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林副厅长在全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煤矿瓦斯防治会议上的讲话
省煤炭工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杨茂林
(2015年3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根据付建华副省长的指示而专题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刚才,大家听取了阳煤集团两起事故介绍和案例分析,三个单位先后介绍了煤矿瓦斯防治经验,苗还利总工通报了全省煤矿瓦斯治理的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我完全同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瓦斯仍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造成的事故危害重大,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瓦斯防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三个角度来分析和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煤矿瓦斯事故的重大危害。
综合建国65年以来的瓦斯事故看: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安全事故25起,死亡3894人;其中:瓦斯事故22起,死亡3549人,分别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8%和92%。这个期间,我省共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煤矿安全事故4起,全部是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050人,分别占全国百人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16%和27%。
通过对全国和全省瓦斯事故的历史性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瓦斯事故极其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决不能有任何懈怠思想和疏忽行为。
第二,从现实的角度来认识煤矿瓦斯事故的重大危害。
近几年来,我省随着煤炭开发强度逐年增大,浅部煤层储量越来越少,煤矿开采的平均深度逐年增加,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不断变大,很多煤矿发生了“两大变化”,即:由原来的瓦斯矿井变为高瓦斯矿井,由原来的高瓦斯矿井变为突出矿井,煤矿危险系数逐年提高。
通过近几年来全省瓦斯矿井数量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逐年增加,瓦斯危害逐年加大,必须高度惊醒。
第三,从经济损失的角度来认识煤矿瓦斯事故的重大危害。
我们梳理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瓦斯事故,经济损失十分惨重。2007年,临汾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275万元;2009年,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2013年,阳煤集团寺家庄煤业公司“1·7”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808.9万元。加之事故后续的建设、复工复产等因素,经济损失的数量更大。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瓦斯事故在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历史不忘,后世之师。之所以回顾这些事故,总结这些事故,就是要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一个个煤矿瓦斯事故的背后,就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失;一个个煤矿瓦斯事故的背后,就是一个个家庭悲剧的开始;一个个煤矿瓦斯事故的背后,就是一个个社会和谐因素的流逝,一定程度上讲,这些损失是无法用经济来弥补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特别是在当前煤炭市场下行的新情况下,大家要树立煤矿“零死亡”理念目标,要强化煤矿“零死亡”工作措施,深刻认识到瓦斯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正视全省煤矿瓦斯防治形势,全面分析瓦斯事故原因,真正做到瓦斯防治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瓦斯防治工作时时讲,而瓦斯事故还时有发生;为什么采取了诸多防治措施,而瓦斯灾害一直不能彻底根治;为什么大家也都深刻认识到瓦斯的危害性,而在具体操作中还仍然存在违规违法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还是认识上的原因。
有的企业没有很好地接受事故教训,仍然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企业领导对矿井瓦斯治理深层次的认识不足,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重采掘轻抽采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例如阳煤集团近几年连续发生瓦斯事故,寺家庄矿09年、13年、15年连续发生瓦斯事故,说明从集团公司到煤矿矿还没有真正从事故中吸取教训,还没有把瓦斯治理当成煤矿的头等大事来抓。甚而至于,这个问题在全省煤矿也是普遍存在。
所以,要真正解决瓦斯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在今后的瓦斯防治工作上,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进一步从主观上提高认识程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要把煤矿瓦斯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生命工程去抓。
第二个方面是片面追求产量的原因。
2014年全国煤炭产量38.7亿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5%,而我省的煤炭产量为9.77亿吨,同比增长了1.47%。我省煤炭企业以量保价的做法比较普遍,尤其是省属煤炭企业,在价格一直走低的情况下,个别企业盲目上产能,上项目,以煤炭增量弥补价格的低迷,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与此同时,矿井由于增加产能,大量增加采掘头面,采掘衔接更加紧张,特别是严重影响到瓦斯抽采工程的正常进行,煤矿超通风能力、超抽采能力生产,造成安全隐患增大。
今年,煤炭市场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主要耗煤行业的产品产量增幅都在下降。据测算,去年电力、钢铁、建材三个“用煤大户”的耗煤量分别同比下降了3.4%、1.4%和1.1%。另一方面,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局等部委提出,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控制在 62%以内。而据估算,2014年,这一比重已从66%降至64.2%。在这种形势下,我省煤炭企业如果仍然片面追求产量,就会造成恶性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同时安全问题也会进一步突出。例如,阳煤寺家庄煤矿去年“1.7”事故施工时发生事故,五矿赵家分区无证非法开采发生事故,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和不明智的。
所以,我们要研究市场,适应市场,要真正扭转片面追求产量增长的不科学做法,真正扭转盲目以量补价的传统策略,要科学安排产量,要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个方面是抽采失衡的原因。
部分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把矿井瓦斯抽采规划与生产规划、矿井年度瓦斯抽采计划与年度生产计划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实施,导致抽、掘、采接续紧张,许多矿井掘进工作面未实现预抽就掘进,回采工作面刚形成就回采,部分工作面未达到抽采效果就投入生产,极易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
所以,煤矿企业瓦斯抽采要超前规划、超前设计、超前施工,确保抽采时间和抽采效果,要将矿井瓦斯抽采能力作为底数,合理安排抽采达标煤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四量”,保持有效衔接、相互平衡;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全面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估评判体系,加大瓦斯抽采达标检查力度,要把煤矿的抽采做为安全监管的重点,督促企业真正落实“抽采不达标不生产”。
第四个方面是瓦斯治理还存在死角的原因。
尽管我省从政府到企业积极落实瓦斯治理各项制度,提高瓦斯管理标准,但从全省来看,瓦斯治理仍然存在着死角,比如上隅角瓦斯集聚容易形成死角,尾巷管理不到位容易形成死角,建设矿井揭煤过程中因为通风系统还未形成容易形成死角等。这些都是事故发生的苗头,是煤矿的重大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日常的瓦斯管理工作,更要高度重视瓦斯死角的排查工作,要严格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有效消除隐患。
第五个方面是技术装备上的原因。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加大,部分矿井特别是老矿井的通风系统亟待完善,设备老化,通风线路距离过长,少数地方无风或微风作业,矿井风量满足不了安全生产的要求。部分高瓦斯矿井至今仍然没有建立瓦斯抽采系统,部分矿井瓦斯抽采系统老化,抽放效果差,故障多,没有实现分源抽采,不能满足矿井抽采的需要。部分矿井瓦斯检测仪器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普遍存在探头数量不足、校验不及时、位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针对透气性差的煤层、瓦斯难抽不易抽的煤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抽采技术和设备,对瓦斯治理也造成一定困难。
所以,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在自行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力度,切实加大煤矿瓦斯治理关键技术、重点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切实解决瓦斯难抽、不易抽的问题,提高煤矿瓦斯科技治理水平。
第六个方面是监管上的原因。
应该说,近年来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在瓦斯监管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但监管的缺位、失位不能说不存在。比如:对一些非法违法行为,有的尽管查了、罚了,也下了停产整顿通知书,但并没有跟踪落实;有的没有发现,没有惩处或惩处不力;有的虽然贯彻了上级的监管精神,但贯彻力度不够,工作不实,执法不严,甚至走了过场;个别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怕得罪人,对待违章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使安全管理的制度、规定、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使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整改,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急、中间疲、下面凉”、“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的恶性循环,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所以,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政府监管部门要确实履行好监管责任,要加强监管力度;企业要扎实落实好主体责任,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瓦斯防治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瓦斯治理责任追究力度,只认瓦斯不认人。
第七个方面是现场管理的原因。
主要是井下现场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煤矿瓦斯治理和操作要求不适应、不匹配,特别是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瓦斯管理人员,还存在对知识技术掌握不到位,对瓦斯治理的要求不理解等问题,导致出现一系列违章操作的发生。例如抽放措施达不到规定要求,防突效果检验不能起到预想效果,“三专两闭锁”不到位,不能实现有效断电,一炮三检执行不力,机电设备存在失爆、假报、漏检等现象的出现。
所以,对井下瓦斯现场的管理问题,我们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要把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素质,适应瓦斯防治工作要求作为瓦斯防治工作的一个方向,全面提高瓦斯管理工作水平。
第八个方面是对瓦斯赋存规律机理认识和研究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原因。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灾害威胁程度加大,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更大,低透气煤层的抽采技术难题目前未得到解决,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律机理针对性的研究尚未突破等,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瓦斯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所以,我们要在瓦斯赋存规律和机理研究上下功夫,加强瓦斯突出机理、低透气煤层瓦斯抽采等课题研究,提高瓦斯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靶子,有的放矢,一项一项分析原因,一项一项采取措施,一项一项有效防治。
三、树立“零死亡”理念,坚持“只认瓦斯不认人”要求,扎实搞好全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按照国家要求,在煤矿安全生产上,我们要以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为抓手,树立“零死亡”理念,落实“零死亡”措施、向“零死亡”奋斗。全省煤炭企业、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和政府监管部门要“只认瓦斯不认人”,扎实搞好全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推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
第一是煤炭企业。
要进一步强化瓦斯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不断完善瓦斯防治责任制,细化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瓦斯防治责任;要健全“一通三防”管理体系和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矿井瓦斯防治系统,配备专职通防副总工程师,设置通防职能科室,强化专业技术力量;要加大瓦斯治理资金投入,将煤矿安全费用按不低于50%投入到瓦斯治理方面,各项瓦斯治理工程要优先安排资金、人员、时间进行建设;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估评判体系,真正实现“以风定产、以抽定产、抽采不达标不生产”。
第二是煤矿企业负责人。
煤炭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瓦斯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瓦斯防治工作全面负责。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对企业的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将瓦斯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从资金、技术、人员三个方面对全企业的瓦斯治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监督其实施。
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煤矿瓦斯防治的具体工作。在工作理念上要树立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得罪人,不怕受委屈,不怕挨批评的“五不怕”精神,确保企业的各项决策都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得以贯彻落实。一是要履行好总工程师的职责,发现应该做的瓦斯防治工作没做,例如抽采时间未到,抽采效果不好时安排采掘作业,就要立即提醒主要负责人不得安排相关工作;二是要履行好督促提醒职责,如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按照瓦斯防治的有关规定安排工作,总工程师可以向上级企业或者煤炭管理部门进行反映,直至消除瓦斯安全隐患。
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煤炭管理部门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是从业人员。
企业职工是煤矿瓦斯治理的最基层工作者,也是企业瓦斯防治的最重要环节,更是落实“零死亡”理念、实现自保和互保的直接责任者。对贯彻落实瓦斯防治的措施要更主动更自觉更积极。要自觉了解自己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瓦斯危险因素、防洪措施、事故应急措施;要坚决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要坚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场所,并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要积极对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瓦斯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煤矿企业及有关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对瓦斯防治违规违法操作行为,要大胆进行抵制。
第四是监管部门。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政府监管职责,全面强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
要强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执法检查,对瓦斯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严格按规定上限处罚。对采用放顶煤工艺和火灾威胁的瓦斯矿井也要加强执法检查;
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对存在通风系统不合理、应建未建瓦斯抽采系统、抽采不达标、区域性治理措施不落实等重大隐患的矿井,由省厅挂牌督办;
要把矿井抽采达标和防突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严格监督所属矿井按照批准能力生产。对超能力生产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责令停产整顿,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对煤矿企业及负责人进行处罚。通风系统等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必须重新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最后,我要重点强调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
这项工程是今年我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李小鹏省长、付建华副省长高度重视,对这项工作多次做过重要批示。省煤炭厅根据省政府的安排已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已上报了省政府,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把这项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落实资金、项目,认真制定计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按期完成。瓦斯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如阳泉、晋城、吕梁、古交等地区,要根据规划要求开展地面、井下立体抽采,从根本上实现瓦斯分源治理与利用。
同志们,我省的瓦斯抽采和利用工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促进富民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