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2015年新编事故案例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 人身事故 4
一、 瓦斯抽采队“2012.5.10”人身事故 4
二、 综采二队“2012.9.25”人身事故 4
三、综采二队“2012.11.14”人身事故 5
四、综采一队“2013.1.16”人身事故 6
五、综采二队“2013.2.9”人身事故 7
六、综掘队“2013.4.15”人身事故 8
七、综采队“2013.4.22”人身事故 10
八、综采队“2013.4.23”人身事故 11
九、辅助运输队“2013.7.06”人身事故 12
十、综采队“2013.9.24”人身事故 13
十一、综采队“2013.10.14”人身事故 14
十二、综采队“2013.10.16”人身事故 15
十三、掘进一队“2013.10.23”人身事故 16
十四、综采队“2013.11.17”人身事故 18
十五、综采队“2014.4.20”人身事故 18
十六、井下机电队“2014.8.27”人身事故 19
第二部分 通风瓦斯事故 20
一、 “2012.5.19”3203掘进工作面停电停风事故 20
二、“2012.9.18”3202密闭瓦斯涌出量异常事故 21
三、“2012.10.2”3301切眼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2
四、“2012.10.5”3202运输顺槽东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3
五、“2013.4.24”3210运输顺槽局扇双停瓦斯报警事故 24
六、“2013.8.30”3206切眼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5
七、“2013.9.07”西回风大巷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6
八、“2013.9.10”3206密闭瓦斯积聚事故 28
九、“2013.12.04”二盘区进风巷瓦斯报警事故 29
十、“2014.1.23”3302切眼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报警事故 30
十一、“2014.1.19”总回风大巷瓦斯报警事故 32
十二、“2014.2.06”3302辅助回风巷瓦斯报警事故 33
十三、 “2014.3.11”二盘区中部瓦斯传感器报警事故 34
十四、 “2014.6.04”3102运输顺槽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35
十五、 “2014.7.15”3102各掘进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36
十六、 “2014.8.12”二盘区运输巷瓦斯报警事故 37
十七、 “2014.10.23”3102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报警事故 38
第三部分 机电运输事故 40
一、综采队“2012.2.26”设备列车跑车事故 40
二、 机电运行队“2012.9.25”主井罐道掉落事故 44
三、 机电运行队“2013.1.1”主通风机双停事故 46
四、 综掘队“2013.3.6”3202回风电缆着火事故 47
五、 井下机电队“2013.3.19”主运大巷皮带撕裂事故 50
六、 综采队“2013.8.10”3207工作面电缆挤破事故 51
七、 开拓队“2013.9.17”二盘区进风巷电缆掉落事故 52
八、 综采队“2013.9.21”3207工作面采煤机滑靴事故 53
九、 井下机电队“2013.10.04”、“2013.10.05”矿井低压停电事故 54
十、 机电运行队“2013.10.11”1#风机风叶损坏事故 56
十一、掘进二队“2013.11.15”风机烧坏事故 58
十二、“2014.1.06”3210沿途风机双停事故 59
十三、“2014.5.07”、“2014.5.09”主运皮带、102皮带撕裂事故 60
十四、综采一队“2014.8.01”3102运输顺槽皮带蛇簧连接器错位事故 62
十五、井下机电队“2014.8.11”3101运输顺槽皮带断裂事故 63
十六、掘进一队“2014.8.11”主运大巷电缆三通短路、击穿事故 65
十七、综采二队“2014.9.20”3210工作面滑靴事故 65
第四部分 顶板及工程质量事故 66
一、综采二队“2012.11.15”3207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66
二、综采二队“2013.3.19”、“2013.3.23”3207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67
三、掘进一队“2013.8.02”3209回风侧13#横川贯通补强支护锚索未及时张拉事故 69
四、综掘队“2014.6.23”3207辅助进风巷冒顶事故 70
五、综采二队“2014.9.24”3210工作面冒顶事故 71
第五部分 供排水事故 72
一、 井下机电队“2013.4.15”中央水仓溢水事故 72
二、 综掘二队“2013.8.08”主运大巷积水事故 73
三、 开拓队“2013.12.12”3206辅助回风巷水仓处积水事故 75
四、 机电队“2014.9.05”3210后通风眼积水事故 75
第六部分 其他事故 77
一、“2013.8.23”副井井筒坠物事故 77
二、综采队“2013.10.12”3206切眼前溜安装滑落事故 78
三、“2013.12.02”3101切眼机尾设备安装位置不当事故 79
四、“2014.3.21”3101回风顺槽胶轮车碰撞瓦斯管事故 80
五、 “2014.6.03”3302回风顺槽埋有单体柱事故 81
第一部分 人身事故
一、瓦斯抽采队“2012.5.10”人身事故
2012年5月10日06点40分,2#钻机机长范建波安排新员工李强操作2#钻机进行打钻。钻机司机李强打完第二根钻杆后,准备延长钻杆时,回转器回退过程中,王树强便上手更换送水器,且未使用专业工具,结果将其左手食指卡于回转器与送水器之间,导致左手食指第一关节被挤断。
事故原因:
1、瓦斯抽采队王树强未按规定使用工具拆卸送水器,直接徒手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机长范建波安排不熟练的新员工操作钻机,是事故发生间接原因。
3、钻机司机李强安全意识淡薄,未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而即时停止钻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带班长申素军监管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要求各单位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自身业务保安能力。
2、强化员工的操作技能,加强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操作规程的学习。
3、进一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作业时必须做到“眼到、手到、口到”。
二、综采二队“2012.9.25”人身事故
2012年9月25日早班6点30分左右,3207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机尾割煤作业时,从顶板处有一矸块掉落至煤机滚筒上,该矸块恰被运行中的煤机滚筒甩出,溅落至正在支架间站立的早班验收员武社军脚面,造成武社军脚骨骨裂。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武社军在支架间时注意力不集中,采煤机割煤时其站立位置不正确,被溅出的矸块击伤,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综采二队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尤其缺乏对员工自我防范意识及应对措施的日常性教育。
3、安全员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防范措施:
1、煤机司机在割煤过程中,必须严密监视顶板变化情况,尤其在顶板破碎地段要控制好割煤速度,防止由于割煤速度过快造成顶板矸石冒落、溅出伤人。
2、加强对采煤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安全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3、切实按照安全措施的规定,加强煤帮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管理,严禁在不安全范围内站立、停留。
4、各单位要对该起事故进行举一反三,采取措施有效避免类似人身事故发生。
5、做好职工岗位安全自保、互保工作,按照要求做到“三不伤害”。
6、从严、从细进行现场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排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
三、综采二队“2012.11.14”人身事故
2012年11月14日中班,3207采煤工作面68号支架处工作人员张海强进行拉架作业时发现无法降下平衡梁,怀疑是乳化液供液管路堵塞,于是跟班队长申雪明安排张海强拆下供液管检查问题,申雪明手抓供液管,令张海强点动供液阀,以检查供液管是否堵塞,由于供液压力较大,申雪明未能控制住供液管摆动,导致供液管打至脸部,造成轻伤。
事故原因:
1、当班跟班队长申雪明违章指挥现场工作人员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现场工作人员未拒绝违章指挥而违章操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由本次事故可以看出综采二队对安全生产、作业规程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跟班对干部带头违章,因此综采二队必须深刻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加强安全培训,严格贯彻落实安全作业规程、熟知操作程序。
2、全体员工必须以本次事故引以为戒,杜绝不安全行为,各层管理人员应该严抓“三违”,以身作则,工作人员要懂“三违”,拒绝“三违”。
3、鉴于以上事故,工作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反思如何做好自保、互保,工作期间应清楚工作环境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根本处理隐患,拒绝不安全行为。
四、综采一队“2013.1.16”人身事故
3203回风侧5#联络巷静压水管北头与3203辅助回风巷水管用软管连接,南头与次节铁管相连,管路穿过原有平衡风门,该风门当时已经拆除,不能固定铁管,综采一队在吊挂该管路时只在管路中间部位利用一根8#铁丝吊挂,此时管路固定不牢。
2012年1月16日早班, 因3203辅助回风巷(3203回风侧5#联络巷口)静压水管接口漏水,综采一队安排三人在此修复静压水管路,同时通风队安排人员在3203回风侧5#联络巷运输沙子等密闭材料,施工过程中综采一队工人未了解现场情况,操作过程中使得5#联络巷水管固定处松动,同时通风队工人许岩杰未了解现场情况,在已经松动的静压水管下工作,导致静压水管掉落时砸伤许岩杰的左肩。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综采一队施工人员郭志伟、宋迎伟、仝波施工前未充分了解现场情况下作业,导致3203回风侧5#联络巷静压水管掉落砸伤人员。
(二)间接原因
1、通风队施工人员未提前了解现场环境,在管路下施工,导致管路掉落时砸伤自己。
2、综采一队在吊挂该管路时只在管路中间部位利用一根8#铁丝吊挂,不符合操作规定,存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综采一队队长崔玉清,通风队队长李晓在安排工作前未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导致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
1、综采一队必须对3203的风、水管路统一检查,必须固定牢靠。
2、机电科要对井下风、水管路进行全面核查,严厉查处不安规定吊挂的管路,并及时落实整改,确保管路吊挂牢固。
3、各队组安排工作前必须做好现场检查,充分了解现场情况,确保安全施工。
4、各队组要注重工人的安全教育,班前、班后会必须强调安全因素。
5、所有员工必须注重安全作业,了解现场情况,主动排出不安全隐患,并做好自保、互保工作,做到“三不伤害”。。
6、所有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督查科要认真、仔细的排查隐患,防止带隐患施工。
五、综采二队“2013.2.9”人身事故
2013年2月9日十六点班16点30分左右,3207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机头20架向机头方向割煤时,有一较大的煤壁煤块发生片落,最前端溅落至电缆卡槽上,又溅落至正在架间操作煤机司机吝秀文左小腿部位,造成骨折。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在支架间时注意力不集中,采煤机割煤时其站立位置不正确,被溅出的煤块击伤,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综采二队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尤其缺乏对员工自我防范意识及应对措施的日常性教育。
2、跟班队干、班组长对本班职工现场安全监管不力。
3、安全员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防范措施:
1、煤机司机在割煤过程中,必须严密监视顶板变化情况,尤其在顶板破碎地段要控制好割煤速度,防止由于割煤速度过快造成顶板矸石冒落、溅出伤人。
2、加强对采煤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安全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3、切实按照安全措施的规定,加强煤帮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管理,严禁在不安全范围内站立、停留。
4、各单位要对该起事故进行举一反三,采取措施有效避免类似人身事故发生。
5、做好职工岗位安全自保、互保工作,按照要求做到“三不伤害”。
6、从严、从细进行现场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排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
六、综掘队“2013.4.15”人身事故
2013年4月15日零点班,32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向前掘进一米后与26#联络巷贯通,当班工人进行顶帮支护,将顶帮锚杆打设完成后,当班班长耿海川正在进行打设锚索支护时,3202回风顺槽工作面迎头发生片帮,片落的煤块砸到耿海川的自救器上并将其压倒。
事故发生后3202辅助回风巷工作面班长裴银亮向综掘一队值班室汇报,综掘一队值班室值班人员王海斌向综掘一队队长靳国胜汇报,但均未向调度室和有关领导汇报事故情况,直至12时20分才向调度室汇报情况,调度室了解情况后向有关领导汇报。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支护完顶帮后,未对3202回风顺槽工作面迎头进行敲帮的安全确认程序操作。
(二)间接原因
1、现场管理方面的原因
综掘一队当班未安排跟班队干进行现场生产协调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班长武银亮代为跟班队干,未起到安全监管作用。
2、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队组对掘进作业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不足,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较差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现场安全员监督检查不全面、不到位。
防范措施:
1、掘进作业完成后,必须先严格执行敲帮问顶,方可进入工作面支护作业。今后掘进队组必须使用能防护住迎头的超前支护,否则严禁掘进作业。
2、掘进面顶板支护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在一侧严密监视顶板变化情况,防止顶帮煤壁松动、冒落后掉落伤人。
3、严格执行干部现场盯班制度,发现危险征兆时,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将危险源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作业。
4、加强对掘进作业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5、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安全员要从严、从细进行现场各类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6、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七、综采队“2013.4.22”人身事故
2013年4月22日10时20分,3203工作面综采队工人将前刮板输送机的大链和刮板放置转载机溜槽内后,前刮板输送机机头信号工侯瑶瑶发信号通知转载机司机李晓峰启动转载机,信号发现后不到30秒转载机启动,此时检修工秦素刚未撤到安全地点,站在转载机和前刮板输送机机头交叉处(此处无挡煤板),由于转载机大链过负荷,大链突然断开,大链打到站在转载机旁的秦素刚小腿上。事故发生后当班班长刘海兵和安检员崔鹏分别向调度室汇报,并将伤员送至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为小腿骨折。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综采队队长崔玉清、当班班长刘海兵现场违章指挥工人使用转载机向外运输前刮板输送机的大链和刮板。
2、综采队工人秦素刚违章作业,站在转载机附近,安全意识差。
3、信号工侯瑶瑶在人员未撤到安全地点情况下,发出信号通知启动转载机。
4、安全督查员未认真履行现场监管职责,没有制止违章行为,严重失职。
(二)间接原因
1、综采队对3203回撤准备工作不到位,值班队干张存仁班前会安排工作不细致,不全面,未贯彻3203工作面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2、未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即先行拆除转载设备再使用绞车拖拽大链,违反安全操作程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3、部分队干、职工仍存在重生产、抢进度、轻安全的不正确思想意识,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综采队必须落实相关管理规定,综采队跟班干部必须在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工作。班前会必须详细布置作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2、各单位必须组织内部人员严格贯彻学习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无证上岗,无证操作。
3、安全督查员要加强各重点作业环节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并现场落实。
4、各单位内部组织斜巷跑车事故的总结反思活动,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应注重加强事前问责的力度。
八、综采队“2013.4.23”人身事故
2013年4月23日十六点班,综采队割煤一个循环后,需要向前移转载机和单轨吊,此事由岗位工人韩拥军负责。由于推移单轨吊的控制手把安装在单轨吊梁下,离地面2米左右。为了方便作业该工人违规站在转载机侧面凸出的部位侧身单手操作控制手把,由于站立不稳加之重心严重偏离,操作时造成手臂滑闪,左手下意识扶撑到正在伸缩的推移油缸间,把手挤伤。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工人韩拥军违章操作,导致作业过程中脱手失去重心,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队组对采煤作业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不足,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较差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现场安全监管不全面、不到位。
3、综采队对岗位人员安排不当、调动太勤,导致该工人上岗后不熟练操作情况,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对采煤作业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切实做到按章按程序正规操作。
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队长、安全员要从严、从细进行现场各类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3、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反思,有效进行整改与排查,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九、辅助运输队“2013.7.06”人身事故
2013年7月06日零点班,辅运队根据调度运料安排,往西回风工作面掘进二队运送喷料,由于风门不能自动开关,掘进二队安排工人卢光龙负责配合辅运队司机在此开关风门,凌晨3:00左右,辅运队司机赵树景第二次往西回风工作面送料,行至风门处掘进二队工人卢光龙从风门里侧向外推风门,司机赵树景看到风门打开后开始倒车,由于工人卢光龙站在胶轮车右后方,司机看不到该工人的具体位置也没有鸣笛,撞在工人卢光龙的左胳膊上,造成左胳膊骨折。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辅运队司机赵树景没有确认车后方是否有人员也没有鸣笛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现场设施方面的原因
西回风风门不能自动开启,才致使掘进二队安排专人在此手动推风门,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掘进二队工人卢光龙安全意识差,看见胶轮车倒车后,没有及时躲避,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胶轮车司机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行车规程开车。
2、加强队组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
3、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安全员要从严、从细进行现场各类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4、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十、综采队“2013.9.24”人身事故
2013年9月24日八点班,综采队3301工作面跟班队尚永军、班长姚和的组织工人进行末采背顶作业。17时左右,当班班长姚和的安排工人仝波、许育峰从3301回风顺槽抬板梁到工作面背顶。仝波在前、许育峰在后,抬一根4米板梁(半圆木)到工作面90#支架处,仝波先进入煤壁侧,许育峰肩扛板梁末端踩住底板处一根板梁橫跨电缆槽时,不小心滑倒,左胸部碰到支架底座上,导致碰伤。因当时仅感觉胸部疼痛,无明显外伤,在工作面休息至下班感到身体疼痛便向班长姚和的请假说被碰伤了,需请两天假休息。之后同当班工人一起升井洗澡后回至家中,因安全意识较差未引起重视,升井后没有及时到医疗室进行检查,也未向任何人进行汇报。
9月25日上午,许育峰在家休息时突然休克,其家人立即将其送至长子县人民医院,达医院时为上午9时。经医院检查许育峰脾脏破裂,大量内出血。于12时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目前病人已从急救监控室转至普通病房,身体仍在医院进行治疗。
事故原因:
工人许育峰操作不当,肩扛板梁踩住底板处一根板梁过线槽时,不小心滑倒,左胸部碰到支架底座上,碰伤胸部,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综采队作业人员必须加强操作安全控制,做到在安全环境下安全作业。
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队长、安全员要从严、从细监督作业人员规范操作,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3、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反思,对职工现场作业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十一、综采队“2013.10.14”人身事故
2013年10月14日八点班,按照当班任务安排,综采队当班副班长岳小军带领歧鹏飞、刘根年、岳邦强、岳丽春、李玉海五人到回风顺槽拆除超前支护段南帮风水管路,改为软管连接,拆管总长40米。
8时30分,岳小军到巷口将风水管总阀门关闭,开始组织进行拆管作业。拆卸方式为将管路最里端用大链固定,共同配合下从里往外逐节拆除。11时15分,岳小军组织人员将静压水管及风管拆除完毕,并用软管连接恢复供风供水,排水管剩3节未拆除。为不影响3207回风顺槽坡底水仓排水,岳小军与岳邦强到水仓处连接排水软管,剩余人员整理堆放所拆卸的管路。11时20分,李玉海为尽快完成管路拆除工作,在无人配合情况下独自一人开始拆卸剩余第三节排水管路(该管路接头下方正好堆放一堆板梁),当拆完最后一条螺丝后,该节排水管东端突然下落,落到板梁上反弹,端头碰到其右腿滕关节内侧,导致受伤。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综采队当班工人李玉海安全意识差,在无人配合情况下私自一人进行管路拆卸,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违章作业,导致管路碰伤右腿,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综采队当班跟班队长、班长对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强调不到位,且未起到有效监督,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综采队必须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禁职工违章作业。
2、综采队跟班干部必须在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工作,班前会必须详细布置作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综采队需强化人身事故汇报与救治程序贯彻工作,做到事故汇报及时,救治程序履行到位,杜绝瞒报和事后申报的不良行为。
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督查科安检员要加强各作业环节安全监管,监督落实作业人员在安全条件下文明作业。
十二、综采队“2013.10.16”人身事故
2013年10月6日零点班,综采队跟班队长张小平、班长韩臣光按照生产任务安排,组织工人将3301工作面回撤至西辅运大巷的两台移动变压器,装车运送到3206运输顺槽设备列车处进行安装。跟班队长张小平、班长韩臣光在西辅运负责移动变压器装车指挥,当班工人张卫风、韩海彬等部分人员在3206运输顺槽负责移动变压器安装工作。
10月6日八时左右,3301工作面第一台移动变压器运送至3206运输顺槽2#联络巷口处,工人张卫风、韩海彬等人员在巷道顶板锚索上固定吊链,用吊链将变压器安装到设备列车平板车上,移动变压器放置平稳后,因位置不正,工人韩海彬站在固定锁具南侧斜拉导链进行调整,在用力拉导链过程中,起吊点固定锁具脱落,在吊链闪力作用下,摔倒在设备列车右侧枕木处,头碰到枕木上,被安全帽内螺栓头划破头皮(安全帽内固定考勤卡的螺栓超出帽内壁约2cm),出血。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综采队当班工人张卫风、韩海彬等人安装移动变压器过程中违反作业规程要求,未按规定打设起吊锚杆,直接将锁具及吊链固定到巷道顶板锚索上,且锁具安设不合格,固定不牢靠,在用力拉导链时起吊点固定锁具从锚索头脱落,闪倒韩海彬,导致碰到枕木上碰伤头部,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综采队当班跟班队长张小平、班长韩臣光对工作指挥不到位,未对3206移动变压器安装现场进行有效监督,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工人韩海彬安全意识差,未对起吊点固定锁具进行认真检查,排除隐患,且安全帽内固定考勤卡螺栓头过长,安装方式存在隐患,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综采队在3301工作面回撤及3206工作面安装作业期间,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规范作业,严禁为赶进度、忽视安全,违规作业。
2、综采队跟班干部必须在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工作,班前会必须详细布置作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督查科安检员要加强各重点作业环节安全监管,监督落实作业人员严格按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执行操作。
4、要求综合调度室对入井职工安全帽考勤卡固定方式逐一排查,做到用专用铆钉固定,消除安全隐患。
十三、掘进一队“2013.10.23”人身事故
2013年10月23日八点班,川九掘进一队当班跟班队长吴祖平、班长岳云带领工人接班后,在工作面夜班两帮各滞后1排未支护情况下,为赶进度,未先进行帮部支护,组织工人掘进作业。8时30分,当班掘进一排,主皮带检修,停止运行,班长岳云开始组织5名工人对顶及帮部进行支护作业,跟班队长吴祖平组织其余人员进行接风筒及管路安装工作。9时30分左右,支护工李高红、梁向前在工作面北帮倒数第三排处打设下部锚索钻眼时,北帮倒数第二排帮顶角及中上部位置出现片帮垮落,垮落大煤块(长、宽、高:1m*0.7m*0.4m)及碎煤压住支护工李高红双腿,并将其身后材料工杨玉华碰倒,小煤块砸住脚部。事故发生时,安全督查科安全员吴占背在3101运输顺槽工作面巡检,未在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跟班队长吴祖平、班长岳云立即组织人员清理压住伤员的煤块,用担架将李高红、杨玉华抬出工作面升井,跟班队长吴祖平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向川九项目部及队长潘治东进行了情况汇报。
掘进一队队长潘治东接到汇报后,及时向调度台进行汇报,调度台值班人员秦瑞杰通知辅运队派人车前往接送伤员升井。李高红、杨玉华升井后,送往长子县人民医院检查,经诊断为腿部受伤,两人意识清醒,无生命危险。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101回风顺槽工作面北帮煤质较软,支护工李高红、梁向前等人进行支护作业时未先进行敲帮问顶,在打设锚索眼过程中,受振动影响,帮煤块裂隙垮落,砸伤人员,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跟班队长吴祖平、班长岳云为赶进度,在夜班帮部滞后1排情况下未先支护到位,组织工人进行掘进,导致帮部空两排未支护,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支护工李高红、梁向前等人安全意识差,支护时操作位置与空帮区域仅1米,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作业,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事故原因:
1、掘进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要求,支护到位,严禁空顶空帮违规作业。
2、掘进支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程序,及时将活煤活块找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规范操作。
3、掘进面支护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在一侧严密监视顶帮变化情况,防止顶帮煤壁松动、冒落后掉落伤人。
4、加强对掘进作业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5、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安全员要从严、从细进行现场各类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6、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十四、综采队“2013.11.17”人身事故
11月17日八点班检修期间,3207工作面85#支架处打眼注浆,工人王文生、王亚鹏、高亮亮配合厂家人员作业,在注浆打眼至第五根钻杆时,因煤壁较硬,钻杆不易进入,当班跟班队长张存仁见状,上前帮忙打眼。在操作过程中,钻杆挂住其左手手套,左手手套连同小拇指被卷住,导致小拇指根部破裂,经升井医院检查诊断为小拇指粉碎性骨折,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
事故原因:
事故当事人安全意识差,戴手套违章操作钻机,导致左手手套卷住钻杆,小拇指根部受伤,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切实做到按章按程序正规操作。
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安全员要从严、从细进行现场各类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3、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反思,有效进行整改与排查,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十五、综采队“2014.4.20”人身事故
2014年4月20日零点班,3208工作面当班跟班队长常玉林、班长姚和的组织工人进行调架作业,8时左右,当班副班长岳小军带领付志芳等人在进行35架支架调斜,用单体柱尾部顶住支架侧护板,头部卡住支架底部,单体柱两端用防倒绳拴住。当付志芳在前用手托住单体柱尾部、岳小军等人在后扶住单体柱头部并操作液压枪升柱过程中,因升柱太猛,且单体柱未顶实,尾部滑落,碰到付志芳头部。诊断为寰椎右侧椎弓骨折伴周围软组织肿胀。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调架时,岳小军、付志芳等人未将单体柱尾部顶实,升柱过快,导致滑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队组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不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差,现场安全监管不全面、不到位,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对采煤作业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切实做到按章按程序正规操作。
2、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队长、安全员要从严、从细进行现场各类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十六、井下机电队“2014.8.27”人身事故
8月27日中班16时40分,井下机电队当班工人杨洋到3202运输顺槽皮带机尾滚筒处清煤作业时,脚踩到一煤块被滑倒,滑倒瞬间其左手手掌卷入滚筒与底皮带边角位置。因皮带处于运行状态,杨洋左手掌被挤伤。
事故发生后,医疗室申文哲医师陪同杨洋到长治市显微手足外科医院进行检查。经拍CT查看,诊断为左手中指粉碎性骨折、无名指断裂、小拇指深度划伤。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井下机电队工人杨洋自保互保意识差,在皮带运行情况下进行清煤作业,被滑倒,左手掌卷入滚筒与底皮带,导致受伤。
(二)间接原因
井下机电队对皮带管理差,3202运输顺槽皮带机尾无永久护罩,安全督查科落实安设临时防护,作业人员清煤作业将其去掉,未及时恢复,存在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1、各队组必须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并将安全注意事项对操作人员布置、强调到位;职工需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好自保互保工作,杜绝违章。
2、井下机电队要及时完善各皮带机头、机尾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安全可靠;要求对主运煤皮带机头、机尾滚筒处浮煤清煤工作,必须停皮带处理,对未执行者按违章论处。
3、各责任单位对责任范围皮带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自查。本周,安全督查科、安全小分队对井下各运煤线路皮带安全防护、人行过桥进行全面排查,凡发现未安设或安设不可靠的队组,加倍考核。
4、各级管理人员、安检员要加强零星作业现场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制止违章,确保作业安全。
5、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反思,有效进行整改与排查,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第二部分 通风瓦斯事故
一、“2012.5.19”3203掘进工作面停电停风事故
320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供电由7#联络巷风机专用移变和动力电源组成,5月18日机电科在调度会做计划于5月19日上午9时至11时停320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动力电,并将动力电更改为风机专用移变,即9时至11时局部通风机为单回路供电。19日10时40分为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专用移变发生故障,导致3203掘进工作面所有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使3203所有掘进工作面瓦斯报警超限。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单回路供电期间,7#联络巷风机专用移变发生漏电掉闸(移变和馈电的漏电保护不匹配),导致3203掘进工作面停电停风。
(二)间接原因
1、现场方面的原因
(1)7#联络巷风机专用移变日常检修维护不到位,事故发生前该移变经常发生漏电跳闸,一直存在隐患,至今未处理。
(2)3203工作面施工已一个月之久,局部通风机的双回路专用移变未能实现。
2、岗位责任落实方面
7#联络巷的移变和馈电等机电设备未落实管理单位,设备带病运行未得到处理。
3、生产组织方面
(1)调度会上计划9时至11时将动力电更换为专用移变,机电科安排综采二队进行更换,截止四点班仍未完成任务。
(2)任务的完成情况没有单位及时要求、督促和跟踪落实
4、技术管理方面
设备出现故障后,机电科和供应科联系移变和馈电生产厂家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均未查明故障原因。
5、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方面
停风后,3203切眼工作面没有及时打开压风管路对工作面瓦斯进行稀释。
防范措施:
1、要求今后任何盘区、巷道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必须在实现局部通风机的双回路专用移变供电的情况下方可作业。
2、严禁机电设备带病运行,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停电电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3、进一步完善公司岗位责任落实工作,要求业务管理方面无盲区,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4、机电业务经理张海军需加强分管科队业务指导,加大现场管理力度,严格要求落实岗位责任。从领导层面协调解决机电设备故障或缺少机电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等问题。
二、“2012.9.18”3202密闭瓦斯涌出量异常事故
2012年9月18日19时,调度带班领导申秀颀副总经理和科室跟班人员李晓、原春斌井下带班时到达3202辅助回风巷密闭处,发现密闭墙上预留的瓦斯抽放管路周边墙皮有裂缝,经检测有瓦斯积聚情况,最大浓度值达7%,立即安排掘进队采取补抹水泥和挂风帐的紧急处理措施,并要求李晓现场监督处理,并于19:40电话通知调度室要求李方利通风助理和李晓白总工落实处理,19:42李方利通风助理和李晓白总工通知掘进队处理,并安排通风区李兵伟督促处理。于23:29紧急措施处理完毕,经检测瓦斯浓度为0.2%。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密闭墙上预留的瓦斯抽放管路周边墙皮发生裂缝且喷浆厚度不足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通风设施巡检不到位,该密闭处未设置瓦斯检查点,成为瓦斯检查盲区。
2、通风管路人员对瓦斯积聚未引起高度重视,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麻痹大意、通风管理认识不足。
防范措施:
1、通风管理人员要从思想和意识上高度重视瓦斯防治管理,克服麻痹、消极、淡化心理,按照高标准、严管理的工作作风将瓦斯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2、通风区安排瓦斯检查员对密闭、高冒区等地点每班进行一次瓦斯检查,密闭、高冒区等地点瓦斯异常时段,每班进行三次甚至三次以上瓦斯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化。
3、对于瓦斯涌出较大的密闭,通风区应及时安排喷浆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设置风障导风或加设风管供风,防止瓦斯积聚。
三、“2012.10.2”3301切眼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10月2日八点班3301切眼工作面风机进行切换试验时,综掘一队一组掘进机司机李银全割煤后正向后退机组,由于机组上的油泵将副风筒遮挡并使风筒弯曲,且副风筒距离工作面9米,使工作面供风量严重不足,造成瓦斯报警,最大值为1.28%,持续时间为3分40秒,待处理后,恢复通风后瓦斯浓度降至0.12%。
事故原因:
1、综掘机司机退机组时未及时发现备用风筒前方有遮挡物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工作面做切换试验时仍在继续进行作业,没有检查风筒情况。
防范措施:
1、各掘进队组必须严格局部通风管理,不得轻视、马虎,遇局部通风隐患应第一时间组织处理;
2、各掘进队组必须认真学习作业规程,明确风筒距工作面距离,无论正常掘进时风筒均不得超过规程规定距离;
3、井下所有人员必须加强对瓦斯的敏感性,提高防瓦斯的意识,特别是采、掘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瓦斯管理、认真履行瓦斯管理的义务。
四、“2012.10.5”3202运输顺槽东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10月5日八点班3202运输顺槽工作面正在进行支护作业,此时风筒距工作面距离小于4米,当班班长刘勇因风筒口出风量大遂将出风口用风筒布遮挡并使风筒出风口弯曲朝向帮部,导致工作面风量减少,瓦斯持续升高造成瓦斯报警,最大值为0.84%,持续时间为38秒,待处理后,恢复通风后瓦斯浓度降至0.2%。
事故原因:
当班班长刘勇在工作面支护作业时将风筒遮挡并使风筒出风口弯曲,使风量不能满足工作面需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队组必须严格局部通风管理,不得轻视、马虎,遇到“一通三防”隐患应立即组织处理;严禁随意遮挡风筒口或将风筒断开减少工作面风量。
2、监测监控队要对瓦斯传感器全部设置预警系统;对所有传感器进行声报警、光报警进行调试、检修;
3、当班瓦检员交接班后要对工作面 “一通三防”检查并告知当班班长进行处理,并且汇报当班通风调度;
4、各掘进队组应听从当班瓦检员指挥,无条件配合通风、瓦斯管理;
5、井下所有人员必须加强对瓦斯的敏感性,提高防瓦斯的意识,特别是采、掘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瓦斯管理、认真履行瓦斯管理的义务。
五、“2013.4.24”3210运输顺槽局扇双停瓦斯报警事故
2013年4月24日中班,川九公司项目部掘进三队队长胡应贵在班前会上安排倒风机系统,早班该队已将主风机倒至安装地点,供风正常,四点班计划倒运副风机至安装地点。
2013年4月24日17时开始倒运副风机,掘进三队电工将3202配电点2#移变、1#馈电停电,班长安排工人进行倒运副风机及开关,将副风机倒运至安装地点进行吊挂时,主风机停风,电工立即去开关前进行送电恢复供风,风机开关无电,电工联系3202配电点进行恢复供电,3202配电点1#移变、1#馈电因故障停电无法供电,3202配电点值班人员立即联系三盘区变电所进行供电,三盘区变电所1回路1#总高爆因故障跳闸,无法正常供电,造成3210运输顺槽风机停止运转3分钟,22时03分送电前,在3210运输顺槽风机停电期间,工作面瓦斯浓度最大值达到0.795%,3210运输顺槽回风流瓦斯浓度最大值达到0.775%,达到瓦斯浓度报警警示值。
事故原因:
(一)主要原因
川九项目部掘进三队未严格按照通风区的安排,即先用掘进三队3210辅助进风巷双风机给3210运输顺槽进行供风,待3210运输顺槽两台风机倒运至安装地点接电完善后,再进行倒风机的有关要求,而是违规逐台进行局扇倒移,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
1、三盘区一回路1#高爆因故障跳闸导致无法对工作面主风机进行供电,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2、项目部掘进三队存在重生产、抢进度、轻安全的不正确思想意识,未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风机倒移,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3、项目部掘进三队倒移完主风机后未及时向通风区、信息科汇报传感器的安设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实现对设备的监测监控管理,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
1、项目部掘进三队必须严格落实相关通风管理规定,内部必须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作业时队干要在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工作。
2、必须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日常检修与维护,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
六、“2013.8.30”3206切眼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3206回风顺槽切眼工作面属上山掘进(易造成瓦斯积聚),采用掘进机割煤,瓦斯涌出量大(通风区8月24日实测瓦斯含量为8.012m3/t)。开拓队在未申请科室开工验收条件下,受生产技术科安排,于8月29日早班开口,采用扩散通风,当班掘进1排,中班掘进1排,8月30日掘进2排,累计进尺4米;三班掘进均未开启风机,随不断推进,工作面瓦斯不断升高。
2013年8月30日零点班,开拓队根据生产任务安排继续进行3206回风顺槽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4时51分17秒,当掘进完当班第二排进行支护作业时,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发生报警,持续时间56秒,最大浓度值达1.095%;5时08分46秒,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发生报警,持续时间46秒,最大浓度值达1.575%;发生瓦斯报警后,开拓队当班跟班队长索安军、班长索五生命令工人停止工作面一切作业,由通风区瓦检员刘凯进行瓦斯实际测定,经测定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浓度均下降至0.5%以下后,恢复支护作业(未向前掘进)。7时21分35秒,工作面正进行顶板锚索支护时,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再次发生报警,持续时间57秒,最大浓度值达1.005%。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3206回风顺槽切眼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8月24日通风区实测瓦斯含量为8.012m3/t),开拓队安全意识差,在未经各科室验收情况下私自开口,采用掘进机割煤,扩散通风,未开启风机,违规冒险作业,导致瓦斯超限报警,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2、生产技术科安排开拓队开口,未组织进行开工验收,且未在调度会或电话通知各职能科室,使其在不具备开口条件下私自作业,属违章指挥,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二)间接原因
1、通风区在该工作面每班有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未及时制止违规作业,未将工作面通风及瓦斯情况汇报,通风区对该工作面管理不到位,未对工作面供风采取任何措施及安排,是本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2、督查科在该工作面每班有安检员现场监督检查,未及时制止违规作业,未将工作面开口作业及供风、瓦斯情况进行汇报,督查科监管不到位,是本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
1、各掘进队组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新开口作业必须认真履行开工验收程序,经各职能科室对现场验收合格、具备开口条件后方可组织掘进;
2、各掘进队组在工作面不具备作业条件或安全环境不明情况下,必须执行汇报程序,请示相关职能科室指导安排,严禁违规冒险作业;
3、各职能科室要严格职能分管工作,做好队组监管本质工作,严禁私自违章指挥及推脱责任,使监管处于盲区,防范工人冒险违规作业;
4、井下所有人员必须加强对瓦斯的敏感性,提高防瓦斯的意识,克服麻痹、消极、淡化心理,按照高标准、严管理的工作作风将瓦斯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七、“2013.9.07”西回风大巷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013年9月7日早班,西回风工作面配备两名电工上岗,电工李明负责6#横川风机专用电源的切换(将主副风机电源从7#移动变压器切换至2#移动变压器),电工李灵芳负责工作面主、副局部通风机的切换。切换风机前电工李明在6#横川配电点先将副风机电源从7#移变倒至2#移变。10:00左右,工作面停止一切作业,电工李灵芳向调度进行风机切换汇报后,将主风机切换至副风机,然后在未查看副风机是否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私自脱岗去6#横川配电点协同电工李明切换主风机电源。这时刘海水队工人经过提醒二人:西回风工作面副风机处于反转状态。电工李灵芳立即返回工作面风机旁将副风机切换至主风机,但发现主风机开关没电,随后返回到6#横川配电点查看原因,发现电工李明已经将主风机电源从7#移变拆下,此时风机处于双风机单电源状态。10:16左右,重新将主风机电源接到7#移变上,才正常切换至主风机,风机正常运行。
切换风机期间,由于副风机反转和主风机开关没电未能及时切换,导致工作面处于无风状态,瓦斯不能及时吹散,致使工作面瓦斯探头报警,报警时间段为:10:07:57—10:16:42,报警瓦斯最大值为1.151%。
事故原因:
(一) 直接原因
1、切换风机期间,电工李灵芳将主风机切换至副风机后,未查看风机的运行情况,脱岗去6#横川配电点,未能及时发现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由于自身业务不熟练,选择正、副风机一键切换按钮后主风机没电不能运行的情况下,没有第一时间将副风机的正、反切换把手从反转打至正转上,而是跑去6#横川配电点接高压侧主风机电源,导致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处理事故,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电工李明在6#横川配电点倒风机电源时,没有充分了解副风机的运转情况,就将主风机电源线也拆下,致使风机处于双风机单电源状态,导致事故发生后切换主风机时处于无电状态不能启动,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电工李明倒风机电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2#移变低压侧出线端相线排序有可能与7#移变不同,将导致风机反转的情况后而采取什么应急措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6#横川倒风机电源时,公司相关责任单位没有安排专职人员现场监督,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电工李灵芳自身操作技能不熟练,新上岗刚两个月,未经培训合格取得特殊工种证(所持特殊工种证为其他矿井工作时所取得),发生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应急措施。
4、西回风工作面没有安排风机看护人员,导致风机长时间反转的情况下无人知晓,不仅导致工作面长时间停风引起瓦斯超限而且拖延了事故处理的有效时间。
防范措施:
1、我矿属于高瓦斯矿井,要加强针对“一通三防”的安全培训,特别是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管理,必须安排专人看护。
2、掘进工作面切换风机时,必须首先检查主、副风机开关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切换风机时开关无电无法启动风机。
3、要加强对井下电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对井下各种电器设备出现故障应采取何种措施作出详细应急方案,以便在第一时间内针对事故性质作出最快和最有效的处理方法。
八、“2013.9.10”3206密闭瓦斯积聚事故
2013年8月10日零点班,调度带班领导祁集贤副总经理井下带班时到达3206后通风眼掘进工作面检查时发现3206辅助回风巷密闭墙处有大量杂物和铁器堆积,且密闭墙上部有瓦斯涌出,经检测有瓦斯积聚情况,最大浓度值达5%以上,立即安排开拓队停止掘进作业,采取水泥抹面紧急处理措施。该处密闭墙设计密闭的里侧密闭墙,设计的外侧密闭墙需注浆和抹面。3206后通风眼掘进工作面开工前通风区同意其开口,并要求抓紧时间修筑外侧密闭墙。8月10日八点班开拓队对密闭墙抹面完成,瓦斯浓度降为0.2%。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当班瓦斯检查员王玉杰存在假检,牌板填写为0.4%,未发现瓦斯聚积,是本次事故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通风区同意开拓队开口前未对该密闭进行验收,通风设施不完善情况下同意掘进队组进行作业。
2、密闭前大量堆积杂物和铁器,违反相关制度。
防范措施:
1、通风管理人员要从思想和意识上高度重视瓦斯防治管理,克服麻痹、消极、淡化心理,按照高标准、严管理的工作作风将瓦斯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2、通风区安排瓦斯检查员对密闭、高冒区等地点每班进行一次瓦斯检查,密闭、高冒区等地点瓦斯异常时段,每班进行三次甚至三次以上瓦斯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化。
3、对于瓦斯涌出较大的密闭,通风区应及时安排喷浆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设置风障导风或加设风管供风,防止瓦斯积聚.
九、“2013.12.04”二盘区进风巷瓦斯报警事故
2013年12月4日中班17时18分43秒,二盘区进风巷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报警,报警浓度最大值1.025%,报警时间:17:18:43—17:19:07,持续时间为24秒。
二盘区进风巷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通风区对其瓦斯含量测定为9.6m³/t。目前风量配备不足,作业规程设计风量为403m³/min,现配备风量不足400m³/min,风机功率为2*37KW,1#风机有效吸风量约300m³/min,2#风机有效吸风量约260m³/min,风机单级运行,回风流瓦斯传感器未掘进情况均达0.6%以上。
瓦斯报警时工作面正进行支护作业,未掘进。17时10分,现场瓦检员任金例行检查瓦斯发现该瓦斯传感器显示浓度大,达0.78%,且处于上升趋势,查看到此时为2#风机运行,便安排现场电工王建荣将2#风机切换至1#风机,因现场风机编号错误,电工与瓦检员不了解真实情况,实际是将1#风机切换至2#风机,降低了工作面风量。风机切换后,17时18分,二盘区进风巷工作面回风流传感器出现了瓦斯上限报警。瓦检员立即安排工作面作业人员停止作业,经询问当班班长傅昌金后得知弄错风机编号,再次将风机切换至1#风机后,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浓度下降。
事故原因:
(一)主要原因
二盘区进风巷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风量配备不足,风机单级运行,无法满足工作面供风量,不能有效排放瓦斯,是造成瓦斯超限报警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
掘进二队(刘溪水队)2#风机存在故障,吸风量小,且1#、2#风机编号错误,当班电工与瓦检员对瓦斯上升采取措施不当,风机切换减少了工作面供风量,是造成瓦斯超限报警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我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管理重中之重,要求通风区优化通风系统,按设计要求配置风量,满足生产要求。
2、掘进二队必须严格按要求打设瓦斯释放孔排放瓦斯,并每班安排专人看管瓦斯传感器数据变化情况,达报警预警状态时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杜绝瓦斯报警。
3、掘进二队认真做好风机检修与维护工作,对2#风机故障原因进行排查处理,风机实行正确编号管理,此工作要求于12月6日完成。
4、各级管理人员及安检员、瓦检员强化现场管理,落实责任单位规范作业,确保安全。
十、“2014.1.23”3302切眼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报警事故
2014年1月23日中班20时15分14秒,3302切眼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出现上限报警,报警最大值为0.845%,报警时间:20:15:14—20:15:54,持续时间:40秒。
经调查分析,其过程如下:
1月23日中班,通风区瓦检员对3302切眼工作面检查瓦斯时发现,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风量不足,掘进时回风流瓦斯浓度达0.7%,便立即向通风区汇报,通风区通知综掘队值班队干王雷刚将风机开启双级运行。王雷刚接到汇报后,安排现场电工宋斌进行风机开关双级设定。
电工宋斌首先将备用1#风机开关设置成双级,设置完成后,手动停止2#风机,启动1#风机,进行2#风机开关设置。在停2#风机后,发现1#风机无法启动,便立即手动启动2#风机,但操作三次后方启动。在此过程中,因2#风机停止运行,1#风机无法启动,造成工作面风机双停,导致工作面回风流瓦斯超限报警。
事故发生后,综掘队值班队干王雷刚联系电工吉宝国下井,现场排查发现电工宋斌误将1#风机开关设置成自动模式,风机工作默认为以“主机”为主,在2#风机(主机)正常情况下,无法切换至1#风机(副机),且风机开关保护器程序故障,性能不稳定,在停2#风机、无法启动1#风机情况下,未能自行切换至2#风机运行,导致出现风机双停、工作面瓦斯报警。经对1#风机开关进行复位设置,并重新将控制模式更改为普通模式后,将2#风机切换至1#风机,对2#风机开关进行了双级设定,工作面恢复正常供风。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综掘队当班电工宋斌业务素质低,对风机开关性能不熟悉,误将1#风机开关控制模式设置成自动模式(正常运行时主、副风机开关控制模式为普通模式,主、副风机为对等关系),导致停止2#风机后,无法启动1#风机。
2、3202切眼工作面风机开关控制器程序存在故障,性能不稳定,导致2#风机停止、1#风机无法启动时未能及时自动切换至2#风机运行。
(二)间接原因
1、综掘队日常机电培训不到位,对本队各电工业务水平不了解,电工宋斌属首次进行风机开关运行设置和切换。
2、综掘队对风机开关日常检查不到位,1#风机开关控制器不稳定,未及时发现和排除。
防范措施:
1、掘进各队组需加强机电业务培训与学习,让电工熟悉掌握风机开关性能和操作流程,同时,在日常风机切换时必须安排有经验的老电工执行,杜绝误操作。
2、综掘队应认真做好风机开关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及时排查故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3、机电科要定期组织对风机开关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监督各责任单位日常检修、维护到位,确保检修质量。
4、瓦检员、安检员要认真做好工作面停风、瓦斯超限的停电撤人工作,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十一、“2014.1.19”总回风大巷瓦斯报警事故
2014年1月19日中班17时15分30秒,地面监控室显示总回风大巷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报警最大值为0.825%,报警时间:17:15:30—17:56:22,报警累计时间:40分20秒。经通风区、信息科人员现场查看,瓦斯报警原因为该瓦斯传感器上部固定点扎带断裂,传感器掉落,造成瓦斯误报警。信息科更换瓦斯传感器并重新吊挂后恢复正常。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总回风大巷风量大,风速快,信息科对瓦斯传感器固定方式不正确,用扎带合并成一点在顶部膨胀螺栓上吊挂,瓦斯传感器随长时间不断摆动导致扎带断裂,导致掉落,造成瓦斯误报警。
(二)主要原因
信息科日常管理不到位,自1月17日更换瓦斯传感器后无人巡查,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及时,导致长时间报警未得到解决。
防范措施:
1、监测监控设备是矿井瓦斯管理的重要保障,信息科、通风区必须出台瓦斯传感器吊挂标准,对吊挂位置和吊挂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建议将扎带单点吊挂改为用铁丝双点吊挂。
2、本周,通风区、信息科需对矿井各地点瓦斯传感器吊挂方式进行全面排查,对吊挂不符合要求的瓦斯传感器及时进行改正。
3、通风区瓦检员、信息科检修人员需认真做好各地点瓦斯传感器的巡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十二、“2014.2.06”3302辅助回风巷瓦斯报警事故
2014年2月6日班03时13分51秒,地面监控室显示3302辅助回风巷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报警最大值为0.945%,报警时间:03:13:51—03:15:50报警累计时间:1分59秒。
经调查分析,事故过程如下:
2014年2月6日夜班0:50分左右,当班瓦斯检查员王俊吉在对3302辅助回风巷进行瓦斯巡检过程中,发现该掘进面风筒倒数第四节处未安装快速接头,同时发现该处风筒连接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遂安排当班班长李建强对改风筒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置,李建强立即安排工人牛新方取快速接头进行风筒的加固连接,但该工人对现场快速接头放置位置不清楚,导致该连接隐患迟迟未能处理,直至3时13分发生了风筒断开事故,直接导致工作面瓦斯上限报警发生。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302工作面通风设施不规范,风筒连接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队组人员对隐患处理不及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
队组在进行风筒安设过程中,未能按照通风区的有关标准进行规范安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开拓队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通风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早班安排专人进行风筒的检查和隐患处置,掘进班在交接班过程中必须重视通风设施的隐患预排查,发现破口、连接不牢固等隐患,必须处理完毕方可进行掘进生产,生产期间同时要配合瓦斯检查工进行风筒的隐患巡查。
十三、“2014.3.11”二盘区中部瓦斯传感器报警事故
2014年3月11日早班通风区组织对3208工作面及3210各掘进工作面进行调风工作。调风期间,二盘区回风巷中部瓦斯传感器出现报警,累计报警3次,瓦斯最大值为1.305%,报警时间:12:50:04—12:54:21(4分17秒);12:54:51—12:57:16(2分25秒);12:57:46—15:35:16(2小时37分30秒)。
经安全督查科事故调查组组织通风区、信息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过程如下:
3月10日调度会,通风区区长兼总经理助理闫卫红在会上通知于3月11日上午对3208工作面及3210各掘进工作面进行调风。3月11日上午,通风区主任工程师李兵伟地面负责调风指挥,现场由通风区霍艳召、李长城、吕鹏具体负责调风工作。首先由霍艳召组织将二盘区回风巷东、3210回风顺槽口两道风门调风窗关小,对3210各工作面减少风量,再由李长城、吕鹏将3208回风顺槽口调风墙、3208后切眼风门两处的调风窗扩大,对3208工作面增加风量。
调风过程中,因3208回风顺槽口回风风量大,掘进工作面从二盘区回风巷总回风量小,受风压影响,二盘区回风巷整体巷道风向不稳定,巷道中部出现微风,导致瓦斯超限报警。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通风区调风过程中,二盘区回风巷风流不稳定,造成巷道中部出现微风,导致瓦斯超限报警,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
通风区大面积调风无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实施过程中对风流控制不到位,导致瓦斯超限报警,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通风区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强化调风流程管理,对井下调风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相关部门审批、总工程师签字后执行。
2、进行调风作业前,通风区必须组织召开协调会,对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周密安排,对沿途路线进行全面安全排查。
3、调风过程中,需对要害地段设置警戒,严禁无关人员作业或通行。
4、各级管理人员、安检工要重点加强“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发现隐患及时落实处理,确保矿井安全。
十四、“2014.6.04”3102运输顺槽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014年6月4日夜班6时40分左右,3207后切眼掘进二队(刘溪水队)风机看护工侯旭泉发现风机处第二节风筒被吹开1米左右,跑风严重,一人无法处理,迅速跑至工作面通知作业人员。班长毕卫民带领三人前往风机处处理,发现该节风筒已被吹开5米多,处理过程中风筒开口长度达9米,无法修补,进行停风更换处理。在此过程中,3102运输顺槽北工作面因无风,工作面、回风流、混合回风流瓦斯传感器均出现上限报警。恢复送风后,瓦斯随风流吹出过程中,导致南回风集中巷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
经对破口风筒查看核实,掘进二队该节风筒陈旧,质量差,多处有破口修补痕迹,撕裂起始点(拳头大部位)早在其他头面使用时就被划痕受损,已撕裂成稀边,因风机双级供风,风量大,长期通风过程中,被吹开,并顺风筒长距离撕裂,导致工作面无风,瓦斯超限报警。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掘进二队风筒陈旧,多处破裂修补和被划伤,质量差,在使用过程中受损部位被吹开,受风力作用,顺风筒长距离撕裂,造成工作面停风,瓦斯超限报警。
(二)间接原因
1、掘进二队对通风瓦斯管理差,违规使用不合格风筒,且对风筒受损部位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被撕裂。
2、通风区监管不到位,对风筒质量缺乏验收,现场监管未能及时发现风筒隐患和落实整改。
防范措施:
1、要求川九项目部加强风筒质量管理,对不具备使用条件的风筒严禁使用。
2、通风区要做好各掘进队组新挂风筒的检查验收工作,严把质量关。
3、各队组及瓦检员要加强现场风筒使用完好情况的巡查,发现破口、漏风现象及时处理。
4、各级管理人员、安检员加强各作业现场的通风、瓦斯管理,发现隐患及时落实处理,确保作业安全。
十五、“2014.7.15”3102各掘进工作面瓦斯报警事故
2014年7月15日早班8时01分19秒,3102回风顺槽北回风流瓦斯上限报警,报警瓦斯最大值1.375%,持续4分46秒;8时03分28秒,3102回风顺槽南风机前瓦斯上限报警,报警瓦斯最大值1.315%,持续时间15分52秒;8时03分53秒,3102回风顺槽北混合回风流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报警瓦斯最大值1.295%,持续时间19分27秒;8时15分47秒,3102回风顺槽北工作面瓦斯上限报警,报警瓦斯最大值1.2%,持续33秒。
经调查,7月15日夜班,通风区李晓带领人员在3101辅助回风巷打设两道木门,计划于早班将3102运输顺槽上方风桥北拆开2*1米大的通风口,以增加3102工作面供风量。通风区人员夜班打设好木门后,将木门用铁丝捆绑至帮上,保持畅开,并将3102运输顺槽上方风桥打开一小口后升井。因3101辅助回风巷新打设木门处无人看守,西侧木风门被工人关闭,造成无回风通道,3102各掘进面通风短路,造成瓦斯报警。
发生瓦斯报警后,通风区人员到现场查看,将木风门关闭后恢复正常。
事故原因:
通风区3101辅助回风巷新打设木门无专人看守,风门被工人关闭,风桥上方开口小,造成3102各掘进面无回风通道,造成通风短路,导致瓦斯报警。
防范措施:
1、要求通风区引以为戒,加强通风设施现场管理。调风作业时,对重点通风设施必须安排专人看守,并现场交接班,确保通风设施安全可靠。
2、各单位要加强职工安全意识教育,督促职工遵守公司通风管理制度,严禁私自动通风设施,以免误操作导致通风系统短路。
3、各级管理人员及安检员需加强监管,加强通风区调风作业的有效监管,确保矿井通风安全。
十六、“2014.8.12”二盘区运输巷瓦斯报警事故
掘进一队(潘治东队)二盘区运输巷工作面瓦斯大,风机功率为2*37KW,单级运行,供风量为430m³/min,主副风机出风口为分风器加单风筒布置。
2014年8月11日调度会上,通风区安排8月12日早班对二盘区运输巷风机进行切换,开启双级运行,增大工作面供风量。8月12日早班11时左右,通风区郭晋杰现场指挥掘进一队电工吕兵奎进行风机切换,开启双级运行,风机双级运行后工作面供风量为720m³/min,风机切换双级运行1小时后,风机分分风器处直筒风筒被吹破1米长,现场瓦检员任强立即向通风区汇报,并组织当班人员进行处理,因风筒破口处无法修补,需停风处理。在停风过程中,二盘区运输巷混合回风流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报警最大值:1.975%,报警时间:13:02:30—13:07:12,持续时间:4分43秒。二盘区运输巷瓦斯随风流扩散至二盘区进风巷风机前(串联通风),导致风机前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报警最大值:1.595%,报警时间:13:06:15—13:14:17,持续时间:8分02秒。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二盘区运输巷风机分风器质量不符合要求,风机双级运行,风量增加,将分风器直筒风筒段吹开,停风处理,造成二盘区运输巷混合回风流处及进风巷风机前瓦斯超限报警。
(二)间接原因
通风区对通风设施把关不严,监督不到位,对川九项目部购置的分风器质量不符合要求未及时发现和落实更换,负有主要管理责任。
防范措施:
1、要求川九项目部对本次购置的分风器进行更换,严禁掘进队组再次使用,今后,凡集中购置通风设施,必须通知通风区进行质量验收,未经验收私自使用按事故追究项目部责任。
2、通风区本周组织对井下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落实责任队组进行处理。
3、各责任单位要做好现场通风设施管理工作,每班专人负责,对通风设施完好情况进行检查,通风区瓦检员现场监督并排查到位。
4、各级管理人员及瓦检员、安检员需加强工作面通风、瓦斯管理,对停风、瓦斯超限立即落实责任单位停工、断电并撤人,确保作业安全。
十七、“2014.10.23”3102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报警事故
31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自10月21日开始,上隅角瓦斯传感器浓度普遍较高,最大瓦斯浓度已达1.5%。为不影响正常生产,通风区安排将该瓦斯传感器吊挂至支架间,并在上隅角悬挂便携仪进行瓦斯监测。10月23日夜班带班领导巡查发现后,落实综采一队将该瓦斯传感器恢复至规定位置。综采一队恢复瓦斯传感器吊挂后,作业过程中,3102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传感器上限报警,报警瓦斯最大值为1.64%,报警时间:2:51:39-52:35,持续时间:56秒。
出现瓦斯上限报警后,现场人员对瓦斯传感器进行重新移位,通风区于23日早班进行调风,增加风量处理。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3102回采区域瓦斯高,且未实现本煤层瓦斯抽采,采煤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大;
2、3102工作面风量相对不足(切眼配备风量3000m3/min),无法满足正常生产;
3、3102工作面回风侧距离3#联络巷相距已80米,上隅角采空区尾巷随回采顶板垮落,通风断面小,工作面后溜通风风量部分沿上隅角随回风顺槽流走,并将放煤、采空区垮落释放的瓦斯带至上隅角,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报警(出现放煤拉架时快速上升、停止拉架时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
(二)间接原因
1、通风区对3102工作面通风瓦斯管理不到位,10月21日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已较大,仅安排移传感器位置,用便携仪监测瓦斯,未及时采取根本性措施处理。
2、3102回风联络巷联络巷布置不合理,设计要求每隔50米打设一处联络巷,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此项工作执行较差,且矿井回采多次出现类似问题(如3302工作面),仅靠队组木垛打设质量及通风区不断配风难以有效保证,公司相关单位重视不足。
防范措施:
4、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回采联络巷布置工作,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为回采通风、瓦斯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5、综采一队要重点做好3102上隅角瓦斯管理,每班安排专人看守瓦斯传感器,并及时规范打设木垛,确保质量。
6、综采一队要控制割煤及拉架速度,发现瓦斯达预警值时及时停机处理,坚决杜绝瓦斯超限报警。
7、要求通风区对当前3102工作面通风瓦斯现状,及时增加风量,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落实综采一队执行,防止频繁发生瓦斯报警。
8、各级管理人员、安检员及瓦检员要加强3102工作面瓦斯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作业安全。
第三部分 机电运输事故
一、综采队“2012.2.26”设备列车跑车事故
3205工作面设备列车处于3205运输顺槽皮带北侧,采用敷设轨道方式运行,根据工作面回采工艺需要,将沿运输顺槽向变坡处坡底移动,而设备列车正处于3205运输顺槽400m里程斜坡段,坡度为12°,由于巷道实际尺寸所限,设备列车与皮带及巷帮间间距不足500mm。
2012年2月26日9时20分综采队刘海兵、张国现二人操作回柱绞车开始下放设备列车,操作绞车时其利用手刹控制下放速度,下放10m左右当班班长申辛堂发现放车过程中最后一节平板车掉道,立即喊话,绞车司机刘海兵听到后立即将绞车制动,9时45分左右掉道平板车恢复至轨道上,班长申辛堂安排继续下放设备列车作业。9时50分左右设备列车运行5m左右列车突然加快,绞车司机刘海兵发现速度变快立即刹车,但手刹制动已不起作用。处于设备列车上作业的综采队申辛堂等11人发现情况异常后,立即跳车逃离平板列车,跳至皮带上;正在控制设备列车处检查的安全督查员乔帅未能及时跳离设备列车,不慎掉到皮带与设备列车间,被设备列车擦碰,造成右小臂轻微骨折,左小腿擦伤。下滑的设备列车脱离轨道,受电缆、钢丝绳及皮带架的共同阻力作用下方才制动,事故现场共造成2#移变平板车脱轨,两个组合开关平板车脱轨,2节皮带架撞损变形,高压电缆损坏10m左右,3根低压电缆被拉断,1人受轻伤。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当班班长违章指挥工人站在设备列车上作业,安排无绞车司机证件人员操作绞车,并安排工人使用单体液压支柱作为小绞车戗柱,并安排绞车司机在无电情况下利用回柱绞车下发设备列车,未使用绞车电磁抱轴(小绞车的一种制动保护)。
2、综采队工人无绞车司机证操作绞车,操作绞车时未发出声光信号。利用手刹强行控制下放速度,由于巷道坡度较大及设备列车重量超过人工手刹制动控制能力,导致设备列车跑车。
3、当班跟班队长未在现场统一指挥,且本人不清楚早班要进行设备列车移动工作,属严重失职。
4、安全督查员未认真履行现场监管职责,对综采作业规程中移动设备列车的安全技术措施不熟悉,没有认真检查防跑车措施是否到位,除绞车外电源是否全部切断;未及时制止设备列车上作业人员,本人也站在设备列车上属严重违章。
(二)间接原因
1、现场管理方面的原因
(1)综采队在移设备列车前准备工作不到位,班前会安排工作不细致,不全面,未将重点作业环节安全措施进行强调和安排。
(2)综采队斜巷运输未严格执行“一坡三挡”制度,移动设备列车时缺少有效的防跑车安全设施。
2、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上的原因
(1)当班带班领导未入井履行调度带班职责。
(2)当天调度跟班人员未能把握重点作业环节,未在设备列车下移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协调。
(3)综采队岗位作业人员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作业地点安全设施的检查处理不到位。
3、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1)绞车司机未经过专业培训操作绞车,业务知识能力不强,且无证上岗。
(2)在斜坡下放设备列车过程中工人未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执行,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站立在设备列车上整理电缆,充分暴露了综采队在对安全技术措施贯彻和学习方面存在漏洞。
4、安全防范措施实施及事故隐患整改方面的原因
(1)综采队贯彻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绞车未接通电源情况下不使用电磁抱轴无任何防跑车制动装置或措施。
(2)设备列车两侧间隙不足,移动设备列车时其上的设备很容易挂到巷帮的风水管,存在安全隐患。
5、技术管理原因
3205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不严谨,如移动设备列车时电缆的移动方法、“一坡三挡”措施等未明确予以规定。
防范措施:
(一)管理方面的措施
1、综采队必须落实斜巷运输的相关管理规定,移动设备列车时综采队跟班干部必须在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工作。班前会必须详细布置作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2、设备列车后方小绞车不允许使用双速绞车,机电科必须将其更换为慢速小绞车,手刹和电磁轴抱制动保护齐全有效。
3、斜坡上移动设备列车时必须使用声光信号,设备列车前后和中间分别安装完好有效的声光信号。
4、设备列车运行时严禁站人。每次移动设备列车前,必须安排专人检查设备列车上是否有人员,检查安全设施及保护是否齐全完好,确认安全后,方可移动设备列车。
5、严格按照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中应明确要求“一坡三挡”措施。设备列车运行时小绞车必须接通电源,其他设备电源要一律予以切断。
6、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巷道内设备列车与皮带、设备列车与巷帮距离太短,应增加巷道宽度。
7、加大机电设备检查力度,要求从严、从细,任何细小的环节均不能放过。
8、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充足,缺少一项均有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要在实施作业前,将各方面准备工作考虑充分,落实到位,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二)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措施
1、培训中心应根据公司现状,现有设备的不同型号进行针对性培训,对已取得绞车司机证件人员进行内部再培训及考试,确保业务技术熟练掌握。
2、各单位必须组织内部人员严格贯彻学习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无证上岗,无证操作。
3、安全督查员要加强各重点作业环节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并现场落实。
(三)其它方面的措施
1、强化机电设备的巡查检修工作,重点是特种设备和关键系统,由机电科牵头,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巡查检修,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考核验收程序相配套。对关键系统和环节的检修人员加强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确保能及时有效的消除各类隐患。
2、各单位内部组织斜巷跑车事故的总结反思活动,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应注重加强事前问责的力度。
3、综采队队干跟班必须严格执行四六制,与工人上下班时间同步,每班跟班队干组织班前会。现场跟班必须要有成效,现场监督、指导与协调,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处理问题,在源头上及时有效的消除隐患。
4、要对移动设备列车作业从技术设计上进行优化和变更;从系统和设备设置上,根本保障设备列车放车安全。要在技术层面解决人员盘电缆操作问题。
事故教训及反思:
设备列车跑车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认真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这次事故暴露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
2、队组对操作规程学习和安全培训教育不深入。
3、各单位严格执行生产作业的计划性和统一性意识不强。
4、安全与生产是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不能仅靠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必须融入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制定和安排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首先安排安全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二、机电运行队“2012.9.25”主井罐道掉落事故
2012年9月25日四点班,18时45分洗煤厂运营部向矿调度室汇报主井101机尾破碎机被卡住,调度室安排机电运行队值班干部到现场查看,19时左右调度室景刚刚、机电科王京到达主井口指挥处置,经现场确认卡住物体是主井北箕斗硬性罐耳(由上向下数第二个),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于20时30分左右从破碎机内将卡住的硬性罐耳切割后取出,调度室景刚刚及时向机电经理张海军汇报现场情况(主井北箕斗4个硬性罐耳中一个掉落,估计可以提煤,机电经理同意提煤),调度室值班主任张晋刚接到调度室主任景刚刚提煤通知后,立刻联系机电运行队队长曹朋朋抓紧时间提煤,于是机电运行队便在没有查明箕斗硬性罐耳掉落原因和没有更换罐耳的情况下,主井恢复提升。22时37分装载硐室信号工听到井筒内北罐异常响声(撞击声音非常大),遂先后向井下机电队值班室及调度室汇报,井下机电队值班干部王凤龙立刻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值班主任张晋刚于22时40分时接到汇报电话后,立即通知主井绞车房工作人员停止主井提煤,并要求机电运行队安排人员入井查看情况。机电运行队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将北罐提升至井口,发现西侧三个硬性罐耳严重变形(一个硬性罐耳已经掉落在破碎机中),23时左右机电运行队检修人员乘北罐检查罐道情况,行至315m处时听到下方有物体掉落,随后检查发现320m处一节罐道掉落,于是返回井口向相关领导汇报情况。26日凌晨3时左右机电运行队曹朋朋和检修人员及机电科原春斌再次乘北罐下去检查罐道情况,行至390m处时北罐碰到卡在井筒中的罐道,罐道已掉落井底;行至420m处时发现北罐对面尾绳已严重损坏,损坏长度约4m。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日常检修不到位、不仔细、不认真,检修人员责任心不强。
(二)间接原因
1、现场管理方面的原因
9月25日18时45分已经发现主井箕斗罐耳掉落,机电经理和调度室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更换安装备用硬性罐耳,而是安排等到次日检修期间再进行更换,同时也没有及时安排查找硬性罐耳掉落的原因。
2、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上的原因
(1)机电运行队检修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未严格落实岗位职责,检修记录填写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25日机电运行队检修班由四人检修主井,戴鑫、冯驿强、刘圆圆三人入井检修主井,苗锋铭未入井检修,而记录填写人为苗锋铭)。
(2)机电运行队队组管理人员未按照领导要求每周至少一次对主井井筒进行检查。
3、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机电运行队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岗位责任心教育不到位。
防范措施:
1.加强主提升系统的检修,按照检修标准逐一排查。
2、加强对提升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4、吸取主井事故教训,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头脑清醒,遇到事故先果断查明原因,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使事故最小化避免发生次生事故,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
5、继续严格执行干部上岗制度。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大对机电提升系统检查力度和次数。要详细检查,并作好记录。
6、要求机电业务经理张海军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深入现场,加大对分管业务的管理力度,从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业务知识指导、系统设备的检修管理以及具体工作安排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7、要求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督岗位责任执行情况,加大安全考核力度,针对薄弱环节组织专项安全大检查,督促解决有关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各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事故反思:
2011年8月27主井尾绳事故、2012年6月15日主井钢丝绳断股事故及此次2012年9月25日主井罐道坠落事故三起重大以上非伤亡事故,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损失是巨大的,作为霍尔辛赫的每一名员工都必须认真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我们新企业,十分紧迫和必要。通过这次事故暴露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规定还是仅停留在文件和制度上,而未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2、日常检修工作未做到实处,未真正意义的去执行和落实。
3、主提升、主运输作为生产命脉的咽喉,一旦发生事故我们承担不起,生产和机电是统一的,从人的意识上、职责分工上,都必须认清这一点。
4、安全与生产是紧密联系的。安全管理不能仅靠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必须融入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制定和安排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首先安排安全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5、举一反三,加大井上下所有机电设备检修力度,尤其主副井提升系统、主皮带运输系统、选煤厂洗选系统等重要地点的检修维护工作。
三、机电运行队“2013.1.1”主通风机双停事故
2013年1月1日7时22分28秒,地面运行的2#主通风机发生负载过流跳闸,通风机房值班人员刘洋伟发现2#主通风机停止运行,立即进行人工切换至1#主通风机,在1#变频柜进行操作,合QS2隔离开关发现合不上,没有时间检查合不上闸的原因,于是查看2#风机的各项监测数据均正常,果断决定再启动2#主通风机运行。经调查1#合不上闸的原因是高压带电存在电磁闭锁,不能直接合闸,需停掉高压电源,合上QS1、QS2隔离开关,然后再合KM1、KM2断路器送电运行,然后在8时 分切换至1#主通风机运行,调查2#主通风机负载过流调整原因,目前2#主通风机过流原因正在调查。
主通风机双停时间为8分钟,导致井下部分工作地点瓦斯超限,装载硐室瓦斯浓度为0.545%,持续时间1分04秒;3203工作面瓦斯浓度为1.515%,持续时间为1分56秒;3203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为1.26%,持续时间为1分56秒;3203回风顺槽高帽区瓦斯浓度为1.435%,持续时间为2分13秒;
3203回风顺槽回风流瓦斯浓度为1.660%,持续时间为2分12秒;3203工作面后溜机尾瓦斯浓度为1.240%,持续时间为1分39秒;东回风测风站瓦斯浓度为0.715%,持续时间为49秒。
事故原因:
1、2#主通风机发生故障后值班人员不能按照正规程序进行操作,切换至1#风机运行,对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不熟悉,机电运行队对职工的岗位操作培训不到位,值班人员不能熟练操作。
2、主通风机不能实现自动切换,需改造。
3、日常检修发现变频柜内有冷凝水现象,需在柜内加装除湿加热器。
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业务培训与学习工作,强化岗位人员操作技能,做到应知应会,熟练快速操作。
2、加强机电设备日常检修与维护工作,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有效杜绝事故发生。
四、综掘队“2013.3.6”3202回风电缆着火事故
2013年3月6日16时40分左右井下带班人员李国荣、尚二华在经过3202回风顺槽时,发现巷道内有大量烟雾并有烧焦气味,于是立即查找原因,发现3202回风顺槽315排处北帮皮带机信号电缆着火,随即现场工人姬杰峰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了灭火,此时机电科郭磊到达现场,看到火灭几秒钟后电缆又开始复燃,并将电缆烧断,现场再次进行了灭火,并切断了电源开关才将着火熄灭。期间井下带班人员向调度台进行了汇报,调度室立即向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接到汇报后总工程师李晓白、安全指挥中心主任田伟鹏、督查科副科长刁怀斌和机电科防爆检查员郭磊等人相继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和原因调查。
事故原因:
(一)着火原因,该电缆为3202回风顺槽皮带机机头、机尾信号电铃电缆,通过电缆挂钩敷设在巷帮上,同钩敷设的有8根监控信号电缆,在事故现场发现该电缆着火点旁边有一处严重破口,判断电缆着火点曾受过损伤,电缆芯线绝缘下降造成短路,引起电缆着火,短路着火后,照明综保的短路保护不起作用引起二次着火。
(二)电缆质量,着火电缆为石家庄市泰华线缆有限公司生产的煤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 MYQ-0.3/0.5 (1~2.5)mm2,煤安证MIA050323在有效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井下电缆必须选用阻燃电缆,升井后用火机对电缆阻燃性能直观的进行了测试,发现可以点着并续燃,确定电缆阻燃性能不合格。
(三)管理方面,按照公司2012、2013年生产经营责任制规定,机电设备到货后由机电科验收,因未明确机电设备和一般性材料的划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小型机电材料未经机电科验收。机电科建立的机电设备及电缆管理台帐不齐全,不能真实反映公司所有机电设备及电缆的数量、生产厂家、到货日期等信息。另外根据机电科制定的电缆管理制度规定,所有入井电缆必须经机电科验收合格且煤安证、产品合格证等资料齐全方可入井使用,但实际未按制度执行,小型电缆、电气设备无入井电缆管理台帐,管理存在漏洞。
(四)直接原因
1、电缆受过损伤,芯线绝缘下降造成短路,引起着火。
2、供电开关短路保护不起作用,未能切断故障电源,导致火灾二次发生。
3、电缆阻燃性能不合格。
(五)间接原因
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机电设备材料到货验收及入井管理存在漏洞。
防范措施:
1、完善机电设备到货验收管理制度,明确划分机电设备材料和一般性材料,所有电气设备及材料必须组织机电科验收,机电科要及时建立机电设备及材料台帐,登记清产品的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到货日期等信息。
2、加强机电设备入井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入井许可制度。所有入井的机电设备材料,使用单位在入井前要向机电科申请防爆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签发入井许可证后方可入井使用;井口把钩工要严格审查入井材料,对入井的电气设备及材料必须审查机电科签发的入井许可证后方可准入;机电科防爆组要建立入井机电设备材料管理台帐,掌握井下机电设备材料使用情况,做到管理不失控,从源头上坚决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材料入井。
3、定期开展机电专项检查,检查机电设备材料完好情况,检测开关各种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动作切断电源,真正发挥电气保护作用。
4、电缆敷设吊挂要合理,不得和信号电缆同钩敷设,以免发生事故后损坏其它电缆,在敷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有避免损伤电缆护套和绝缘的措施。
5、根据供电负荷及使用场所的要求,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及电缆,确保整定合理,电缆截面符合要求,杜绝电缆过载使用。
6、机电科要严格机电设备试验和电缆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入井前由设备组进行电气试验,在电缆入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能检测,验收合格方可入井;井下现场定期对电缆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7、加强采购管理,按《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煤矿井下使用的电缆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且阻燃性能符合要求。物资供应科采购电缆时必须严格审查产品“煤安标志”“电缆阻燃性能报告”等资料,资料不全不得采购。
8、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要求机电科举一反三,全面检查井下所有机电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立即整改;要求各使用单位加强机电设备日常维护,避免此类事故重复发生。
9、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总结本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做好各自范围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五、井下机电队“2013.3.19”主运大巷皮带撕裂事故
2013年3月19日4点30分左右,井下机电队主运集中巷巷皮带司机闫旭亮在皮带机头清理煤泥时,听到主运大巷皮带有异响,4时33分汇报井下机电队值班室,4时34分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并申请是否停皮带,调度室值班人员赵碧涛未立即迅速安排如何处置指示,皮带继续运行。4时36分井下机电队值班室通知当班跟班队干马赟立即赶到现场查看,马赟发现皮带已撕裂长度约500mm左右,宽度40mm。4时41分马赟向调度台汇报要求停止皮带运行。4点53分调度台安排由3207运输皮带至南主运运输皮带至主运集中巷运输皮带至主运大巷皮带依次停止,到主运大巷皮带停止运行时主皮带撕裂长度已延伸至约16m、宽约40mm,断裂一股钢丝绳。5时30分左右井下机电队将皮带撕裂部分处理掉,皮带可暂时运行。11时皮带硫化厂家对撕裂部分皮带进行修补硫化。
事故原因:
1、事故发生后现场调查发现,主运大巷皮带受利器(矸石或铁器)所伤,导致皮带出现破口进而撕裂。
2、皮带巡视工未及时发现皮带异常,跟班队长发现皮带出现损伤后未及时停止皮带导致皮带撕裂范围扩大。
3、调度台接到汇报后没有及时向机电经理和相关科室汇报。
4、主运皮带检修、检查工作不到位。
防范措施:
1、井下机电队加大主要运输皮带巡查力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皮带运行并汇报。
2、队组必须严格按照检修计划认真进行检修和修护工作,要求从严、从细,任何细小的环节均不能放过。必须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3、井下机电队加强皮带落煤点的挡煤板和皮带清扫器的巡视和管理。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及安全技术措施。
5、井下机电队应制订各类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反应处置预案或措施,并确保岗位人员知、懂、会。
六、综采队“2013.8.10”3207工作面电缆挤破事故
2013年8月10日18点班,综采队在3207工作面正常生产,割煤路线为从机尾至机头,21:40左右采煤机割至36#架突然停电闭锁,此时控制采煤机电源的移变低压侧负荷中心显示为绝缘故障,电工岳朝丰利用摇表查找原因,但电缆三相和煤机绝缘均正常,然后送电恢复正常生产。22:30左右采煤机从机头向机尾返至9#架时再次停电闭锁,电工岳朝丰查找原因发现采煤机电缆显示为绝缘故障,跟班队长李成兵立即组织工人沿途检查电缆是否有破口,在57#架发现采煤机电缆槽下部电缆外保护层有10mm的破口,芯线有2—3mm的破口,随后综采队请示综合调度室停产检修,对采煤机电缆破口处进行冷补处理,到8月11日5:30左右修复完毕,恢复生产。
事故原因:
1、经调查发现57#架采煤机电缆槽下部电缆在移架时被挤破,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移架工进行移架操作时没有准确判断移架的尺度,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要求综采队在生产时安排专人专岗对采煤机电缆进行巡查,发现故障及时汇报。
2、综采队移架工要加强移架操作技能,准确无误的掌握移架尺度,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综采队跟班电工在生产前要对工作面的机电设备和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机电隐患及时处理。
4、要求机电科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机电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消除机电隐患。
七、开拓队“2013.9.17”二盘区进风巷电缆掉落事故
2013年9月17日15时12分,安全纠查小分队采掘组组长焦小新在二盘区北翼进风巷向调度汇报,二盘区北翼进风巷3206辅助回风巷口向西约170米(网片编号360—530处)长的电缆吊挂使用的铁丝、钢丝发生断裂,电缆掉落,塑料电缆钩损坏严重。事故发生后,经调度室紧急安排,重新下钢丝绳和铁电缆钩,机电科科室下属马建旭、开拓队机电队长李胜华现场指导,调度室主任景刚刚、信息科副科长李永辉、纠查小分队机电组组长王凤龙现场监督,重新更换吊挂钢丝绳并将塑料钩改为铁钩吊挂,掉落的电缆于中班吊挂完成。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开拓队进行二盘区北翼进风巷电缆吊挂未严格执行机电科下发《电缆吊挂标准》(标准规定使用¢6钢丝绳、每隔2米一个吊挂点吊挂),吊挂使用钢丝绳过细,且钢丝绳上方铁丝固定吊点间距过大(局部段固定间距超8米),受力不均匀,无法承受电缆拉力,导致钢丝断裂,并波及其他段铁丝断裂,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开拓队工人吊挂电缆时机电队组李胜华未现场交底,职工对吊挂标准不熟悉,存在盲目施工,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机电科未能及时吸取上此电缆掉落事故的教训,在二盘区北翼进风巷增加电缆后未及时安排进行隐患排查,未安排将塑料电缆钩更换成铁电缆钩,导致电缆掉落扩大范围,同时工作交底不详细,监督指导不到位,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要求机电科牵头,对井下各巷道电缆吊挂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存在隐患情况及时安排重新吊挂,确保安全;
2、机电科重新对电缆吊挂标准进一步细化,对吊挂电缆选用的钢丝绳进行测试,明确电缆承受力,杜绝因承受力过大导致电缆掉落事件发生;
3、各责任队组吊挂电缆必须严格执行公司有关规定,规范吊挂,安排专人现场指挥;
4、各职能科室加强电缆吊挂情况的排查与监督,发现隐患及时制止并落实责任单位按时整改,防范到位。
八、综采队“2013.9.21”3207工作面采煤机滑靴事故
2013年9月21日夜班,3207工作面跟班队长李成兵、班长韩振亮组织工人正常回采作业,3时18分,当采煤机从机尾往机头割煤至10#支架位置时,因工作面机头漂起,1#—10#架段刮板机坡度大,采煤机无法上坡。为割透机头,跟班队长李成兵、班长韩振梁组织采煤机司机陈志祥、武丙安两人开动采煤机向机头方向割煤,因10#支架处刮板机弯曲弧度大,且采煤机速度快,致使采煤机右滑靴损坏破裂(蹩坏采煤机右滑鞋)。当班跟班队长李成兵确认滑靴破裂后,向调度室和队值班室汇报现场情况,安排工人摘掉采煤机下滚筒离合器,将采煤机离合送上缓慢开至机尾110架处,等待早班从井上下滑鞋进行更换,当班夜班自3时18分停止割煤。
9月21日早班,综采队从地面下滑鞋到工作面进行更换(该滑鞋为先前使用过程中损坏后维修过的滑鞋),机电队长张存仁组织工人进行更换,于9月22日夜班0时25分更换完成。
9月22日夜班,当班跟班队长李成兵、班长韩振亮组织工人到工作面后,先进行机头卧底作业,滑鞋更换完成后,0时25分,组织工人开始由110#架位置向机尾方向割煤,1时25分,当割煤至129架时,采煤机出现故障,无法移动,跟班队长李成兵、班长韩振亮及时与采煤机司机陈志祥、武丙安两人一同进行故障排查,经检查发现新更换的滑鞋再次损坏破裂,且固定销卡住刮板链,导致大链断。向地面值班室及调度室汇报后停止作业,等待更换。
9月23日夜班将维修的滑鞋再次入井进行更换,于9月23日早班更换完成,9月23日中班,3207工作面恢复正常生产。此次事故共影响生产43小时(检修班除外)。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3207工作面机头漂起,1#—10#架段刮板机坡度大,采煤机无法爬坡时,强行割煤,导致蹩坏采煤机右滑鞋,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新更换的滑鞋行走齿轮表面齿秃,齿合不好,摩擦系数大,设备损坏大,且工作面刮板不平直,采煤机司机操作不当,导致再次损坏,也是事故延伸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3207工作面机头漂起已一段时间,综采队无专项措施,对采煤机割机头时速度、运行条件要求等未进行详细安排,导致损坏,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新更换滑鞋维修返矿未进行安全检验和验收(无验收报告),存在质量缺陷仍下井使用,导致损坏,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3207工作面控制,正确操作,保持工作面“三平一直”。
2、综采队加强特殊条件下回采管理,对特殊环境安排到位、措施保证到位,监督职工规范作业,杜绝违章,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3、机电科严格履行设备维修安全检验和验收程序,对维修质量把关,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
4、各职能科室加强3207工作面监管,积极检查和指导职工正确作业,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作业。
九、井下机电队“2013.10.04”、“2013.10.05”矿井低压停电事故
2013年10月4日中班18时06分,中央变电所606#(10KV)高压开关柜过流跳闸,电流达到5000A,电流波动造成地面35KV变电站高压电压低压保护动作,高压没有分闸,低压柜分闸造成地面洗煤厂、机修厂、主副井绞车房、空压机房、联建楼用电及井下3101、3207工作面动力电停电、3202风机单停现象。事故发生后,机电业务经理张海军、机电科科长王京等人赶赴调度台指挥,18时09分,除3101及3207工作面外,其余地点均完成送电,恢复正常。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综采队3207皮带机头配电点1600kVA变压器高压侧进线电缆头三叉扣处有损伤,存在安全隐患,长时间运行造成绝缘老化,绝缘值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击穿绝缘层发生相间短路现象,对电网造成冲击,供电电压瞬间降低导致矿井低压停电。
2、间接原因
综采队机电管理工作差,对供电线路及设备日常检查、检修、维护保养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013年10月5日中班16时55分,井下中央变电所606#(采区变电所I回)高压开关过流一段跳闸,电流波动导致矿井低压停电,井下3101、3207工作面动力电停电、3202风机单停。事故发生后,机电业务经理张海军、机电科王京、原春斌、乔海龙赶赴调度台现场指挥。经电话询问,采区变电所1#高爆短路跳闸,电流Ia=5.058A(整定2.4A),中央变电所采变一回606高压柜报过流一段保护,电流Ia=26.6A(整定26.4A)高压未跳闸,低压柜一段跳闸,地面35KV变电站高压电压波动造成低压保护动作,高压没有分闸,低压柜分闸造成地面低压供电停电。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采区变电所2#高爆进线接线腔内C相电缆与接线柱连接处松动,接触点温度升高,接线柱绝缘层烧裂导致单相接地,A、B两相电压升高,电压安全间距不足,发生放电短路,造成电网电压降低,低压负荷欠压保护动作停电。
2、间接原因
采区变电所为井下供电的关键部位,进线及母线的检修只能每年进行一次。且母线封闭在隔爆腔内,井下机电队每班巡检不能直接观察母线情况,致使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发现故障点,导致故障扩大。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两起事故防范措施:
1、机电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要求公司相关单位提高认识,认真做好供电线路及设备的日常检查、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运行可靠。
2、机电科需做好机电事故防范与处理工作,要深刻吸取集团公司下属长春兴煤矿及鑫顺煤矿前期全矿停电、停风事故的教训,对公司每起停电事故,未排除隐患严禁强制送电,避免事故扩大。
3、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要重点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发现隐患及时落实处理,确保矿井安全。
十、机电运行队“2013.10.11”1#风机风叶损坏事故
2013年10月11日00:13时,主通风机值班人员程松芳、任冬娟在操作间听见一声异响,并看到监控操作界面1#风机突然停机,所有监控数据都变为“0”,任冬娟、程松芳立即启动2#变频。00:14时2#风机运行正常,然后查看正在报警的1#风机变频,显示负载过流。
值班人员在2#风机启动过程中向队内值班队干胡东杰、跟班班长胡林江及调度室进行了情况汇报,启动2#风机。胡东杰接到汇报后00:20时赶到现场并立即组织现场检修人员检查,查看变频器没有问题后,对1#风机风筒进行排查。12:40宋瑞军赶到现场查看。经检查,发现1#风机一级电机、二级电机风叶破损,其中一级电机三个风叶完全掉落。胡东杰立即向机电张总汇报,张总接到汇报后立即到现场进行查看,随后祁总到现场进行查看。经现场查看,风机内无异物,无法确定事故具体原因,便联系厂家,等待厂家到矿排查。同时,联系制作风机风叶,确保尽快更换。
2013年10月11日18时左右,厂家到矿,经对风机检查,内部无异物,排除外部动力原因。通过风叶损坏部位认真比对、排查,对主通风机房操作间操作台风机运行监控曲线查看,发现断裂的三个风叶轴其中一个断裂口陈旧,表面暗淡,另外两个风叶断裂口表面光亮,风机运行监控曲线显示风机振动曲线垂直波动局部时间波动振幅较大。初步确定为该风机一个风叶轴部位有损伤,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断开,最终完全脱落,卡在风机轮毂其他风叶上,因阻力大,导致另外两个风叶断裂,其他风叶上端口损坏。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风机一个风叶轴处有损伤,使用过程中受负压影响,逐步断裂,最终完全脱落,卡在风机叶轮其他风叶上,导致另外两个风叶断裂、其他风叶上端口损坏,造成风机停止运行,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机电运行队日常检修不到位,公司主通风机一月切换一次,一月检修时间,未能全面检修和排查出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矿井主通风机负压大(操作台显示3500KPA左右),导致风机风叶振动大,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主通风机房值班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未发现风机运行振动曲线垂直波动局部时间波动振幅较大的异常情况,未汇报、分析及采取有效措施,也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机电运行队因主通风备品备件准备不到位,导致1#风机发生故障后无备用风机,矿井单风机运行,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1、主通风机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要求机电运行队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日常检查、检修、维护工作。
2、机电运行队应做好主通风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同时加强主通风机房值班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工作,确保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对风机运行工况异常情况能作出简单判断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机电科、安全督查科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对机电队日常检查、探伤实验质量严格把关,将隐患排查落到实处。
4、矿井单风机运行期间,机电运行队应制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报送相关部门及领导审批,贯彻执行,确保矿井安全。
十一、掘进二队“2013.11.15”风机烧坏事故
2013年11月15日中班16时36分,3202配电点值班员李鹏向机电科汇报:掘进二队(刘溪水队)风机馈电开关双停(短路跳闸)。掘进二队电工王建荣现场排查发现,双风机电机额定电压与电源不匹配,双风机电压等级为380/660V,矿实际采用电源等级为1140V,风机开启时1#风机电机烧坏,自动切换至2#风机,2#风机电机再次被烧坏,造成风机馈电开关双停(短路跳闸)。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掘进二队领用的双风机电压等级为380/660V,矿实际采用电源等级为1140V,风机电机额定电压与供电电源不匹配,导致开启过程中被烧坏,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主要原因
1、掘进二队电工张鑫、胡坤华领用风机时业务水平低,不了解现场风机使用相关参数,未对风机进行认真核查验收,所领用的风机无法满足需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通风区、机电科对局部风机使用管理职责界定不合理,公司通风区负责风机管理,未牵头组织进行设备出库验收,机电科对风机选型未实施监管,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严格机电设备出入库管理,大型设备出库必须由职能科室进行验收,对设备各类技术参数进行认真核查,确保设备符合使用要求,设备完好。
2、明确风机管理职责,通风区负责提供现场风机功率,机电科负责风机性能的全面核查及管理,出库必须签字认可,实现有效监管。
3、加强责任单位机电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与学习,做到精通熟练,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十二、“2014.1.06”3210沿途风机双停事故
1月5日,机电科接到长治市电力公司关于《1月9日进行子霍线路检修的通知》,要求我公司将所有负荷切换至35KV宋霍线路。当日调度会上,机电科通知在1月6日8时30分进行35KV双回路电源切换。会后,机电科又组织调度室、井下机电队、地面机电队、机电运行队、信息科、综掘队、川九项目部专门协调此项工作。按计划需停II回路电源,用I回路供电,相关单位必须于1月6日8时30分前将负荷切换至1回路。
1月6日上午,机电科综合组组长李向军在调度台指挥电源切换工作。8时40分左右,因无法联系到3202配电点及沿途各工作面是否已将负荷切换至I回路,李向军通知采区变电所值班人员韩立先将采区变电所(除3202配电点II回路外)其他地点II回路电源停电,接到指令后,韩立开始实施停电作业。8时50分,3202配电点值班人员罗凌云汇报3210各工作面已将负荷切换至I回路,李向军通知罗凌云将3202配电点II回路电源停电。
采区变电所值班人员韩立因对倒电源程序不了解,在停完其他地点II回路电源后,又将3202配电点I回路电源停电(造成风机双电源均停电)。此时,3208运输顺槽工作面、3210回风巷、3210辅助回风巷、二盘区回风巷、二盘区回风巷各电工陆续汇报风机双停。
因风机双停,局部工作面瓦斯相继出现超限报警,其中3210辅助回风巷工作面瓦斯超限2次,分别为8时54分18秒,超限报警浓度为1.06%,持续23秒;8时54分45秒,报警浓度0.985%,持续时间5秒;二盘区回风巷工作面瓦斯超限,时间为8时54分38秒,超限报警浓度为1.385%,持续时间1分26秒。
8时55分,李向军在接到风机双停汇报后立即向采区变电所询问停电情况,得知采区变电所值班人员韩立将采区变电所供3202配电点I回路电源停电,便立即安排3202配电点值班人员罗凌云送II回路电源。送电后,各工作面恢复正常供风。因切换电源前已通知各队组,倒电源期间工作面无人作业。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综合组组长李向军在进行电源切换现场调度混乱,未及时将3202配电点已切换至1回路的现状及时通知采区变电所;
2、井下机电队采区变电所值班人员韩立对电源切换指令有疑问(会出现风机双停)的情况下,未汇报和确认3202配电点及各沿途工作面供电情况下便将1回路电源全部停掉;
3、井下机电队采区变电所监护人员宋叶飞监护不力(对韩立的倒电源前未汇报、确认行为未提醒和现场纠正)。
(二)主要原因
井下大面积切换电源,机电科安排倒闸操作时未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没有组织相关人员(主指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学习;未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没有“两票”进行操作导致乱停电现象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要求机电科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对矿井较大的电源切换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将切换流程详细编制到技术措施中,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认真贯彻学习,严格按措施执行。
2、在电源切换时,机电业务经理必须到调度台亲自指挥,各地点必须明确停送电负责人和监护人,实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
3、各地点负责人对停送电前必须认真做好上下级负荷的确认工作,经确认完毕双方共同向调度台汇报后方可操作。
十三、“2014.5.07”、“2014.5.09”主运皮带、102皮带撕裂事故
(一)5月7日中班23时50分,井下机电队夜班皮带司机司帅飞在主运大巷换装转巷口闻到有烧焦味,经赶赴除铁器处查看发现,除铁器下部卡有一根钻杆(长度为1.2米),钻杆成竖立状态,顶穿皮带,便立即按动皮带急停按钮闭锁皮带,但因皮带速度过快(3.15米/秒),皮带已被纵向撕裂65米。
事故发生后,调度室统一指挥,进行主皮带抢修,于5月8日夜班4时左右恢复运行,此次事故造成井下全面停产4小时。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川九项目部掘进队组支护打眼使用的1.2米钻杆因管理不当,上皮带后,被除铁器吸起并卡在除铁器中间,划透皮带,导致主运皮带被撕裂。
2、间接原因
各皮带转载点看护人员职责履行不到位,对钻杆上皮带未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5月9日22时25分,102皮带岗位工郭康宁在102走廊打扫卫生时,闻到有胶皮味,便立即对皮带进行检查。检查发现102皮带有划痕,迅速拉动102皮带保护开关将皮带停止,并向当班工长侯永亮和汇报选煤厂集控室进行汇报。
工长侯永亮、赵晓超到现场后,发现102皮带机尾溜槽与缓冲托辊之间卡一根长1.2的钻杆,皮带已全部划透,便立即将情况向集控室汇报。集控室值班人员迅速向选煤厂厂长汪进雅和公司调度室汇报情况。22时50分左右,选煤厂各领导及公司副总经理吴二涛、机电科马建旭、调度室朱晓慧分别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对皮带更换工作做出安排。
经安全督查科组织对公司和川九项目部调查,此次划坏皮带的为长1.2米、B22型钻杆,属川九掘进队组所使用,但具体队组无法核实。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川九项目部掘进队组使用的1.2米钻杆因管理不当,上皮带,并随皮带运至地面102皮带机尾,卡在落煤口与皮带上托辊中间,划透皮带,导致102整条皮带被撕裂。
(二)间接原因
各皮带转载点看护人员职责履行不到位,对钻杆上皮带未及时发现和处理。
防范措施:
1、各采掘队组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工作面铁器、杂物管理,从源头控制,落实工作面所有作业人员及各运煤转载点看护工做好铁器、杂物上运煤系统的排查和处理,坚决杜绝铁器、杂物上皮带。
2、井下机电队需加强主运煤皮带管理,必须安排专人看管除铁器,并每班有人巡查皮带运行情况,主运煤系统各转载点看护工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处理皮带上混有的铁器和杂物,避免损坏设施、设备。
3、要求洗煤厂运营部增派人手,强化地面原煤系统各转载点看管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和处理,避免事故扩大。
4、机电业务经理负责,对井下主运煤系统主要点增加除铁器数量,有效防范铁器随主皮带运行损坏设施、设备。
5、各级管理人员及安检员要加强运煤线路排查,铁器、杂物上皮一经发现,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6、各主要转载点应增加监控视频设备,加强对铁器、杂物上皮带监管。
7、调度室负责综采队的锚杆、托盘、钢带等回收铁器的管理,负责对锚杆、托盘、钢带等回收铁器的喷漆、清点等工作。
8、生产技术科负责掘进队组的钻杆管理,钻杆上打钢印标记区分队组。
9、加强成本管理,各责任单位要细化现场材料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人,并定期内部清查数量,做到程序化管控。
十四、综采一队“2014.8.01”3102运输顺槽皮带蛇簧连接器错位事故
8月1日夜班2时30分,综采一队3102运输顺槽皮带正常运行过程中,皮带机头2#减速器与滚筒连接处蛇簧连接器护罩破裂,内部蛇簧弯曲变形,对轮中心线错位严重(错位间距约10mm),导致皮带无法运行,影响生产。
经重新对滚筒与减速器连接处进行调平,并对电机、减速器底座处进行加固固定,9时08分,皮带恢复正常运转。累计影响生产5小时30分。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102运输顺槽皮带机头安装质量差,滚筒与减速器连接处蛇簧连接器对轮同心度偏差大,电机、减速器固定不牢(未对底板固定点浇筑成砼墩),皮带运行过程中电机、减速器振动大,导致蛇簧连接器对轮不同心度加大,且护罩固定螺丝有松动,在偏心力的作用下,蛇簧连接器掰开。
(二)间接原因
1、综采一队接收3102工作面后,对皮带机头未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存在的隐患;
2、机电科对3102运输顺槽皮带机头安装未组织进行验收,存在的隐患未监督落实整改,且现场日常监管不到位。
防范措施:
1、综采一队必须对电机、减速器底座进行浇筑,将固定点浇筑成砼墩,防止皮带运行受力造成电机、减速器移位,蛇簧连接器对轮不同心,损坏设备。
2、综采一队每班要对皮带机头各设备连接、固定部位螺丝紧固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及时处理。
3、机电科认真做好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落实处理,维持皮带良好运行状态,确保安全秩序生产。
十五、井下机电队“2014.8.11”3101运输顺槽皮带断裂事故
8月11日夜班2时28分,3101运输顺槽皮带在运行过程中,大坡处皮带扣开,皮带被拉断,于早班处理完毕,处理累计影响3102区域生产6小时;
8月12日夜班3时55分,皮带在运行过程中再次被拉断(皮带架245#处),处理和调皮带,8月12日早班中班均未运行皮带,累计影响3102区域生产15小时;
8月13日夜班0时37分,皮带机头涨紧滚筒处皮带撕裂宽12公分,长20米,3101运输顺槽皮带机尾处皮带撕裂宽10公分左右,约8米长,处理累计影响生产8小时。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3101运输顺槽皮带机头、机尾及中班巷道底皮带跑偏,皮带扣打设不规范,多个皮带接头扣两端留有10cm的V型边,且防跑偏托辊架设计不合理,固定架在内侧,运行过程中皮带扣被绊开,拉断和撕裂皮带。
2、3101切眼与3102运输顺槽机头段的皮带清扫器处堆煤多,清理不及时,频繁出现埋住底皮带现象,对皮带接头卡绊严重。
(二)间接原因
井下机电队对3101运输顺槽皮带管理差,未对整条皮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从根源上解决,尤其对皮带跑偏、洒煤问题主要以安设防跑偏装置防范,属辅助性防护办法,效果不明显。
防范措施:
1、调度室、机电科牵头组织,对3101运输顺槽存在的皮带跑偏、洒煤、皮带扣开等诸多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理,待所有问题处理完毕,符合运行条件后方可运行。
2、井下机电队要层层落实岗位人员职责,每班专人巡视皮带,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严禁皮带强制运行。
3、相关队组做好日常分管责任范围内皮带浮煤的清理工作,杜绝浮煤埋住底皮带。
4、机电科要加强皮带运输管理,对各部皮带进行全面排查和指导,确保安全可靠。
5、各级管理人员、安检员应认真做好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安排处理,维持良好安全生产态势。
十六、掘进一队“2014.8.11”主运大巷电缆三通短路、击穿事故
2014年8月11日6时43分,开拓队跟班队长张文海发现,主运大巷8#联络巷以北200米处西帮吊挂的动力电缆“三通”接线盒内冒烟,有烧焦的味道,该电缆“三通”接线盒供掘进一队(曾子林队)3401运输巷动力电缆。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掘进一队(曾子林队)夜班工人尹德兴直接用水管对着“三通”进行冲尘,导致“三通”内进水,发生短路、击穿。
(二)间接原因
1、掘进一队对电缆“三通”吊挂不符合要求,“三通”接线盒位置低于进出电缆高度,冲巷时水会顺电缆进入“三通”接线盒内,且“三通”接线盒受力大,电缆接头容易造成松动。
2、掘进一队未对该“三通”接线盒未打设接地极,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
防范措施:
1、统一电缆“三通”接线盒吊挂标准,要求各责任单位对电缆“三通”接线盒吊挂必须高于进出线水平高度,成拱形,防止内部进水或因下垂拉脱电缆接头。
2、各责任单位要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对井下冲巷作业时,严禁用水直接对电气设备进行冲洗,并要求严格按要求进行接地极打设。
3、各责任单位要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定期进行干燥剂更换,防止机电设备内部受潮发生短路。
4、机电科需组织对进行电缆及“三通”接线盒吊挂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5、各级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监管工作,及时制止违章。
十七、综采二队“2014.9.20”3210工作面滑靴事故
9月20日中班,3210工作面跟班队长郭志芳、班长赵国瑞组织工人正常回采作业。18时10分,当采煤机从机头往机尾割煤至122#支架位置时,该处齿轨缺少固定销,受采煤机重力作用,齿轨翘起,采煤机滑靴被卡落在齿轨连接处,前采煤机司机杨新伟未及时发现和停采煤机,导致滑靴被掰坏。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210工作面齿轨缺少固定销,采煤机运行过程中,受机身重力作用,齿轨移位,导向滑靴卡落在齿轨连接处,采煤机司机未及时发现和停机处理,强制运行采煤机,导致滑靴被掰坏。
(二)主要原因
1、综采二队对3210工作面检修不到位,刮板输送机齿轨缺少固定销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综采二队对职工培训不到位,采煤机司机属新上岗人员,对采煤机无法运行处置经验不足,属违章操作。
3、当班跟班队长、班长现场未起到有效监管、指挥作用。
防范措施:
1、加强3210工作面设备检修与维护,每班检修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可靠。
2、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对新上岗人员,必须严格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持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同时,每班班前会队干需对职工操作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强调,并现场监督职工规范作业,杜绝违章,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3、机电科需对3210工作面设备运行工况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并做好队组日常检修的质量监管,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
4、各职能科室加强3210工作面监管,积极检查和指导职工正确作业,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作业。
第四部分 顶板及工程质量事故
一、综采二队“2012.11.15”3207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2012年11月15日夜班,3207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跟班队长刘增义发现69至71号支架处顶板条件不好,当班煤机接近69号支架时,支架工程文会将69至71号支架二级护帮板逐个收起,煤机割煤过程中发现69至71号支架帮部发生片帮,煤机割过后,支架工顶溜、拉架、护帮,此时护帮板已经无法完全护住煤帮,跟班队长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继续组织割煤,至凌晨六点时分,69至71号支架处发生冒顶,此时跟班队长方停止割煤,处理事故。
事故原因:
1、2012年11月5日夜班综采二队人员在割煤过程中已经发现69至71号支架处有片帮,但跟班队长、带班班长、支架工均未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是造成本次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
2、综采二队安全培训不到位,现场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当班验收员未履行验收职责,现场安检员未能履行安全监督责任,时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顶板管理,注重顶板观测,一旦发现顶板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不得带隐患作业。
2、综采二队要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素质,采煤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时拉架、控制煤帮,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不得麻痹大意,在遇到顶板条件不好的环境下必须拉一架,割一架,随后立即拉架、护帮,依次进行割煤。同时综采二队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不得带隐患组织生产。
二、综采二队“2013.3.19”、“2013.3.23”3207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2013年3月19日18点班,3207工作面交接班后,采煤机向机头割煤一个循环后,采煤机返至40#支架左右,支架工将采煤机至机头间的刮板机顶出,随后将机头超前架全部拉出,采煤机继续向机尾割煤,29#—32#架工作面片帮严重且顶板破碎,支架工对29#—32#支架进行拉架,并将伸缩梁和一、二级护帮板全部打至顶板,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该处进行支护,且顶板伪顶冒落,支架初撑力不能满足要求,导致顶板在周期性来压情况下将29#、30#、31#、32#的一、二级护帮板全部压回,大面积冒顶。
3月23日12点班在基本处理好29#—32#架顶板冒顶后,40#—44#架又发生冒顶,此次虽然40#—44#架已打设护帮柱对大护臂进行支护,但由于煤机割过该处后支柱松动,拉架时未重新支护,导致再次冒落。
事故原因:
1、3207工作面处于上山回采状态,工作面煤壁易片帮,在割过31#架后发生片帮,一、二级护帮板虽已打到顶板,但工作面伪顶冒落1m,支架初撑力达不到要求,综采队没有采取措施及时处理,由于空顶过大,导致大面积冒顶。
2、虽然对40#—44#架进行了支护,但割煤后支柱松动为重新支护,拉架时顶板再次发生冒顶。
3、综采队工人经验不足,两次发生事故的班组均为原综采一队放顶煤工人,对大采高的经验不足。
4、综采队工人对大采高支架的平衡梁使用方法不正确,发生冒顶处支架的前部均未接顶,导致支架前部初撑力不足,发生冒顶事故。
防范措施:
1、综采队在回采过程中,要利用好大采高支架的平衡千斤,快速带压拉架,将支架顶梁接顶严密,减少伪顶垮落。
2、顶溜移架操作工序要严格按照3207综采面作业规程的规定执行,要及时有效。
3、综采面支架初撑力必须到达要求,工作面支架端头伸缩梁必须接顶严实。
4、综采队要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将原大采高面机组司机和拉架工调配到各生产班组中,起到关键把关作用。
5、工作面片帮支护的要求:支架伸缩梁伸到位后,必须保证端面距不大于340㎜,若该处端面距大于340㎜时,采取停机提前拉架的方法进行支护。提前拉架后,端面距仍大于340㎜时,必须必须上板梁支护空顶区域。
6、采机割煤后,距采机后滚筒3--5m移架,移架与割煤距离大于10架时,必须停机等候。支架工要与采机前、后滚筒保持一定距离,并与采机司机相互配合进行互保。
7、总结顶板周期性来压经验,及时采取措施,提前预防顶板集中来压。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图纸、资料及时掌握现场条件变化,超前制定应对措施,加强对现场生产的技术指导。
8、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现场管理,充分发挥公司领导井下带班作用。
9、加强综采队工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现场实操能力。
10、综采工作面必须长期备足处理顶板使用的1.5m、2.5m、3m的半圆红松木。
三、掘进一队“2013.8.02”3209回风侧13#横川贯通补强支护锚索未及时张拉事故
2013年8月01日四点班,安全检查员在3209回风侧13#横川进行检查时发现横川还剩2m贯通,班长杨刚在补强支护未张拉的情况,仍在继续掘进作业,安全检查员及时制止,并登记违章,同时要求立即整改。2013年8月02日八点班,安全检查员到贯通点复查并到对面巷道检查时发现,贯通点处锁口锚索均未张拉,同时未设置警戒,安全检查员马上安排当班队长潘治东,要求其立即整改,否则不允许贯通,并将所存在的问题汇报安全指挥中心。安全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要求安全检查员在贯通前的时间到3207工作面巡检,落实总经理检查问题。当安全员落实完问题,跟随当班领导返回贯通点处时,潘治东已违章指挥工人擅自贯通巷道,且贯通点处补强支护锚索仍未张拉,遂立即勒令其停止作业,立即进行整改。
事故原因:
班长杨刚安全意识差,对贯通点补强支护的重点性重视不够。队长潘治东多次找借口,整改力度不力,违章指挥,存在侥幸的心理。
防范措施:
1、加强川九掘进队组队干及班长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指挥作业。
2、加强对井下重点工程及零星作业工程的管理,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必须在现场指导作业。
3、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跟班安全员专职盯守重点作业现场,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立即要求其停工整改。
4、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四、综掘队“2014.6.23”3207辅助进风巷冒顶事故
2014年6月23日中班16时左右,公司带班领导及综掘队中班接班人员途径3207辅助进风巷里程1300米处时发现,该处顶板靠南侧坠包网片破,伪顶矸石掉落,长、宽约2米、顶深0.5米。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207辅助进风巷里程1300米处顶板破碎、下沉变形,锚杆、锚索失效,网片锈蚀,在压力作用下网破,导致冒顶漏矸。
(二)间接原因
1、综掘队每班对3207辅助进风巷顶板观察、巡检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2、生产技术科对3207辅助进风巷顶板隐患巡查不及时,顶板观测巡查周期长,重视程度不够。
防范措施:
1、要求综掘队每班安排专人对3207辅助进风巷巷道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及时向队值班室及生产技术科汇报,以最快时间落实处理,杜绝冒顶事故发生。
2、生产技术科要做好井下巷道顶板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要求本周组织对井下各巷道进行一次顶板隐患全面排查,对查处的隐患及时安排处理;日常监管必须提高对留巷顶板巡查频率,做到全面掌握动态,顶板隐患防范到位。
3、为保证安全,3207辅助进风巷除综掘队巷道排水工、顶板观测工、通风区瓦检员及安全生产各巡查人员允许通行外,其他人员无特殊情况严禁入内。对违反规定通行者,一经发现,严格按违章论处。
4、各级管理人员、安检员要将留巷顶板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日常巡查到位,确保矿井安全。
五、综采二队“2014.9.24”3210工作面冒顶事故
2014年9月23日中班18时20分,3210工作面正进行回采作业往机头割煤时,3210运输顺槽皮带扣开、皮带断裂,工作面停止作业,进行重新钉扣接皮带,于9月24日夜班1时17分处理完毕。
9月24日2时左右,综采二队当班跟班队长陈帅、班长张丙丁组织工人开始生产,第一个循环从机尾割煤至机头,在40号支架处进行斜切进刀,刮板输送机从40号支架推溜至机头,整个工作面拉超前架,完成一个正规循环。当时工作面13号支架至23号支架片帮严重,最长片帮距离达3m,但工作面顶板比较完整。
为减小工作面架前空顶距离,队长陈帅安排继续推进第二次机头。当采煤机第二次割煤至机头2#支架时,工作面13#至23#支架煤壁片帮,将刮板输送机压死。跟班队长及班长立即组织人员进入刮板输送机内清煤(减小负荷),以便重新启动刮板输送机。当人员进入刮板输送机内清煤时,工作面13#至23#支架处煤壁继续片帮,顶板因空顶距离大,无支护,开始出现大量掉矸现象,清煤工作不能继续进行,导致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
事故发生后,采取对冒顶区域支架进行背顶护帮作业,对煤壁进行注浆加固。并安排安装煤溜和皮带,进行全面清矸,调配综掘队、开拓队配合综采二队共同清理,于10月6日5时16分顺利将刮板输送机开启。
事故原因:
1、3210工作面机头至40#架属仰采作业,倾角大(18°),片帮严重,工作面13#至23#支架处伪顶垮落,造成支架顶梁梁端不接顶。
2、9月23日中班机组从40#架向机头割煤时,3210运输顺槽皮带断裂,造成工作面无法继续割煤,且停止时间长,40#架至机头段空顶片帮加大。
3、综采二队支架工对3210工作面支架操作要领不掌握,平衡千斤顶不起作用,支架后仰前倾。
4、各级人员对3210工作面仰采经验不足,意识差,未能有效控制采高,且未及时采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片帮。
5、相关职能科室未能提前对煤层顶板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对煤层、伪顶、直接顶构成情况及物理性质了解不清。
防范措施:
1、严格按照集团及公司领导安排,执行苏总“降高、控顶、防片、抬底”四项措施;
(1)降高:控制回采工作面支架采高,采高保持在4—4.5米;
(2)控顶:工作面采取背板梁接顶、立柱护煤帮等措施,使顶板得到有效控制,密闭二次冒顶现象发生;
(3)防片:执行追机移架,稳妥前进,继续对煤壁进行注浆加固,尽量缩小冒顶范围;
(4)抬底:工作面形成“上楼梯”式回采,必须使用板梁、道木抬底向前回采。
2、要求从领导到队干统一目前3210顶板处置的思想,明确职责分工,专人指挥,做到全体上下思路清晰,严格按既定措施作业。
3、综采二队作业人员必须提高认识,保持运输设备正常可靠运行,尤其注意对刮板输送机运行工况检查,当刮板输送机被矸石压死时,严禁强制运行,防止链断或电机烧坏,无法保证连续处置。
4、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冒顶清矸处置前必须首先确定作业环境,处置时跟班队干、安检员现场监督,保持安全路线畅通。
第五部分 供排水事故
一、井下机电队“2013.4.15”中央水仓溢水事故
2013年4月15日夜班,因井下所有地点同时进行冲巷,导致涌水量明显较平时增加,当班中央水仓共排水6次,排水980m3,其中3次由于地面矿井水处理站调节水池水满,不能进行处理而停止井下排水,造成溢水事故。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矿井水处理站在井下排水较多,单台水处理器不能处理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开启第二台处理器运行,使井下排水停止,是导致水仓溢水的直接原因。
2、中央内水仓煤泥沉积过多,距顶板不足1000mm,有效容积不足400m3(内水仓设计容积1000m3),没有及时清仓是导致溢水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
1、中央水仓清淤由井下机电队负责,但其人员不足,未能及时清理水仓煤泥,导致水仓有效容积不足造成溢水,管理不到位。
2、井下机电队于4月14日向调度室申请安排协调人员进行清仓,但到4月15日溢水时仍未开始清仓,人员组织安排不到位。
3、各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谈薄,中央水仓煤泥早已将强排水泵淹没,但未引起重视,没有及时清理。
防范措施:
1、调度室必须界定水仓清淤职责,将水仓清淤工作安排妥善,周密,严防队组之间出现扯皮现象。
2、加大队组间沟通与协作,严禁出现排水时间不协调,导致井下水仓出现溢水。
3、各单位要对照事故进行举一反三,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二、综掘二队“2013.8.08”主运大巷积水事故
炭厅检查准备会,常务副总经理和安全业务经理及相关科室均安排主运大巷工作面在检查之前必须将工作面积水排除。2013年8月7日11时左右6#联络巷配电点2#移动变压器跳闸,经过排查发现为主运大巷工作面7.5KW排水泵控制开关出现问题,经过检修于13时50分工作面恢复排水。18时30分左右主运大巷工作面7.5KW排水泵不能排水,经检查为该排水泵烧坏。当班队长李开继向综掘二队值班室汇报需更换排水泵,21时副井检修完后将排水泵运送至主运大巷工作面,当班电工宋兵立即安装排水泵,但接好水泵电源后发现一启动水泵6#联络巷配电点2#移动变压器漏电跳闸,综掘二队电工宋兵重新排查用电设备,最后发现这台排水泵再次烧坏。
8月8日5时40分左右再次下一台排水泵,7时20分接好电源后开始排水。10时50分6#联络巷2#移动变压器漏电跳闸,再次排查为主运大巷工作面水仓22KW潜水泵烧坏,11时40分重新下22KW水泵运送到工作面进行更换,12时20左右该水泵恢复排水。至此13时30分省煤炭厅到主运大巷检查时工作面积水没有排完。
事故原因:
1、主运大巷掘进工作面迎头积水中含煤泥太多,导致多台排水泵烧坏,使工作面积水不能排除,是此次积水事故的主要原因。
2、业务科室指导服务意识差,没有管理人员主动积极对综掘二队进行业务指导,安排采取措施组织排水,导致该工作面长期大量积水,直到省厅到工作面检查,现场仍有大量积水无法进入工作面,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3、综掘二队队组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组织生产能力太差。
防范措施:
1、要求业务科室对排水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对分管范围内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安排落实。
2、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合理安排组织生产工作,做到责任明确,业务包保到人。
3、掘进工作面水仓内煤泥必须及时清理,保证水仓储水量符合要求。
4、要求掘进队组要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加大机电设备检修和保养力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工作,做到岗位达标。
5、各级管理人员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大对精细化和日常容易忽略的问题的安排和处理,发现问题后要极积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并跟踪落实,彻底消除隐患,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6、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总结经验,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开拓队“2013.12.12”3206辅助回风巷水仓处积水事故
2013年12月12日早班,3206辅助回风巷水仓处巷道大面积积水,淹没水鞋,人员无法通行。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206辅助回风水仓处于最低位置,煤泥流入量大,清理人员少,未全面清理,导致水仓被淤泥填满,淤住水泵,降低排水能力,是导致巷道积水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开拓队重视程度不够,未及时增派人员进行清淤和恢复水泵正常排水,导致巷道长时间积水未彻底解决,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开拓队需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学习事故通报,吸取教训,定期组织人员对水仓进行全面清理,保持正常使用,同时,针对煤泥量大的客观条件,恢复水仓沉淀池使用功能,并用煤泥袋堆积简易沉淀池,双级过滤,进行源头沉淀,减少淤泥清理工作量。
2、排水工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持水泵处于正常排水状态,并班班及时清理沉淀煤泥,保持畅通。
3、地质测量科应定期对3206涌水情况进行核定,监督责任单位及时排水和水仓清淤工作,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4、各级管理人员及安检员需加强井下边远区域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落实处理,确保矿井安全。
四、机电队“2014.9.05”3210后通风眼积水事故
9月5日早班14时40分,3210辅助回风巷正头7.5KW水泵烧,接好11KW备用泵排水时,该水泵再次被烧坏。掘进一队从3210后通风眼将2#水仓11KW备用泵调用至正头排水。排水系统恢复后,3210后通风眼2#水仓30KW水泵被烧坏,掘进一队向机电科申请,从地面下2台11KW维修水泵紧急排水,但2台水泵一台水流量过小,一台无法使用。又从地面下一台37KW维修水泵发现水泵扬程小,排水效果差,后从蒋昌余队借用一台7.5KW水泵,于9月6日夜班4时左右恢复正常排水,累计影响排水14小时。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3210后切眼永久排水系统未形成,后切眼积水依靠3210辅助回风巷正头处临时水仓进行分段排水,水量大,临时水仓水泵长时间连续运行,被烧坏;备用水泵放置时间久,未进行防护,受潮,性能降低,更换运行时再次被烧坏;因无法排水,造成3210后切眼大面积积水,水泵被淹,恢复排水时3210后切眼水仓水泵被烧坏;地面及井下无同等功率水泵,处理时间长,水淹巷道。
(二)主要原因
1、3210后切眼排水供电系统设计设计要求需两趟电源、双路排水系统,但目前水泵电源为单回路运行、大水仓及离心泵未投用,安全可靠性差。
2、机电科对3210后切眼排水系未形成、多次淹巷未引起重视,长时间未落实队组进行完善,职责履行严重不到位。
3、公司对水泵管理程序混乱,一方面机电科对井下在用水泵完好情况缺乏检查,队组对现场损坏的水泵未及时回收入库(逃避考核),闲置现象普遍,缺乏监管;另一方面,目前公司水泵维修与购置计划由设备修理科负责,设备修理科对井下水泵需求情况不掌握,队组不向设备修理科报计划,设备修理科每月根据盘库情况定水泵申购计划,往往出现备用数量不足或过多现象。
防范措施:
1、机电科需立即安排组织对3210排水供电系统进行更改,按设计要求进行重新布置,确保独立可靠,要求必须于一周之内完成。
2、各队组要做好各水仓备用水泵完好性试验,确保能正常使用。并提高认识,对井下水仓水泵损坏及时汇报和回收升井,以便设备修理科及时组织维修。
3、设备修理科要认真做好周转性材料的统计和库存情况盘查工作,发现无备用设备必须立即申请购置并追踪到货情况,保证备用量。
4、出现无法排水时,现场排水工必须立即向调度台和机电科汇报,机电科和责任队组要做到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杜绝水仓长时间大面积积水,影响通风断面。
5、企业管理科负责,重新牵头制定公司周转性设备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及考核程序。
第六部分 其他事故
一、“2013.8.23”副井井筒坠物事故
2013年8月23日十六点班,瓦斯抽采队班前会安排打设3207回风顺槽瓦斯管路起吊锚杆。瓦斯抽采队工人陈杰到库房领取锚杆后,肩扛两根锚杆,进入罐笼,进入罐笼后陈杰将锚杆由前侧向下放置,放置时没有注意罐笼内阻车器是打开的(阻车器竖起时有个孔洞),将其中一根锚杆直接放置在阻车器孔洞内,使锚杆直接坠入井筒内。发生事故后,井口把钩工向调度台汇报事故情况,调度室向相关领导汇报后,安排机电运行队立即对副井井筒内的电缆和尾绳进行检查,17时35分机电运行队汇报未发现异常,可以恢复副井提升,此时事故影响副井辅助运行约2小时。
事故原因:
1、瓦斯抽采队工人陈杰安全意识淡薄,肩扛长材料进入罐笼后放置时没有注意阻车器打开,直接将一个锚杆坠入井底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副井井口把钩工、安全检身工未对入井人员进行仔细检查,未能及时对违规长材料入罐行为进行有效制止,也没有检查阻车器是否关闭是导致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入井人员严禁随身携带长工具,需要入井时应使用胶轮车。
2、机电科和机电运行队要对阻车器打开时的孔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防止其他物品掉入井筒内,对电缆和尾绳或井底人员造成损失或伤害。
3、井上下把钩工要确保罐笼在升降人员时阻车器处于关闭状态。
4、加强对职工安全培训教育,长柄工具严禁扛在肩上。
二、综采队“2013.10.12”3206切眼前溜安装滑落事故
2013年10月12日零点班,综采队跟班队长、班长张建军按照生产任务安排,组织工人进行3206切眼前溜安装工作。安装方式为:前溜两端分别用40T双链固定,绞车钢丝绳穿过大链用三个绳卡固定拉住溜槽。每班将安装好的溜槽,用机头绞车下放、机尾绞车下拉,点动将溜槽对齐。6时40分,当班安装溜槽15节,累计113节,此时机尾处跟班队长、当班班长张建军开始指挥绞车司机刘俊杰发绞车信号将前溜溜槽下放,在向机头绞车司机崔旭科发出信号、未得到开车信号情况下,拉动(点动)绞车。拉动过程中,前溜受机尾绞车拉力、已安装前溜(113节)斜坡下滑力作用,拉断机头40T双链,导致前溜整体下滑。因已安装前溜整体向后溜侧弯曲,前溜下滑过程中端头撞到后溜,停止下滑,但冲击使后溜整体下滑,撞到3206回风顺槽口放置的掘进机截割头上方停止,整个过程后溜较先前下滑15米(10节),掘进机往后倒退200mm,挤住旁边铁架,导致掘进机二运架弯曲变形。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综采队3206斜坡安装用40T大链固定溜槽未充分考虑其承受力,40T大链无法承受溜槽及机尾绞车拉力,导致下拉过程中断裂,造成下滑,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3206切眼机尾处跟班队长、班长张建军违章指挥,绞车司机刘俊杰违章作业,在向机头绞车发出信号过程中信号中断,机头绞车司机未给出开车信号时强制拉绞车,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综采队在3206工作面安装作业期间,队各级人员必须提高安全认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前提下作业。
2、综采队在3206工作面安装作业期间,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规范作业,严禁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3、3206切眼安装期间,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督查科安检员要重点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制止职工违章作业。
三、“2013.12.02”3101切眼机尾设备安装位置不当事故
2013年12月2日八点班,总经理现场办公至3101回风顺槽与切眼贯通处发现,3101切眼机尾处设备安装基准点与巷道贯通点错差1米,导致3101切眼设备安装整体向机尾处下滑1米,溜槽距北帮安全距离不够,对3101今后正常回采产生了一定影响。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机电科未按设计要求制作《3101工作面安装配套图》,图纸未经相关职能科室会审,3101切眼真实长度与图纸标识长度不符,误导安装基准点的确定,造成工作面设备安装位置存在偏差,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生产技术科未牵头组织进行切眼刷大验收工作,对刷大超过1米未进行通报,且安装起始阶段监管不到位,对机尾安装基准点未发现和指正,是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
2、地质测量科未对切眼施工真实长度进行复测,安装前未向机电科提交完成底图及真实数据,且安装起始阶段监管不到位,对机尾安装基准点未发现和指正,也是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1、加强各职能科室职责分工与协调配合,生产技术科对完成工程必须履行验收程序,对与设计不符内容及时进行通告;地质测量科做好工程完工的收尺工作,对采面安装工程及时提交安装前巷道完工底图及真实数据,便于正确指导作业。
2、机电科应认真履行其职责,制图精确,能有效指导作业,且需提交总工办组织会审签字,严禁不经会审落实作业。
3、机电科、安装队需按照公司领导安排,对3101工作面设备安装数量进行重新核对,按更正数量进行安装,有效将事件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4、科室各级管理人员应提高大局意识,及时发现和指正现场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真正起到指挥和协调作用,指导责任单位正确安装。
四、“2014.3.21”3101回风顺槽胶轮车碰撞瓦斯管事故
2014年3月21日早班,综掘队向运输科申请,经运输科同意,借用WC3A—4#胶轮车1辆,由本队兼职司机李慧驾驶从3302切眼转运一车风筒布至3102掘进工作面。13时左右,在途径3101回风顺槽里程900米处时,由于对面辅助运输队一辆送料车灯晃眼,李慧打方向盘过程中,因路面不平整,车辆滑至南帮两根瓦斯管上,无法行驶,便用倒链固定在辅助运输队送料车一端,进行拖车调整。在此过程中,李慧因操作经验不足,打方向盘时再次碰住两根瓦斯管。事故发生后,李慧未及时向队内及调度台汇报。
15时左右,瓦斯抽采队巡检工郭国超巡检至3101时发现采空区预抽瓦斯管(未连孔抽采)88#、89#五头集气阀及四根瓦斯管路表面受损(88#五头集气管三通已压扁,瓦斯管两根无法使用,两根表面撞凹陷,勉强能用),立即向队值班室进行汇报。
事故原因:
(一)主要原因
综掘队司机李慧对车辆驾驶水平不高,且处置经验不足,导致车辆碰撞瓦斯管路,造成损坏。
(二)间接原因
1、综掘队对3101回风顺槽路面维护不到位,路面不平整(中间高两边低),运输路况差,且李慧驾驶车辆过程中无人跟车。
2、运输科对综掘队胶轮车司机日常培训不到位,司机对紧急突发情况不了解处置方式。
防范措施:
1、运输科需加强非专职胶轮车司机的日常培训工作,突出强调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方式,对司机无法自行处置时,必须向队内及运输科汇报,运输科有责任安排专人赶赴现场处理。
2、非专职胶轮车司机需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且做到谨慎驾驶,安全行车。
3、加强运输线路路面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对路况差的地点必须及时进行维护,并安排人员跟车指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五、“2014.6.03”3302回风顺槽埋有单体柱事故
2014年6月3日12点班,综采一队3302工作面采煤机割煤至机尾时,割到一块长1.5米长、0.6米宽的溜槽,将采煤机两个截齿割坏。随后在各班回采作业时,在机尾又陆续割出溜槽,共计4节。
经调查,综采一队在3302回风顺槽南侧割出的溜槽属公司综掘队所有。3月27日至28日,综掘队3302回风顺槽掘至2#联络巷位置后,组织进行设备回收搬迁、巷道清理平整工作。因回收设备多、时间紧,综掘队剩四节溜槽未倒移。职工在清理平整巷道过程中将煤堆积到溜槽上,埋住溜槽,导致调度室组织移交验收时未发现有剩余溜槽未回收,并顺利通过移交。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综掘队3302回风顺槽回收搬迁设备时,未回收彻底,将四节溜槽扔弃到巷道内,被煤埋住,在造成材料成本浪费的同时,给3302工作面回采带来隐患。
(二)主要原因
综掘队职工责任意识差,对溜槽回收不彻底,清理平整巷道时溜槽被煤埋住也未倒走,存在失职;队内缺乏有效管理,设备材料缺乏使用登记台账,无数量统计,成本管理混乱。
防范措施:
1、各队组要以队长为第一责任人,提高材料成本管理责任意识,
指定专人负责,对领用材料设备建立登记台账,并定期复查统计完好数量,做到账物相符。
2、要求各分管业务科室对队组使用的各类设备、材料、牌板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严格监督考核。
3、各队组进行工作面搬迁、巷道移交时,分管业务科室组织,重点对现场设备、材料全面排查,确保回收干净、彻底,对存有遗留设备、材料时,视为移交未通过,特殊情况下要求规定回收搬移时间,并监督落实按期回收。
4、规范材料设备申购程序,对各单位申报的材料设备进行逐级审查和核实,充分将旧设备、材料加以运用,减少成本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