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青岗组织应从诱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入手,加强安全入校人员的安全教育

作者:韩强 2014-11-23 22:07 来源:煤矿安全网

青岗组织应从诱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入手,

加强安全入校人员的安全教育

单位:梁宝寺能源公司 撰稿:韩强

安全煤矿永恒的主题。教育是塑魂的,是管方向的,是支配人的意识和行动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思想,才能够自觉地搞好安全生产,特别是对于进入安全学校的人员来讲,安全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岗团组织如何才能促进安全入校人员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要从安全发展、违章及事故的危害性以及诱发安全事故的行为和心理来分析,并作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一、提高入校人员的思想认识,明确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企业。如果没有安全,就会没有稳定;没有稳定,构建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实践一再证明,不安全发展,难有真正的科学发展。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发展,国泰民安。安全生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到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其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如果说财产的损失,尚可亡羊补牢,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再有改变的可能。所以说,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有幸福,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以人为本。正如一位诗人写道: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休闲的心情漫步在夕阳西下的田野上、小河边,低声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放声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安全,我们的事业才能像三春的桃李那样红红火火;有了安全,我们的国家才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稳步前进。

二、让入校人员认识到“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是什么”

当前中国煤矿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答案很好说,两个字—“矿难”。近年来,这两个沉重的字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每一次看到电视上那一座座坍塌的矿井、一条条失去的生命、一扎扎受难家属无助的眼泪,不知在座的同志们有何感想。面对网民、社会舆论的监督,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2005年5月30日,鲁西分局辖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会暨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原省煤炭局副局长,现任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同志作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讲话,他列举了四组数字。第一个数字就是死人多。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6年全国煤矿共死亡108486人,平均每年死亡6780人,占世界煤矿行业总死亡人数的80%,去年全国煤矿行业发生2945起,死亡4746人,平均每天13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0年以来,国际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特别是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实现了全国煤矿零死亡。我们国家的产煤量仅占世界产煤量的31%,但死亡人数却占了世界煤炭行业死亡人数的79%。面对这些数字应该是惭愧的。每二个数字就是死亡率高。解放初期到十年浩劫,中国煤炭的死亡率在10以上,最高的是1960年,高达17.61。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煤矿行业死亡率逐年下降,2001年到2005年百万吨死亡率平均3.88,去年我们降到最低2.25,但仍然是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外煤矿已经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行业。第三个数字是重特大事故频发。2001年到2006年全国煤矿发生3人以上的事故1890次,死亡13997人,每年270次,每年死亡2000人,平均每天死亡5.5人。一次次矿难带来的是一次次的社会舆论和世界的关注。第四个数字是终极损失惨重。在工矿商贸中1/3以上的事故,一半以上的重大事故,3/4以上的特大事故,是我们煤矿所发生的。因瓦斯爆炸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每年高达9.5亿元,过去20多年,全国因淹井造成的损失达350多个亿。

为什么事故频发?大的方面有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这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的一段。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资源保护不够,一味强调快发展,出现了“肥水快流”现象,办矿门槛低,大小煤矿一哄而上,短期行为非常突出,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小煤矿受得益驱动,不舍行安全投入,安全设施简陋,雇佣了大量农民工这样的廉价劳动力。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职工素质低下,造成煤矿事故不断,人员伤亡惨重。小的方面就是管理方式和安全意识问题。从我们历史上发生的事故分析,基本上可分为两类,重特大事故相当一部分是与管理松懈、技术措施不到位有关的;凡是零打碎敲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差、违章作业造成的。尤其是当前的习惯性违章,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养成大患。现在教育职工搞好安全生产,也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有三句非常经典的话:一是要我安全是关怀。作为单位和领导,从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培训等各个方面,都可体现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对职工人身安全的关怀。二是我要安全是觉悟。自己要认识到,身体是运动的载体,钱是身外之物,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保住命才能挣大钱。三是我能安全是水平。只有不断学技术,练本领,提高正规操作水平,才能有效防患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这是本事。倘若真正做到这三句话,非常了不起!

三、向入校人员深刻剖析“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极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从而杜绝违章现象

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根据近几年对事故的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

先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性格分析。一般而言,具有较好性格特征的人,干起活来精力充沛,观察情况认真细致,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操作作业不莽撞、不蛮干,有益于安全生产。相反,性格不好,头脑简单,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就会经常发生事故。据国外文献介绍,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十大性格特征:(1)感情冲动,容易兴奋;(2)脾气暴躁;(3)厌倦工作,没有耐心;(4)慌慌张张,不沉着;(5)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6)喜怒无常,感情多变;(7)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8)极度喜悦和悲伤;(9)缺乏自制力;(10)处理问题轻率、冒失;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肥矿集团大搞质量标准总结概括的安全生产“十种薄弱人物”,即(1)“两头忙”的“疲劳人”;(2)缺乏安全知识的“新工人”;(3)思想波动大的“情绪人”;(4)性格简单精暴、安全意识淡薄的“鲁莽人”;(5)不安心本职工作的“跳槽人”;(6)麻痹大意、马虎凑合的“麻痹人”;(7)不服管理,工作不固定,干几天就走的“过路人”;(8)贪图安逸、游手好闲的“混世人”;(9)破坏安全设施、损公肥私的“势力人”;(10)挣钱不要命的“经济人”。如出一辙。总之,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

二是外因影响。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容易诱发错误行为的外因主要有4个方面:(1)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在噪声、振动、高温、粉尘多、照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容易误操作,原因是容易引起心烦意乱;(2)人的生理节律变化的影响。这是人的生物规律。一般情况,人的情绪周期为23天,身体体力周期为28天。如人在早晨5—6点意识状态最低,休息不好,睡眠不足(梁矿住宿条件差,大家要相互体谅关照),疲劳作业,酒后上岗,疾病后遗症。特别是人喝酒后最易发生意外,人们常说的酒后失态、酗酒滋事、杯酒戈矛、恋酒贪花、好酒贪杯、使酒骂座、借酒浇愁、醉酒伤身、酒后驾驶出车祸等,都是因酒惹的祸。 (3)人的意识状态差别和情感变化的影响,如愤怒、激动、烦躁、神志不安、“分心”、“走神”或者“自动想法”等等,这些影响容易造成人的手眼不协调,灵活性反映能力差,判断能力差;(4)协同作业时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场合,无人负责时,受他人在场的心理影响,往往有互不负责的倾向。

三是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在操作作业中,表现出来的丧失自我保护和保护设备、工具等,违背劳动生产规律的不合理行为、错误行为。职工的这些行为与职工的工作背景有一定关系,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即过去我就是这么干的。当人最初以某种行为方式解决问题有效时,就会更加倾向这种行为,并经过反复实施逐渐形成,这种行为会成为习惯,这种习惯性行为往往在工作开始不出现,多出现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快要结束时,或者一瞬间,或者紧张时,特别急时。美国海因利希工程师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一个统计分析的结果330∶29∶1,即在330件同类的错误行为中有300件错误行为事件中不产生伤害,有29件产生轻伤,有1件产生重伤,这是著名的1∶29∶330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就是一件事故的发生是多次错误行为的结果。

再说人的不安全心理。根据心理学所提示的规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而动机则是由于需要引起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动机和行为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同一动机可引起不同的行为。例如,想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这种动机可表现在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也可能出现蛮干违章,不顾操作规程等等。(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例如“三违”这类不良行为,有的是有意为之,明知故犯;也有无意失误的情况;(3)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例如要提高工效,可能会忽视了劳逸结合,造成疲劳工作,从而导致事故。这说明,人的心理和情感是不稳定的,个人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间接导致事故的出现。常见的不安全心理主要有四种:

一是轻视心理。对安全与生产、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摆不正。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潜意识中价值观还是见物不见人。还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主要有三种现象:“三惯三乎”现象。看惯了、习惯了、干惯了,马乎、凑乎、不在乎。“亡羊补牢”现象。对安全生产工作平时不重视,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满足于表面化、形式化。事故隐患不及时排除,直至发生事故才悔之晚矣;外归因的现象。出了事故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归因于外部,没有找出真正原因,就敷衍了事。

轻视心理实例: 1990年4月16日14时,丰成矿务局某矿掘进四区电机车司机王某某上班后,发现6602上部车场的机车没有控制把手(这是隐患),即擅自找了一根水针代替进行操作使用。21时30分临近下班前,王某某拉完最后一趟矸石,本应将空机车停在上部车场距天轮架15米处进行交班,但王没有在停车处停车,也没有减速,而是继续快速向前行驶。当王某某意识到机车已超出天轮架,再前行会出危险时,慌忙用水针拨挡,水针由于强度不够而弯曲,拨挡没有成功,机车仍然快速向前行驶。当机车驶到距变坡点2米左右时,王某某心慌手乱,紧急刹车措施又不得力,便跳下机车,致使机车因失控而驶过变坡点,冲向6602下部车场,并与正在向上提升的人车相撞,造成乘车的4人当即被撞死。这起事故是由于被告人王某某忽视安全,违章操作而造成的。王某某身为电机车司机,在发现机车状态不良后,本应维修好再进行作业,却找了一根水针代替使用,冒险作业近8个小时。交接班不按规定位置停车,超位快速行驶,造成两车相撞,4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王某某严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320条及《电车司机管理交接班制》第1、2、3条的规定,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责任。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丰城县人民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依法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二是麻痹心理。在多数情况下,习惯性作业简便易行,也没有出事故,从而“也不过如此”的思想慢慢成形,因此,这种习惯很容易被人接受或模仿。麻痹心理是安全生产的大故,其危害性在于有了麻痹心理就会逐渐丧失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人的感知觉的兴奋程度,出现抑制或愚钝。“无知型”、“糊涂型”就是麻痹思想的外在表现。绝大部分人身事故的发生就是麻痹思想造成的。麻痹心理实例一:某机械厂的一名女工在立式压机上操作,上模下模行程很慢,通常都认为不会出事故,因行程较慢,即使手碰到上模也来得及抽脱开,但这位女工的手还是被压伤。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一是因模子行程慢产生不会压到手的麻痹思想;二是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注意模子的下行,注意力转移至压机以外的事物上;三是操作过程中手抽离模腔。分析其心理过程是:麻痹—不注意—忘记—触觉迟钝,造成事故。实例二:20004年12月10日凌晨左右,新泰市汶河煤矿采三区蓄电池机车司机臧云磊违章使用机车向外推5辆矿车,在第二辆矿上搭放了一根约2.1米长的工字钢(四超物资本应警惕,注意观察),当行车推至弯道处时,工字钢撞在巷道工字钢棚角上,臧云磊被工字钢划伤腹部。送往医院后,经诊断为肠挤伤,进行了手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

三是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耍小聪明,明知不该去做的事,也要去做。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走捷径,或者自己欺骗自己“下不为例”而屡屡再犯,“凭经验办事”这些行为可能有时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快捷,有时也会让我们在行与不行中犯下大错,所以说侥幸心理就是事故的毒苗。如放飞车、上下山拉松车不拴保安绳所造成的伤人事故,老区的事例就很多,主要是侥幸心理作怪。实例一:1992年,杨庄矿准备队安装新面配电点,区队安排电工康某某去维修开关,他没有按规定去停止一级电源,又没有进行验电、放电(原来经常这样做),只是把要修的开关把手拉下来后,就用双手去扳开关,不小心触电导致身亡。电工光想干完活快点上井没有了自主保安意识酿成了事故;实例二:2004年2月17日12时30分,龙矿集团洼里煤矿皮带工区卫生工王维先、李日侠在-250东副巷1号皮带尾清扫完卫生后,违章乘坐皮带到1号皮带机头送工具(以前也多次坐皮带),王维先坠入东副巷煤仓,造成其胸部受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次日死亡。直接原因:职工图省劲,怕麻烦,违章坐皮带。

四是情绪心理: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情绪变化主要由应激事件对心理影响产生的,诸如:家庭闹离婚、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死亡、子女就业困难、家庭不和睦、操心日常开支、本人患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这方面的案例也不少,大家都会有所知。作为区队管理者,在召开班前会时,要留心观察七种不良心理现象:低沉、兴奋、好奇、紧张、急躁、抵触、厌倦。凡有此类现象者,要作为薄弱人物来对待、认真排查。

煤矿是个高危行业,“五大”自然灾害突出。梁宝寺能源公司不仅受水、火、煤尘威胁,还受深井高地压、瓦斯涌出异常和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影响,且防治困难。然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思想认识到位,重视安全,关注安全。岗团组织要做好安全入校人员的安全帮教工作,就要从诱发安全事故心理入手,加强安全入校人员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企业安全、科学、和谐发展。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