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管理手册
4.2安全制度文化的梳理
将安全管理溶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过程中,形成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行为,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乌兰木伦煤矿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指: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形成上自领导下到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和奖惩制度,实现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应用管理体系对照检查安全工作,进行危险因素辨识与控制,排查安全隐患,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创新体系,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矿井地质灾害预警系统、通风系统优化、瓦斯管理等进行专题研究,为安全开采提供依据和保障;建立健全现场隐患整改管理制度,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落实整改要求和措施,限期整改;对煤矿现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矿井生产的实际;按照本质安全综合管理体系要求,修改和完善矿各项工作程序,优化管理流程,增强管理意识,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运作轨道;建立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及时反馈和改进。
4.3安全行为文化的规范:
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梳理,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减少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几率,避免矿井各类人为事故的发生;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都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乌兰木伦煤矿安全行为文化的规范主要包括:辨识不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标准,制定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推进风险预知训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使安全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总结安全生产模范人物事迹,大力弘扬先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培育良好的员工精神风貌;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规范班组岗位操作,形成人人联保、自主保安、互助保安的现场安全保障格局;定期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安全生产周(月)活动、安全电视节目、安全表彰会、事故防范活动与案例分析、安全技能演习活动、安全宣传活动、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科技建设活动、安全检查活动等,使员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4.4安全物态文化的推进
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的推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矿井的“硬件”建设;二是加强工作、生活环境建设,建立安全警示体系;三是完善员工个人防护装备。
乌兰木伦煤矿安全物态文化的推进要按照本质安全矿井建设总体要求,除了加强矿井“硬件”建设外,还要根据《神东煤炭分公司视觉识别系统手册》,统一安全宣传标牌、广告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并及时更换内容;进一步抓好报纸、电视、网站、图书活动室、广场等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扩大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营造健康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规范个体防护装备等等。
5乌兰木伦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乌兰木伦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要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分调研总结、宣传教育、检查评估、反馈改进四个阶段,围绕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目标,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灌输本质安全文化理念,有计划、分层次的导入本质安全文化,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自主的保安意识和风险预控能力,形成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管理由外界监督控制逐步转化为员工的自我管理。
乌兰木伦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流程图
具体要求:
5.1矿领导要站在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与矿生产经营统一规划和布署,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矿领导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带头实践,既要成为本质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又成为本质安全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矿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与党群部门要紧密协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自己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载体,创造性并富有成效地开展文化建设。
5.2紧紧围绕矿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按照乌兰木伦煤矿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教育载体,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灌输、沟通和互动,全面导入,逐步提高本质安全文化理念在全体员工中的认同度,使本质安全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在企业的制度中深化,在员工的行为中强化。
5.3结合乌兰木伦煤矿的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对照检查安全工作,排查安全隐患,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实现员工安全行为、设备安全运行、作业现场安全环境的和谐统一,良性互动。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和监督组织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安全指标,责任到人。实行安全责任量化考核,完善风险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格局,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共同承担安全生产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
5.4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宣传教育及舆论体系。利用矿广播、内部报刊、局域网、标语、宣传橱窗、安全文化走廊等多种教育媒介,开展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不断由矿工向家属子女延伸,由班前会向各作业点延伸,单向教育向全方位教育延伸。
5.5从预防、查处、帮教三方面入手,建立业余帮教体系。结合历年“三违”情况,明确“三违”现象的鉴定标准和“三违”人员处罚办法,与家属协管紧密结合,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法,让员工和家属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以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同时要注重发挥矿安全生产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5.6结合现场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除坚持传统的课堂培训外,根据生产工艺、技术更新及生产任务的变化,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和事故案例培训教育,使员工快速掌握操作办法、安全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5.7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规范班组岗位操作。利用班前会、班前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岗前安全评估、每日一题安全知识学习活动等有效形式,根据各自岗位责任情况,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避免人为失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员工保安全的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群员联保、自主保安、互助保安的现场安全保障格局。
5.8党政工团协齐抓共管,建立专业保安与群众监管相结合、干部与员工相结合、员工与家属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通过形式多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激发员工“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热情,最大限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5.9用生动形象的形式传播安全文化。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周(月)”、“反三违月”及“百日安全”、无三违人员抽奖、班组长安全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强化安全培训教育。与职工签订“安全协议书”,开展向“不安全行为告别”、安全漫画征集、安全文艺汇演等活动,积极营造安全工作的氛围。结合安全生产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艺术创造,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漫画作品,唤起员工的警觉和注意,预防控制某些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以安全生产为主题,将歌舞、小品等文艺形式与安全防护知识测验、安全标志与设施的识别、安全行为的辨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达到安全教育提升的目的。