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建项目部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矿建项目部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总则
为划分、落实水害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加强项目工程防治水工作,促进项目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和持续,杜绝各类水害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落实水害防治责任
1)项目部一级防治水领导小组应将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每月组织一次水害隐患通报例会,汇总水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分析水害隐患情况,审查水害治理措施,明确治理期限和资源调配决议;
2)项目部一级防治水管理小组应每周组织一次水害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存在的水害隐患和水害隐患处理结果,分析水害隐患情况,制定水害治理措施,水害威胁较大的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和频度;
3)建立、健全《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等,按照这些相关制度积极开展水害排查工作,较大及难以解决的水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应逐级上报,并认真做好排查和治理记录;
3.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
1)整理业主提供的地质报告,分析水文地质对掘进施工的整体影响;
2)收集日常的掘进地质素描,结合地质报告,分析可能存在新构造;
3)收集掘进施工钻探资料,结合涌水量变化曲线,分析掘进前方的地质构造和预测涌水量;
4)配合业主,采用先进的勘探手段,获取更为准确详实的地质资料。
4.加强水患排查治理
1)建立项目部水患排查组织和排查流程;
2)项目部、施工队及班组应采用分级排查、分级治理,逐级监督机制;
3)水患隐患大小应根据涌水量和水压划分隐患级别,做到大隐患集中治理,小隐患分级处理;
4)水患排查应实行全员参与排查,全员监督治理的举措;
5)加大水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奖励惩罚力度,激发水患排查治理的积极性。
5.落实防治水措施
1)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巷道测量工作,对掘进巷道工作面位置推进及时进行填图标注,及时做出相应的地质预测预报,并按照地质资料、预测预报及水患排查结果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或治理防治措施,应做到提前编制、提前审批、及时交底、现场指导施工;
2)由安全人员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小组,每周对井下每个掘进工作面防治水隐患排查不得少于三次,负责监督各项防治水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应做到井下每个班有安全员现场巡回检查,监督防治水工作执行情况,发现水患及时汇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3)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和防治水措施进行掘进施工,做到“有掘必探、长探短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每班进尺和生产情况应及时准确汇报,巷道内的水沟及时清理,确保水沟流水畅通,按设计要求进行探水、注浆堵水,定期清理临时水仓;
4)机电人员应经常检查、检修、维护排水设备和管路,建立排水系统故障排查目录,不得漏项,定期进行排水系统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排水系统不间断正常运行,做好维修配件及备用材料计划,检查立井提升系统和通信系统,确保出现水患隐情时井下人员能够及时撤离至地面;
5)应确保调度室24小时有人值班,建立调度汇报制度和工作流程,对井下汇报上来的水患隐情做到能够及时传递到项目部,同时能够及时把项目部水患治理措施及时传递到工作面,组织做好井上下、各专业、各施工队之间的调度协调工作,确保水患治理工作正常进行;
6)由项目经理根据井下当前防治水重点工作进行分工,安排排查项目和重点环节,每个地点安排一名专业负责人,针对重要问题进行排查,防治水隐患排查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制,由于检查不认真出现影响防治水安全工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8)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召集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管理人员开水患排查治理碰头会,公布当前防治水工作情况,讨论水患排查治理措施和方案,下达防治水工作任务;
6.加强员工防治水培训
1)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部书记牵头组织项目部组织员工防治水培训;
2)由工程技术人员、机电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选择、编制防治水培训教材,并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考核;
3)培训可以采用“每日一题、每周一训、每月一考”等方式进行,结合实际案例、现场讲解和预案演练等形式;
4)对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按照行业有关的要求进行专业培训,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7.完善水害应急救援预案
1),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各级水害应急救援预案,上报工程公司(指挥部)一级防治水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和备案;
2)项目部水害应急救援预案报业主、监理审批后执行;
3)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不同时时期特点,修改更新水害应急救援预案,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应切实可行,符合行业和公司有关要求规定;
4)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应组织员工学习,组织员工按照水害应急救援预案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5)根据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备足备好好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6)按照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善的的应急救援体系和相关外部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