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区队安全管理技术培训ppt课件

管理培训 2014-11-25 0
软件名称: 区队安全管理技术培训ppt课件
文件类型:
界面语言:
软件类型: PPT
运行环境:
授权方式:
软件大小: 1.52 MB
软件等级:
软件登陆: admin
作 者 :
官方网址: 官方站
程序演示: 演示
解压密码:
整理时间: 2014-11-25
软件简介:

绪 论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特点


二、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战略


三、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8个突出问题


四、美国煤矿安全启示


五、日本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


六、安全管理的作用与发展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特点


1、产业集中度底,煤矿数量过多,安全生产发展极不平衡


2、地质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


3、整体装备水平低,抗灾防灾能力差


4、人力资源数量上供大于求、质量上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


5、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6、煤矿安全状况严峻,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7、安全生产越来越多地制约着煤矿经济和持续稳定发展


二、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战略


(1)大力调整煤炭生产结构,提高煤炭工业整体安全水平


(2)建立健全煤炭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3)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煤矿灾害控制水平


(4)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


(5)推进机制创新,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制约机制


(6)完善煤矿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煤矿安全投入


(7)建立工伤赔偿、康复和事故预防一体化社会化保险体系


(8)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9)严格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充分发挥事故的警示作用


三、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8个突出问题


(一)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


(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三)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四)超能力、超强度开采。


(五)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


(六)劳动组织管理混乱。


(七)一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八)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


四、美国煤矿安全启示


20世纪前30年,美国煤矿每年平均事故死亡2000多人;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联邦煤矿安全法规》


1969年12月31日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新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


到20世纪70年代,死亡人数下降到1000人以下。


20世纪90年代后,伤亡人数才迅速减少。


1990年,死亡66人。


2000年,死亡40人。


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生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来看,美国的这一指标已下降到0.035%左右。


四、美国煤矿安全启示


美国煤矿能实现“高产量、低伤亡”得意于三大因素: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


矿主和政府部门都增强了安全责任感;


增强了对煤矿工人的培训。


“成功三角”,构成这三角的三边分别是:执法、培训与技术支持。


五、日本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


日本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历程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发展—产量增加—事故多发—加强监管—技术开发—逐步好转的过程


1965年,日本的煤炭生产量为5011万t,煤矿企业数为222个,劳动者人数为11万人。


1975年,日本的煤炭生产量降为1860万t,企业数降为35个,劳动者人数降为2万人


1998年日本的煤炭生产量降为369.8万t,煤矿企业数减到2个,劳动者人数减为1490人


现在日本的井工煤矿只有钏路煤矿,年产精煤70万t。


日本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


1.完善的矿山安全监督体制和法律制度 2.先进的安全理念


3.规范、严格的煤矿安全管理


4.完备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5.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6.注重矿害的事前防范 7.政府对煤矿安全实施积极的补贴政策


六、安全管理的作用与发展


安全管理的作用


(1)安全技术措施的选择需要科学的安全决策,必须建立在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准确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基础上;


(2)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作为保证;


(3)安全技措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合理的安全经济分析.


安全管理发展的特点


(1)管理模式的改变


政府监管 企业自我约束、自负责任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检测方法的创新


(3)信息技术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将有力促进安全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


安全管理的定义与分类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


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和防治事故发生的管理,根本任务就是预先发现、分析、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事故发生、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安全管理的分类


(1)、宏观安全管理:以宏观决策为主要手段,引导安全工作机制正常运行的方法、技术和方略的总称。


(2)、微观安全管理:指企事业单位为实现安全生产而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活动。


(3)、广义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4)、狭义安全管理:指针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具体的危险源而开展的安全活动。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一)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安全管理的对象与内容


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安全管理必须对这一系统及其要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一、安全管理的对象


1、人的系统: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反馈管理


2、物质系统:包括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机械设备、设施、工具、器件、构筑物、原材料、产品等一切物质实体和能量信息的载体。


3、能量系统:一切危害产生的根本动力在于能量,而不是载体。


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必充分注意信息的作用,加强对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分析、反馈的控制,实现安全信息化管理,以推动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动态化、民主化。


安全管理输入、输出和功能作用的关系


三、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分析、研究、评价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或最大限度控制事故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实现最优化安全状态,为企业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四、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2、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3、安全信息化工作


安全管理的性质与作用


一、安全管理的性质


二、安全管理的地位


1、安全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关系


2、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关系


3、安全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


三、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的根本对策


2、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


3、安全与卫生技术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有效的安全管理为基础


4、搞好安全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人本原理


三、预防原理


四、强制原理


1.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 系统原理


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1. 系统原理


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为了管理上述三项基本运动而设置的经营管理、辅助服务、信息处理等人员、部门及有关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统称为企业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1. 系统原理


对企业安全管理来说,系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首先,界定所分析的系统;


其次,分析与安全有关的要素;


第三,分清安全管理的层次结构,明确各层的管理职责和权利;


第四,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定性定量的辨识、分析和评价,确定安全工作的管理重点,制定管理的总目标和各层次、环节的局部目标;


第五,明确各级安全管理的职能和任务,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


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1. 系统原理


1)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该原则是指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


动态相关性是管理系统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提高管理的效果,必须掌握各管理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


1. 系统原理


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 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各要素都是静止的、无关的,则事故也就无从发生。


1. 系统原理


② 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


1. 系统原理


2)整分合原则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即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和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其中,分工或分解是关键,协作或综合是保证。


1. 系统原理


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的意义:


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


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


1. 系统原理


(3)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管理系统要实现目标,必须根据反馈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从而调整系统的状态,保证目标的实现。


1. 系统原理


管理反馈是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及时、准确的反馈依靠的是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 系统原理


(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


1. 系统原理


在应用封闭原则时,需做好以下三点:


(1)建立健全各机构并使之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企业机构的职能:分为决策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


(2)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要按照封闭原则,针对决策指挥、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制定法规,构成一个封闭的法规网。


(3)把握封闭的相对性


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以新的封闭代替旧的封闭。


1. 系统原理


在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原理的典型情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系统)


安全分析与评价


安全目标管理方法


2. 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重视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安全健康是职工的基本权利之一;


安全生产需要职工主动参与,体现其主观能动;


2. 人本原理


(1)重视企业思想教育工作。


(2)强化民主管理。


(3)激励职工行为。


(4)改善领导行为。


2. 人本原理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良好的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


① 物质动力


② 精神动力


③ 信息动力


2. 人本原理


动力原则运用要得当,否则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不要仅仅孤立地使用某一种动力;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辨证关系,集体的前进是管理的根本,在此前提下让个体充分地自由发展;


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和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


第四,要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避免物极必反的结果出现。


2. 人本原理


(2)能级原则


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并按能量大小分布在相应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转。这些轨道所对应的能量数值是不连续并按大小分级排列的,称为“能级”。


2. 人本原理


现代管理引入这一概念,认为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


能级原则是说: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


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


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


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


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


2. 人本原理


管理能级不是人为的假设,而是客观的存在。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做到三点:


• 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


• 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


• 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 给予不同的激励,使其责、权、利与能级相符。


2. 人本原理


(3)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2. 人本原理


运用激励原则形成的各种激励理论已经发展成管理学中的一个理论群,在安全管理中也受到广泛的重视。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到最小,这就是预防原理。


预防,其本质是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


预防与善后是安全管理的两种工作方法。善后是针对事故发生以后所采取的措施和处理工作,预防的工作方法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安全管理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


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是能够预防的观点。


由于预防是事前的工作,因此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为了使预防工作真正起到作用,一方面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对既成事故和大量的未遂事故(险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技术,对生产中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海因里希法则,或者称为 1:29:300法则。


青岛贤司:伤亡与无伤亡的比例:重型机械和材料工业,1:8;轻工业,1:32。


博德(F.E.Bird):严重伤害∶轻微伤害∶财产损失∶无伤害财产损失 = 1:10:30:600。


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事故与伤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偶然性的概率原则。


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可得到安全管理上的偶然损失原则:不管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将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 ——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


事故的因果关系 ——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即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


因果关系原则 ——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必然性来自于因果关系,深入调查、了解事故因素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依据。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技术的原因。


(2)教育的原因。


(3)身体和态度的原因。


(4)管理的原因。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原因,在安全管理上应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


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


教育(Education)对策、


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就是所谓的 3E 原则。


工程技术对策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


教育对策


提供各种层次、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法制对策


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


4)本质安全化原则


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1)失误—安全(Fool-Proof)功能;


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Fail-Safe)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3)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强制 —— 就是无须做很多的思想工作、统一认识、讲清道理等,而是必须绝对服从,不必经管理对象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强制原理就是: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任何管理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管理过程中必然包含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作用和影响,并要求被管理者服从其意志、满足其要求、完成其规定的任务。不强制便不能有效约束被管理者的无拘个性,将被管理者调动到符合整体管理利益和目标的轨道上来。


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这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1.人的“冒险(捷径)”心理


2.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


3.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强制性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法规和强有力的监督、执法和管理体系。


强制管理不排斥民主管理。应该强调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实行强制性基础之上的民主性。


强制管理与唯长官意志的独裁管理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可以说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就曾明确指出:“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任何企业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但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


贯彻安全第一原则,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把保证安全作为完成各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在计划、布置、实施各项工作时首先想到安全,预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该原则强调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一项有“否决权”的指标,不安全不准进行生产。


作为强制原理范畴中的一个原则,安全第一应该成为企业的统一认识和行动准则,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从事各项工作中都要以安全为根本。谁违反了这个原则,谁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处。这里不存在想得通就执行,想不通可以不执行的问题,而应该是无条件地、毫不动摇地遵循这一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就要建立和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常抓不懈,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安全工作体系。


2)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是生产的第一属性,是质量、效益等属性的基础,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抓生产时必须亲自抓安全工作。这就是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坚持这个原则,要求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要亲自抓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应该渗透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必须作到生产和安全“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贯彻该原则,尤其要把安全生产纳入计划,在编制企业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应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结合企业的生产挖潜、技术革新、设备改造、工业改组等,来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


3)监督原则


为了促使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以揭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安全监督可分为五个层次: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安全监督可分为五个层次:


国家监督(或监察)


即国家职业安全监督,就是国家授权专门的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各级经济、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执行安全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4)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煤炭企业班组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自觉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自我防范,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这就是安全管理的人人管理、自我管理原则。(该原则也称:专管群治、全员管理原则)


5)三同时的原则


“三同时”原则是指煤矿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就是安全管理的三同时原则。


6)四不放过的原则


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这就是安全管理的三同时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我国煤矿事故管理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其基本出发点是事故的预防。


7)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安全工作必须是衡量单位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对单位各项指标的考核和评定中,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使其具有“否决权”。这就是安全管理的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


新木桶理论认为,决定木桶容量的并不只是短板一个因素,而与板和板之间的缝隙也有很大关系。从安全管理角度来看,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管理缝隙的黏合剂,是安全管理的灵魂。


1. 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 文化的概念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往往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这种含义的文化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的概念更狭义的文化概念仅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相对于广义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2. 安全文化的概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 1986 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 1991 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其中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文化的概念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 INSAG 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健康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1)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文化发展


众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1)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文化发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1)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文化发展


此后,IAEA 在 1994 年制定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sa-tions Team Guidelines) (1996年修订) 。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1)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文化发展


1998 年,IAEA 发表了安全系列报告中的第11号(IAEA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1):《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1)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文化发展


为了帮助核工业组织发展安全文化,INSAG又于 2001 年发表了《在强化安全文化方面的关键性实践问题》( INSAG-15,2001 )。在该报告中,INSAG 给出了关于安全文化的 7个 方面共 23 个关键问题,组织机构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测试,以明确自己在安全文化发展上所处的位置,为进一步发展找准方向。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2003 年第 91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了“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概念:


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是使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所有级别受到尊重的文化,政府、雇主和工人可通过一种界定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制度积极地参与确保一种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而且预防原则被赋予了最高的优先权。建立并保持一种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要求利用所有可能的手段,以提高对危害和危险概念的普遍认识、知晓和理解以及如何才能对它们加以预防或控制。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上述国际劳工组织的“国家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概念可以简单描述为:


“组织和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集合,预防据之被给予最高的优先权”。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推广将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带来好处:


① 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和对高标准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明显承诺。职业安全与卫生在实践以及理论上需要具有真正的优先权,以便使此类标准不会由于互相竞争的需要而受到损害。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推广将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带来好处:


② 普遍的安全意识。应当认识和意识到,职业安全与卫生是一个共享的(或共同的)责任,而且职业安全与卫生责任不应从职能上被局限于或归属于某个具体的单位。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预防性安全与卫生文化的推广将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带来好处:


③ 当事故确实发生时,整个企业应具有一种以吸取经验为主要目的的坦率态度。个人负责还应伴随有考虑更广泛的责任问题的意愿。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ILO 还认为,“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是在企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而且它在企业一级似乎已根深蒂固。但是它也是一种可被加以转移并被应用于整个社会中。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来一直在提倡这一概念的普遍实施。例如,2003 年 4 月工作中的安全与卫生世界日的主题就是“工作中的安全文化”。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2)ILO 开始对安全文化的加以重视


2004 年以来,国际劳工组织正在讨论制定关于《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将促进安全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ILO认为:“雇主和工人的安全与卫生认识水平或意识水平,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创立并促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或社区文化的安全文化是重要的”。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3)各国各行业安全文化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在澳大利亚的职业安全卫生战略中,工作场所各方承认将安全与卫生作为其正常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进来,承认安全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将被视为战略成功的一个指标。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欧盟在其共同体战略中直接提到了加强并巩固危险预防文化。


匈牙利将职业安全与卫生理解为要求广泛地考虑人的因素,这是一种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的哲理。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日本的 5 年计划的一个基本政策是促进安全文化,使公司和个人重视安全并就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措施建立自我保持机制。


在韩国的战略计划中,一个优先事项是在雇主和工人当中提高安全意识,部分是通过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终身培训制度。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马来西亚在追求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过程中,将在全国开展创造安全文化的持续努力。寻求将安全文化的促进作为所有职业安全与卫生活动和优先事项的重要基础,以发展各种类别的认识提高计划。它还将寻求促进自觉遵守。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新西兰在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在工作中促进安全文化,这是其伤害预防战略中所固有的内容。


南非正在寻求使职业安全与卫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在英国,最近发起的“恢复卫生与安全”的举措,旨在在工作场所文化面带来一种真正的变化,卫生与安全委员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日益变化的经济中为建立并维持一种有效的安全文化发展新的方法。在已经实现了这一点的企业中,将审议监察是否有必要。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美国在其 5 年计划中寻求在朝着创造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受参与自我管理计划(VPP)的企业的显著成功的鼓舞,该文化重视并鼓励安全和卫生的企业。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在此只引用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的一句话表明安全文化的普及:


“近些年来,谈论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髦(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fashionable to talk about Safety Culture )”。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4)全面安全文化的观点


目前对在企业中建立“全面安全文化(Total Safety Culture)”的观点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就向会员开设了“如何引导人们实现全面安全文化”的研讨班。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4)全面安全文化的观点


全面安全文化与一般传统安全文化不同之处在于:


a. 全面安全文化更强调应用安全心理科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激励人们重视安全与健康;


b. 在一个全面安全文化的氛围中,职工不仅对自身的安全有责任感,而且对同伴的安全也有责任感,企业支持职工承担这种责任;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4)全面安全文化的观点


全面安全文化与一般传统安全文化不同之处在于:


c. 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恰当的状态(如自尊、群体归属、自我控制等)来积极关心同事的安全;


d. 组织的正式管理系统和领导者的非正式管理表现能够激励和增强员工的这种积极关心他人安全的行为。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4)全面安全文化的观点


传统的安全文化仅依靠现有的管理和领导方法,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态度。


全面安全文化的最终结果应该实现:


“四不伤害” ——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不愿他人受到伤害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4)全面安全文化的观点


传统的安全文化仅依靠现有的管理和领导方法,往往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安全行为和态度。


全面安全文化的最终结果应该实现:


“四不伤害” ——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不愿他人受到伤害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5)我国安全文化开展情况


① 国家政府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与开展的活动


1991 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


2001 年,由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安全文化研讨会”


2002 年起,“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


2003 年成立宣传教育中心


国家安全生产总局 —— 安全文化要素为五要素之首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


一是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


二是安全法治,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


三是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


四是安全科技,即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是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


3. 安全文化的发展


② 企业安全文化工作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 2000 家以上的企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行业覆盖了矿山、石化、建筑、冶金、道路交通运输、铁路、航空、机械、电子、电力、建材等。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知程度超过了 50 %。


4. 安全文化的本质


尽管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所涉及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4. 安全文化的本质


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从而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


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


管理推动性


弥漫性(场效应性)


相对稳定性(不易改变和不宜改变)


无形性


软约束性


7. 安全文化的层次


表层安全文化(物质层),是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如企业的厂容厂貌、安全生产条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等。


中层安全文化(制度层),是指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工作方法等相关的文化,如安全管理职责、员工权利、安全奖惩、安全报告等。


深层安全文化(精神层),是指沉淀于企业及其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它是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的认同。


(三)安全文化管理


9. 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


所谓“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是指一整套为有效促进企业安全文化持续发展而建立的系统化方法和工作体系。


完整的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9. 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


(1)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结果的衡量等;


9. 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


(2)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安全文化现状进行评估,以得知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不足),明确企业当前安全文化发展的状况;


9. 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


(3)确定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目标,包括企业长、中、短期的总体目标和围绕总体目标而设立的分目标;


9. 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


(4)制定企业安全文化改进方案;


(5)进行员工培训,与员工信息沟通,使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目标和自我的责任;


9. 企业安全文化促进计划


(6)实施已制定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进方案;


(7)评估改进方案实施的效果,针对评估结果,加以持续改进。


①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无序发展阶段(一级)自然本能阶段


②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


被动约束阶段(二级)法制监督阶段


③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


主动管理阶段(三级)自我管理阶段


④安全文化发展的第四阶段


自律完善阶段(四、五级)安全文化阶段


安全计划与安全决策


第一节 企业安全计划


第二节 安全决策


一、安全计划种类


1、长期计划


5——10年 属于重点及目标性质规划


2、中期计划


2——5年 发展计划,采用滚动计划法编制


3、年度计划 执行计划


第一节 企业安全计划(1)


1、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和企业的生产计划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重大安全问题,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项目,从改造、革新,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


3、合理使用安全资金,使国家和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能。


4、通过安全计划的编制,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使职工更加明确企业的安全目标、安全生产状况和自身的安全责任。


5、有利于国家的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企业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以人为本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安全计划的内容与编制


1、安全计划的内容


(1)安全技术措施方面


(2)职业卫生技术措施方面


(3)有关保证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所必须的建筑设施等


(4)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计划和措施


( 5)事故应急预案


(6)安全技措资金使用计划


2、安全计划编制的依据


(1)社会环境


(2)经济环境


(3) 技术环境


(4)地质条件、不安全隐患特点及灾害可空心


(5)开采技术条件


(6)人力资源状况


(7)企业安全生产各种数据、资料


(8)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的衔接


第一节 企业安全计划(2)


3、安全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二节 安全决策(1)


一、安全决策的分类


1、安全宏观决策


2、安全微观决策


二、安全决策的特性


1、从属性 2、系统性 3、技术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信息化


第二节 安全决策(2)


三、安全决策的基本程序


1、发现安全问题


2、确定安全目标


3、确定安全价值准则


4、制定安全措施方案


5、分析与安全评价


6、方案优选抉择


7、实验证实


8、普遍实施


第二节 安全决策(3)


四、安全决策技术方法


1、 经验法 2、比较法


3、专家决策法 4、系统分析法


五、安全决策的基本要求:时间、空间、系统、技术和经济


六、安全决策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1)决策前需要掌握足够的第一手资料;


(2)要有合适的决策人;


(3)选用合适的决策方法;


(4)注意决策的反馈;


(5)注意决策的有序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6)安全决策应尽可能提出双重和多重有效措施和应急救助措施。


安全管理方法


第一节 安全目标管理


第二节 安全检查技术方法


第三节 隐患排查管理法


第四节 本质安全管理的途径


第一节 安全目标管理(1)


一、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和作用


1、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


(1)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2)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都围绕着目标来开展


(3)重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4)安全目标管理是系统的、动态的管理


2、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安全工作效率


(2)有利于实现全员安全管理


(3)能促进职工素质的改善


(4)促进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的改善


(5)促进安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安全目标管理(3)


三、安全目标的制定


1、安全目标的内容


(1)企业安全目标方针


(2)企业总体安全目标


(3)对策措施


2、安全目标的要求


下载地址: 文档地址1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软件: 无相关信息
下载说明: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