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潞安集团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复习资料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4-10-25 13:11 来源:煤矿安全网

集团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3、《指南》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4、《指南》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5、《指南》共有32个学习和发展目标,87条教育建议。

6、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7、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8、《指南》在语言领域中分为2个子领域,分别是1.倾听与表达。2.阅读与书写准备。

9、《指南》中关于幼儿倾听与表达的目标有3条,分别是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的表达,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0、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

11、《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 3—4岁、4—5岁、 5—6岁 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和建议。

12、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幼儿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13、《指南》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判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广大家长要切实转变观念,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14、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15、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16、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太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17、教育部于2012年9月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它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 一日生活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18.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19、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0、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

二、单选

1、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和( )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暂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A 游戏 B 教育 C 劳动 答案 A

2、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 ),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与满足。

A 支持 B 反对 C肯定 答案 C

3、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 )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A 学习理解 B 不去理解 C 曲解 答案 A

4、 关注幼儿的感受 ,保护其( )和自信心

A 自尊心 B 自强心 C 妒忌心 答案 A

5、 成人要( ),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A 珍惜 B 接纳 C 以身作则 答案 C

6、 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 )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A 集体性 B群体性 C 个体性 D答案 B

7、 成人要遵守( )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A 社会行为 B 公共行为 C 个人行为 答案 A

8、 对幼儿表现出的()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反行为给予纠正。

A 遵守规则 B违反规则 C 坚持原则 答案 A

9、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因自己对幼儿要求( )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A 过高过矮 B过高过严 C 过严过多 答案 B

10、小年龄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 )

A 说谎 B 说笑 C 做梦 答案 A

11、保证幼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午睡一般应达到( B)小时左右。

A 1 B 2 C 3

12、营照温暖( C )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

A 紧张 B 愉快 C 轻松

13、幼儿的运动时间一般不少于( B )小时。

A 1 B 2 C 3

14、让幼儿保持有( C)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A 良好 B 序 C 规律

15、吃饭时不过分( C)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A 大声 B 急速 C 催促

16、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揪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 A )

米左右的距离等。

A 3 B 1.5 C 2

17、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打110、( B )119等求救电话。

A 111 B 120 C 109

18、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 B )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A 环境 B 社会 C 教育

19、幼儿做错事时要( A )处理,不厉声斥责。

A 冷静 B 严厉 C 低声

20、知道保护眼睛,连续看电视不超过( A )分钟。

A 15 B 20 C 30

12、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 A)形象思维为主。

A 具体 B 抽象 C 形体

21、通过( C )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A 数学 B 符号 C 拍照

22、( A )的幼儿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23、引导( C)岁的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

A 3岁 B 4岁 C 5岁

24、( B )岁的幼儿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25、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对( C )、强弱、快慢的感受。

A 音量 B 音乐 C 音色

26、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 )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A 科学 B 艺术 C 语言

27、(C )儿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的摆弄物品。

A 4—5岁 B 5—岁 C 3—4岁

28、( A )岁的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A 4—5岁 B 5—6岁 C 3—4岁

29、( )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

A 语言 B 艺术 C 健康

30、幼儿( B )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A 数学 B 科学 C 文学

三、多选

1、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 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 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 ABCD ),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A归类 B排序 C判断 D推理

2.保证幼儿每天睡( C ),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A、8~10小时 B、10~11小时 C、11~12小时 D、12小时以上

3.如何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AB )

A、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 尽快适应新环境。

B、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 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C、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 替时要坚持。

D、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 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4、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如:( ABCD )

A、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B、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C、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D、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为幼儿创造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5、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ABCD )

A、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

B、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C、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D、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

6、5-6岁幼儿基本能够达到双手抓杠悬空吊起( c )秒左右。

A、5 B、10 C、20 D、40

7、5-6 岁幼儿男孩子的身高应该达到(B)。 A、95.1-106cm B、106.1-125.8cm C、125.8-130.1cm D、130.1-135.2cm

8、4-5 岁幼儿能够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A) A、半个小时左右 B、一个小时左右 C、两个小时左右 D、两个半小时左右。

9、《指南》中关于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有(ABC)

A.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B.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C.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D.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0、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ABCD)

A.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B.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C.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1.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 (BD)

B.激发探究兴趣.

D.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12.实施《指南》应把握哪几个问题(AD)

A.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D.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13.幼儿的学习应该是(AB)

A.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B.在游戏中学习。

C.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D.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要形式。

14.如何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BC)

B.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C.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15、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 的重要阶段。 (AB)

A.安全感。

B.乐观态度。

四、判断题

1、《指南》在目标部分别对3~4岁、4~5 岁、5~6 岁三个年龄段中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1、(错)(末期) )

2、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错 )

3、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对 )

4、 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对 )

5、5-6岁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目标是,能沿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会用筷子吃饭,能沿轮廓线检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和((错)(正确答案是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

6、《指南》是2012年5月通过中国教育部网站颁布的;( 对 )

7、幼儿每天要睡10-11个小时 ((错)(11-12小时)

8.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对)

9.科学领域包括6个目标,19项建议(错(语言))

10.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时间(对)

五、简答题:

1、4-5岁情绪安定愉快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①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②需要不能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③ 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2、我们怎样训练幼儿的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

答:①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 子,帮助妈妈摘菜叶、做面食等。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 参与材料制作。

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 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 管、铅中毒等伤害。为幼儿示范正确地拿筷子、握笔的姿势和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 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3、 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答:①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餐点,为幼儿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

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代替。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

4、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答:①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②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 ③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5、《指南》的目标和核心是什么?

答:《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

6、简述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答:4-5岁幼儿动作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是:⑴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⑵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⑶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⑷能快跑20米左右。⑸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

7、科学领域包含哪几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答:(1)科学探究。①亲近自然,喜欢探究。②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③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数学认知。①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②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③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8、在艺术领域教师如何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指导?

答:⑴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⑵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⑶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⑷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⑸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六、问答题:

(一)在实施《指南》中我们教师应把握哪些问题?( 30分)

答: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怎样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答:1、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2、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3、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