状,含丰富的蜓类、腕足类化石;其下为8#丈五煤,是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灰岩沉积环境为—潮汐坪。
No.6
点位:距No.5 80米,沟北一侧。
点性:毛儿沟灰岩L2岩性。
内容:毛儿沟灰岩L2位于该段中部,是比较标志的海相层,灰色,致密块状,厚度8米左右,层位稳定,结构复杂,上下为灰岩,中间夹硅质岩,为沉凝灰岩。毛儿沟灰岩L2在太原比较稳定,代表海侵广泛,为浅海沉积。
沟 侧 岩 层
No.7
点位:No.6 30米处,沟北一侧。
点性:7#煤(下三尺)与斜道灰岩L3岩性特征。
内容:7#煤(下三尺)全区可采,为泥炭沼泽相沉积,其顶板为斜道灰岩L3,岩性特征
为深灰色厚层状,富含腕足类、蜓类化石。沉积环境为前三角洲的前缘,浅海环境。
往前可见6#煤,局部可采,含硫比较高,其底板为黑色泥页岩,顶板为七里沟砂岩K2。
No.8
点位:骆驼脖沟,沟口东侧。
点性:太原组第三段东大窑段岩性特征。
内容:东大窑段起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止于山西组底界北岔沟砂岩K3底面,厚度33米左右,因东大窑灰岩发育而得名。东大窑段沉积时,已接近晚石炭世海侵运动的尾声,海相层已不稳定,灰岩相变为页岩。主要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页岩、煤层互层。
七里沟砂岩K2,厚度18米,浅灰白色、灰白色,含砾的中粗粒厚层状砂岩,由下而上颗粒变细,主要成分石英、岩屑,胶结物CaCO3,占15%左右;分选性中等,半滚圆状、次棱角状;具斜层理、交错层理,上界面平缓,下界面凸凹不平,压着6#煤。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属于水上平原沉积,海侵可以淹没,海退又露出水面,砂体不稳定,有的厚,有的薄,有的变为页岩,由于河流分道,产生斜层理、交错层理。
由于突降暴雨No.9与No.10只得罗列如下并未详
No.9
点位:骆驼脖沟纵深100米,沟坡北侧。
点性:东大窑海相层L4岩性特征。
内容:东大窑期已接近晚石炭世海侵的尾声,沉积环境已不太稳定,在骆驼脖沟相变为海相页岩,厚约8米。沉积环境为泻湖相,还原、弱还原环境,含菱铁矿结核,夹灰岩透镜体。
在斜道沟东大窑处为浅海相石灰岩,故称东大窑灰岩L4。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为太原组上部化石带,即假希瓦格蜓带,为C—P标准化石。
东大窑海相层下部为纸状页岩,无化石,再下为5#煤,不可采,本处没有出露。
No.10
点位:同No.9
点性:山西组地层P1S结构、煤层自然现象。
内容:山西组地层起于北岔沟砂岩K3,止于下石盒子组骆驼脖砂岩底面,厚约26米,整合接触于C3之上山西组地层P1S结构是以过渡相为主的含煤岩系,主要有砂岩、粉砂岩、页岩、煤层,局部夹半咸水的页岩(泻湖、海湾相),有化石;其中3#(丈八煤)、2#(九尺炭)为主要可采煤层,二者都夹有1—2层夹石;4#不可采,以上三层煤含硫少,俗称香煤;1#(上三尺)局部可采。
山西组地层可分两个旋回:1.从北岔沟砂岩开始到冀家沟砂岩截止,称为下煤段,含有4#、3#、2#煤。北岔沟砂岩为细砂岩,厚1.5米,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下煤段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三角织羊齿、编羊齿、多脉带羊齿、中国半轮叶等;动物化石有舌形贝、瓣腮、海扇、腹足类螺等,种属单调,数量贫乏,代表泻湖、海湾相沉积。2.冀家沟砂岩以上至骆驼脖砂岩K4以下为上煤段,含有1#煤(上三尺),局部可采。对面白色砂岩即为冀家沟砂岩,其下为2#煤。
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于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结:O2峰峰组C2本溪组下段:铁铝岩段;上段:畔沟段C3太原组下段:晋祠段;中段:毛儿沟段;上段:东大窑段P1S山西组P1x下石盒子组P2S上石盒子组P2sh石千峰组。
主要标志层:晋祠砂岩K1、吴家峪灰岩L0、西铭砂岩K2、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斜道灰岩L3、七里沟砂岩K3、东大窑灰岩L4、北岔沟砂岩K4、骆驼脖砂岩K5、桃花泥岩。
主要可采煤层:1#局部可采、2#九尺和3#丈八为“香煤”、4#不可采、5#没见到、6#七尺局部可采、7#下三尺、8#丈五和9#八尺为全区可采、10#不可采、11#局部可采。
总结:
O2峰峰组C2本溪组下段:铁铝岩段;上段:畔沟段C3太原组下段:晋祠段;中段:毛儿沟段;上段:东大窑段P1S山西组P1x下石盒子组P2S上石盒子组(未见)P2sh石千峰组。
主要标志层:晋祠砂岩K1、吴家峪灰岩L0、西铭砂岩K2、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斜道灰岩L3、七里沟砂岩K3、东大窑灰岩L4、北岔沟砂岩K4、骆驼脖砂岩K5、桃花泥岩。
主要可采煤层:1#局部可采、2#九尺和3#丈八为“香煤”、4#不可采、5#没见到、6#七尺局部可采、7#下三尺、8#丈五和9#八尺为全区可采、10#不可采、11#局部可采。
东山野外教学(沿国道而下)
踏勘路线:学校→火车站→小东门→赛马场→杨家峪→东山煤矿→小窑头→大窑头→返回
观测内容:陷落柱(无炭柱)、褶皱构造、断层、化石
起点的对面(陷落柱断层,不同年代底层等)
No1
点位:东山石太公路534公里处。
点性:构造点—大窑头背斜、节理
内容1:背斜
远望西北公路剖面,可见出露地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在剖面上,岩层表现为向上拱起的形态,其核部为地质年代相对较老的地层—O2灰岩,两翼地层年代相对较新为C2b,整体形态基本对称,如下图所示。
大窑头背斜素描图
内容2:节理
定义、分类、成因、意义(地质、工程)
岩石受力超过其本身强度极限时,便产生断裂,断裂面平行裂开,没有明显的位移称为节理。节理是野外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常成群出现。
按节理发生时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
节理的研究对找矿、找水及工程地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也是矿液运移和沉淀的重要场所。正所谓:有利有弊。
内容3:煤层露头
煤层的定义、煤层露头特征(厚度、煤质)
远处的每层出露编号记录不善 煤 层 露 头
No2
点位:距No.1往西300米处。
1.陷落柱:成因: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基底为中奥陶世石灰岩,由于地下水的溶蚀,形成较大溶洞,其上覆煤系地层失去支撑而垮落,充填溶洞形成由各种岩屑组成的类似圆锥体形状,在剖面上看,形如柱体,故称陷落柱;在煤矿上采煤至此无煤可采,而遇到杂乱无章的岩石柱体,故又称为无炭柱。陷落柱鉴定特征:从平面上看,多为低洼的凹坑(但也有成为突起的小山包),不是圆形就是椭圆形;从剖面上看,岩石杂乱无章,大小混杂,且柱体岩石年代较围岩新,是上部地层垮落的岩石碎屑,形态为上小下大,呈不规则圆柱体,有的陷落柱不塌至地表,陷落柱的塌落高度不等。意义:(勘探时不易查明导、影响开采、导致突水)
2.地层:C2b/O2f ,C2b与O2f呈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剥蚀面表明地层有缺失,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头足类化石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蜓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No3沿公路前行100m处。
点性:构造点—-断层。
内容:沿公路的剖面上可见到煤系地层中发生的小型逆断层,落差1.5米左右,断层的上升盘伴生有牵引构造。被断地层为本溪组C2b,断层走向为NW,倾向SW,倾角20°左右,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情况,此断层为逆断层。
岩石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
此为一小型逆断层沿断层有植被(有时候可作为断层标志)
No4
点位:观测点4沿公路前行约300m处。
点性:平行不整合观测点。此处平行不整合面出露明显,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出露清楚。
平 行 不 整 合
No5
点位:沿公路前行约500m,右拐进石柱沟,西南行约700m废弃的小煤窑绞车房公路旁。
点性:化石点。
内容:此处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第二段,包括石齐凹灰岩(相当于西山的斜道灰岩)、砂、页岩、煤层等,其中东石齐凹灰岩中含有种类众多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类、珊瑚类、蜓类、苔藓虫、双壳类等,
(黄河角石采自毕龙)
晋祠野外教学路线 时间6月29日 多云间晴
踏勘路线:学校→晋祠宾馆→明贤沟→太原基准地震台→天目山凉亭→晋祠公园→返回
观测内容:矿物、沉积岩岩性、构造、泉水等
No.1 地震台参观 听讲座
期间 有三位同学提问。关于地震长期预报与短期预报,地震预报与检测和人们的关系等。在明贤沟一侧,有个花园小院,那里就是太原基本地震监测台。同学去看放置仪器的山洞,却只能看到空荡的楼梯。
No.2
点位:距No.1往沟里前行约700米处沟南一侧。
点性:构造点—向斜褶曲
描述:组成向斜褶曲的岩层是奥陶纪石灰岩,从剖面上看,岩层向下弯曲,称为向斜构造;向斜两侧岩层倾角不等,SE一翼岩层倾角较缓,NW一翼岩层倾角较陡,故又称其为不对称向斜(见明贤沟向斜示意剖面图)。
外表风化 植被覆盖,不易辨认
明贤沟向斜示意剖面图(明贤沟则是由于向斜而形成)
No.3
点位:明贤沟南侧第一个大岔沟沟口两侧。
点性: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地层特征。
描述:在华北地区,形成了奥陶系中统地层之后,发生了地壳运动。使华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历时1.5亿年,没有沉积;到了中石炭世,地壳又开始整体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了石炭系本溪组地层。致使华北地区古生界地层中缺失了:奥陶系上统O3、志留系 S 、泥盆系 D 、石炭系下统C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奥陶系中统O2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溪组C2b最底层沉积了“山西式铁矿”,往上依次为G层铝土矿、铝土质页岩、砂岩、石灰岩和薄煤层。
1. 矿物—褐铁矿:亦称“山西式铁矿”,颜色为黄棕色、褐红色,化学成分为Fe2O3·nH2O,半金属光泽和土状光泽,硬度1—5,形态多呈块状、结合状和土状。
2. 矿物—黄铁矿:浅黄铜色,化学成分FeS2,金属条痕绿黑色,比重5左右,无解理,参差状断口。
3. 矿物—石膏:白色、无色光泽,硬度6—6.5,形态块状,结晶好者为立方体,透明,化学成分CaSO4·2H2O,玻璃光泽,硬度2;形态呈纤维状的称为纤维石膏,呈板状而且无色透明的称为透石膏。
4. 矿物—铝土矿:灰色,化学成分Al2O3·nH2O,硬度1-3,条痕白色,光泽暗淡,比重2.5——3.5,形态多数为块状和土状,有时可见鲕状或豆状;是用于炼铝的最主要原料。
成因:在山西奥陶系地层上面,普遍沉积了黄铁矿。黄铁矿经过氧化以后,生成褐铁矿,又称“山西式铁矿”,其化学反应式为:
4FeS2+14H2O+15O2→2[Fe2O3·H2O]+8H2SO4
黄铁矿 褐铁矿 硫酸
产生的硫酸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纤维石膏或透石膏。因此,在山西式铁矿中经常见到纤维石膏和透石膏。
铝土矿在山西式铁矿上边,占有一定的层位。当Al2O3大于40%或SiO2/Al2O3大于1/2时,才具有工业价值,称为铝土矿,否则称为铝土岩,或称为铝质岩。铝土岩也是炼铝、制造人造刚玉、矾土水泥、耐火材料的原料,其成因有两种:一是由胶体沉积而成,一是由富铝的火成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分解的残留产物。此处的铝土岩是在浅海带中因Al2O3胶体被破坏之后沉积而成。下面是山西古生界地层简表,帮助大家了解矿产资源的赋存层位。
山西古生界地层简表
界 系 统 组
古
生
界
Pz 二叠系
P 上统P2 石千峰组P2sh
上石盒子组P2s
下统P1 下石盒子组P1x
山西组P1s
石炭系
C 上统C3 太原组C3t
下统C2 本溪组C2b
奥陶系O 中统O2 峰峰组O2f
上马家沟组O2s
下马家沟组O2x
下统O1 亮甲山组O1l
冶里组O1y
寒武系∈ 上统Є3 凤山组Є3f
长山组Є3c
崮山组Є3g
中统Є2 张夏组Є2z
徐庄组Є2x
下统Є1 毛庄组Є1mz
馒头组Є1m
碎屑岩按碎屑粒径大小分为:
岩石类别 岩石名称 粒 径(mm)
砾岩类 砾岩 >2
角砾岩 >2
巨粒砂岩 2~1
砂岩类 粗砂岩 1~0.5
中砂岩 0.5~0.25
细砂岩 0.25~0.05
粉砂岩类 粉砂岩 0.05~0.005
粘土岩类 页岩 <0.005
泥岩 <0.005
No.5
点位:天目山凉亭
点性:地下水
描述:泉水
地下水种类很多,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 承压水;
按岩石孔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
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即自然流出地表的地下水。
按泉水的动力条件可分为:下降泉、上升泉;
按泉水的出露条件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断层泉等。
“晋祠泉水”可以归纳为断层下降泉。
俯瞰太原盆地
地球科学馆参观教学
从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矿产、地质灾害、地下水、冰川、海洋等方面全面系统参观学习。
(1)地球与生命演化
地球与生命演化区主要展示不同时代的动植物化石,再现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过程。而古生物化石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及其遗迹。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了解整个地球的演进过程与动植物发展演化的历史证据。
研究古生物化石对分析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化石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经加工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古生物化石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资源。
(2)矿物岩石与矿产资源
矿物岩石与矿产资源区主要展示各种矿物、岩石以及相关的矿产实物标本。让参观考掌握矿物与岩石以及矿产资源之间的所属关系,不同矿产资源的应用领域以及资源形成过程的必要地质条件,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各种矿物岩石与矿产资源的种类、主要产地和相关用途。比如矿物集合体构成了岩石,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就能够形成有用的矿产资源;按特点和用途,矿产分为能源矿产(如煤、石油)、金属矿产(如铁、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四大类。
通过展示,使学习者掌握地壳构成的基本成分,以及人们熟知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等基本地质知识。
(3)构造作用与火山活动
构造作用与火山活动区主要展示构造活动在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形态和火山活动的产物。比如岩层的弯曲和错位就表示褶皱和断裂构造作用,所以构造作用总是以地壳中的岩石为载体而显示出各种不同的构造地貌。火山活动的产物主要有固液气三种,分别含有不同的成分和形态。
通过展示,可以让参观考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平静的球体,而是不断积聚能量,到一定条件下也会爆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4)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
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区主要采用相关图版展示的方式,介绍地球环境的变迁以及各种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灾害类型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恐龙灭绝事件,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而灭绝的原因之一就是地球环境的变化不再适应恐龙的存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比较多,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
通过展示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在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地球环境的变迁和自然地质灾害的发对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的各种活动如何改变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发生的人类活动地质灾害,从而建立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思想。
野外实习心得
“再一次也好”是我返校后最深刻的体会和最诚挚的心声,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蜗居于寝室怎能造就一个健康健全的学子,何敢奢谈英才!
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煤矿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无论是遇雨的西山,日晒的东山,洒汗的晋祠;甚至是五点清晨的早起,近晌雨中的狂奔,半下午的午饭......劳筋骨,饿体肤,虽空乏身躯却充实可感。
三天的野外实习匆匆而过而今疲惫已不见一丝痕迹,心中却充满了对躬身而行的快感和激情,大自然总是最能给人以启发的,行走于东山西山之间,带着着实有点过载的身躯,想着当初选择矿业的决心与勇气,犹记得六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中西部热土,我再一次深刻了学煤爱煤、为煤流汗、为煤现身的觉悟。
反思已故的一学期在校学习,有过迷茫,有过困顿,有过不思进取浑浑噩噩,但终以一次有意义的实习来结束可以算是另一种完美,因为有所悟总是好的!有所希望总是好的!拾得前行的动力总是好的!
细细想来,实习已不再仅仅只是实习,更是对在校学习成果的又一次延伸,是必不可少的,是意义非凡的,当然也不得不承认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之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需倍加珍惜。
采矿0902 杜林 2009002594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