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工操作规程(新桥煤矿)
一、安全监测工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的安装、调试、维修、校正工作。
二、安全监测工应将在籍的装置逐一建账,并认真填写设备及仪表台账、传感器使用管理卡片、故障登记表、检修校正记录。
三、机房管理
(二)交接班内容包括:
1.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处理结果。
2.井下传感器工作状况、断电地点和次数。
3.瓦斯变化异常区的详细记录。
4.计算机的数据库资料。
四、上机操作
(一)接班后,首先和通风调度取得联系,接受有关指示。
(二)对井下瓦斯变化较大的地区,要详细跟踪监视,并向通风调度汇报。
(三)应每隔30min检查1次各种仪表的指示、机房室温,机身温度和电源、电压波动情况。
(四)应将本班的瓦斯变化情况于当天打印成报表送通风技术主管审查签字。
(五)与井下监测员协调配合进行传感器的校正。
(六)停电的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
(七)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打印机、显示器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八)进入机房要穿洁净的工作服、拖鞋,不得将有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
要经常用干燥的布擦拭设备外壳,每班用吸尘器清扫室内。
五、监测设备安装及维护
地面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一)应备有必要的工具、仪器、仪表,并备有设备说明书和图纸。
(二)按规定准备好检修时所需要的各种电源连接线,将仪表通电预热,并调整好测量类型和量程。
六、地面抢修步骤
(一)隔爆检查的步骤是:
1.按国标“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检查设备防爆情况。
2.检查防爆壳内外有无锈皮脱落、油漆脱落及锈蚀严重现象,要求应无此类现象。
3.清除设备内腔的粉尘和杂物。
4.检查接线腔和内部电器元件及连接线,要求应完好齐全,各连接插件接触良好,各紧固件应齐全、完整、可靠,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应一致。
5.检查设备绝缘程度,水平放置兆欧表,表线一端接机壳金属裸露处,另一端接机内接线柱,匀速摇动表柄,若数为无阻大(∞)表明绝缘合格。
6.接通电源,对照电路原理图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判断故障点,排除故障。
(二)新开箱或检修完毕的设备要通电烤机,经48小时通电后分三个阶段进行调试:
1.粗调:对设备的主要性能做大致的调整和观察。
2.精调: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调试、观察和测试。
3.检验:严格按照设备出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如发现问题则按本工种(1)条的方法处理,通电要从问题处理完后重新开始计算。
(三)烤机完毕,拆除电源等外连接线,盖上机盖,做好记录,入库备用。
七、安装前的准备与井下安装
(一)根据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和电缆长度。
(二)设备各部件应齐全、完整,电缆无破口,相应绝缘及电缆导通应良好,并备足安装用的材料。
(三)瓦斯校准气样的配制应采用煤炭工业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确认的装置和方法配制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不确定度应小于5%,制备所用的原料应选用浓度不低于99.9%的高纯甲烷气体。
(四)敷设的电缆要与动力电缆保持0.3m以上的距离。固定电缆用吊钩悬桂,非固定电缆用皮带或其他柔性材料悬挂,悬桂点的间距为3m。
(五)敷设电缆时要有适当的弛度,要求能在外力压挂时自由坠落。电缆悬挂高度应大于矿车和运输机的高度,并位于人行道—侧。
(六)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处,必须使用与电气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不得与水管或其他导体接触。
(七)电缆进线嘴连接要牢固,密封要良好,密封圈直径和厚度要合适,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他物品。电缆护套应伸入器壁内5~15mm,线嘴压线板对电缆的压缩量不超过电缆外径的10%。接线应整齐、无毛刺,芯线裸露处距长爪或平垫圈不大于5mm,腔内连线松紧适当。
(八)传感器或井下分站的安设位置要符合有关规定。安装完毕,在详细检查所用接线,确认合格无误后,方可送电。井下分站预热15min后进行调整,一切功能正常后,接入报警和断电控制并检验其可靠性,然后与井上联机并检验调整跟踪精度。
八、日常维护有关规定
(一)每7天对监测设备进行一次调试校正。
(二)在给传感器送气前,应先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的基本工作条件,应先复校正报警点和断电点。
(三)送气前要进行跟踪校正,应在与井上取得联系后,用偏调法在测量量程内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反复偏调几次,尽量减小跟踪误差。
(四)首先用空气气样对设备校零,通入校准气校正精度,锁好各电位器。给传感器送气时,要用气流体量计控制气流速度,保证进气平稳。
(五)定期更换传感器里的防尘装置,清扫气室内的污物。当载体催化元件活性下降时,如调正精度电位器,其测量指示值仍低于实际的甲烷浓度值,传感器要上井检修。
(六)设备在井下运行半年后,要上井进行全面检修。
(七)排除故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首先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有电。
2.可用替换电路板的方法,逐步查找故障。
3.应一人工作,一人监护,严禁带电作业,并认真填写故障处理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