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煤田官窑煤矿煤层煤质特征
软件名称: | 沁水煤田官窑煤矿煤层煤质特征 | |
文件类型: | ![]() |
|
界面语言: | ||
软件类型: | ||
运行环境: | ||
授权方式: | ||
软件大小: | 196.28 KB | |
软件等级: | ![]() |
|
软件登陆: | admin | |
作 者 : | ||
官方网址: | 官方站 | |
程序演示: | 演示 | |
解压密码: | ||
整理时间: | 2014-11-10 | |
软件简介: | 科技信息 0矿~tg: tk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年 第1期 沁水煤田官窑煤矿煤层煤质特征 巨绮金,耿勤学2 【1.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2.山西省地勘局二一四地质队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根据地层与构造情况,分析了沁水煤田官窑煤矿舍煤地层造特点,以及可采煤层6号,13号部分,15号,15下号煤层的煤质特征。 【关键词】煤矿;煤层;煤质;特征 【Abstract]According to stratigraphy and structure,we nalysis of the col kiln col beaing strata Qinshui made Characteistics,as well as coal seanl No.6,part 13,15,15 under the col sealll characteistics. 【Key words]Col;Coal seam;Coal;Characteistics 0 前言 官窑煤矿位于晋中新生代盆地北缘沁水煤田西北边缘,行政区属 于晋中市榆次区城北约22km处的乌金山镇管辖,井田西距太原市 20kn,榆(次)一罕(山)公路从井田西部通过,至晋中市直距约18km, 交通较为便利 批准开采煤层由6-15 T号煤层,生产规模为90万吨/ 年.井田面积为3,9255km=。开采深度1289, 94m至1069.94m。矿井始建 于1978年12月.1983年1月正式投产。2009年与山西榆次惠安煤业 整合为新的官窑煤矿.重组后净增能力60万口屯,年。 本文结合近年来勘查及开采的资料.对该矿煤层、煤质特征进行 论述.为建设高产高效煤矿提供基础资料。 1 地层构造及煤层概况 1.1 地层与构造 根据钻孔揭露及出露地层.本区地层由老至新如下所示.现由老 至新分述如下: 1.1.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本组地层井田内未出露.仅在旁边北山煤矿进行详查勘探时的钻 孔揭露该组地层,揭露厚度为5.27—41.39m。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致 密坚硬,裂隙普遍发育,大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含星散状黄铁矿,在该 组侵蚀面上岩石颜色多为褐色、黄色。 1.1. 2 石炭系太原组(C ) 太原组厚91. 40—99.60m.平均厚度为93. 95m.本组地层井田内北 西的沟谷中有出露,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及3层 石灰岩及煤组成,含煤4层.K1砂岩位于本组底部,是太原组与本溪组 分界砂岩,为灰色岩屑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厚2.20m。 1.1-3 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山西组厚60.54—69.22m.平均厚度为65.20m 本组地层井田内南 部的沟谷中和北西的沟谷中均有出露。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主要 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浅灰色中、粗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砾岩3— 5层,主要为石英砂岩。 砂岩为本组一下伏太原组的分界砂岩.以 细一粗粒砂岩为主 (2)下统下石盒子组(Plx) 按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本组地层区井田内大部沟谷中均有 出露。 ①下段(P。X ) 砂岩底至K9砂岩底,平均厚40.20m。上部主要由灰、灰白、灰 黑色泥岩夹中一细粒砂岩及不稳定薄煤线组成。底界 为灰、灰白色 中厚层状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厚度在3.48—6.18m之间。 平均为4.83m,与下伏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整合接触。 ②上段(P x2) 本段厚度为61. 23m。主要岩性为灰黄、灰白、灰绿色砂质泥岩和 粗一细粒砂岩,底界 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厚度在 5.33—5.87m之间,平均为5.60m。顶部残留有灰绿色、黄绿色夹紫红色 的铝质泥岩,含铁质鲕粒(俗称桃花泥岩),层位较稳定,特征明显。是 上、下石盒子组分界辅助标志层 (3)第四系中上更新统(O ) 厚度为O一25.OOm。平均厚度为15.OOm。本组地层区井田内大部的 山坡和山梁均有出露,岩性主要为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 垂直节 理发育。 1. 2 可采煤层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太原组的13、15、15 f号煤层。山西组的 6、13号煤层在原山西榆次惠安煤业有限公司矿界内为新增煤层。现 将各可采煤层叙述如下: 1、6号煤 位于山西组下部.层位稳定,下距K 砂岩8m左右,厚度1. 48— 1.52m.平均1.50m,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2、13号煤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K 砂岩20m左右,距6号煤层70m左右, 煤层厚度为O.50—1. 00m.平均为0.87m。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为 局部可采煤层。顶板为I(4灰岩,底板为泥岩。 3、15号煤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13号煤层25m左右,煤层厚度为4.75— 5.56m.平均为5. 06m。一般含2层夹矸,煤层结构较简单,为全区稳定 可采煤层。顶板为K:灰岩,伪顶为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4、15|F号煤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5号煤层3m左右,煤层厚度为1. 3O一 2.53m,平均为1.83m。含1-2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为全区稳定可采 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2 煤质特征 2.1 宏观煤岩组分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为黑色、污手,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 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 发育。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暗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 亮型、光亮型、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 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 据煤岩鉴定成果知.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在有机组分中以镜质组为 主.镜质组主要是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有少量胶质镜质体,丝质 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在无机组分中.各层煤均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 次之。 2.2 物理性质 6号煤为黑色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 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视密度为1. 40t/m 。内生裂隙发 育。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暗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 型、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为 主,块状构造次之。 13号煤为黑色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 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视密度为1.40t/m3。内生裂隙 发育。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暗煤.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 亮型、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 为主.块状构造次之 l5号煤为黑色、污手,粉末状,条痕色为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 一 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视密度为1.43t/m,。 比重比视密度稍大,内生裂隙发育。以亮煤为主,其次为镜煤、暗煤,丝 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光亮型、半暗型、暗淡型较少。煤层 主要为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构造次之。 l5 T号煤为黑色粉末状为主,由暗淡煤和亮煤组成,呈玻璃光泽, 617 2012年 第1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O矿业论坛0 科技信息 性脆,易碎,参差状断=l,硬度中等,视密度为1.57fm3,含黄铁矿结核. 在本井田内可采 2-3 煤的化学性质 本次6、13、15、15 f号煤的化学性质由原北山煤矿详查时钻孔(1、 4、7)及井下煤样化验资料,综合评价如下: 1、6号煤 原煤灰分(Ad)为9. 33—26.76%,平均18.27%,水分(Mad)为0.34— 1.59%,平均0. 70%,挥发份(Vdaf)为12. 43—23.96%,平均16.72%.全 硫(St.d)O.38—2.25%,平均1. 32%,发热量(Qgr.vd)12. 94—33. 42MJ/kg, 平均为25.63MJ/kg。 浮煤灰分(Ad)为4. 07—4.55%,平均4. 31%.水分(Mad)为O. 71一 1.58%,平均1.15%。挥发份(Vdaf)6. 64—15.97%,平均14.81%,全硫(st. d)O.51—1.88%,平均0.84%,发热量(Qgr·v·d),33. 74—34.457%,平均 为33.93MJ/kg。 综合来说6号煤层为特低~中灰、低中硫、高发热量的贫煤。 2、13号煤 原煤灰分(Ad)7.95%一18.48%.平均为11. 27%.水分(Mad)O.10%一 1.59%,平均为0. 70%.挥发分(Vdaf)1 1.62%一17.26%.平均为13. 72%. 全硫(St,d)1.20%一2.84%,平均1.62%。发热量(Qgr,d)为29.54MJ/kg一 33. 30MJ/kg,平均3 1. 63MJ/kg。 浮煤灰分(Ad)3. 64%一7.12%,平均为5.31%.水分(Mad)0.13%一 1. 59%,平均为0.72%,挥发分(Vdaf)11.02%一15.97%,平均为12.81%, 全硫(st,d)为0.75%一1.88%,平均1.32%。发热量(Qgr,d)为33.70MJ/ kg一34. 48MJ/kg,平均33.88MJ/kg,粘结指数为0。综合来说13号煤为 特低灰一中灰、中硫一中高硫、高热值一特高热值贫煤。 3、15号煤 原煤灰分(Ad)7.92%-21. 41%.平均为l1. 27%.水分(Mad)0.12%一 2. 59%.平均为0.70%。挥发分(Vdaf)12.03%一16.00%.平均为14.72%. 全硫(st,d)0. 96%一2. 95%,平均1. 62%,发热量(Qgr,d)为26.73MJ/kg一 32. 45MJ/kg,平均29.63MJ/kg。 浮煤灰分(Ad)5. 79%一9.62%.平均为7.31%.水分(Mad)0.08%一 1. 09%,平均为0.52%,挥发分(Vdaf)11.19%一13.95%,平均为12.31%, 全硫(st,d)0.86%一2.15%,平均1.32%。发热量(Qgr,d)为33.18MJ/kg一 33. 40MJ/kg,平均33.30MJ/kg,粘结指数为0。综合来说15号煤为特低 灰一中灰、中硫一中高硫、高热值一特高热值贫煤。 4、l5_F号煤 原煤灰分(Ad)为3.29%一28. 30%,平均为20. 99%,水分(Mad)为 0.29%一2.30%,平均为1.19%,挥发分(Vdaf)为12. 02%一20.06%,平均 为14.50%,全硫(St,d)为0. 42%一2.54%,平均1. 86%,发热量(Qgr,d) 为19.04MJ/kg一35.89MJ/kg,平均27.85MJ/kg,浮煤灰分(Ad)为2.68%一 8.50%,平均为5.95%,水分(Mad)0. 31%一0. 97%。平均为0. 76%,挥发分 (Vd~f)为10. 43%一29.00%,平均为15.54%,全硫(St,d)为0.40%一 1.92%,平均1.14%。发热量(Qgr,d)为33.10MJ/kg一35.84MJ/kg,平均 34.66MJ/kg,粘结指数为0。综合来说15 T为特低灰一中灰、特低硫一 中高硫、低热值一特高热值贫煤。 3 煤质综合评价 根据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结合目前煤炭技术加工利用途径综上 所述,6、13、15、15_F号煤均为低一中灰为主.特低一中硫为主的贫煤, 主要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15号煤原煤灰分小于24%,灰熔点(ST)大 于1300%,热稳定性(TS)大于70%,而挥发分和硫稍高。也可考虑作 为合成氨用煤的配煤 综上所述.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的工业利用价值越来越高。煤 炭及其夹矸的综合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根据本区煤层的夹矸及顶底板 岩性特征等,可考虑进行多种综合开发利用。如用洗选中煤建电厂.矸 石电厂,矸石作灰碴砖、建筑材料、烧制水泥等。 4 结语 官窑煤矿是山西省晋中市一座现代化煤矿.经过历次技改及整 合.达到了90万t,a的生产能力,矿井现有储量约2924-3万t.煤层厚 度适合一次采全高.回采率较高,按照晋中市煤矿可采系数为59. 6%. 可以开采14年左右。根据目前掌握的煤层、煤质情况,还有进一步提 高生产能力的资源基础.因此.可考虑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强化技术 管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把煤矿建设成120万t的大型现代化矿 井。_ 【参考文献】 [1]耿勤学,王昊,姜伟,等.山西省沁水煤田榆次区山西榆次官窑煤业有限公司 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兼并重组用[R].晋中:山西地矿局214地质队, 2010,12. [2]高午,刘小平,张普选.黄陵矿区红石岩煤矿煤层煤质特征田.山西煤炭,2010 (5):16—17. 作者简介:巨绮金(1986一),男,甘肃兰州人,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矿产 普查与勘探专业。2009级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固体矿产。 耿勤学,男,山西省地矿局214地质队,工程师。 (上接第601页)4 结束语 提高循环流化床空冷机组的经济运行,除了综上所述外.还有其 它方面,如降低灰渣的含碳量等,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根 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设备制造厂、设计单位、电厂各单位技术人员同心协力.使循环 [责任编辑:王洪泽] 流化床空冷机组各项技术不断完善,为循环流化床空冷机组的大型化 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曾悦(1978.O6一),工作单位为辽宁调兵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王静] (上接第606页)(5)原则上留伪顶施工,但临近风化带时,必须根 据顶板岩性,决定是否破、留伪顶施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次 施工前用长钎子找掉活矸危岩.问顶人员要站在支护良好的安全地 点。 (6)I作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设有经验的工人观山,发现顶板异 常.立即喊叫撤人 f7)I作面遇到构造或顶板破碎.压力大时,要及时缩小排距、加 密锚索.必要时套架或改架4194型拱缩棚子。 (8)加强顶板离层监测,安设顶板离层仪并采用十字交叉法观察 顶板下沉量、下沉速度、底鼓量及两邦位移量,发现顶板有离层倾向或 巷道顶板下沉量、下沉速度存在问题时,立即采用补板锚索或套4194 拱缩棚,加强支护。 618 7 结论 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应用,多次根据地质条件,对该备采工作面风 巷和切眼的布置进行了优化,尽最大可能甩掉风化带地段,成功完成了 该工作面的掘进施工.完成了扩切眼工程,实现了安全生产,并为将来 回采时的顶板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掌握了浅埋淡深、风化带 附近掘进施工顶板位移量与顶板岩性和巷道跨度之间的关系, 特殊 地质条件下的风化带附近掘进施工管理总结出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简介:冯玉强(1975一),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 科.自2001起从事煤矿开拓掘进工作。 [责任编辑:周天凤] |
|
下载地址: | 文档地址1 | |
下载帮助: | ![]() ![]() ![]() |
|
相关软件: | 无相关信息 | |
下载说明: |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