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吴金炉在2014年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四川煤监局 2014-09-23 10:15 来源:四川煤监局

(2014年4月16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主要是贯彻落实魏宏省长关于安全社区建设“应不断推开并深化”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总结2013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2014年安全社区建设规范年”的重点工作。刚才,有关市(州)交流了经验,工作各有特色,请大家学习借鉴;钟兆基理事长结合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践,谈了指导性、操作性非常强的意见,请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落实;陈斌同志宣读了2013年全省安全社区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进一步抓好安全社区建设。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13年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去年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上,建军局长提出了安全社区建设要“提升思想认识、提升建设水平、提升保障能力”和“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培训工程”的具体要求。一年来,各地、各级安监部门按照“三个提升”和“四个统筹”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步,得到魏宏省长批示“效果明显,应不断推开并深化”的充分肯定。例如,成都市把经济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把安全社区建设全面普及和推广,分别在锦江区和金牛区建设成为整区的“全国安全社区”和“四川省安全社区”;广元市虽然地处山区、经济并不发达,但近年来通过狠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在内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落实,整体安全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泸州市以“次级突破”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全面普及、提升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2013年,全省共建成四川省安全社区137个,建成全国安全社区10个,分别完成省委省政府目标任务的274%和125%。对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531”目标,目前已启动备案四川省安全社区707个,全国安全社区247个,提前2年完成了启动500个建设单位的目标任务;我们也力争于今年年底前,提前完成建成300个四川省安全社区的目标任务,并正在为“十二五”末建成100个全国安全社区而努力。应该讲,截至目前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生机勃勃的局面来之不易。这凝聚了我们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心血,凝聚了我们专家的智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加大保障力度,建设有力有序。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市(州)在已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调整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全力推进此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例如宜宾市局主要领导担任推进办主任,亲自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通过去年的实践,也证明凡是领导重视、保障得力的地区,建设成效更加突出。同时,推进办、成都支持中心和专家组作为省局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三个骨干,分别负责组织协调、技术支持和专家咨询,在过去的一年里都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去年,我们争取省财政1500万元专项资金,对50个四川省安全社区和8个全国安全社区采取“以补代奖”方式给予补助,并调动市、县、乡三级投入工作、宣传等配套资金8000余万元,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29亿元。三是强化制度保障。今天发言的市(州)和没有发言的地区,都结合各自特点,建立了良好的制度。例如成都市、宜宾市和广元市,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市级相关部门在安全社区建设中的职能职责,部门联建取得实效。另外,我们还印发了指导市、县安监部门和基层建设单位如何开展工作的建设标准,出台了具体的评审细则,规范启动备案、实施建设、现场评定等系列工作。同时,《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地方标准,已进入省质监局组织的评审阶段,地方标准即将出台,必将为建设四川模式指明更加明确的方向。

(二)发挥智力支撑,做好技术保障。我省安全社区建设从起步较晚、一片茫然,发展到全国叫响的四川模式,正是我们通过队伍建设、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针对基层单位专业知识欠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一是扩充了包括离退休安监局长、职业卫生专家、基层建设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第二批22名专家队伍,组建了现有41名同志的安全社区建设专家队伍,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规范工作行为。同时,绵阳、宜宾等地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专家队伍。二是依托成都支持中心和专家组,组织完成了8期共计1366人的集中培训,在广元、巴中、攀枝花等偏远地区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培训2000余人,帮助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灾后重建等不同类型的建设单位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建设路径;在现场评定过程中,按照“以评代训、以评促建”的工作思路,加强现场指导,提出持续改进的工作建议。

(三)落实促进项目,突破重点难点。去年,针对社区在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全省各基层建设单位共策划实施紧贴民生的安全促进项目2435个,通过项目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4307条。例如,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特别突出的问题,从改善安全环境、加强安全管理、增添安全设施和加大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入手,策划实施了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是对于村民在公路晒粮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村民筹一点,村社集一点,镇上补一点”的方式,给沿线村民修建院坝,提供晒粮场地,有效地减少了因村民晒粮产生的安全隐患。内江市隆昌县金鹅镇针对职业危害防治难点,实行职业健康体检监管工作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全镇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了汽车维修行业、玻璃烤花喷釉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实现了申报率、检测率、职业健康体检率以及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和职业危害告知率“五个百分百”,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全面提高。凉山州的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核心,主动开展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宣传培训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四)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共建。为扩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我们借助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安全、健康、和谐”理念,宣传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通过与天府早报、四川在线合作,开展“四川省安全社区Logo征集”活动,征集作品500余份,并通过专业评审最终确定了具有四川特点的安全社区Logo;结合“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搭建与广大群众的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发放《家庭安全手册》,宣传日常安全常识;定期将全省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动态和先进经验编印成册,发放至基层建设单位。各市(州)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辖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作为重点,通过设立安全社区文化长廊、张贴告居民书、发放宣传手册、借助QQ群、微信等途径,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例如,德阳广汉市向阳镇收回出租门面,修建安全社区教育培训基地,为辖区企业的安全培训提供场地,为辖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供事故案例实景体验。南充市开展了“百万市民家庭安全健康之家”知识竞赛,向辖区居民印发了10万本《家庭安全手册》。广元市印制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培训各类人员19.8万人次。

2013年的全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截至目前,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共覆盖21个市(州)、131个县(市、区),直接惠及1200余万人民群众。根据对2013年已建成安全社区的安全状况分析,与2012年相比,交通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0.98%,消防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9.9%,工作场所事故起数下降43.75%,校园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3.29%,居家、涉水等行业领域的事故起数与伤亡人数明显下降,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伤害明显降低,安全社区建设前后人民群众对辖区安全的满意度平均提高了13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安全社区建设对于普及安全文化、降低安全事故、提升社会整体安全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正视问题、统一认识,增强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不是简单的财力问题,我们有经济并不发达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很好的地区。例如,去年广元市建成6个四川省安全社区,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但还是有部分地区仍然把安全社区建设看成是一项额外的工作任务,对于工作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存在应付了事、突击迎检等问题。同时,每个市(州)所辖的县(市、区)发展也不平衡。看似某个市(州)建成安全社区的数量较多,却是集中在一、两个县,其他地区持观望态度。

二是建设质量不高。去年,我们主要是围绕工作发动和建设推进来开展工作。但是,通过回头看,部分单位的建设质量离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省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周期要求为一年以上,但部分单位忽略了必要的建设周期和建设程序,抱着突击性应付检查的心理,上半年松、下半年紧,重视检查评定而忽略实际建设过程,往往是到最后仓促上阵、临阵磨枪,部分工作也就流于形式。另外,还有部分地区存在攀比心理,“快”、“多”现象比较突出。看到其他地区超额完成100%,那我就要完成200%。“重视评定验收、忽略建设过程”和“看重数量、忽略质量”,直接导致我们的各项数据看似光鲜亮丽,但实际成效还有水分。同时,专家组在现场评定过程中,碍于情面,也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备案工作不规范也是导致建设质量不高的原因。

三是培训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对于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建设单位领导干部不来参加全省的统一培训,仅仅是工作人员培训结束后的简单汇报,这就造成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缺乏对于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直接导致建设单位后续工作乏力。同时,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安全工程,需要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但多数基层建设单位具体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往往是刚刚接受培训就调换了工作岗位。全省除部分地区外,大都没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培训和指导不能及时到位,以至于基层工作人员、建设单位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严重制约了安全社区的规范、系统性建设。

四是联合共建不足。部分地区没有将安全社区建设上升到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安办也没有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导致目标考核只针对安监部门和具体的乡镇、街道,造成资源整合不到位,部门联建不能落到实处。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调动辖区居民积极性和发挥社会团体、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方面,也不够有力有效。

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也是安全知识普及过程。但由于宣传方式和宣传渠道存在缺陷,人民群众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本身并不了解。很多由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带给辖区居民的实惠,人民群众反而不知道安全社区建设是什么,甚至将安全社区建设认为是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另外,也有不少居民认为,社区工作是街道、居委会的事情,与己无关,对社区的依存关系较弱,缺乏对社区的归属和参与意识,造成人民群众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人民群众远没有成为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六是持续推进力度小。安全社区建设的属性决定了必须持续改进。但由于没有对建成单位的目标任务考核,已经授牌的安全社区就缺乏了工作的主动性,基本未能对持续改进作出年度和整体规划,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市、县安办也将在建单位作为工作重点,对于已建成的单位缺乏关注和复查。例如,我们刚刚结束的对于去年已建成的137个单位的领导培训,就有部分单位没有派人参加;上个星期组织评定的2个建设单位,档案资料中就没有2014年的工作痕迹。

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也是安全社区建设在摸索、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问题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敢于正视问题,认真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何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还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因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对安全社区建设的认识。第一,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安全社区建设以乡镇和街道办为基本建设单位,其鲜明特征就是以群众安危为导向来谋划项目,以群众需求为指引来改进措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来判断成效,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问效于民”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安全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了社区直接面对群众的优势,注重倾听群众建议,大力引导群众参与,切实贯彻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安全社区建设,就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生动实践。第二,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而安全社区建设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部门联建、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正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具体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公共安全体系,以此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增强社会治理基础、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第三,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安全社区建设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民生工程,就是因为它以解决重点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为切入点,做到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难题,实现“安全、健康、和谐”。同时,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等方方面面,在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的同时,也带动了大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服务项目的同步跟进。因此,安全社区建设,不仅仅是部门工程、安全工程;更是政府工程、民生工程。第四,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提高公共安全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公共安全服务水平,是政府治理能力的体现。安全社区建设,重在形成以“安全”为核心的工作理念,通过具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隐患整治、标准化建设等多措并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伤害事故,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以来,宜宾市翠屏区西城街道办的交通事故由2011年的255起降为2013年以来的95起,火灾由2011年的23起降为2013年以来的2起;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办2011年因涉水安全死亡13人,2013年首次实现了“零死亡”。第五,要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强化安全监管的重要方式。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开展的一项创新工作,将安全监管与公共服务相结合,对于延伸监管的视角、触角,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安全社区建设,将阶段性的安全专项整治及突击式、运动式的安全检查向经常性、长期性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安全监管转变;将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防,从源头上消除和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运用网格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夯实安全基层基础,清除安全死角。

三、坚定信心、突出重点、规范建设,切实改进2014年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今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要求建成150个四川省安全社区和8个全国安全社区。任务加大了,责任也就更重。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要按照“不断推开并深化”和“三个提升、四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建设质量,加强工作改进,规范开展建设。为此,我提出六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要规范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今年,省局将安全社区主题定为“规范年”建设,就是要求大家用标准和制度去规范、去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工作、评定工作和持续改进工作。刚才,兆基理事长提出的“启动要规范,培训要规范,项目促进和联合共建要规范,现场评审要规范,持续改进的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要规范”,这“五个规范”讲得非常清楚、明白,大家要抓好落实。各市(州)已有的制度,不仅要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没有制度的,特别是对于如何形成跨部门合作的相关制度,要加紧研究制定,尽快印发。推进办和支持中心要抓紧制定全省的安全社区专家现场指导和评定手册、持续改进管理办法,要进一步统一规范专家行为。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们专家组的同志一定要把智慧和人品融入到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和评定工作中,对于现场评定工作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我们要通过工作倒逼,去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去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支持。针对建设单位反映的档案管理问题,成都支持中心还要抓紧研究档案管理办法,要规范基层单位的档案建设和管理,不能搞成什么档案都往里放,给基层单位添加负担。安全社区建设地方标准出台后,各地更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要有序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去年4月份,我们也召开了全省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但部分市(州)在会后缺乏落实,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到年底工作急抓,建设质量不高。今年,各市(州)在会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倒排建设周期,做好工作安排;要按照层层递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特别是各级安办要在资源整合、跨部门合作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好作用。另外,成都支持中心要根据掌握的各市(州)启动备案情况和具体建设情况,统筹好现场评定时间;要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思路,开展现场评定工作,绝不能再像去年那样,搞集中式的现场评定。

三要构建安全社区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动态建设过程,是排查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改进过程。各市(州)不仅要重视今年的目标任务,还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回头看”,加强对建成单位持续改进工作的监督检查。要通过检查工作痕迹,去督促建成单位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宜宾市翠屏区的做法很好,对已建成的安全社区只要持续推进工作,每年给予5万元的工作经费。还要建立抽查制度,对抽查结果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摘牌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同时,目前已建成的安全社区仅占全省乡镇(街道)总数的2.8%,这就意味着我们思想不能放松,要有常抓不懈的工作态度。既然省委、省政府将安全社区建设民生工程落实到安监部门牵头,那么全力指导、协调建设单位推进此项工作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要继续加大保障支持力度。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再添压力、更加支持,划拨了4000万专项资金。对于去年建成还未予补助的单位,省局将按去年标准尽快协调省财政下拨。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回去后,一要多汇报、多请示,多争取市、县配套资金投入。今天几个市(州)介绍的做法,大家可以学习借鉴。二要多指导、多协调、多帮助基层建设单位。三要进一步扩充专家队伍,建立智库。对已建成的安全社区单位和道路交通、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在有时间、有意愿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充分吸纳。成都支持中心和专家组要围绕各地需求,多培训、多指导,切实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各市(州)也要加快建立自己的专家队伍。

五要因地制宜,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当前,我省仍然处于事故多发阶段,安全社区建设的重点依然是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它是日常安全工作的强化和有益补充。大家一定要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持续解决日常安全工作中的不足和难点。因此,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不能搞两张皮,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因地制宜,以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为出发点,要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对伤害事故的统计分析,找准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通过策划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各地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不能搞一刀切。例如,雅安芦山、天泉、宝兴等极重灾区,目前正处于灾后重建时期,大量板房的存在,大批新建的工地,大量外来的农民工群体等现实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工作的重点,将灾后重建与安全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灾后重建地区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六要加大安全社区建设宣传力度。安全社区建设既然被纳入民生工程,就一定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而不是搞成自娱自乐。各地要依托各类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一是加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要让老百姓知道安全社区建设到底是做什么的;二是建立与广大群众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安全需求,让老百姓认识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到底做了什么;三是普及日常安全常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形成“以生活安全促进工作安全,以工作安全保障生活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四要指导组建安全社区建设志愿者队伍,要吸纳有经验、身体健康的离退休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知晓率提高了,参与面扩大了,安全社区建设才具有生命力。

同志们,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造福社会的民生工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和“构建公共安全体系”新要求、新形势下,我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大力帮助,通过各地、各单位的精心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贯彻落实好魏宏省长“不断推开并深化”的工作要求,一定能够圆满完成2014年的安全社区建设目标任务,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